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包小磊 给各位分享古代国内外武将排名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中国历史十大猛将武功排名)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排名第十:萧摩诃。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名将,当年抵御北齐军时,身边人不慎被包围,萧摩诃单人独马,朝天嘶吼一声便立马冲进敌阵,所向披靡,最后逼得北齐军不得不后撤,因此也有“千闻不如一见”的名头。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排名第九:薛仁贵。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一代猛将,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薛仁贵脱帽退万军、三箭定天山,还有冲入高惠真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所向无敌,敌尽披靡却走等著名事迹,将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将之一,是最合适不过了。

排名第八:尉迟敬德。隋末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随李世民多年,不仅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统一战争,还曾一*将骁将单雄信挑下马,勇冠三军。

排名第七: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未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后又有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绩,他麾下的岳家军更是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此等气节令人佩服至极。

排名第六:冉闵。曾是建节将军,后又成冉魏政权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数从征伐,屡立战功,但现在讲历史几乎很少有人提冉闵,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屠胡令”。但那时候五胡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无数。

排名第五:夏鲁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以骁勇闻名天下,曾在护卫庄宗时独杀百余人,还生擒王彦章,平生战功无数,也是一代猛将。

排名第四: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战中,单骑入敌阵,杀敌数百,可以说是稳坐南宋单骑杀敌第一名。后进兵临颍,又杀金军二千余人,最后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他曾在鄱阳湖亲手击杀数百敌,又射中敌将,七战七胜,还单骑斩了李二手下猛将韩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不愧为古代十大猛将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兴。宋朝名将,他曾单骑入贼军,出没数次,身带数箭,还杀数百人生擒贼首而回。后来金人以铁骑进,兴麾兵力战,姚兴又手杀数百人。连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排名第一:项羽。西楚**的名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而他的勇猛事迹已经都快被世人说上千百遍了,所以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而这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中“第一”的名头,他自然是当得起的。

中华5000年历史名将大排名

中国古代名将榜:

先秦时期:

孙武:吴楚之战中表现:一颗星,但随后退隐,长期的战场表现无,战略眼光:一颗星,对战争发展的影响:两颗星;将星级别4

孙膑:只有围魏救赵一场辉煌,有兵书,但长期埋没,不为人知;将星级别1

赵雍:胡服骑射,再加上战略眼光(当时能作出这样的抉择很不容易);将星等级2

乐毅: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白起:长平之战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廉颇: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没有表现出战略眼光;将星等级2

李牧: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两颗星——与游牧民族和中原国家包括强秦作战,均取得辉煌胜利,没有表现出战略眼光;将星等级3

王翦: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但是全盛时期败于李牧,最终靠反间计获胜,稍逊李牧。

秦汉时期:

蒙恬: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将星等级1

项羽: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将星等级2

韩信: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两颗星——百战百胜,刘邦不断抽调其手下精锐**,韩信依然百战百胜!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4

周亚夫: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2

卫青: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将星等级2

霍去病: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将星等级2

刘秀: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长期战场表现不是没有失败,但战略眼光高超,两者抵消,将星等级3

班超: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官渡之战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不仅有赤壁之败,有很多次都败得很惨,实在不能给他这颗星!战略眼光:两颗星,对战争发展的影响:《孟德新书》好象没有传下来;将星等级3。

周瑜:赤壁之战: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然后……只可惜死得早;将星等级2。

张辽:逍遥津一战,差点把孙权宰了:一颗星。以后让东吴一直无隙可乘,比那个所谓的“武圣人”关羽强多了!将星等级2。

诸葛亮: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六出祁山徒劳无功,但每次都全身而退,给他半颗星吧!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2.5

司马懿: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陆逊:彝陵之战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无,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2

王猛: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慕容垂: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刘裕:以南伐北,攻陷长安,前无古人!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但北伐最终失败,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半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2.5

隋唐五代:

杨素:对陈、对突厥,都有不错的战绩,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李世民: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两颗星;将星等级4

李靖: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有兵法传世,虽然那书是李世民和他的问答录,但主要是李世民问李靖答,所以还是记在李靖帐上:一颗星;将星等级4。

徐世绩: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有辉煌,也有过多次惨败——半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2.5

宋元:

岳飞: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明清:

朱元璋: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3

徐达、常遇春、戚继光、熊廷弼、袁崇焕将星等级与朱元璋相同,均为三颗星。

郑和:航海期间确实有战斗,但规模太小,对手太弱,实力相差太过悬殊,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在军事上,排除在名将榜外!

于谦:北京保卫战: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无,战略眼光:一颗星;将星等级2

还有许多杰出将领没有列入其中,有些是因为我不熟悉他们的战绩,有些是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将领,当时不被认为是“中国”将领,过后也没有被中国文化和历史所接受。(当然主要还是我不熟悉)。但那些人也不过就是二、三星级别。(成吉思汗及麾下诸将除外,他们可位列四星级)

开国皇帝列入名将榜的只有李世民和朱元璋,因为这两个人一开始都是当将领出身;赵匡胤虽然也是武将出身,但在历代名将中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上述将领,四星级的只有四个:孙武、韩信、李世民、李靖。李靖是唯一一个在四个方面都有建树的将领,但还是在李世民的“配合”下完成。可见最难达到要求的就是对后世战争发展的影响,虽然每一个名将都会被他的后人所学习,但是能改变战争形态留下战争理论的实在太少。当然这不是说三星碰上四星、或者二星碰上三星就必输无疑,有些将领没有机会留下自己军事著作;有些将领没机会长期作战;还有些将领没有机会进行战略级别的指挥,无从体现他的战略高低;这都造成了他们等级较低,但并不代表他们能力低。

