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段劲耀 给各位分享休闲农业区建设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哪些可以作为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休闲农业用地?(田园农业综合体规划实例)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哪些可以作为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休闲农业用地?
1、农民自有住宅、闲置宅基地
农业部等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闲置宅基地整理结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休闲农业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是什么: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
3、四荒地
主要包括:依法归我国农民集体使用的“四荒地”
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指什么:指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确有必要占用耕地时先行在异地垦地,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作建设用地。
5、其他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93号)提出,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休闲农业度假村的开发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
休闲农业度假村,休闲农业,养生养老农业,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长期专注与休闲农业度假村 设计,休闲农业度假村以其资源类型而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度假村,如温泉度假村、森林度假村等,这类度假村依托农业资源开展,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度假村的意味更浓,可谓高档的休闲农业。它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产生浓郁的乡土效应;2、充分整合周边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效应;3、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树立品牌效应。山合水易经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对休闲农业度假村从策划到规划设计都有很深的理解,未来将有更多的案例与观点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有哪些标准或规范
看属于哪类农业园区,如果休闲观光类的规划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生态环境保护、如果规模较大涉及到区域统筹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如果涉及河湖水系,设计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等看具体层面的内容,都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另外需要遵循农业产业本身的科技、种植方式、品种选择、农产品加工等等,建议参考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规划、农业公园规划、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规划的规划设计案例。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介绍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从2010年起,利用3年时间,培育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300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这一百个示范县主要起到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是什么?
中国地理分区包含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华东等七个大区,各大区省份、人口、面积介绍。
休闲农业旅游规划受什么因素影响?
休闲农业规划,专业规划团队,休闲农业专家,中农富通在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方面已经积专累属了丰富经验,如江苏的金湖水样年华,结合相关项目经验,中农富通专家总结出在休闲农业项目控制性规划中的一些要点。1.休闲农业项目名称,控制性规划的名称是规划性质和内容的概括,要能反映开发项目的基本特色。一般可由辖地名称和项目功能名称组成或单独命名;2. 开发项目的区位分析,区位用于分析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用地所在县(市)、镇(乡的具体方位和范围,进而分析其在整个大环境中的位置。对主题、市场定位起指导作用;3. 控制性规划的平面布局;4. 道路、水系的规划布局;5. 生活用水与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管线的规划布局;6. 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7. 植被布局;8. 投资概算。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标准是什么
一、小麦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冬小麦示范园集中连片在1万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有田、林、路、渠、机、电、井、滴灌“八配套”标准,实现耕、种、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
(三)滴灌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技术标准包括:选用优种及品种搭配技术、滴灌技术、氮肥控释肥技术、有机沃土培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推广秸秆还田、复播油葵两熟制技术、灾害性气候预警和灾后管理技术等集成配套综合技术。
(四)管理机制标准: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场企业为载体,建立现代经营模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统一整地施肥、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获“五统一”管理模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种粮大户(100亩以上)或合作社(千亩以上),配备相应数量的农艺工,并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五)产量效益标准。小麦长势均匀,平均亩产量达到450公斤以上。
二、玉米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1万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田间工程措施完善,达到田、林、路、渠、机、电、井、滴灌“八配套”。
