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方飘凡 给各位分享西宁重大建设地区范围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城市规划的内容是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

以下9点可以概括总结: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
2.论证、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确定城市功能布局及长远发展万问。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件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利旧区利用、改造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建计划,安排城市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青海西宁海湖新区是属于哪个区管辖的?是**区还是城西分区、

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

西宁市城西区管辖。

简介:

2006年7月,西宁市委、市**决定成立海湖新区管理委员会,对海湖新区实行"**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力量开发"的运作机制和"运转灵活、**运作"的方式开发建设,力争把海湖新区建设成为集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建筑规划:

海湖新区核心区东起海湖路,西至湟水路,北临青藏铁路,南到昆仑大道,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5万人。

海湖新区将以"两轴"、"两带"、"三圈核"为基本构架。"两轴"即沿五四大街的城市功能横轴和贯穿夏都国际会议中心、商业中心的纵轴。"两带"即以湟水河为依托形成的滨水生态休闲活动带和以火烧沟为依托形成一条南北向蜿蜒穿越新区的文化活动带。"三圈核"分别为:青海大剧院、青海科技馆以及海湖市民广场等大型公共设施集中设置,形成城市级的市民中心圈核;以南北向步行街为主,配以商业、商务办公、特色休闲设施综合形成城市级特色商业圈核;由通海路西侧的体育中心、高级中学教育设施形成文体功能圈核。青海大剧院、青海科技馆、海湖体育中心、湿地公园、火烧沟生态治理工程正在展开。

青海西宁火车站什么时候扩展,扩展的范围是哪里?

改造控制面积将达到5.5平方公里

火车站片区改造控制区范围北至兰青高速路,南至八一路,东至湟中桥,西至五一路,面积约为5.5平方公里。

火车站核心区范围北至兰青高速公路、南至为民巷——上滨河路、东至站东巷——勤奋巷、西至共和路——站西巷,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扩建南广场、新建北广场、长途汽车站搬迁建设及围绕火车站的环状路网(共和路北延、勤奋巷北延、滨河南路、祁连路互助路下穿通道、西平高速路辅路)建设;对改造范围内的景观环境进行整治及整体开发建设,供水、供电、排水、供热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内容涉及拆迁安置、广场铺装、道路、桥梁、下穿通道、公交枢纽设置、绿化、景观及地上**各类配套设施。

综合性城市商务区具多种服务功能

随着西宁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西宁火车站已从原来单纯意义上的旅客集散转变为集人流集散、商务办公、综合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商务区。因此,改造建设火车站广场及周边环境,通过建人流、车流集散区、湟水河滨河景观带游憩休闲区、核心商业服务区,满足旅客流动、停留、**、购物、休息、观赏等需求;通过塑造地标性建筑,形成城市标志,体现“西部大门”、“天路起点”的特色,满足城市门户的要求;通过景观创造宜人的环境,提升环境品质,满足景观生态需求。
【周边道路】围绕火车站形成总长3315米的环状路网。环状路网主要有:

●共和路北延——将现有共和路向北延伸,跨湟水河、铁路后,与西平高速辅路连接,道路长365米,宽30米。

●勤奋巷北延——将现有勤奋巷向北延伸,跨湟水河、下穿铁路后,与西平高速辅路连接,长320米,宽24米。

●西平高速辅路——道路长1170米,宽24米。

●滨河南路——从建国路到湟中桥,道路长560米,宽35米。

●祁连路互助路下穿通道。道路长900米,宽40米。

●塑造环境宜人的城市景观大道,两侧拓宽步行道宽度,增加绿化,结合两侧商业建筑,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气的步行区域【火车站站房】火车站站房建设由南站房和北站房、高架候车部分、**出站通道四部分组成,站房及站场南北进深297米,建筑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估计还要扩大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介绍

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是全省**、经济、文化、教育、科教和交通和、通讯中心。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增长1.24%,其中,城镇人口129.24万人,乡村人口86.12万人。在常住人口中,市区人口107.17万人。人口出生率11.98‰,人口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长率7.61‰,计划生育率98.77%。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南新区、海湖新区。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全市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市区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摄氏度,最高气温34.6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8.9摄氏度,属**高原半干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历史悠久。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将军在此设西平亭。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唃厮啰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1926年,撤销道,改为西宁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会省会。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多宗教并存。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36万人,占总人口25.55%。佛教、***教,道教、**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相濡以沫,谱写了灿烂的发展史,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赋予了串富的人文精神,使西宁显现出包容,勤劳、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特点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铁路向四周延伸,总铺轨里程1300余公里。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西宁机场以每年客运吞吐量以33%的速度递增,已通航全国各主要城市。“兰一西一拉”(兰州一—西宁一拉萨)通讯光缆工程,使电话通讯联接全国各地及世界数十个国家。西宁市是中国优胜旅游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在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和省委、省**提出把青海建设成旅游名省的机遇下,不断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扩大“天路起点,中国夏都,健康之旅”旅游品牌。形成了以西宁中,心的两小时车程半径旅游圈,利用已开辟或正在开辟的环青海湖旅游线、黄河源旅游线、唐蕃古道旅游线、宗教朝圣旅游线、世界屋脊旅游线、青藏铁路旅游线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塔尔寺、青海湖、**城、日月山等著名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民族风俗文化。根据海拔高度分类,2000—2500米的中等海拔高度,对人体有强化体魄,增进健康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强人体耐力;二是有利于减肥、降低体重而又不伤身;三是增加体内微血管能量;四是促进心肺活力。据统计,西宁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肺气肿,关节炎、妇女湿症等发病串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受低氧低温低湿以及大气中紫红外线的影响,使许多细菌、病菌等生存繁殖和传播力度相对减弱,并因低氧**红细胞代谢有利于机体氧的交换。国家体育总局在西宁湟中县修建了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王丽萍、王军霞、孙英杰等体育名将均在此进行过赛前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