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葛怀怡 给各位分享阿勒泰地区有哪些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疆的矿产资源有那些(新疆的矿产资源有那些特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新疆的矿产资源有那些

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

新疆的矿产资源有那些

新疆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5种储量居全国首位,25种居全国前5位,40种居全国前10位,23种居西北地区首位。

新疆矿产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矿种有:铍、钠硝石、白云母、蛭石、陶瓷土;

冶金用脉石英、自然硫、长石、化肥用蛇纹岩;膨润土、水泥用大理岩、镍、铬铁矿;铸石用辉绿岩、石油、毒重石;煤、菱镁矿、镁盐、钾盐、石棉、玻璃用脉石英、水泥用泥岩、天然气、铯、水泥用页岩;铋、铂族、锂;油页岩、水泥用黄土、芒硝;泥灰岩、硼、碲;锰、钴、钽、铌、玻璃用砂、盐。

主要矿产资源情况 :

1、能源矿产。新疆拥有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和铀5种能源矿产,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是新疆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新疆是中国陆地石油最有远景的地区之一,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三大油气沉积盆地以及其他19个大小沉积盆地成油地质条件好,沉积面积达95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沉积面积的1/4。

2、金属矿产。新疆的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矿产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27种。黑色金属矿产资源有铁、锰、铬、钒、钛5种,其中铁矿已探明的储量居全国第5位,锰矿居全国第8位,铬矿居全国第5位。

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镍、铅、锌、铝等,矿种的特点是分布广、矿点多、富矿多、伴生矿多,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新疆的贵金属及稀有金属矿产位居全国前列。

有探明储量的贵金属矿产有金、银、铂、钯。新疆的黄金资源比较丰富,全疆85个县市中,59个县市有黄金资源。新疆是中国主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尤其以铍、锂、铌、钽等稀有金属矿产享誉中外。

3、非金属矿产。新疆非金属矿产比较齐全,已探明的非金属矿产有43种。冶金用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8种,其中菱镁矿居全国第4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13种,其中钠硝石、蛇纹岩、钾盐、镁盐、芒硝、自然硫、毒重石、盐等保有储量都居全国前列;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24种,其中白云母、膨润土、蛭石、陶瓷土的探明储量都居全国第1或第2位。

工艺美术用特种非金属与宝石矿产有水晶和各种宝石、玉石和彩石。宝石已发现70多个品种,如驰名国内外的海蓝宝石、绿宝石、碧玺、芙蓉石、石榴石、紫罗兰宝石等。玉石中主要是和田玉又称软玉,为中国所特有,其中优质羊脂玉是世界罕见玉种。

扩展资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主要矿产基本特征:

石油:

已发现油气田24个,截止1987年底探明储量在全国居第五位,天然气居第四位。

煤矿:

已探明储量煤矿区101个,截止1988年底探明储量346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铁矿:

铁矿目前探明储量为8亿吨,其中已列入国家储量表为7.2亿吨。

铬铁矿:

探明储量仅次于西藏,在全国居第二位。主要分布于西准噶尔地区,储量集中于托里县萨尔托海矿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疆

旅游资源开发的特殊性是什么

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新疆***市北屯镇的邮编多少阿?

***北屯镇通用邮编是836000

想知道:***地区 富蕴县矿区

富蕴因“天富蕴藏”而得名,素有“天然矿产博物馆”之称。县境内矿种齐全,已发现矿种 100 余种,以黄金、宝石、有色金属、稀有金属遐迩闻名,其中有色金属居全疆之首、全国第二。境内可可托海稀有矿早期建国初期便享誉海内外,公三号矿脉就有 82 种矿物,被中外学者誉为“天然矿物陈列馆”  在富蕴县 5.4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金属矿产主要有铜富蕴县、镍、铅、锡、钨等;贵金属矿产有金、银、铂、钯、锇等;稀有金属矿产有锂、铍、铌、锆、铯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硅石、麦饭石、大理石 碧玺、紫牙乌、水晶等。  富蕴县矿业开发和资源勘探进行的早,地质工作相对程度较高。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的矿产地有 140 多处,其中大中型工业矿床23 处,矿点 47 处,矿化点 70 处。目前已经开采的主要矿种有岩金、砂金、铜、镍、铁矿、锂辉石、绿柱石、煤、石油、砂石、粘土、云母、宝石等 20 余种,其稀有金属、云母开采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黄金开采已达几百年历史。特别是进入 80 年人以来,矿业开发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富蕴县境内先后建成了闻名全国的喀拉通克铜镍矿、萨尔布拉克堆浸金矿等较大的矿产企业。同时,还建成了科克塔勒铅锌矿、乔夏哈拉金铜铁矿、卡姆斯特贵金属选矿厂、磁选厂等一批矿产企业。
满意请采纳,谢谢