如果从广义的中国名将来讲,成吉思汗在这四个方面也都可获得一颗星,位列四星级。毕竟蒙古的崛起,给西方带去了骑兵战术和****的冲击,但西征毕竟不是在他这一代人里完成的,所以在“对战争发展的影响”方面,只能是一颗星,依然不能到达五颗星的地步。

如果不仅局限于古代,有一个人能达到五颗星甚至六颗星!重大战役中的表现:一颗星,长期的战场表现和战功:一颗星,战略眼光:两颗星,对战争发展的影响:两颗星;将星级别6——就是毛**!当然这里的战略,是指军事战略而言。而对战争发展的影响方面,**不仅改变了的战争的形态——在他之后没人再敢轻视游击战,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军事理论,两颗星当之无愧!

中国古代武将排名

第一孙武

第二项羽

第三白起

第四霍去病

第五李靖

第六岳飞

第七韩信

第八郭子仪

第九冉闵

第十戚继光

十一卫青

十二廉颇

十三李广

十四关羽

十五秦琼

十六周亚夫

十七徐达

十八**之

十九赵云

中国古代将领的排名

1:我们先说春秋——战国末期,之前的三皇五帝,夏商就不说了。那个太远了还有封神传说,没法去说。春秋时期出了个孙武这个兵家的圣人,著有《孙子兵法》流传于世,响誉全球。整个时期虽然也有诸多名将如伍子胥,孙膑,庞涓,乐毅,田单等,但是真正能和孙武这个超级BT比比的也就一个吴起。但是他们两个人就象儒教的孔丘和孟柯一样,一个是圣人一个是亚圣,不过不是儒家而是兵家的。这个中华2000年以来历史强人就已经帮我们盖棺定论了,轮不到我来插嘴。所以孙子这个兵家圣人第一的位置不容质疑。

2:战国末期——秦亡,这段时期的中国实在有够糟糕的不停的战乱,当然这之间也出了许多极其出色的名将,其**别出色的,非常有特点的有孙膑,庞涓,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几个。非要从他们中选个最强的将领出来实在很难。孙膑,庞涓这2个首先排除,他们似谋士多过将军。之后4人为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中国古代的杀人王,活埋坑杀记录保持者,打个非常不恰当的比喻其实日本人*****没有他一个人杀的多点...生平战无不胜,善于**围歼,最著名战绩为长平之战.

李牧: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戍边制度的创立者.其人和白起战绩非常相似,百战百胜,主要战绩有赵破匈*之战、肥之战、番吾之战.可惜这位无敌将军虽然和楼上那位杀人魔生在一个时代,却数次擦肩而过,不然将可以决出谁是真正的无敌将军了..同样这2位超人都死在了自己效忠的帝王手上.不过就以战绩造成的决定性影响来说李牧不如白起,白起长平一战彻底把李牧效忠的赵国踢出了逐鹿天下的棋局.

王翦:我本家人,其人虽然也是百战百胜,但是当时秦国的国力已经大大的超出其他几国,他最大的战绩是灭楚.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中国古代功高震主的将军中唯一做到善始善终并且庇荫后代的牛人,并且他震的是始皇帝这样的霸主的情况下.

廉颇: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是战绩和上面3位有点没法比,他的特长就是明明很老了还是装着很能吃的样子,小心噎着...他是「将相和」故事和「负荆请罪」典故的主人公,他的战绩有鄗代之战

3:楚汉——东汉末年,这期间著名的统帅有项羽、张良、韩信、卫青、霍去病,刘秀,班超 ,马援等。

项羽:有楚**之称(我的ID就是他),老家貌似在宿迁,他是个勇猛到不需要计谋的将领。最佳战绩:有名的“破釜沉舟”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老刘也忒**了点)他一身就打过一次败仗,但是这一次就要了他的命了,不过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张良是个军师,不是将领,没带过兵,就把他排除了先

韩信:老刘手下的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同时也是那位钻裤裆朋友,象棋的发明者。这里说他的战绩前引用一句以前网上看到的他的评价,老韩最恶劣的影响便是背水阵在后世成就了无数的失败者。这里提下,他的数学非常好,至少他的“韩信点兵”非常有名,就是传说中的“中国剩余定律”(偶小6时自学过),他的战绩有,十面埋伏,楼上的垓下之战等。说实话他实在很厉害,并且他也打败了项羽。不过他的**头脑和他的军事水平成反比。

霍去病:偶滴偶像啊,封狼居胥。他是个天才,此人从小不看兵书,认为天才是不用看书就知道怎么带兵的,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善于长途迂回奔袭,直捣黄龙。他六次出击匈*,作战勇猛,果敢深入,每战皆胜。不过他很短命,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就不小心挂了。他死时官拜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候(中国古代将领的最高目标啊)。

卫青:*隶出身,汉武帝的小舅子,7出匈*立下不世之功,但著名的漠北之战却没有参加。他和霍去病2个人把兄弟打到了西方去,导致最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同时产生了匈牙利公国,国际印象巨大,可惜战绩还是不如老韩。

刘秀,班超 ,马援也都是一时的俊杰,可惜有了楼上4位,这3位虽然也很彪悍但是却无法和楼上的相媲美。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班超是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以战养战的专家,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

