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裴绮容 给各位分享汝阳为什么叫南阳地区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河南省有很多地方名称带“阳”(河南为什么很多地方叫阳)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河南省有很多地方名称带“阳”

在古代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都称之为阳;
洛阳:在洛水北边
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
安阳:始于战国末期。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阳。
濮阳: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
信阳:历史悠久,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春秋时期,信阳为申国,后被楚文王所灭。秦朝属于南阳郡义阳乡。曹魏时设置义阳郡。隋朝大来初改为义州,唐改为申州,宋改为义阳军。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开始改称信阳。已经一千多年
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还有:
宜阳,在宜水之北。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明朝时期大河南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河南省有很多地方名称带“阳”

河南省简称豫,古称"中州",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省会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洲。面积16.7万平方公里。西高东低,分为豫东平原、南阳盆地及豫西、豫北、豫南山地五部分。暖温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2至2℃,7月26-28℃,平均降水量600-1000毫米。

南阳属于南方还是北方?

河南南阳属于北方。

北方地区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高原以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从行政区划看,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东部、江苏中原官话区、安徽中原官话区。

南阳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

故南阳属于中国北方。

南阳山区、丘陵、平原约各占1/3,其总面积2.6509万平方公里。南阳盆地处于汉水上游、淮河源头,北有秦岭、伏牛山,西有大巴山、武当山,东有桐柏山、大别山,三面环山,中间形成近3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是天然的形胜之都。

其地质结构十分稳定,一千多年没有发生大的地震。南阳自古雄踞于中原大地,长江、黄河之间,上承天时之润泽,下秉山川之恩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伏牛苍苍,丹水泱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最适应人类生活居住的环境。

南阳地处**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平均气温0.5-2.4℃。

南阳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南阳的简称是什么?

南阳古称“宛”,“宛”来源于“碗”,因为南阳是个小盆地,“宛城”居于正中,取其形状得名。
至于为什么又叫“南阳”。因为“中国之南有阳地”简称“南阳”。这里的“中国”是指周朝统治的核心地区——河南中部和陕西关中,南阳正在其“南”。“阳”则是指伏牛山(秦岭余脉)之南,汉水之北。可见“南阳”最早不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而是统指一个地区。
南阳有两个区十二县
卧龙区。来源于一个小山丘——卧龙岗。相传卧龙诸葛孔明躬耕于此。
宛城区。来源于南阳古称——宛。

在东汉末年,隆中在南阳郡吗?

东汉末年隆中不在南阳郡。

隆中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襄阳市,距襄阳城西约20里西山环拱之中,三区县交界处隆中风景名胜区内。

隆中总面积209平方公里“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这是《三国演义》中对隆中的描述。

扩展资料:

诸葛亮在隆中居住时,和弟弟诸葛均一起开荒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躬耕生活。1984年,隆中风景区在躬耕田的中间立单檐庑殿顶式亭阁一座。

亭上方有田园淡泊匾额,亭中是2002年前国家军委副*****到访隆中时所题写的躬耕陇亩碑。每逢春季,亭阁周围金黄的油菜花遍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中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的人口

汝阳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洛阳市南部。总面积1325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

汝阳归哪个地区管

汝阳县隶属河南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东南部。面积4325平方公里,人口43万,**驻城关镇。

南阳在古代被称作什么?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


  “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得名由来,文献记载较为明确,《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四十三年》载:“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载:“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释名·释州国》载:“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 以上三处记载,虽文字不尽相同,然表达含义基本一致。“中国之南”中的中国应理解为“中原”或“国中”,“南山之南”中的南山即今伏牛山,“中国之南”和“南山之南”的“南”, 都表示这一区域所处的地理方位。而“有阳地”、“居阳地”和“汉水之北”, 则又表示其所处方位具有“阳”性地望特征。我国古代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则,即“水北为阳,水南为*”,“山南为阳,山北为*”。 南阳位于汉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 “阳”性的双重特征。《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周为申伯国,春秋属楚,战国属韩,秦取韩地赴汉水之北,洛阳颍川之南,置南阳郡治宛,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曰南阳”。 这充分说明秦置南阳郡时,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南阳”这个名字的。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说文解字》: 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① “四方高**下”, 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② “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天,“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现辖邓州市(代管市)、卧龙区、宛城区、高新区、方城县、南召县、镇平县、内乡县、西峡县、淅川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社旗县共1市3区10县,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85.48万。
  南阳白河夜景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豫、鄂、川、陕交通要道。宁(南京)西(西安)铁路在南阳与焦柳铁路交汇。公路四通八达、交织成网。南阳机场为河南三大民用机场之一。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是中原主要的旅游胜地。拥有武侯祠、医圣祠、汉画馆、内乡县衙、张衡墓、彭雪枫纪念馆等人文景观和内乡宝天曼世界地质公园、内乡天心洞景区、西峡伏牛山景区、恐龙遗迹园、丹江口水库风景区、桐柏淮源风景区、九龙沟风景区、南阳白河游览区等自然景观。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南阳是一块潜力巨大有待继续开发的宝地,南阳是一方充满希望的热土。1000万南阳儿女正以饱满的热情,为把南阳建设成为豫西南和豫、鄂、陕毗邻地区有较强辐射力、吸引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把一个经济繁荣、科教进步、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开放有序、社会稳定的新南阳带入21世纪。

河南省南阳市地名的来历?

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

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屡经更迭,区划不断变改,但南阳这一

地名,一直被保留着沿用着。在历史的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她的涵义,在时代的演进中,充分显

示着她坚强的生命力。在这块土地上,养育着广大劳动人民,并出现了不少伟大人物,对人类社会

发展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创造了一定财富。因而,使南阳成为国内外较有盛誉的名地。

南阳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

景、“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多是出自或发迹于这里;此地也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南

阳又有“帝乡”之称。

如今,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