新疆***出产那些宝石

***地区盛产海蓝、水晶、碧玺等名贵宝石。

新疆碧玺是新疆戈壁沙漠15亿到3亿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并迅速**的产物 ,历经海水侵蚀,地质地貌变化后,经过风沙、雨雪、酷暑、严寒磨炼所形成的宝玉艺术籽料原石,外形多变绮丽、色彩丰富,在所有宝玉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发现并确认的宝玉石新品,产量少、极为稀缺,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且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质地坚硬仅次于钻石。经历了亿万年的风沙磨砺,吸收了天地日月精华。

扩展资料:新疆***已发现矿种11大类84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铍、白云母、钾长石三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12种,居新疆首位的有21种。据初步估计,已探明41种矿产储量潜在价值达569亿元,远景潜力更大。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是全疆最大的铜镍矿,正式勘建开发的阿舍勒铜墙铁壁矿,伴生有金、银、铅等多种成分。而对已发现的矿种勘探工作程度低,开发利用的矿种少,矿产资源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83个,小型矿床113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三号矿坑怎么样

第一眼还是十分令人震撼的,几十吨的载重车如蚂蚁般沿着盘坑公路爬行。

成矿带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

围绕重点成矿区带,开展1:25万区调、区域物探、区域化探、区域遥感、综合立体地质填图等基础地质填图,填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基础图件,查明重点成矿区带的成矿背景和条件,为后续地质找矿提供找矿新区、找矿靶区和找矿异常。

一、部署重点

在天山、大兴安岭、祁连山等重点成矿区带,钦杭结合带和松辽、银额含油气盆地等重点地段开展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采用填图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主要是解决区域性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查明成矿区域地质背景,圈定找矿远景区。

在青藏高原及周缘等西部空白区,重点部署在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昆仑—阿尔金、西南“三江”、秦岭、川滇黔、天山、湘西—鄂西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青藏、四川等重要油气盆地,部署1:25万航磁调查。“十二五”期间,主要完成班公湖—怒江、昆仑—阿尔金、西南“三江”、川滇黔相邻地区、西天山等重点成矿区带的调查,工作比例尺根据地质找矿需要可适当加密为1:10万比例尺开展工作。

在中西部空白区,重点部署在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昆仑—阿尔金、天山、北山、秦岭、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川滇黔、湘西—鄂西和小兴安岭等重要成矿区带,以及可可西里和西北地区等油气盆地,部署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十二五”期间,主要完成西南“三江”、大兴安岭、北山、川滇黔相邻地区、湘西—鄂西和小兴安岭等重要成矿区,以及可可西里等油气远景盆地。

围绕铁矿勘查,重点在晋冀铁矿、辽东—吉南、西天山、豫西、武夷山、川滇黔等重要成矿区带和四川攀西、宁夏贺兰山等地区部署1:5万航磁调查。围绕战略性铀矿勘查和铜铁多金属矿勘查,重点在东天山与北山等重要成矿区、甘肃河西走廊铀矿远景区、湘东北多金属成矿区和黑龙江小兴安岭成矿区部署1:5万航空物探综合调查(磁电放),在西南“三江”、昆仑—阿尔金、雅鲁藏布江、班公湖—怒江等重点成矿区开展1:5万或1:10万航磁调查。“十二五”期间重点部署在整装勘查区和铁矿勘查区内。

1:5万立体地质结构综合调查:围绕深部和覆盖区的地质找矿,开展以1:5万重力、电法和地震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结构调查,提供深部找矿地质信息。主要部署在长江中下游、晋冀铁矿、辽东—吉南、武夷山、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中的整装勘查区内。

围绕重要成矿带,在天山、阿尔泰、昆仑—阿尔金、雅鲁藏布江、西南“三江”、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区域化探空白区开展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实现区域化探可扫地区全覆盖。

