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长孙嘉雪 给各位分享教师评价标准哪些方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简述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简述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简述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方法:测验、征答、观察提问、作业检查、听课和评课等。
扩展资料
教学评价分类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步骤是:
①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
②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
③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考察学生掌握某门学科的整体程度,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常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次数较少。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划分:(1)目标参照评价 (2)常模参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3]
相对性评价
相对评价法是从评价对象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对象作为基准,将余者与基准做比较,排出名次、比较优劣的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便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判断自己的位置,激发竞争意识。
绝对性评价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的评价方法。
绝对评价设定评价对象以外的客观标准,考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以促使学生有的放矢,主动学习,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差距,调整自我,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学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如下几条:
1、善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爱学生、认真授课都是善的行为,而辱骂学生、体罚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都是恶的表现。
2、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利益
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说,教师的职责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专业道德必须反映教育发展的需要。凡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就是道德的行为;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3、符合学校长期发展的利益
教师专业道德必须反映学校发展的需要,把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学校发展,是否完成应当承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职责作为教师专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作为教师也要在学校中行使职责、发挥作用。当然,这里的学校发展利益和整个社会的教育发展利益是一致的,不是指违背教育方针的片面、狭隘的学校小团体利益。
4、符合教师专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评价教师专业道德的直接标准,包括了对教师的思想、秦质、作风、学识、行为、仪表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凡是符合教师专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和品质就是善的,获得肯定性的评价;反之则是恶的,得到否定性的评价。
扩展资料: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
1、伦理价值。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的行为规范,在本质上表现为教师职业行为中的向善和应当的价值取向,它常常以公正、热爱、**、团结、廉洁、文明、人道、理智等概念体现出来。从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看,具有明显的伦理价值。
2、教育价值。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3、文化价值。教师职业道德内含人类的文明追求和人文智慧,是人类以向善的情怀和人文智慧对社会文明的思考,对社会文明的一种建构。它的发展,不仅包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蕴,而且还具有化育人文的价值。
评价教师教学有那几个方面?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做好老师的四个标准
做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就是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好的老师不会随意体罚学生,而是和学生讲道理,好的老师拥有责任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而产生差异。
人格特质:亲切、开朗、大方、耐心、善与人沟通。 想成为好舞者,要花钱买技术来学习,想成为好老师,除了技术,还要用心经营两者无关,不一定成正比。
扩展资料
学生爱发问,或是喜欢避重就轻,先大方配合,不动怒排斥,将来学生成熟进步,也会知道自己当初的不对而感激。度量:和别的老师教法不同,学生向老师请教以解惑,老师应观摩比较别人的教法,增加教学经验,即使实力再好,不会只肯定自己,一味地轻视或否定同行。
协调:求好心切,舞伴之间难免起摩擦或责怪对方过失,老师不会偏袒任何一方,客观地给予指导。对於未再来上课的学生,利用过年时电话联络感情,顺便预告老师的年度活动或计划。
积极:努力追求自己技术突破,比赛成绩一直进步,学生也会以老师为荣。好的老师不只是 "技术" 的传授,还会用 "心" 和学生沟通交流,甚至放下身段,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教师评价内容: 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 教师评价比较注重对教师某一方面或某一时间范围内的单项评价, 如教学态度、教学成绩、班主任工作, 或者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一次家长会议等, 一些学校甚至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直接作为评价教师的惟一指标。在这种评价机制的驱使下, 教师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生, 而是为了获得领导、同事、社会、家长的认可以及职业升迁, 甚至为了可怜的奖金和表扬, 拼命加班加点, 搞题海战术, 限制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这种教师评价体系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 又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得以强化和巩固。同时, 现行教师评价也忽视教师的个体差异, 用统一的标准规范, 要求具有不同教学风格和方法的教师, 不但抹杀了教师的个性, 而且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创建特色。
新课程观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就是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 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的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 绝非一朝一夕的产物, 仅仅依靠一、两次的单项评价, 不可能真实反映教师工作的整个发展过程, 也必然导致评价结论与教师实际工作表现的偏差。缺少综合评价, 就无法全面了解评价对象的工作表现, 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也无法修正评价过程中的晕轮效应、趋同效应等引起的各种偏差。因此, 新课程必须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 新课程观下的教师评价也注重教师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师在个性心理、职业素养、教学风格、交往类型和工作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 评价应根据这种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 发挥教师的特长, 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
对教师的评价应包含哪些方面
一、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
二、分析: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其创造性发挥的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阶段评价。
为使教师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不应仅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主要应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两个方面。
教师评价的标准是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科研能力、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几方面综合进行评价。
三、教师评价还应注意:
评价应根据教师的差异,确立个性化的评价标准、评价重点以及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有针对性地对每位教师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发展目标和进修计划等。所以,对于教师评价应突出综合素质、重视个体差异。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 发挥教师的特长, 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主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