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滕巨梦 给各位分享藏族地区特有物种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西藏有什么稀有动物?(西藏有什么稀有动物名称)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西藏有什么稀有动物?
西藏珍稀野生动物有125种,隶属于16目29科86属。其中:哺*类52种,隶属于5目13科34属;鸟类69种,隶属于8目13科49属;其它种类4种。据有关资料,西藏自治区现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41种,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84种,约占全国364种重点保护动物的34.5%。其中哺*类52种,鸟类69种,其它种类4种。
青藏高原特有种类珍稀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包括自然界限亦属于青藏高原整体的一部分国外毗邻地区。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拥有青藏高原特有种约13种,其中鸟类6种,哺*类7种,代表种类有:藏野驴、白唇鹿、野耗牛、藏原羚、黑鹇 、藏雪鸡、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等。
西藏的珍稀动物有哪些?
西藏的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孟加拉虎、马鹿、白唇鹿、小熊猫等。
1、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萝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叶。婴猴的出生多集中3-4月,雌猴两年生一胎,孕期约为7个月。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
2、孟加拉虎
野生雄孟加拉虎体重160-270千克,体型仅次于西伯利亚虎。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及白色为底,加上黑色的条纹。
栖息地范围很广,包括高寒地区的喜玛拉雅山针叶林、沼泽芦苇丛、印度半岛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苍翠繁茂的雨林和干燥的阔叶树林,以及南亚次**沿海的红树林地区。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
3、马鹿
马鹿,中国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马鹿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4、白唇鹿
白唇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围有**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
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在3000-50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5、小熊猫
小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
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活动区域较大,在夏季小熊猫多在*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动,而到冬季则在阳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灌丛活动。
天敌有青鼬、豺和金钱豹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藏-动物资源
西藏的珍稀动物有哪些?
西藏的珍稀动物有滇金丝猴、孟加拉虎、马鹿、白唇鹿、小熊猫等。
1、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主食松萝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食植物嫩芽及幼叶。婴猴的出生多集中3-4月,雌猴两年生一胎,孕期约为7个月。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 。
2、孟加拉虎
野生雄孟加拉虎体重160-270千克,体型仅次于西伯利亚虎。成年孟加拉虎的皮毛以棕及白色为底,加上黑色的条纹。
栖息地范围很广,包括高寒地区的喜玛拉雅山针叶林、沼泽芦苇丛、印度半岛的枯山上、印度北部苍翠繁茂的雨林和干燥的阔叶树林,以及南亚次**沿海的红树林地区。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
3、马鹿
马鹿,中国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马鹿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
4、白唇鹿
白唇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高大,体长约2米,通体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无绒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别。鼻端两侧、下唇记下颌白色。在臀部尾巴周围有**斑块,因此当地人也称它为“黄臀鹿”。雄性白唇鹿具角,角的主干扁平,故也称其“扁角鹿”。
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动物,栖息地海拔在3000-5000米,植被主要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以集群方式活动,群体的规模因季节和栖息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5、小熊猫
小熊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科小熊猫属的一种动物。外形像猫,但较猫肥大,全身红褐色。圆脸,吻部较短,脸颊有白色斑纹。耳大,直立向前。四肢粗短,为黑褐色。
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丛的地方。这些地区常年气温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则在0~10℃之间。活动区域较大,在夏季小熊猫多在*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动,而到冬季则在阳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庄附近的草坡、灌丛活动。
天敌有青鼬、豺和金钱豹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藏-动物资源
西藏植物都有哪些特点?
