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百里冬雪 给各位分享喀什地区有哪些节日活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各地节日风俗(各地节日风俗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各地节日风俗
1、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并互相祝福。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游神、做年例,也有踩高跷、跑旱船。南方沿海一带岭南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2、在韩国、朝鲜和越南,农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在朝鲜半岛, 农历新年被称为“年节”或“旧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越南农历新年假期从除夕至正月初三,加上周六日换休,共6天。
3、一些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国家也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假日。在新加坡,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公共假期。马来西亚华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将正月初一和初二定为法定假日。华人众多的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03年和2004年分别将农历新年定为全国公共节日,但菲律宾不放假。
4、日本曾按旧历(类似农历)过年。从1873年起改用新历后,虽然日本大部分地区不过旧历新年,但是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群岛等地区还保留着完整的旧历年俗。
扩展资料
不同民族过春节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
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
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
晚上**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
新疆有哪些节事旅游产品?
因为新疆的旅游产品应该最让人值得带来的就是葡萄干和哈密瓜那里的哈密瓜真是太好吃了。
“库尔邦节”是什么样的节日?
库尔邦节--***教宗教节日 ,又叫宰牲节、古尔邦节、尔德节等,是我国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撒拉、东乡、保安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库尔班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也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献牲"之意。因此通常把这一节日的名称汉译为"宰牲节",即宰牲献祭的节日。 在我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将其音译为"库尔班节"。库尔班节的时间定在***教历的十二月十日。在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摔跤等比赛活动。库尔班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聚礼之后,乐师们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奈依(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就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萨满舞。
“维吾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国新疆维吾尔族节日主要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巴拉特节”、“白雪节”。
“肉孜节”
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成年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时间一般为***教历9月1日至10月1日。在此期间,维吾尔族只能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食,白天禁止吃喝。封斋期满之日,即大致回历10月1日为开斋节。这一天,维吾尔族穆斯林们都要沐浴**,身着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做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开斋节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维吾尔族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节日一般要过3天。
“古尔邦节”
肉孜节过后的第70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经济条件的维吾尔族人家要宰羊,邀请亲友邻居来家做客。节日期间,维吾尔族男人们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内会礼,向真主祈祷。会礼散后,先上坟,然后各家请阿旬到家诵经。
“诺鲁孜节”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内容与汉民族的春节相似。该节日形成初期,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旧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此时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复苏、牲畜产仔的时节,这时牧民们一面兴高采烈欢度节日,一面清点安全越冬的牲畜,准备开始草原放牧。随着以牧转农、定居、城郭进程的发展,该节日增添了更丰富的内容。大约在公元前l000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鹘”记载的西回鹤用塔吉克语称此节为“诺鲁孜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节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基础上,增添了浓郁的“艺术节”色彩。总之,诺鲁孜节在增进西域和中原间的礼尚往来、加强文化交流,尤其在形成古丝绸之路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年公历3月20日至22日,全世界有30多个民族与维吾尔族人同一时间庆祝诺鲁孜节。每年昼夜时差相等时分,即3月20日一22日夜晚零点击打诺鲁孜节鼓,普告天下节日来临,听到鼓声的人们自发地汇集到击鼓地点唱歌跳舞,直至天明。这是诺鲁孜节麦西莱甫开幕的标志。第二天,从日落开始至次日太阳冉冉升空为止。这是琴师、歌手、舞手显示才能的最好舞台。次日,维吾尔族人们洗浴净身,换下冬装,吃诺鲁孜节饭,邻里间相互赠送诺鲁孜节饭以示祝贺新年。节日期间,原先有恩怨纠纷的人们相互间拜年谅解和好,甚至离异夫妻间协商破镜重圆。早餐后,邻里中的男人汇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帮助居住区内贫困残疾者的事宜等进行讨论,自愿捐助贫困者。家家户户还要全部动员,对家里户外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拆洗衣物被褥。为鸟雀筑巢,为它们繁殖打基础。人们还要上坟祭典祖先,在亲人坟头上洒上谷物。节日期间,还会动员全村老小,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因为是在初春,诺鲁孜节又称为踏青节,维吾尔族家家户户连续几天都要拾首楷,吃首楷,也送给街坊邻居尝鲜,3月20日这一天也称作“乔坎塔勒节”(即树木发芽节)。在这一天,维吾尔族老师会带着学生来到原野,实地讲授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并准备丰富的文艺节目,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观看。好的节目在各学校间巡回表演,还开展体育比赛、趣味智力竞赛、诺鲁孜诗比赛是该节不可缺少的内容。
总之,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出来的系统的迎新年节日,是为进人春耕生产,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做准备的节日,是艺术的节日、体育的节日。节日期间,都要宰羊或宰牛,大家互相拜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这是维吾尔族最为盛大的节日。
“巴拉特节”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油葫芦”节,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节日那天,维吾尔族居民多烧油葫芦,形成满村灯火,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
“白雪节”
白雪节是维吾尔族的节日,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的娱乐活动。当下过初雪之后,维吾尔族的几个朋友经过商量,联名写封雪礼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临祝贺收信人**平安,然后要求收信者以白雪节的习惯举行一次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活动的内容,请其中一个人直接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在送信人离开之前,如主人没有发现,就要按信上的要求举行初雪晚会。如果送信人当场被抓住,初雪晚会就要在送信人家中举行。晚会内容包括朗诵诗、唱歌、跳舞、音乐演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