4:汉末——三国,这段例如大家都知道,没看过三国志,三国演义估计各个都能说上几段。三国里最强的将领有曹操,周瑜,司马懿,陆逊,诸葛亮。

曹操:曹**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采纳手下建议的统帅了,虽然历史上也有很多统帅善于听取手下的建议,不同的是他每次采纳的建议都是正确,而其他人不是。同时他手下谋士众多,荀彧,郭嘉,程昱,贾诩,司马懿,荀攸等,曹操的谋士之多,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人,而曹操对他们的计谋也言听计从。在在统一北方战争中,曹操深谋远虑,善纳良策;利用汉室名义,争取民心,征抚兼施;重视战略基地建设,实行屯田,发展经济,减轻民赋,**社会秩序;治军严整,赏罚分明;善任将吏.兼收并蓄,用兵灵活,力争主动,面临危局,临阵若定,善于捕捉战机,抓住作战关键,出奇制敌,终于取得内线作战和战略性决战的胜利。特别是官渡之战,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同时他又是个心胸开阔善于接受失败的人 ,事实上他除了官渡之外,例如宛城等战役都是先败后胜的,每次失败都会吸取教训,最后获得胜利。曹操不但是卓越的军事家、统帅,还是杰出的**家、文学家、诗人和军事理论家,像曹操这样全面的,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中是找不出第二个的。

周瑜:曲有误,周郎顾,说的是他除了天才的军事水准外同时还是个音乐大家。赤壁之战是他的最佳战绩,同时要说一下他是个心胸开阔豁达的人(三国演义里是瞎扯的)。不过他最大的失败就是和霍去病一样都是个短命鬼注定做不了第一。

司马懿这个长寿将军靠保养的好把小猪活活熬死的就不说了。

陆逊最大的战绩是彝陵之战,不过那场火烧的有点侥幸。不多说了

诸葛亮:追封武侯,其实是“武忠侯”,说明了他确实有点军事水平的。不过他6出祁山而未全功,演义里老罗为了美化他把别人老刘的战功都往他头上套,事实上他的军事水平并不太高。不然赤壁就不是周瑜指挥而是他指挥了。历史上陈寿对他的评价很中肯,16个字“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如果说是比**的话他绝对能排的上前3,能把蜀中10W多人治理的能顶住魏国整个中国的国力确实不容易。

5,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刘裕,王猛,拓跋焘,檀道济,韦睿 ,**之等,最出彩的就是这几位了。其中因为历史资料的缺乏,这里只能一个人角度来评论番了。

刘裕:历史上辛弃疾是这么说他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如虎”刘裕是在战术上敢于创新的军事家,即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巧妙布阵,利用优势弥补了自己的短处,使“却月阵”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术,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凭“却月阵”以近2700名步兵破魏军3万多骑兵。另外东晋就是被他灭亡的。

王猛:又是我本家,他是为真正的文物双全的天才,不过他文的方面貌似更成功,当时的世道是这么说他的“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

拓跋焘,檀道济(和白起,李牧,岳飞一样死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韦睿(貌似能进这个时期前3)也很强,不过他们既不是我本家又不算最强我就一笔跳过了。

**之:好了,关键人物出场:南北朝最传说的人物出现了。当时是南梁北魏,(北魏是鲜卑少数名族)北人是非常善骑的,同时南也也只是善舟而已。不过此人出场后全都**了。此人以7000白骑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从南向北一直一路杀到洛阳,一路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其中在荥阳城时元天穆等引20万援兵围城,注意:其中有十五万是精锐的少数民族骑兵。占领荥阳的**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前投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魏孝庄帝元子攸为避**之锋芒,**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此时,**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PS:我们伟大的毛**在读《**之传》也拍案而起大呼“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张贻玖《毛**读史》)。

6:隋唐 注意不是隋唐英雄传也不是大唐双龙,这里没有李元霸也没有寇少帅。有的只是李世民,李靖,李绩,李光弼,郭子仪,李晟,黄巢,柴荣。

这里面李靖是我们中国的骑兵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李光弼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善于防御的统帅,他指挥的太原之战,常山之战,九门之战,嘉山之战,河阳之战等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防御战。

郭子仪是中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成者。和LS的小李2人是在安史之乱中挽救唐朝,力挽狂澜的牛人。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首领,唯一一个从外边攻陷长安这样的都城的人(曹操等人也只能从内部来)。同时他貌似还是个农民诗人。那部满城尽是**妹,哦,不,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就出自他的《不第后赋菊》

柴荣,五代十国唯一的英主,可惜最后便宜了赵匡胤,一次谁都看的出有猫腻的陈桥兵变,就把他给篡了。

7:宋,说实话,有宋一代实在是中**事历史上的悲哀,除了个岳飞外再无名将或许杨业,杨再兴可以算进去,但是也没办法和岳飞比肩。不多说了。

8:元明,元是蒙古人的,我是汉人,从没把蒙古人算进我们中国过,所以铁木真,速不台、哲别、木华黎、托雷、拔都、忽必烈、伯颜、阿术这些元朝蒙古鞑子再猛我也无视掉。至于明朝也就个朱元璋,常遇春,徐达,王阳明,戚继光几个人了。
其中徐达和戚继光尤其出色,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穆的下场,悲矣

戚继光是抗倭名将怎么都要单列出来说下,他的鸳鸯阵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王阳明,怎么又是我本家(我本家的人就是强),善于内战**内乱,***的偶像(内战内行啊,可惜他没学到我本家的水平)。同时他还是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家和军事家,思想家。明代的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并且在儒家中有很高的地位。(又是文武双全,**,我王家太厉害了)

