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袁翠柳 给各位分享蒙牛初心酸奶在哪些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蒙牛集团有多少分厂?(蒙牛集团分公司有多少家)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蒙牛集团有多少分厂?

蒙牛在全国20个省区市建立了31个生产基地50多个工厂。

蒙牛酸奶怎么样?纯甄酸奶好喝吗?

蒙牛集团有多少分厂?

蒙牛酸奶在国内算是不错的了,毕竟也是一个大品牌,现在好像也走出国家,进入世界了,纯甄酸奶挺好喝的,其实酸奶的味道都差不多,个人感觉纯甄的酸奶还是不错的

蒙牛伊利和光明的纯牛奶哪个更好??

我喝了20年的纯牛奶,也见证了各品牌的沉浮,应该算比较有发言权了。以下所有奶均指各大品牌最为主流的平价量产巴氏杀菌纯奶。光明加热并且煮出奶皮喝口感比较好,伊利无论冷热饮口感都还可以,伊利在2010年世博会之后由于是世博会合作的奶品,所以他的品控在2010年有了大的进步,比较稳定。2010年前大概是2008年我喝过一袋别人给我的伊利的奶,腥味太重,怪不得那么多人不喜欢喝牛奶,可能是口味不同。在10年前我们江苏地产奶最受欢迎的的品牌是南京的卫岗和上海光明,当时是订的玻璃瓶子回收的瓶鲜奶比较多,光明鲜奶的口感还是不错的,至少我以前喝都是热的。三元以前在北京住的时候常喝,感觉还可以,但影响不深刻了。在2010年后蒙牛口感不行了,偶然一次又喝到了伊利的奶,我就对伊利有了改观。而且我现在奶冷饮或者做其他搭配饮品比较多,所以适合热饮的光明相对不占优势。
以前卖早餐,有牛奶配送的小店会放上一个小煤球炉,上面架个小蒸锅,然后里面是塑料袋包的奶,现在这种袋子加热会有微量有毒物质释放,也就不再常见到了,不过这不是重点,当时地产奶都只有纯奶一个品种卖,连江苏最大的卫岗也就一种纯奶配送,而这些配送的奶最丰富的是光明,他还有草莓奶喝巧克力奶,现在好常时间没见到了,不过光明的纯奶也是很受欢迎,主要是光明的品控真是很强。
以下,总结国产奶各大品牌个人主观排名由好到次,
冷饮:伊利,光明,三元(仅限北京的,外地品控不行),蒙牛
热饮: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热饮没喝过)
额外推荐:新疆建设**的天润牧业纯牛奶,奶香很足,值得买来一尝,但由于运输原因,这个品牌还没推广,口感和奶香是纯奶里品质较好的,他的普通量产杀菌*我感觉甚至可以和伊利金典奶比一比。
强烈不推荐:现代牧业、君乐宝的奶,这两个品牌最喜欢拿数据来吹,什么细菌含量少,指标高之类的,但代价就是我喝到的是只有一点点奶味的液体,口感,奶香奇差。
由于配送奶源和牧场还有生产线气候各地差异巨大,因此各地口味有些出入,所以北方朋友勿喷,光明伊利蒙牛三个企业都在品控上尽力了,但近年来蒙牛质量明显下滑,蒙牛的特仑苏整天做广告,产品也没创新,几个品牌的高端纯奶系,我建议伊利金典,卫岗醇可以尝尝,特仑苏就算了性价比太低,没有太惊艳的感觉,至少蒙牛的品控现在在南方做的不太好。
在奶制品方面,光明要是说他第二,伊利也只能说第三,光明一直创新挺多的,最早用保加利亚菌种做酸奶,伊利是安慕希用的希腊菌种,后期最早开创多种风味。蒙牛现在真的感觉不太行,可能冰淇淋品种多点,但绝对比不过光明的冰淇淋产品线。
国外的常见*制品品牌我也一起推荐一下,雀巢,日本味全,日本明治,德国德亚,澳洲德运的奶粉,这几个品牌纯奶国内少见,但有奶粉和*制品,品质大都优于国内大部分品牌,有兴趣可以尝尝,特别推荐澳洲德运奶粉,用高温冲开后居然能够还原牛奶口感,并且有奶皮,和纯奶无差。
不过之前我看到几年前有在杭州权威机构做的一项拿铁咖啡口味品控调查就片面说明了哪些奶的品质好了,拿铁中奶占比很大,由于国内咖啡消费层次低,对于咖啡豆品质不那么关注,因此在中国基本奶的品质就决定了一杯拿铁的品质。所有市售连锁咖啡品牌的拿铁,全部匿名让消费者盲喝品尝,品尝结果很惊吓。由好到次, **(味全),KFC(不详)/costa(不详,进口品牌)并列,罗森(明治)/喜士多并列,星巴克(卫岗)/可莎蜜儿并列,麦当劳(不详),瑞幸(绿田源,卫岗,各地不一)最次。基本有个参考,连锁咖啡品控严谨奶源肯定也是要求比较严格的,这里使用味全和明治进口奶源的便利店咖啡,甚至要优于使用地产普通奶源的星巴克,而瑞幸,甚至连各地瑞幸奶源都参差不齐,所以瑞幸一开始就是搞营销而不是重视品控,必然失败。而KFC我没喝过拿铁咖啡所以在此不作评价,但KFC的纯奶是雀巢的还可以,这个信息大家客观看看作为参考就行,不必太较真

