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黄问蕾 给各位分享我国民族的分类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建国时是怎么区分各个民族的?(建国时是怎么区分各个民族的国家)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建国时是怎么区分各个民族的?
基本是采取各民族自报成分、国家组织专家到各民族地区实地调查,根据民族划分标准(应该是参考斯大林民族四大特征的标准)如语言、心理、生存环境、生计方式等进行的划分。对于族名的确定征求了当地民众的意见,基本保留了原貌,有些本身涵义不明或有歧视色彩的族名进行了改造。
什么叫做民族,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划分的吗?
民族 [mín zú]
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民族不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划分的,
而是按照地缘关系来划分的。
少数民族的种类有哪些
中国这个具有有就历史的大国,共有56个民族,当然汉族应该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么大家知道中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族,其他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
中国是怎么区分民族的(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照斯大林的《马克思**和民族问题》定义方法,官方划分为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斯大林在给民族下定义时,概括出民族的四大特征也就是划分标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
斯大林认为,这四个特征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任何民族都应同时具备这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因此,四个特征永远构成一个综合整体,表现出民族的特色。斯大林说:“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一个民族。”
除了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1692万)、回族(1058万)、满族(1038万)、维吾尔族(1006万)、苗族(942万)、彝族(871万)、土家族(835万)藏族(628万)、蒙古族(598万)、侗族(287万)、布依族(287万)、瑶族(276万)、白族(193万)、朝鲜族(233万)、哈尼族(166万)、黎族(146万)、哈萨克族(146万)和傣族(126万)。
另有一些少数民族可能由于人数过少、有独有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被其他族群所同化导致尚难鉴别等原因,尚未被官方确认,称为未识别民族。此类族群人口共有64万人。
拓展资料
中国民族政策
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各民族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的特点:
第一,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将取得更快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族地区将进一步融入全国的发展大潮之中,民族地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广大少数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和支援将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二,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将日益增多,民族间的杂居现象将更为普遍。随着各民族之间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各民族之间人口流动数量也将日益增多,从而引起在民族分布特点上的变化:一是人口的双向流动,即内地人口因工作、经商等需要流向民族地区,同样,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将更多地流向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进程将加快,使少数民族人口从原来的聚居区不断向全国各个城市扩散,这些少数民族仍将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第三,各民族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但民族特点将长期存在。社会**阶段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互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各民族问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在社会**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愈来愈多,但并不会因此失去民族的特点。民族之间在扩大交往的时候,各民族将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特征。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各民族带着自身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共性进入了新世纪。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中国民族
按民族划分,青海文化可以分为( )等多种类型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语言这四个标准。
但不是特别严格,比如共同的心理特征可以作为作为划分民族的最重要标准,
比如在新疆漠西蒙古有一支图瓦部,图瓦蒙语与***的标准蒙语几乎是两种语言,但他们自称蒙古,并有着与蒙古相通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国家把图瓦人划归在蒙古族中。又比如说,锡伯族说的是满语,但他们由乾隆年间随****大小和卓起义,后在新疆定居,自称锡伯人,消失了满族的心理特征,我国**将他们又划分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共同的经济生活只存在于汉族和**紧密地民族中,满族和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云南的满族与辽宁的满族之间的经济生活可以说不紧密,但由于有同样的心理特征,这个原则个以忽略。
中国是如何划分民族的?
中国是如何划分民族依照: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特征和共同语言这四个标准。
中国现有56个民族,是由解放初的400多个民族名称,经过长期、大量的科学调查和甄别而最终认定下来的。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民族经历过长期的演变,支系纷繁,族称众多,所以根本弄不清中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把民族识别工作提上民族工作日程。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的辨别。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复杂,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命名,如此等等。对这些民族名称进行民族识别,就是要弄清楚待识别的人们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如果是少数民族,那么是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一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 自50年代初开始,*和国家组织大批民族研究者和民族工作者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运用马克思**的民族理论,密切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实际,对待识别族体的族称、族源、分布地域、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心理素质、社会历史等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并在充分尊重该族体人**愿的基础上,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了科学的辨识,加上原来公认的民族,到七十年代末,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我国的民族识别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新中国建立到1954年为第一阶段,其间除已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瑶、彝、朝鲜、满等民族外,又确认了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黎、僳僳、佤、高山、东乡、纳西、拉枯、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民族等共38个少数民族。1954年到1964年为第二阶段,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仫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族)、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族)等15个少数民族;1965年到1979年为第三阶段,1965年确认了珞巴族,1979年最后确认了基诺族。至此,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共有55个,加上汉族,共56个民族,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在民族识别中,在有科学依据的条件下,充分尊重民族集团的意愿,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
中国的56个民族按语系分类怎样分?
我国56个民族按照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一、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
1、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嘉戎、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僳僳、哈尼、拉祜、白、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
2、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
3、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等语言。
二、阿尔泰语系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
1、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保安等语言;
2、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图佤等语言;
3、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
三、属于南岛语系的是高山族诸语言,还有回族的回辉话。
四、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有佤、德昂、布朗、克木等语言。
五、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属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
六、尚未确定的是朝鲜语和京语。
扩展资料:
中国语言文字概况
我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种的国家。根据《中国的语言》、《中国语言地图集》,我国有130余种语言,有约30种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
我国除占总人口91.51%的汉族使用汉语外,少数民族都不同程度的兼用汉语,有的民族还转用汉语。现代汉语有标准语(普通话)和方言之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
汉语方言通常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北方方言分为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四个次方言。
参考资料:
****门户网站-语言文字
中国是怎么区分民族的(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照斯大林的《马克思**和民族问题》定义方法,官方划分为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斯大林在给民族下定义时,概括出民族的四大特征也就是划分标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
斯大林认为,这四个特征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任何民族都应同时具备这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因此,四个特征永远构成一个综合整体,表现出民族的特色。斯大林说:“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一个民族。”
除了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1692万)、回族(1058万)、满族(1038万)、维吾尔族(1006万)、苗族(942万)、彝族(871万)、土家族(835万)藏族(628万)、蒙古族(598万)、侗族(287万)、布依族(287万)、瑶族(276万)、白族(193万)、朝鲜族(233万)、哈尼族(166万)、黎族(146万)、哈萨克族(146万)和傣族(126万)。
另有一些少数民族可能由于人数过少、有独有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被其他族群所同化导致尚难鉴别等原因,尚未被官方确认,称为未识别民族。此类族群人口共有64万人。
拓展资料
中国民族政策
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各民族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的特点:
第一,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将取得更快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族地区将进一步融入全国的发展大潮之中,民族地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广大少数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和支援将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二,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将日益增多,民族间的杂居现象将更为普遍。随着各民族之间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各民族之间人口流动数量也将日益增多,从而引起在民族分布特点上的变化:一是人口的双向流动,即内地人口因工作、经商等需要流向民族地区,同样,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将更多地流向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进程将加快,使少数民族人口从原来的聚居区不断向全国各个城市扩散,这些少数民族仍将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第三,各民族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但民族特点将长期存在。社会**阶段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互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各民族问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在社会**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愈来愈多,但并不会因此失去民族的特点。民族之间在扩大交往的时候,各民族将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特征。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各民族带着自身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共性进入了新世纪。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中国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