其他2个我对他们的战绩不太了解,也不想去查资料了,跳过。

9清 在鞑子后面又来了辫子,也跳过,我对鞭子王努尔哈赤、小鞭子王多尔衮和鞭子汉*曾国藩、左宗棠不敢兴趣,有兴趣的请在后面添加。

综合以上,每个时间段最强名将应该是:孙武,白起,韩信,曹操,刘裕和**之(他们2个说不清楚谁强,并列之),李靖,岳飞,徐达(鞑子不算的话)这九大名将。

历史上的武将排名

人家都活在不同时间,拜托怎么比。
隋唐武将排名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第七杰:少保罗成,又叫罗神*,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靠山王**,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掌中乌龙提泸*,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造金*,是本套书的书胆!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枣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是未来瓦岗五虎上将的头一员;
第十六杰:银*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连罗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一上战场就玩命;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掌中青龙郾月刀,真好比关公在世。



三国演义中武将**排名

1 吕布:看过很多三国迷的武将排行榜,基本上都将吕布列在第一位,偶尔也有标新立异者试图将吕布列在别人之后,也只是贻笑大方罢了。
先看看几个站例:罗贯中版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看看赶上公孙瓒,布举画戟望后心便刺。旁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矛,飞马大叫:“三姓家*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又战到三十合,两员将战不倒吕布。能够数十合使张飞关羽张飞双战吕布30回合不分胜负,刘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时!”掣双股剑,骤黄骠马,刺斜里去砍...”书中没有写张飞到底战吕布多少回合(不象毛版三国中称张飞斗吕布五十合不分胜负),估计也就数十合。数十合败张飞,30合平张飞关羽联手,这是最能表明吕布**的一节了
另外战例,吕布独战典韦许褚夏侯敦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其结果也只是“吕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终究能全身而退。
“人中吕布”绝非浪得虚名
2 马超: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首战3合败张邰(毛版20合)
3 赵云:长坂坡赵云体力疲乏的情况下战张合罗版三国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毛版30合败张邰)
4 颜良:20合完败徐晃,**明显在许褚之上,真不知道前人是怎样排名的,总是不排颜良
5 关羽:罗版三国关羽20合未能拿下纪灵,且纪灵退走时并不狼狈(毛本30合,且纪灵大叫“少歇”) ,虽说关羽顾及大局,不愿杀纪灵,但是关羽没有足够的**将他只败不伤
罗版三国关羽一合斩了华雄,没有人知道是怎样杀的,因此这一点虽不足以说明华雄**很低,但可以作为关羽**很高的理由
关羽在战场上杀了颜良文丑是不争的事实,却并不能由此断定关羽**一定高于颜良
罗版三国关羽与夏侯敦战了40合不分
6 张飞:罗版三国中张飞一战吕布是明显的失败,但第二次百合单挑吕布时,虽吕布不愿得罪刘备而不会下**,虽张飞占下风,但终究吕布没有战败张飞
罗版三国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时,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这样看来,张飞**比马超赵云要低了
张飞一战马超,虽100合不分胜负,但刘备“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说明占下风,另外看看原文“...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战。先当避其锐气。’关下马超单搦张飞出马,关上张飞恨不得平吞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当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刘备是先避其锐气再趁马超阵上人马皆倦而出兵,或许当时马超中饭都没吃
当刘备与袁术已经彻底成仇,张飞十数合杀袁术的大将纪灵
7 典韦:曹操战吕布时,罗贯中并没有安排典韦单挑,而是让许褚斗二十合,然后典韦等一起帮忙,如果典韦真的像传统排名的一吕二马三典韦那么厉害(据说一吕二赵三典韦是毛润之先生修改出来的),哪么典韦足够单挑吕布了,但罗贯中先生并没有这样安排,而只是派典韦和吕布的几位手下打了几场
另外典韦战许褚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手,说明两人**的确相近,鉴于许褚曾经被徐晃50合战平,故典韦列于之前了
8 许褚:在许褚与吕布斗20合后,曹操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吕布非一人可胜。”然后就派五将加入群殴吕布。整部前三国,除吕布之外,再无一人能令曹操如此之忌惮,即使是后来的马超于潼关前连败曹营于禁/张合两员名将,曹操也未指挥群殴,(以致后来的李通被马超挑于马下) 。可见,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曹操是不愿指挥打群架的。由此可见,曹操的那句话实在是给许褚在众将面前留足了面子;那句话其实需要改一个字:“吕布非一人可敌”
战马超“...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望褚心窝刺来。褚将*挟住弃刀。两个在马上夺*。许诸力大,一声响,拗断*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庞德、马岱见操将齐出,麾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操兵大乱。 许褚臂中两箭...”。有人称许褚折断了马超的*,说明许褚占上风,其实不然,许褚拗断马超*杆后,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再打下去许褚光着膀子,没有保护,明显吃亏,胜负也是不远的事情了,这一点连曹操都看出来了,于是“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渊、曹洪两将齐出夹攻。”