二、部署建议

(一)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1.工作现状

我国中比例尺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包括中比例尺区域重力调查和电性调查等工作。区域地球物理调查正式开始于1978年,工作比例尺以1:20万和1:100万为主。截至2009年底,全国完成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833万平方千米、1:20万区域重力调查419万平方千米,基本实现我国陆域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的覆盖,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完成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44%。其中,全国19个重点成矿区带(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1:20万区域重力调查完成150万平方千米,占成矿带总面积的42%,工作程度较低。特别是中西部西昆仑、西天山、班公湖—怒江、冈底斯、祁连等重点成矿带工作程度极低,几乎全为空白;秦岭、北山和小兴安岭等成矿带也只完成不到50%。而中比尺区域电性、地温等调查工作只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近10年来,区域重力调查在辽宁本溪桥头、山东济宁和安徽泥河大型铁矿发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在进一步开展地面区域地球物理新参数调查研究和完善区域重力调查等方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10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大幅提高我国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完成全国和19个重点成矿带区域重力调查系列图的编制,全面更新我国区域重力调查基础图件;加大重点成矿带和油气远景盆地的综合研究力度,初步查明成矿带和油气远景盆地的成矿(油)地质背景,圈定一批新的找矿(油)远景区,提升区域重力调查对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和地质找矿的支撑能力。

“十二五”期间:重点成矿区带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和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19个重点成矿区带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基本完成,全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达到65%。

“十三五”期间:全国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和解决基础地质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全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基本完成,全国区域重力调查基础图件全面更新。

3.工作任务

开展区域电性、物性和地温等新参数研究与试点,进一步完善区域重力调查方法技术。开展我国陆域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加强异常查证和全国特别是19个重点成矿带、部分油气远景盆地的综合研究与系列图件编制,基本查明我国特别是19个重点成矿的重力分布特征以及成矿地球物理背景,全面提高我国区域重力调查工作程度和更新区域重力调查基础图件。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重力调查400万平方千米。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冈底斯山、班公湖—怒江、西天山、准噶尔北缘、北山、祁连山、秦岭、川滇黔相邻地区、湘西—鄂西、钦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带和青藏油气远景盆地、华北陆块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工作,完成19个重点成矿带区域重力调查系列图的编制和综合研究。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重力调查100万平方千米。

“十三五”期间:开展四川油气远景盆地、东北油气远景盆地、西南天山、西南“三江”中段、藏东地区、青海南部、山西中部、甘肃和***等空白区的1:25万区域重力调查,全面开展我国区域重力基础图件的编制和我国油气远景盆地的综合研究。主要实物工作量:1:25万区域重力调查100万平方千米。

(二)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工作现状

中比例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为1:25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起始于1975年,现已形成了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体系。1:25万区域化探可工作面积721万平方千米,到目前为止完成451万平方千米,占规划面积的63%。其中重点成矿区带完成240万平方千米,占成矿带面积的70%。填制了一批中比例尺地球化学图件,为全国资源潜力评价和后续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近10年来,区域化探累计发现异常数9178个,检查异常数3379个,验证异常数1218个,见矿异常数1157个,通过后续工作,新发现一批重要矿产地,如青海沱沱河大型铅锌银矿、四川刷经寺特大型金矿、新疆彩霞山大型铅锌矿、黑龙江争光大型金矿等。

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到目前为止,1:25万区域化探尚未覆盖19个重要成矿区带;二是资料综合研究与开发利用滞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海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但综合研究力度不够,尤其是重要成矿区带尺度地球化学规律研究薄弱,不利于资料的综合开发和应用,不能满足矿产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和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对地球化学勘查的需求。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围绕重点成矿区带,逐步完成空白区1:25万区域化探,加强异常**查证和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完成全国及重要成矿区带地球化学调查综合研究与系列编图编制,整体提高我国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程度,促进勘查地球化学的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对能源资源地质找矿的支撑能力。

“十二五”期间: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25万平方千米,力争完成全国重点成矿带区域化探,工作程度由目前的47%提高到60%。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图编制与资源潜力区域地球化学评价。

“十三五”期间: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50万平方千米,实现区域化探可工作地区的全覆盖。开展重点成矿区带及全国地球化学图编制与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3.工作任务