蒙牛的注册地为什么是开曼群岛,而不是中国?

一,1999年的蒙牛注册资本100万元,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是名副其实的“三无”公司
(1978年,20岁的牛根生进入了养牛场工作,5年后牛根生进入了伊利,从一名洗瓶工干起,随后逐步升任车间主任,1992年起担任伊利的经营副总裁,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会免职。免职并没有理由,功高盖主成了唯一的解析。 不甘落寞的牛根生选择了自主创业。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万,基本上都是牛根生和他妻子卖伊利股票的钱。“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53平米,月租金200多元。蒙牛成立的时候,仅仅在内蒙,以伊利为首的*品企业就有数百家。和蒙牛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团那个时候已经上市多年,有完整的冰品、液态奶和奶粉生产销售体系,当年的纯利润达到八千多万元。而1999年蒙牛刚诞生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二,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入股蒙牛。但是打着“锄强扶弱”口号的摩根斯坦利等三家投行除了带给蒙牛总计6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以外,还给牛根生套上枷锁:未来三年,如果蒙牛每年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低于50%,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层要向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三家外资股东赔上7800万股蒙牛股票,或者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如果管理层可以完成上述指标,三家外资股东会将7800万股蒙牛股票赠予以牛根生为首的蒙牛管理团队。
三,中国蒙牛*业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公司总部在香港湾仔分域街18号捷利中心10楼1001室,实际控制人是大摩。
注册于加勒比海--开曼群岛的蒙牛企业,充分利用中国对外资企业的各方面优惠策,蒙牛2007年年报显示:“于2007年,21家子公司享受税务减免。该等获税务减免的子公司之应课税利润合计约人民币11.34亿元。”
在蒙牛上市之前,金牛*业和银牛*业分别持有蒙牛21.1%和44.8%的股权。金牛*业、银牛*业都是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今年8月4日,金牛*业、银牛*业,再次通过摩根士丹利出售了3.65%上市公司股权 摩根大股权为9.78%,花旗为8.8%.,而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则持有4.54%。 瑞银目前持股比例达到12.23%。 香港联交所最新信息显示,牛根生等一致行动人的股份已经降至26.27%。 但据2008年蒙牛中报显示,中国蒙牛*业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公司总部在香港湾仔分域街18号捷利中心10楼1001室,实际控制人是大摩。 金牛*业、银牛*业都是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蒙牛的发展历史

看书没有用的,能出版的都是说正面的
蒙牛创业者叫牛根生,原来是伊利副总裁,后来和伊利闹翻了,带了一群伊利的人出来创办了蒙牛。
带出来的人都是些执行力比较强的,牛拿了100万,接着凑集1300万开始创业的,在1999年创业的。
牛总可是个营销奇才啊,他的营销能力很强,这点不得不承认。
不过他开始是借伊利才发的家,他开始都是搭着伊利的,比如说他开始口号是“向伊利学习,创内蒙第二奶业品牌”之类的,反正是踩着伊利往上爬,看来处处捧伊利,其实心机不要太厉害啊。
刚开始他们没有奶源,没有工厂,就是一个买奶自己卖的,说他发家厉害就是营销好!
但是商业道德很差,反正骗人的话一堆一堆的,看他官网就觉得都是骗人的。
最近在准备presentation有关蒙牛的,我这里也有些mission还要找。


tangco2 说的很好,牛根生当初出来的时候带了一百个人,一千万的钱都做市场了 没有自己的厂房。
他是很有远见的 像我们知道蒙牛酸酸*在超级女声闹的沸沸扬扬的时候,这个产品还在研制阶段,并没有像一般的产品先上市再宣传,先为产品做宣传这个手段很强,蒙牛已经是全国最知名的牛奶企业,2010年他们的目标做到世界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