战徐晃50合不分,要知道徐晃只有20合就完败给颜良
9 文丑:十余合战败公孙瓒(吕布曾数合击败公孙瓒,文丑战斗力还是比吕布低一些),说明文丑**比吕布也差不了多少
和少年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
罗版文丑与徐晃30余合战平后徐晃从容退走,说明文丑**低于颜良。(毛本是没打多长时间,徐晃见文丑身后军马齐到料敌不过而走)
10庞德:战关羽百余合,魏军恐庞德有失,急令鸣金收军。关平恐父年老,亦急鸣金。“急令鸣金收军”说明庞德战关羽或许占了下风
战关平30合不分,两家各歇,说明30合内庞德并没有占优势
11黄忠:战关羽100合不分胜负,但占下风(“恐有失”)
战李严四五十不分胜负
12孙策:
13太史慈:与孙策战了几百合不分胜负,两人**基本相近,也没法从其它战例判断谁更强
14曹彰:刘封虽然不敌徐晃,但仍能屡次挑战,但刘封在曹彰面前只有3合完败
15华雄:当华雄最牛叉的时候,曹操麾下众将无一人敢於出战华雄,何也?是被华雄连续挫败18路诸侯、尤其击败江东猛虎的气势给镇住了(包括十数合打败孙坚)。能把夏侯敦、夏侯渊、曹洪这等勇将镇住的人,**可以不低于这些人吧
16夏侯敦:战吕布战例“...夏侯敦挺*跃马直出。敦与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侧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西边又喊声起,郭汜又引一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敦抵敌吕布不住,飞回阵来。布引铁骑掩杀,曹操军大败...”算算时间应该有十余合,比许褚稍逊(许褚20合后曹操才派人群殴)
而且“...夏侯敦挺*出马搦吕布战。高顺出马大骂夏侯敦,敦大怒...”说明夏侯敦在曾经败给吕布的情况下,并不怕惧吕布**
与关羽战40合不分(虽说关羽因感激曹操而不愿杀夏侯敦,但关羽没能将其打败,且夏侯敦还要再战,若非张辽阻拦,自称非擒关羽不可,说明夏侯敦经过交手后并不畏惧关羽**)
17张辽:战关羽战例:罗版刘备在撤退时遭张辽追击,关羽与张辽交过手,未能击退张辽,致使一半人马被阻于城内。故关羽对张辽评价甚高,可惜毛本中将刘备关羽那一万军马的损失一笔抹去了
战张飞战例:“...关公见张辽退去,径来东门看时,只见张飞已出城外和张辽厮杀,辽拍马而去。张飞欲赶,关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坚守东门。飞曰:“张辽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赶我回来?”关公曰:“张辽武艺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来美言说之,其人颇有归顺之心。今日不欲与汝厮杀,故拍马而走。”飞方悟,再不出战...”由此可见,张飞与张辽交过手,张辽不弱于张飞,张辽却拍马而去,张飞本有疑惑,关羽解释后,“飞方悟”。由此可见张辽是高手之列
与太史策60合不分胜负,说明张辽武功在太史慈附近
与凌**50合虽占优势但“不分胜负”,说明武功还是略低于关羽张飞
18关平:罗版三国关平40合战平徐晃,看来关平似乎应该和徐晃相近
30合战平庞德,关平似乎可以列于高手之列
罗版三国关平寡军杀败丁奉所部,送走廖化,感觉并不太费劲(毛本是关兴“奋力”杀退,显得很费劲)
19张颌:罗版三国马超在身负血海深仇的情况下出场首战3合败张邰(毛版三国改成了20合),有网友做出如下点评:马超身负杀父之血海深仇,“咬牙切齿”,临阵心态属于极端心态,因此更有可能采取冒险速胜战法。从张合这个角度来看,面对一个杀红了眼的对手,也很有可能招数上还未山穷水尽,意志和胆气上先自输了--张合想想也觉得冤呀:马超啊马超,是丞相杀了你父,你跟我拼什么命啊,我才不和你拼命? 故平等状况下两人交手,马超20合败张颌应该还是合理
赵云战张颌,10数合张颌气力不加拨马回走,缓上一口气后还要再战。(毛本为30余合击败)
能使张颌列为第20位的战例是张飞第二次单挑张颌:先四五十合,后张颌一直死战到百十余合,可以理解为110余合,也没全败,只是因战场形势不利才远引的。(毛本是四五十合)

20徐晃:被颜良20合杀败(颜良是**高手,20合败给他也不丢脸,张颌在赵云马超面前也就能战十多合吧,夏侯敦还十合败给吕布呢)
战许褚50合不分胜负,战前,曹操虽然暗自欣赏徐晃,但并没交代许褚不许**或打伤徐晃,所以两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
战关平40合不分胜负
21臧霸:和乐进战30合不分胜负
“...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往。操望北而行。山后一彪军出:左有张
辽,右有臧霸。操使吕虔、曹洪战之,不利...”我们可以理解为曹洪战臧霸不利,那么臧霸的武功不在曹洪之下吧,曹洪可是能与体力受损的马超死撑四五十合的高手,不知道为何这位高手总是被人遗忘,还是我的理解有误(除非是曹洪没有按常人的理解战臧霸而是跑到左边去战张辽而结果不利,而臧霸只是战胜吕虔,那么就无法判断臧霸的**了)
22徐盛迎战不能抵挡的曹仁;
23被庞德奋力杀退的魏延;
24战黄忠四五十合不分胜负的李严;
25战黄忠20合不分,张飞能够奋力杀散(毛版是奋力杀退)的夏侯渊;
26与魏延战数百合不分,敌不住周泰韩当联手的文聘;
27和体力受损的马超死撑四五十合,敌不住臧霸的曹洪;
28与韩当联手都只能战平许褚,但10合砍死沙摩坷的周泰;
29战曹洪20不分(曹诈败),率百骑劫魏营不折一人一骑的甘宁;
30“极有胆略”,数次与张飞战十余合不分,终究被孔明在赵云张飞黄忠魏延俱在的情况下设计擒住的张任
其他
被吕布战到十余合受伤的武安国;
太史慈战之30合内尚未击败的程普;
挺*接战许褚与其捉对儿厮杀没分出胜负却被赵云偷袭身亡的高览;
身高九尺五与曹洪战平两个时辰却被曹洪拖刀计杀的何曼;
“有万夫不当之勇”但被张飞设计后举手无措撑到十合才败的严颜;

