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花元香 给各位分享液体废物处理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图片)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实验室废液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废液处理原则
对高浓度废酸、废碱液要经中和至中性时排放。对于含少量被测物和其他试剂的高浓度有机溶剂应回收再用。用于回收的高浓度废液应集中储存,以便回收;低浓度的经处理后排放,应根据废液性质确定储存容器和储存条件,不同废液一般不允许混合,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废液储存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写明种类、储存时间等。
详细的可以到水天蓝环保里面看有详细的解答
二、含不同化学物质的废液处理方法
含汞、铬、铅、镉、砷、酚、氰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实验室处理方法如下:
含汞废弃物的处理
若不小心将金属汞散落在实验室里(如打碎温度计)必须及时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的酸性溶液中浸过得薄铜片、铜丝收集与烧杯中用水覆盖。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颗粒应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较小的硫化汞;或喷上用**酸化过的高锰酸钾溶液(5:1000体积比),过1至2小时后清除;或喷上20%三氯化铁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该方法不能用于金属表面,会产生腐蚀)。
对于含汞废液的处理,可先将废液调至PH8~10家入过量硫化钠,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生成硫化铁沉淀可将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静止分离,清液可排放,残渣可用焙烧法回收汞或制成汞盐。
铅、镉
用碱将废液PH调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亚铁作为共沉淀剂,沉淀物可与其他无机物混合进行烧结处理,清液排放。
铬
含铬废液中加入还原剂,如硫酸亚铁、亚硫酸钠、铁屑,在酸性条件下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然后加入碱,如氢**钠、氢**钙碳酸钠等,使三价格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烧法处理,使其与煤渣一起焙烧,处理后可填埋。
砷
加入**钙,使PH为8,生成砷酸钙和**酸钙沉淀,在Fe3+存在时共沉淀。或使溶液PH大于10,加入硫化钠,与砷反应生成难容、低毒的硫化砷沉淀。产生含砷气体的试验在通风橱中进行。
酚
低浓度含酚废液可加入次氯酸钠或漂**,使酚**城市和二**碳。高浓度可使用丁酸乙脂萃取,在用少量氢**钠溶液反复萃取。调解PH后,进行重蒸馏,提纯后使用。
氰
低浓度废液可加入氢**钠调节PH为10以上,再加入高锰酸钾粉末(3%),使氰化物分解。若是高浓度的,可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先用碱调至PH为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或漂**。经充分叫板,氢化物分解为二**碳和氮气,放置24小时排放。含氰化物费也不得乱倒或与酸混合,生成挥发性氰化氢气体有剧毒。
实验室废弃物都有哪些废弃物的种类及种类
实验室废弃物可分为:一般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疑似固体废物等类型。
其中,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分为两类,一类直接在名录里面,不需要做鉴别;另一类是需要按照企业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标准撰写危废鉴别方案,并对危险废物产生特性与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和污染特性进行研究,开展危险废物特性及鉴别技术。
谁有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方法啊越全面越好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
一、实验室一般化学废弃物(化学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化学废液产量大,处理任务重,是三废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废液处理必须分类收集、安全存放,严禁随意排放。在废液桶上将废弃物的详细情况,如废弃物的成份、含量、性质、收集日期、负责人等信息填写在废液收集单上,贴上标签,由专职人员定期交由学校回收处理。
二、实验室气体废弃物(废气)的处理
1、对少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设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稀释后排至室外,通风管道应有一定高度,使排出的气体易被空气稀释。
2、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如吸收处理或与氧充分燃烧,然后才能排到室外,如氮、硫、磷等酸性**物气体,可用导管通入碱液中,使其被吸收后排出。
3、对于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等采用紫外臭氧杀菌的设备,由于臭氧分解的半衰期为20~50min,因此消毒结束后,需关闭紫外灯至少半个小时以上再进行无菌操作实验。
三、实验室固体废气物(废渣)的处理
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同废液处理类似,需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收集处理,禁止随意混合存放。其中,需特别的注意事项如下:
1、存放实验废弃物必须使用标记有“医疗废物”的专用**塑料袋,存放生活垃圾必须使用黑色塑料袋。
