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包雁雄 给各位分享鱼脑石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花鱼头里面有两块小白石头有什么用(黄花鱼头里的小石头能吃吗)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花鱼头里面有两块小白石头有什么用
这两颗白色的小石头叫做矢耳石,它们可是能够作为药用的,是非常珍贵的物质。
平时我们经常在饭店吃过一道菜叫做干炸黄花鱼,其实采用的是小黄花鱼,而小黄花鱼和长得比较大的黄花鱼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鱼类品种。
黄花鱼在头部长有两颗石头,所以也有人叫它们为石首鱼。
大黄花鱼的身体很长,最长的能长到将近半米长,鱼鳞比较小。而小黄花鱼的鱼鳞比较大,黄花鱼的鱼肚皮是鲜**的,鱼的嘴唇部位呈现出橙红色,看起来非常的艳丽。
它们通常在海洋的中下层生活,平时靠吃小鱼小虾为生。因为黄花鱼离开水就会死亡,所以我们吃到的黄花鱼都是在大海捕捞上来,通过速冻的方式保存的黄花鱼。
通过冷冻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持海鱼的鲜味,大黄花鱼鱼肉很多,非常的厚实,所以吃起来可比小黄花鱼爽多了。
不过黄花鱼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是最为珍贵的,那就是黄花鱼的鱼鳔,鱼鳔比肉还珍贵。
因为黄花鱼的个头比较大,所以黄花鱼的鱼鳔非常的大,营养丰富,这些鱼鳔可以制作成为鱼胶,鱼胶可是滋补良品,价格极其昂贵,还具有药用价值。
可以说鱼鳔的价值要远远的超过鱼肉的价值,很多地方的渔民将黄花鱼的鱼鳔摘下来之后,都会晒干保存起来,这些鱼鳔卖的价格可要比黄花鱼的鱼肉贵多了。
鱼脑石有什么用途?
一、主要用途
1、通过对鱼耳石的辉光测试可以反映水体污染的级别:
受污染较重的水域,出产的鱼耳石光度强,光域大(波段宽)。
受污染较少的水域,出产的鱼耳石光度弱,光域窄(波段窄)。
(《药材资料汇编》)
2、可以根据鱼耳石的样子判断鱼的种类。
3、可以把鱼耳石磨成薄片然后根据上面一圈圈的纹路推算出鱼的岁数。(《海洋知识素质培养》)
二、药材
为长卵形,具三棱的颗粒。大黄鱼的脑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小黄鱼的较小,长1~1.2厘米,宽5~7毫米。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全体磁白色。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另一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即生长线。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稍涩。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浙江。
1、*制方法
洗净晒干,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后,取出放凉。加工时将头骨中最大的一块耳石取出,洗净,晾干。
2、性味
《医林纂要》:"咸,平。"
3、功用主治
化石,通淋,消炎。治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鼻炎,脑漏。
①《日华子本草》:"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
②《开宝本草》:"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
③《纲目》:"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解**毒、野菌毒。"
4、用法与用量
内服:研末,1~3钱(折合3~9克)。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5、选方
①治石淋及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养生必用方》)
②治小便不通:石首鱼头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③治聤耳出脓:石首鱼魫,研末,或烧存性研掺耳。(《濒湖集简方》)
④治鼻炎:鱼脑石(煅)一钱,冰片一分。共研末,吸鼻中。(《山东中草药手册》)
⑤治久年脑漏:石首骨,火炙研极细,每晚临睡时,服一钱,酒调下。(《本草汇言》)
6、处方名
鱼脑石、鱼首石、石首骨、鱼枕石、煅鱼脑石处方中写鱼脑石、鱼首石、鱼枕石、石鱼骨等均指生鱼脑石,为原药洗净,晾干,捣成小块或碎块入药者。偏于利尿化石。煅鱼脑石为净鱼脑石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取出放凉入药者。
7、商品名
鱼脑石,鱼首石,鱼枕石。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
8、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多为加工鱼鲞时的副产品。一般在5~6月石首鱼(黄鱼)渔汛期收集。
9、中药化学成分
主含碳酸钙;另含有机物0.2%-10%、纤维蛋白。
黄花鱼头上的石头是用来做什么的?!
平衡和传感用的,在七八十后代人们用在船上打鼓的方式来捕黄花鱼。就是用声音的振波来振动鱼头上的这个小小的石头,这样鱼就晕了!所以那几年黄花鱼的量大大减少
鱼耳石 有什么用
鱼耳石是沉淀在真骨鱼类内耳中的结石,矿物成分为碳酸盐类的文石.鱼耳石每日生长一条环带,且其形成过程中在文石矿物和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之间达到(或接近于达到)氧同位素平衡,因而18O/16O的同位素分馏与温度密切相关.鱼耳石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与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不平衡,但可以记录鱼类的性成熟和食物源方面的变化.因此,鱼耳石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成分(δ18O和δ13C)真实地记录了鱼类的生态环境和变化,可视为一种天然的环境变化的标记.伴随着微取样技术和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灵敏度的提高,鱼耳石的同位素成分研究近年来在渔业和海洋环境重建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鱼脑石(鱼耳石)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
【采集】多为加工鱼鲞时的副产品。
一般在5~6月石首鱼(黄鱼)渔汛期收集。
加工时将头骨中最大的一块耳石取出,洗净,晾干。
【药材】为长卵形,具三棱的颗粒。
大黄鱼的脑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
小黄鱼的较小,长1~1.2厘米,宽5~7毫米。
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
全体磁白色。
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另一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即生长线。
质坚硬,不易破碎。
气微,味稍涩。
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浙江。
【*制】洗净晒干,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后,取出放凉。
【性味】《医林纂要》:咸,平。
【功用主治】化石,通淋,消炎。
治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鼻炎,脑漏。
①《日华子本草》: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
②《开宝本草》: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
③《纲目》: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
煮汁服,解**毒、野菌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1~3钱。
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选方】①治石淋及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分。
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
(《养生必用方》) ②治小便不通:石首鱼头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③治聤耳出脓:石首鱼魫,研末,或烧存性研掺耳。
(《濒湖集简方》) ④治鼻炎:鱼脑石(煅)一钱,冰片一分。
共研末,吸鼻中。
(《山东中草药手册》) ⑤治久年脑漏:石首骨,火炙研极细,每晚临睡时,服一钱,酒调下。
(《本草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