以及高顺:有人为当初张辽(出场时20岁)臧霸都是其手下,吕布手下文有陈宫,武有高顺,故认为高顺**高于张辽臧霸,以下分析,战例:
罗本是“高顺交战不利,退走入阵。飞冲入阵来。”毛本是“当先一将乃是张飞。高顺出马迎敌,不能取胜。布亲自接战”。从这一节来看,高顺**是要低张飞一个层次,不能列入高手之列
“...是日午牌,城门开处,两员将引军出战:前军侯成,后军高顺。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韦赶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然而书中已经明示“诱之入城”,只是诱敌。“...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这里可以理解为高顺在之前诱敌一战中知道典韦的**很高,所以不敢正面迎敌,因此高顺**也要低典韦一个层次,但到底最低值是多少呢?看如下战例:
战夏侯敦被认为是评定高顺**值的战例:“...两马相交,战四五十合,高顺败走。敦纵马赶去。顺不敢入阵,绕阵而走。敦不舍,尽力追之。阵中曹性看见,纵马出阵,拈弓搭箭,夏侯敦将近,性一箭正中敦左目。敦拔箭,带出眼睛。敦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之!”于口内啖之,不赶高顺,只取曹性,一*搠透面门,死于马下...夏侯敦杀了曹性,纵马便回。高顺却从背后赶来,吕布军马一齐都上,曹军大败。夏侯渊救兄而走。吕虔、李典将败军退去济北下寨。高顺得胜,引军回击玄德...”
似乎高顺仅四五十合就完败于夏侯敦,事实如此吗?我理解也有可能是高顺知道**战不胜夏侯敦(也就是说高顺**的确在夏侯敦之下却不是四五十合可以战胜的),于是诱敌,否则为何“不入阵而绕阵而走”,(要知道败将逃命入阵是最安全的,有士兵弓箭相助,有同事死命相助)。最终高顺诱敌目的达到了,在高顺完全吸引夏侯敦的注意力情况下,曹性射箭相助,最终“高顺却从背后赶来,吕布军马一齐都上,曹军大败...高顺得胜”,可见高顺不愧为帅才。即便是毛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敦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敦不舍,亦绕阵追之...”毛版虽然使读者更倾向于理解高顺完败,但是高顺诱敌的意图更明显。
于是应该可以推出高顺**在夏侯敦之下(因为夏侯敦可以使关羽战40合不胜,但高顺与张飞交战不利),却非夏侯敦四五十合可以完败的,而关羽曾战张辽之后对张飞称“他武功不在你我之下”也可以推测出高顺**在张辽之下,甚至在“能百合死战张飞”的张合之下
后三国不在讨论范围,于是:
身长丈二,不食五谷,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战败魏延的乌戈国国主兀突骨;
单骑退雄兵的文鸯;
战姜维数十余合平手,战文鸯50合平手的邓艾;
匹马单*,抖擞精神,战退师纂、邓忠二人的诸葛尚;
**令老赵云大惊的姜维;
与姜维战三四十合不分的邓忠;
不数合使张翼(张翼曾战姜维不数合平手)败走的徐质;
夏候霸;王双;关兴;张苞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排名第十:萧摩诃。他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名将,当年抵御北齐军时,身边人不慎被包围,萧摩诃单人独马,朝天嘶吼一声便立马冲进敌阵,所向披靡,最后逼得北齐军不得不后撤,因此也有“千闻不如一见”的名头。

排名第九:薛仁贵。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一代猛将,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当年薛仁贵脱帽退万军、三箭定天山,还有冲入高惠真二十五万大军之中所向无敌,敌尽披靡却走等著名事迹,将他列入古代十大猛将之一,是最合适不过了。

排名第八:尉迟敬德。隋末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随李世民多年,不仅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的统一战争,还曾一*将骁将单雄信挑下马,勇冠三军。

排名第七:岳飞。南宋抗金名将,他未满20岁时就能“挽弓三百宋斤、开腰弩八石”,后又有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等著名功绩,他麾下的岳家军更是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此等气节令人佩服至极。

排名第六:冉闵。曾是建节将军,后又成冉魏政权开国皇帝。他的一生数从征伐,屡立战功,但现在讲历史几乎很少有人提冉闵,哪怕他算是英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屠胡令”。但那时候五胡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他很大程度上挽救了百姓无数。

排名第五:夏鲁奇。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名将,以骁勇闻名天下,曾在护卫庄宗时独杀百余人,还生擒王彦章,平生战功无数,也是一代猛将。

排名第四: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曾在郾城大战中,单骑入敌阵,杀敌数百,可以说是稳坐南宋单骑杀敌第一名。后进兵临颍,又杀金军二千余人,最后不幸中箭而亡。

排名第三: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他曾在鄱阳湖亲手击杀数百敌,又射中敌将,七战七胜,还单骑斩了李二手下猛将韩乙,一生中西伐巴蜀、北征大漠、南平云贵,不愧为古代十大猛将排名第三。

排名第二:姚兴。宋朝名将,他曾单骑入贼军,出没数次,身带数箭,还杀数百人生擒贼首而回。后来金人以铁骑进,兴麾兵力战,姚兴又手杀数百人。连金人都曾感慨:“有如姚兴者十辈,吾属敢前乎?”

排名第一:项羽。西楚**的名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李晚芳曾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而他的勇猛事迹已经都快被世人说上千百遍了,所以此处就不多加赘述了,而这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中“第一”的名头,他自然是当得起的。

中国古代十大武将**如何排名?