2、使用过的微生物、细胞等培养材料的固体废弃物,如:培养基、培养瓶、培养皿、培养板等需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如高压蒸汽灭菌30min、或有效氯溶液浸泡2-6h)后方可丢弃或清洗。
3、鉴于溴化乙锭(EB)的强诱变性,研究院不鼓励使用EB染料,建议选用毒性小的新型替代染料(如荧光染料、花箐类染料等)。如果一定要使用EB,则EB污染过的废弃物严禁随意丢弃,必须经过有效的净化处理(如使用专业的EB清除剂或采用活性炭吸附、**使其失活等方法)。
扩展资料:
化学废弃物按污染物形态分类
(1)废水。实验室产生的废水包括多余的样品、标准曲线及样品分析残液、失效的贮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涤水等。几乎所有的常规分析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废水污染问题。这些废水中成分包罗万象,包括最常见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对少见的氰化物、细菌毒素、各种农药残留、药物残留等。
(2)废气。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包括试剂和样品的挥发物、分析过程中间产物、泄漏和排空的标准气和载气等。通常实验室中直接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都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是月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实验室废气包括酸雾、甲醛、苯系物、各种有机溶剂等常见污染物和汞蒸汽、**等较少遇到的污染物。
(3)固体废物。实验室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多余样品、分析产物、消耗或破损的实验用品(如玻璃器皿、纱布)、残留或失效的化学试剂等。这些固体废物成分复杂,涵盖各类化学、生物污染物,尤其是不少过期失效的化学试剂,处理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参考资料: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
怎么处理(液体,试剂,废液处理,化学试剂,废
那要看是什么物质,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化学实验室废弃的液体,固体怎么样处理
少量的无毒废液,可以稀释后到掉(有剧毒的不能这样做,除非转化成无毒物质),量多就分类收集,找专业的公司过或单位处理。
固废处置安全管理制度
危废品处理有相关的处理流程,也有专门的回收机构,称重处理的,具体多少钱一吨不记得了。
急要废*化液、废机油的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有新的变化了。
中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铀矿开采,有**挖掘、露天开采和地浸三种方式。地浸是将酸性溶液通过钻孔灌入**溶解铀于其中,再抽取溶液,达到采铀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污染主要在**。应当严格控制灌入**酸性溶液数量。露天采矿剥离的废石,可就地覆盖,或回填采坑,然后覆土造田或植草植树。
**采矿带出的矸石,一般是每采1 t铀矿要产生废石1~6 t。目前我国堆积的铀矿山废石总量约28×106 t,占地2.5×106m2。这些属于低比活度放射性废物,含铀量平均为(1~3)×10-4g/g,比一般土壤高出4~10倍;其表面氡析出率约为(7~200)×10-2Bq/m2·s,比地面高5~7倍。它们不断向大气排放氡和细粒状颗粒物。根据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这些大都处于低固体放射性废物标准的下限,按规定可以不算放射性废物,但应作为特殊废物妥加保管。即对放射性比活度在(2~7)×104Bq/kg的废石和尾矿,应建坝存放。超过上述放射性水平的应建库保存,或回填矿井采空区。与放射性核素伴生的其他金属非金属矿山废渣,也应参照上述放射性水平进行类似的处置。
选矿产生的尾矿,我国已经累积有数千万吨。尾矿处置的关键在于尾矿库的选址和尾矿坝的建设,应该保证底不渗漏,坝(堤)不垮塌,不产生灾难性的事故,氡析出率要低。美国规定尾矿设施:稳定期要保持100 a,至少保持20 a不维修,覆盖尾矿后氡析出率平均不超过0.75Bq/m2·s,**水中放射性核素不超过国家规定。我国的尾矿库退役后覆盖黄土厚度0.5~1.5m,近年测量结果:氡析出率0.2~0.3Bq/m2·s,平均射线吸收剂量率为(8~10)×10-2μGy/h,基本符合要求。
其他放射性研究、应用和生产的中低放射性废物(虽然不如矿石废石那样多),比活度较大,尤其是核电站产生的中低放射性废物,包括受污染的废弃设备、化学试剂、树脂、过滤芯、防护品以及其他杂件等。通常是对废液体进行蒸发收取残渣,对固体进行焚烧、压缩减小体积,然后装入容器,进行**埋藏,储存于近地表的土壤层中,称为地层处置。
地层埋藏固体中低放射性废物地区称作处置场,地区设若干个单元,每单元之间是分离的,可以是地上坟堆式或**壕沟式。如图9-6-1所示。要有地表排水系统、渗析液收集系统、监测井和覆盖层,均应满足环保要求保证安全。
图9-6-1 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剖面图
按我国《低中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浅地层处置规定》(GB 9132—88)要求,浅地层是指50 m深度以上,符合环境要求的地层。例如,应在300~500 a内,埋藏的放射性物质不向环境扩散,对公众个人造成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得大于0.25 mSv。
处置场的选择,首先是进行区域调查,主要是地质稳定性调查,包括地震可能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气象条件和经济、人文社会条件的调查。然后进行试验测试,确定是否符合建场要求。
对入场废物应该严格监督检测。放射性废物半衰期应小于30 a;比活度Am≤3.7×1010Bq/kg;不产生有毒气体,不腐蚀,不**,包装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符合规定的体积等(表9-6-3)。
处置场按照设计进行埋藏,达到负荷后进行关闭。处置场在运行和关闭的相当长时间内都要进行定期的监测、管理,保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