主要任务包括开展1:25万区域化探,查明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和浓集特征;加强异常**查证力度,开展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开展全国及19个重要成矿区带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制;以元素分带理论为指导,开展全国及19个重点成矿区的成果集成和综合研究,研究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十二五”期间:在冈底斯、西南“三江”、川滇黔、天山—北山、准噶尔北缘、西昆仑、东昆仑、祁连、秦岭、大兴安岭、辽东吉南、晋冀、豫西、湘西一鄂西、钦杭等重点成矿区带,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25万平方千米,实现19个国家重点成矿区全覆盖。逐步开展19个重要成矿区带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制与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十三五”期间:在区域化探空白区完成1:25万区域化探150万平方千米,实现区域化探可扫地区全覆盖。

开展全国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件编制与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

(三)重点成矿区带区域地质调查与基础地质成果集成

1.工作现状

全国重点成矿区带约286万平方千米,成矿带工作程度低,制约地质找矿工作,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成矿带区域地质填图,为矿产勘查提供区域地质背景资料。

从2002年开始在各大区设置了基础地质调查与数据更新计划项目,2003年开始部署了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项目,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和分析我国基础地质领域存在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研究、综合集成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果,编制大区、重要成矿带经济区的系列图件,建立大区基础地质数据库。主要有川渝滇黔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西北地区重要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华北重要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东北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东部沿江沿海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和中南地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等六项。通过两轮综合研究项目的实施,在地层古生物、**构造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编制了大区和八个成矿带的综合系列图件,初步建立了各大区基础地质调查成果与图件的综合数据库,为基础地质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研究水平。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完成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

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系统总结和集成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及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各项成果。编制大区基础地质系列图件。更新大区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立全国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和成矿带、经济区的基础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为基础,在**边缘地质构造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关键地质时期古生物研究与早期生命演化、重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层综合对比和立典研究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的前沿成果,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的重大突破。

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战略部署研究,为编制基础地质调查规划提供依据。

在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基础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开发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和立体表达,拓宽基础地质调查服务领域,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基础地质的需求。

“十二五”期间: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调,完成1:25万区调180万平方千米,使我国1:25万区调工作程度达到71%。

开展大区基础地质系列图件编制;编制新一代全国系列基础地质图件;完成大区基础数据库更新和全国基础地质数据库建设。

解决若干地区和全国性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建立系列立典性的地层古生物剖面。

完成编制不同景观与**类型区方法技术指南。

“十三五”期间:完成我国基岩区1:25万区调修测,大幅度提高全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

全面更新我国基础地质调查系列图件和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基础地质调查技术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取得一批原创性并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基础地质研究成果,解决一系列资源、环境方面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全面提高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及时将基础地质调查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3.工作任务

(1)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和成矿带、经济区的基础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为基础,系统总结和集成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及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的各项成果,编制大区性及全国性地质图及相关系列图件。更新大区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建立全国基础地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2)针对区域性、全国性关键和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专题攻关研究与立典性研究。开展大区和全国地层的划分对比、岩浆岩总结和重大构造地质问题总结。

(3)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地质找矿、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国土规划与整治、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研究,动态**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进展,编制基础地质调查规划部署方案。

(4)依托试点图幅,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系统总结成矿区、城市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地质灾害发育区、海岸带、造山带、地台区等不同景观、不同需求、不同**类型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编写不同类型区的工作方法指南。

(5)在工作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基础地质调查标准体系研究,完善基础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指导全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6)开发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集成图幅区域地质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综合数据信息,立体表达成矿带和覆盖区三维立体地质填图成果。

“十二五”期间:继续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调查战略部署研究。开展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集成大区成果,完善系列图件和数据库。开展重大基础地质研究和立典研究。开展不同景观和不同**类型区方法技术研究,编制相应工作指南。开发区域地质调查信息系统。

“十三五”期间:继续开展重点成矿带和重要油气盆地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大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开展全国基础地质资料综合研究和成果集成工作,编制新一代全国系列基础地质图件和数据库。开展国家基础地质数据采集、数据库建设、国家基础地质数据发布与服务机制的研究工作。完善不同景观和不同**类型区方法技术指南。建立我国基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体系。

地区简称

你了解省份的简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