(三)技术标准:选用高产、耐密紧凑型优良品种,集成地膜栽培、精量点播、缩行增株、节水灌溉等与良种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确保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率达到100%;实现品种、整地耕种、肥水管理、防治病虫、机械收获“五统一”管理模式,耕地、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
(四)管理机制标准:建立现代经营模式,大力培育专业化生产合作社(千亩以上)、种粮大户(100亩以上)及植保专业联防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五)产量效益标准:农区玉米平均亩产900公斤以上,牧区玉米平均亩产连年稳定在700公斤以上。
三、棉花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种植集中连片,面积在1万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田间工程措施完善,达到田、林、路、渠、机、电、井、滴灌“八配套”。
(三)技术标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统一供种,优种率达到100%,全部采用机采棉种植模式、滴灌技术、精量半精量机械化播种;实现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全程机械化;推广机械采收示范3000亩以上,智能化灌溉示范1000亩以上。
(四)管理机制标准:建立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合作联营模式,大力培育棉花生产合作社(千亩以上)、植棉大户(100亩以上)及植保专业联防队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并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五)产量效益标准:平均亩产皮棉150公斤以上,“三丝”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四、蔬菜及特色作物示范园(加工番茄、辣椒、洋葱等)
(一)规模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园规模在3000亩以上,因地制宜地选择温室棚型结构,集中连片面积(设施内面积)达到300亩以上;达到“十有”标准(即有技术规程、生产档案记录、专业合作组织、技术负责人、基地管理负责人、产品品牌、包装标识、检测手段、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农超对接或微机联网平台);加工番茄、辣椒、洋葱、红薯等种植规模在5000亩左右,育苗温室在100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日光温室结构必须符合本地温室建造标准,棚内通道全部硬化,配套保温被、机械化卷帘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园艺装备,采用微小型生产机械,实行耕作机械化;建造净菜加工车间,对蔬菜产品进行清洗、分等、分级、包装等,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蔬菜(番茄、辣椒)基地,示范园区要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因地制宜地选用现代化大型温室作为育苗区,购置活动育苗床、自动育苗机、*盘、育苗基质等,年育苗2500万株或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蔬菜园区要建设预冷保鲜库,对蔬菜产品进行预冷保鲜。
(三)技术标准:种植作物品种统一,茬口搭配合理,实行标准化生产;防虫网、粘虫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防寒栽培、防雾滴棚膜、膜下滴灌等病虫害防控技术有效集成,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
(四)管理机制标准:示范园区必须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载体,实行“六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做到100%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和产品订单生产;必须取得无公害或绿色蔬菜认证,有正式品牌,并进行品牌运作。蔬菜园区的产品做到100%品牌销售;建立和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每10亩设施蔬菜配备1名蔬菜园艺工,有专业技术人员3-5名。
(五)经济效益标准:园区内每亩拱棚蔬菜收入不低于5000元,每亩温室蔬菜收入不低于3万元,加工番茄、辣椒、洋葱、红薯等作物亩均效益在2000元以上。
五、现代食用菌产业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集中连片规模栽培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有固定的主导产品,总产达到1000吨,有专业合作社。
(二)工程措施标准:水、电线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栽培设施及附属设施完善;有菌种繁育中心、发酵堆料生产车间、保鲜库;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生产过程现代化程度方面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产地环境符合绿色农产品标准。
(三)技术标准:实行“五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购价、统一栽培、统一加工、统一标识销售),采用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
(四)管理机制标准: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载体,服务体系配套完善,配备5名技术员或农民技术员,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五)经济效益标准:每500平方米菇棚年平均收入5万元以上。
六、现代花卉苗木示范园(含葡萄园)
(一)规模标准:苗木示范园在县产业规划区内,种植规模相对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新建葡萄园采用密植高产技术,面积1000亩以上;改扩建葡萄园面积2000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统一规划和布局苗木、葡萄园田间道路和农电体系;统一规划和布局苗木果园灌渠、管道体系,大力推广涌泉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统一规划和布局葡萄园防护林;葡萄园土、水、气达到绿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鲜食葡萄必须选择棚架,酿酒葡萄采用篱架,东西向;整地、建园、立架、选苗、定植要严格按照基础规程执行。
(三)技术标准:
1.现代花卉苗木技术标准:落叶乔木、常绿树种、花灌木、宿根花卉、经济林种植区和母本园区、引种驯化区、繁殖区、生产区等区域分布明确,实行统一引进新品种,统一灌溉施肥、统一苗木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标识等标准化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自治区《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65/T2201-2005)的标准,建立不同苗木花卉品种的出圃质量、规格、分级、包装等标准,确保成活率>95%,品种30-50种,中高档苗木占30%以上,标准化生产程度较高,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