中国古代排名前十名将

1、白起,中国第一尊战神,《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对他的生平记载就像记流水账一般,阅遍二十四史仅此一例,打了那么多大胜仗,没有败绩,千古第一将。 2、项羽,单兵格斗万人敌,战术、战役和战略指挥层面都有独到创新,可谓全才武将,特别是终结了秦军的百年神话,他自己就是个神话。 之所以不选韩信是因为:如果陈余听了李左车的计策,那么井陉之战怎么打,我们不得而知;还是李左车劝他不要用**平定燕赵,而是恩威并施,如果没有李,他怎么办?出卖郦食其,背信弃义偷袭齐国不算高明,不封王就不参与垓下会战,后来参战也是数量优势和张良的攻心战作用,他的指挥艺术并没怎么展现。 3、霍去病,千古英才,对大规模骑兵作战战术运用炉火纯青,战绩辉煌,是世界农耕民族第一个骑兵战术家、战略家,无论是深入迂回的河西战役还是洗荡**的漠北战役,是他教会了农耕民族如何运用骑兵作战,让农耕民族认识了什么才是骑兵,从而奠定了骑兵的战略兵种地位。 从赵武灵王到卫青,都没有把骑兵运用到他那样出神入化,不是战马不足,也不是他们的骑兵战绩不大,而是对骑兵的认识和贡献不如霍去病。 4、曹操,生活在崇尚清谈、奢靡浮华的汉末和士族当权的时代,他却能够务实坚韧,一统北方,与腐朽时代斗争的品质就很可贵。常说下围棋讲究“金角银边草肚皮”,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从中原起兵割据,从而打败周边敌人一统中原者,在历史上唯曹操一人,这是个旷古绝后的例子。前人和后人们都是占据华夏一角,有天然屏障而无后顾之忧时才逐鹿中原的,他同时代的军阀也是这样的,可他却能在四战之地上从弱到强,击败各个对手统一北方,虽有赤壁大败和汉中退缩,但仍不失为千古名将。 5、刘裕,与曹操一样生活在腐朽士族当政的时代,从围剿海贼孙恩时的一个小兵卒干到最终亲自指挥剿灭孙恩,振臂一呼就应者云集而剿灭了不可一世的桓玄,北上剿灭割据山东、苏北的南燕王国,再回头剿灭孙恩余*--声势浩大震动整个南方的卢循、徐道覆起义,再剿灭割据巴蜀的谯纵,再北伐把胡人赶过黄河,打进关中灭了羌人的后秦,使得关中父老“自桓大司马入关,数十年后复见王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所有南北割据时代,南方最辉煌的军事成就和最大的**版图,他还创造了步兵在平原上克制骑兵的“却月阵”战术,丰富了步兵战术。很遗憾,如果他不是急着回去当皇帝而实质上放弃关中的话,我非常想见识一下他如何对付当时正割据宁夏、陕北,如日中天的大夏匈*主赫连勃勃。 6、李世民(出于尊重我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太宗”,连唐字都省了),17岁雁门关救驾,策划太原起兵一鼓作气打进关中,在浅水原用少量骑兵击败薛仁杲的甘肃骑兵(在古代能用数量少于甘肃骑兵的骑兵将其击败的恐怕只有太宗,请楼主帮我考证),一战消灭突厥支持的刘武周,洛阳、虎牢战役一战擒窦建德,降王世充,3500轻骑兵一顿饭工夫消灭窦建德10万大军,一战同时灭了两大割据势力,旷古绝后。其它战绩就不赘述了。在那个**割据了数百年,统一只有短短二三十年又天下大乱的时代,在全国人民对**割据习以为常,全国人民都很善战的时代,太宗极其快速、极其高效地消灭一大堆对手(几乎都是一战灭了对手),重新统一天下;当皇帝后又几乎打跨了所有不敬的周边民族。太宗真是善于创造神话,无论打仗还是治国,可能他是后来皇帝和将帅们最恨的人,太宗严重降低了人家表演的精彩程度。 7、岳飞,单挑格斗没几个人是他对手、战术上革新了步兵克制重骑兵的战术、发明了一些新兵器如麻扎刀、战役指挥上从无败仗,让人家完颜老四又恨又怕地提出了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自海上起兵以来未有如此惨败”等大快人心的口号,战略上也作出了“巩固荆襄、恢复中原、直捣黄龙”的英明规划。同时在那个濒临**灭种的天下倒悬时代,他是汉民族的一面旗帜、民族英雄和精神偶像,而且至今也是。名将都名成了圣人偶像,真的成了一个神话。本来要选赵匡胤的,一比较还是岳爷爷更强。本人的名字就是来自岳飞。 8、铁木真,世界游牧民族第一英雄、欧洲人的“上帝之鞭”,一生征战,灭国百余,带领人类骑兵达到作战能力的巅峰,创造了迄今为止黄种人对白种人最辉煌的战绩,开创古代帝国的版图之最,是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军事家。 9、朱元璋,带弟兄们在夹缝中发展壮大,统一南方时处于张士诚和陈友谅夹攻中,但他料敌如神,成功威慑住了胆小的张而主攻陈,同时认为与其等友谅准备充分了打还不如先“至之”,结果让康茂才诈降骗陈带20万大军进入包围圈而重创之,精锐损失极大的陈不久又火急火燎地携60万大军来**,又被骗入鄱阳湖全歼,一举奠定了明朝统一南方的基础。北伐时他力排众议,认为元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可以冒进一举灭之,这是很困难很危险的,从而制定了先取山东断其一臂,再图河南巩固侧翼,取潼关而不急于灭关陇军阀,再取大都的策略。这样的最大好处是保障自己的侧翼安全和后勤供应,又将元朝的**分割消灭而不至于把他们都赶到大都附近,使之形成合力拼死一搏,而自己又暴露出漫长脆弱的补给线,要知道宋太宗伐辽的高粱河惨败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极其卓越的,从明朝的北伐定策讨论看,他的作战指挥水平要远远强过徐达和常遇春。 10、戚继光,民族英雄,又是个单挑能力强大,战术创新能力超强,战役指挥全胜,战略规划英明的名将。他针对不同敌人创造的不同战术,发明的多种兵器,剿灭倭寇、抗击鞑虏使得腐朽的明军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青春焕发,可谓挽狂澜于已危、摧敌锋于正锐,如果不是他的建设遗产,明军不可能打赢援朝剿倭战争,一个人对一支**有如此大的作用力,实在罕见。同时,他处于人类战争从冷兵器向***过渡的时代,他以极其敏锐的洞见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大力发展火器,提高火器运用水平,创造火器应用战术,可以说如果不是腐朽年代,他完全有能力将中**队带进***时代。戚继光可称为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后一位名将,***时代的第一位名将。