西藏植物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⒈特有种类多。
西藏植物区系是在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逐渐发展衍生的年青区系。特有属较少,严格局限于西藏的特有属仅4属,但属内的分化却十分强烈,形成许多特有种。据不完全统计,限于西藏境内的特有种和变种约1000个,约占全区植物总种数的20%。特有种比例之高,国内各省区罕见。几乎各个类群均有特有种,如*子植物中的墨脱冷杉、察隅冷杉、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巨柏;被子植物中含特有种最多的科属是菊科、禾本科、豆科、毛莨科、杜鹃花科以及紫堇属、柳属。柳属植物(我们通常所见的柳树即为此属)在其它地区是乔木或小乔木,而在西藏以及青藏高原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适应干旱寒冷的生长环境,特化为高不过20-30厘米,铺地而生的小灌木。
⒉不同地区种类的丰富度差异大。
西藏宏观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部,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的影响,在其控制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温差剧烈;南部和东南部则受印度暖湿气流的控制,造成湿润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此大的背景下,西藏不同地区物种的多样性差异甚大。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有210科、1106属、3768种,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485属,占该地总属数的43.85%,西部阿里地区只有165属种,几占西藏土地面积的一半,辽阔的羌塘高原,维管属植物种类仅300余种。
⒊丰富多彩的垫状植物和高山冰缘植物。
在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带尤其是平缓的山坡和河谷中均发现一些铺地而生、高不过10厘米、外形轮廓**、直径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像一圆形的座垫,这就是垫状植物。它们并不是由许多植物密集生长在一起形成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分枝交织而成的一株植物。这类植物在北极高寒地区也有分布,但在西藏最为丰富,有11科15属40余种。常见的如雪灵芝属、点地梅属、虎耳草属、凤毛菊属等等。这些不同种属的植物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植株低矮,仅高2-3厘米,少有到十几厘米,紧贴地面,冬天不枯死;分枝多而密集,节间缩短,老的茎枝常宿存,叶柄基部扩展,紧裹茎枝;叶簇生于枝顶,在垫状体表面形成一覆盖层;植物体通常被毛。这些特征是对高原多大风、寒冷等恶劣环境的适应。密集的垫状体和具有各种毛被,形成一个**的保暖系统,外界温度已在零度以下,垫状体内仍可保持在2─3度,保护了幼芽的萌发和正常生长。
高山永久积雪带下缘,连续植被带以上,约在4800-5200米左右的地带,气候极端寒冷,七八月的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0oC。生长季节很短,在此环境下,一般说来植物已很难生长。而西藏的这一地带仍有400余种植物,在冰水侵蚀的局部湿润地区和大的**下顽强地生长。这些植物在2─3个月甚至几十天内即完成了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4.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
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反映了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西藏大面积各种类型的森林和草原,是发展林业、畜牧业的基础,在西藏经济建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西藏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波密的云杉林,每公倾蓄积量达2000立方米,生物量达1200吨,西藏草场的牧草虽然产量低,但草质较好,营养成份高,粗蛋白质等的含量均高于***草原的牧区。
西藏另一类重要的植物是药用植物资源。藏族对植物的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1835年,帝玛尔·丹增彭措等人完成的《晶珠本草》一书,已收载了药草1006种。藏药的原植物很多是生于西藏及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特有植物。藏药的有效性和特有性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藏药原植物中的绝大部分种类,尚未经现代科学的深入研究,利用仍处于原始阶段,不能形成工业化产品,经济效益不很高。理论上,由于高原的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成份的积累,因此从众多的藏药中寻找有效成份含量高,有特殊用途的药用植物是非常可能的。近年来对红景天的开发,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即是例证。藏药的这一潜在的效能,决不能低估。当前应加强对藏药系统的深入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物和新的用途,并尽可能形成工业化产品,以提高效益。
植物中除一部分可直接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外,大部分虽不能直接使用,但在维护生态平衡,维护当地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西藏尤为重要。植被的破坏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尽管目前西藏的植被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仍是较好的,然而随着人为活动的加剧,在一些河谷的城镇周围,由于砍伐和过度樵采,植被破坏已十分严重,应引起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
西藏特有的动植物有哪些
格桑花
西藏有什么动物????
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大约210种野生哺*动物,占全国总种数的50%左右。在这些野生动物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种占有很**例如:金丝猴、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盘羊、雪豹、羚牛、白唇鹿、梅花鹿等。
一、金丝猴
金丝猴(拉丁学名:Rhinopithecus),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6种,其中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均为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6个品种均为珍稀品种,均列为红色物种名录濒危品种。
二、藏羚
藏羚羊(学名:Pantholops hodgsonii):体长135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
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三、野牦牛
野牦牛(拉丁学名:Bos mutus),是家牦牛的野生同类,四肢强壮,身被长毛,胸腹部的毛几乎垂到地上,可遮风挡雨,舌头上有肉齿,凶猛善战。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为青藏高原特有牛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人迹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间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种环境中,是食草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四、藏野驴
西藏野驴(学名:Equus kiang):是所有野生驴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肩高为140厘米。外形与蒙古野驴相似。头部较短,耳较长,能够活转动。吻端圆钝,颜色偏黑。
全身被毛以红棕色为主,耳尖、背部脊线、鬃毛、尾部末端被毛颜色深,吻端上方、颈下、**、腹部、四肢等处被毛污白色,与躯干两侧颜**线分明。
它们外形似骡,体形和蹄子都较家驴大许多,显得特别矫健雄伟,因此在当地人们常常把它们叫做“野马”。
五、盘羊
盘羊(学名:Argali sheep):雄性肩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200千克。雄性的弯角粗大,长达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状,外侧有环棱。
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弯度不大。毛的颜色从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颜色浅一些。脖子白色,没有类似赤羊的鬃毛。
主要分布于亚洲中部广阔地区,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藏高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丝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羚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牦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藏野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