繁育技术要求:按照播种育苗、嫁接和培育大苗的方式,依据《育苗技术规程》(GB/T6001-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14073-1993)的要求,乔木培育大苗按株行距(50-80)×(50-80)厘米定植,树*直径30-50厘米,深度30-50厘米,每亩2500~2700株;灌木冠幅20~30厘米按株行距30×30厘米定植,每亩7000~8000株;宿根花卉3~5个芽按株行距25×30厘米定植,每亩8000~10000株。
2.葡萄园技术标准:葡萄园花果管理技术体系(包括果实套袋、铺反光膜、人工授粉或果园放蜂、疏花疏果等技术);土肥水管理技术体系(生物覆盖、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设施等);树体管理技术体系(间伐技改、四季修剪技术等);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包括各种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和设备,如悬挂粘虫板、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等);生产机械化设备体系(包括高效喷雾器、开沟施肥机、各种园艺工具、采摘运输机械及选果设备等);生产技术及信息服务体系(包括病虫害预警预报及防治技术服务、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各种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及补救措施指导与服务等)。
建园栽植标准:水土条件较好,园内道路通畅。鲜食葡萄必须选择棚架,东西向开沟,株行距1米ⅹ4米或1.2米ⅹ3.5米,亩有效株数不少于280-330株。
(四)管理机制标准:以项目单位为载体,把分散生产经营农户组建为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购买苗木、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规程,统一检疫消毒,建立存圃、出圃档案(葡萄园必须建立和完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管理档案和生产管理记录档案);统一防治果树病虫害,统一销售果品,修建果品保鲜库;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苗木或果品检疫消毒制度;要注册商标或产品认证,并实施品牌运作。
(五)产量效益标准:苗木示范园年出圃亩均收入5000元;鲜食葡萄园盛果期平均亩产量1.8吨左右,商品果率在85%以上。酿酒葡萄园盛果期平均单产1.2-1.5吨,含糖量不低于18度。改造果园平均亩产量达到1200公斤以上。
七、现代畜牧业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奶牛养殖园区年存栏生产母牛1000头以上;**育肥养殖园区年出栏5000头(只)以上;商品猪养殖园区年出栏5000口以上;商品肉鸡养殖园年出栏30万羽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适应现代化、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的圈舍与运动场的建筑设计与改造;奶牛养殖园区配备TMR机及配套系统、青贮收获及加工机械、现代化挤奶设施、奶牛**探测仪及DHI设备、自动恒温饮水设备、微机管理系统等;**育肥养殖园区配备TMR机及配套系统、青贮收获及加工机械、自动恒温饮水设备、微机管理系统等;商品猪养殖园区配备猪性能测定系统、微机管理系统等;商品鸡养殖园区配备环境控制系统设备、粪污处理设施、微机管理系统等。有屠宰设施场所的,要建立冷冻保鲜库。
(三)技术标准:在各养殖园区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集成良种引进、繁殖与胚胎移植生物技术;生产性能测定技术;饲草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实现畜禽低碳排放的能量蛋白饲料均衡供应技术;机械化、自动化采食、饮水技术,饲草料加工等机械化作业技术;生产过程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畜禽养殖园区信息化管理技术;畜禽标识与可追溯体系建设,生产环节质量控制技术;畜禽养殖园区粪污等废弃物处理技术等,使其达到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开展节净生产、控制畜禽养殖低碳排放。
(四)管理机度标准: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制定并落实区内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和控制、粪污处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五)产量效益标准:生猪年出栏率达到160%以上;肉鸡出栏率达到500%以上;奶牛单产达到6吨以上;**出栏率达到200%以上;**出栏率达到150%以上。
八、现代水产示范园
(一)规模标准:池塘养殖集中连片,且养殖面积达到500亩以上。
(二)工程措施标准:水产养殖园区池塘规则排列,水、电、路、渠、房等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主要道路进行硬化。配备实施现代渔业和健康养殖所需渔业机械及水质监测等设备,进排水系统分开设置,高进低出,有恰当的进排水处理设备与措施,总体达到“埂成型、路硬化、树成行、渠成网、灌可进、排可出、入能通、出能畅”的建园要求。
(三)技术标准:在养殖园区推行安全用药、病害防治技术、循环水利用养殖技术、节能减排养殖技术、渔业环境保护技术、渔业综合利用技术、无害化处理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等;新技术或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四)管理机制标准:以合作社、养殖大户、其他实体组织为承担单位,建立和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合作社示范区要建立一个综合服务点,实行统一原材料购买、统一病害防治、统一信息管理、统一产品认证,示范园必须配备1名以上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和水产品质量安检员;通过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主要养殖水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认证,积极开展商标注册,进行品牌化运作。
(五)产量效益标准:池塘养殖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以上,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
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要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和产业比较优势,围绕农业资源和特色,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综合社会效益。现代农业及现代农业园区的研究,结合多年实践,总结提出其产业规划的“344587”理念和六大规划要点。
三大原则:在总体上坚持“科技先导、创新思路、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个比重:在产业布局上,在当前优势产业布局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绿色、无公害、有机、特色产品”的四个比重
四个方法:在资金筹措上,坚持“**引导、企业为主、多元投入、滚动开发”四个方法
五个平台:在园区组织建设上,搭建“招商引资、农业高新技术转化、现代农业展示示范、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营销”五个平台
八大体系:在项目选择上,全面构筑“特色主题种植、设施蔬菜、花卉苗木、良种繁育、特种养殖、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八大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