中国古代100大名将

  1 磻溪垂钓----吕尚(西周)

  2 吴宫教战----孙武(春秋)

  3 剑赠渔父----伍员(春秋)

  4 吮卒病疽----吴起(战国)

  5 穰苴斩监----田穰苴(战国)

  6 马陵伏弩----孙膑(战国)

  7 火牛破敌----田单(战国)

  8 济上劳军----乐毅(战国)

  9 雁门纵牧----李牧(战国)

  10 肉袒负荆----廉颇(战国)

  11 坑弃万军----白起(战国)

  12 登墵拜将----韩信(西汉)

  13 细柳式车----周亚夫(西汉)

  14 鸿门闯宴----樊哙(西汉)

  15 冥山射虎----李广(西汉)

  16 钳徒论相----卫青(西汉)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汉)

  18 高平斩使----寇恂(东汉)

  19 荒亭进粥----冯异(东汉)

  20 受檄击郾----贾复(东汉)

  21 无终夺军----吴汉(东汉)

  22 宫台望战----耿弇 (东汉)

  23 冰合滹沱----王霸(东汉)

  24 城门断限----臧宫 (东汉)

  25 雅诃投壶----祭遵 (东汉)

  26 聚米为山---- 马援 (东汉)

  27 疏勒拜泉----耿恭(东汉)

  28 投笔封侯----班超(东汉)

  29 酹酒还金----张奂 (东汉)

  30 增灶断追----虞诩 (东汉)

  31 祁山伐魏----诸葛亮(三国)

  32 水淹七军----关羽(三国)

  33 当阳退敌----张飞(三国)

  34 截江救主----赵云(三国)

  35 智灭三帅----姜维(三国)

  36 合肥陷阵----张辽(三国)

  37 牙门建纛----典韦(三国)

  38 街亭绝汲----张郃(三国)

  39 *平凿险----邓艾(三国)

  40 赤壁纵火----周瑜(三国)

  41 神亭搏战----太史慈(三国)

  42 酎酒厉兵----甘宁(三国)

  43 火焚连营----陆逊(三国)

  44 轻裘缓带----羊祜(西晋)

  45 铁锁沉江----王浚(西晋)

  46 冢闲埋肉----周访(西晋)

  47 宫台运甓----陶侃(东晋)

  48 长桥搏蛟----周处(东晋)

  49 蒙冲溯渭----王镇恶(南北朝)

  50 唱筹量沙----檀道济(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图(南北朝)

  52 观矛折树----羊侃(南北朝)

  53 齐镳射猎----杨大眼(南北朝)

  54 射还赏格----韦孝宽(南北朝)

  55 岐亭攻栅----杨素(隋)

  56 威临突厥----韩擒虎(隋)

  57 单骑赌胜----史万岁(隋)

  58 一箭双雕----长孙晟(隋)

  59 对开幕府----柴绍(唐)

  60 殿前夺矛----尉迟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贵(唐)

  62 免胄见酋----郭子仪(唐)

  63 策降二将----李光弼(唐)

  64 登堤斩将----白孝德(唐)

  65 杀妾飨士----张巡(唐)

  66 射 员嬖?---南霁云(唐)

  67 雍邱固守----雷万春(唐)

  68 火焚攻具----韩游櫰(唐)

  69 袒呼决阵----李嗣业(唐)

  70 披心示贼----马燧(唐)

  71 隧陷云梁---- 氍{(唐)

  72 锦裘督战----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城出击----石雄(唐)

  75 林中夺马----柴再用(五代十国)

  76 棘林赤足----王彦章(五代十国)

  77 锤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国)

  78 焚香禁杀----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关----狄青(北宋)

  80 单骑赴州----宗泽(北宋)

  81 注水冰城----杨延昭(北宋)

  82 水战杨么----岳飞(南宋)

  83 桴鼓助战----韩世忠(南宋)

  84 点军纵鸽----曲端(南宋)

  85 回军斩将----伯颜(元)

  86 里门举狮----史弼(元)

  87 伏阶称罪----徐达(明)

  88 超登采石----常遇春(明)

  89 威慑婺州----胡大海(明)

  90 杀虏焚辎----李文忠(明)

  91 白石济师----沐英(明)

  92 立斩三酋----沈希仪(明)

  93 一鼓夺山----傅友德(明)

  94 楼船击倭----俞大猷(明)

  95 阵演鸳鸯----戚继光(明)

  96 督师御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尧(清)

  98 金阙奏凯----左宗棠(清)

  99 断锁横江----彭玉麟(清)

  100 扬旗贼溃----鲍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