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位在当时是什么概念?

1、平章是商量处理国事的意思,位高时,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的官衔;位低时,官衔也在五品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初,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综理政务(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

同平章事什么官

2、所以中唐以前的宰相有可能是: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尚书省实际长官)、正三品的中书令(中书省长官,曾改称“内史令”)和侍中(门下省长官,曾改称“纳言”),或者品秩更低、但是加“同平章事”之名的宰相。

3、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

4、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唐朝时的宰相官职,是除三省长官之外的宰相加衔,唐朝时期三省长官自然是政事堂宰相,而其他的官员要作为宰相参与,正式就要加上这个官衔。

5、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同中书令,侍中同等三品的官职,在那时就是宰相之一,而且是实权宰相。唐朝的宰相就是三品,着红袍。一二品都是荣誉官职,像三公三辅都是虚职。三公是司徒,司空,司马。所以,刺史作为封疆大吏也就是四品官,比平章事差远了。

6、所以“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是武周时期特有的官职名,在其他朝代是从未出现过的,因此很多人可能都对其很陌生,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叫法,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这个啊!”。 那么这个叫法是什么呢?其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在其他朝代的正式官职名都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看过《神探狄仁杰》的朋友都知道,狄仁杰的官职是丞相,准确的来说,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虽说这只是个正三品的官职,但狄仁杰每到一地,当地的长官都是毕恭毕敬。像第一部中的幽州刺史方谦,第二部中的柳州刺史温开,在得知狄仁杰的真实身份后都是赶紧下跪行礼,还得再尊称一声“阁老”。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唐朝时的宰相官职,是除三省长官之外的宰相加衔,唐朝时期三省长官自然是政事堂宰相,而其他的官员要作为宰相参与,正式就要加上这个官衔。

当时的三省长官正三品,因此有时也用“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职名等同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来由于武则天改了名字,所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称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在改中书省为凤阁的同时,把中书令同时改称内史。本身狄仁杰就是内使,所以张柬之称赞狄仁杰“资深位重,权掌中书。

狄仁杰当过“内史,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唐朝的宰相的官名多得很,最初是尚书省之尚书令,中书省之中书令,门下省之侍中这三省长官为宰相,贞观后,由于唐太宗做过尚书令,所以为了避讳,尚书省的实践长官为尚书左右仆射,和中书门下同为宰相。

二府”或“两地”。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宰相。以后,除南宋孝宗时期外,不再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代的尚书省和元代的中书省、尚书省均置平章事,位在两省丞相下。《新唐书 狄仁杰传》里面写着狄仁杰曾“拜鸾台侍郎,复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同平章事”虽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但拔充此职时,多转为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这是因为中书、门下两者始终是**枢要机构之故。

平章是什么官职

平章,是古代官职中的一种,也称为平章事或平章政事,是指负责处理政事的高级官员。平章的职责包括审议奏章、起草诏书、颁布制度等,是朝廷的权力核心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平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宰相之一,另一种是宰相之下的官员。在唐代,宰相为三人,其中之一被称为平章事,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平章是宰相的职位。关于“同平章事”这个职位,虽然是唐朝300年间不曾中断的一个职位,但是他的职能却在不同的皇帝当政期间,实权和事权都有不同。到了唐朝晚期,五代十国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那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侵夺,基本上如同虚设。

平章政事是一种古代官名,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职责大致相同。这一官职相当于现代**中的宰相或辅政大臣。 宰相的职责:在古代帝国中,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负责处理国家政务。他们协助皇帝制定国家政策,管理行政部门,监督百官的执行情况,确保国家的正常运行。

平章事最初的含义是商量处理,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开始,四品以下的外司官员知政事时,会被加封号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宋朝时,平章事成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军国重事、平章军铅枯国事等官职的简称。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主要处理什么事情?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唐朝宰相称号。唐初在名义上虽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实际上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因官阶品较低,故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实也是宰相。平章原意为商量处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即为同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共同商处国家机要大事。

于是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同平章事”虽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但拔充此职时,多转为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这是因为中书、门下两者始终是**枢要机构之故。

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商量处理国事的官。唐朝时期的平章事:唐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

而政事堂的最高长官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宋史》中对同平章事职责的描述是: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不一定都是实职。比如北宋名将狄青曾担任枢密使的要职,但却遭到众文官**。

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什么官

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唐朝宰相称号。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宋初,犹沿用为宰相官衔,至元丰改制时废。

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自高宗永淳元年始设置的官职,其实际担任宰相的职务。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其实际权力已被剥夺。宋初,其沿用为宰相官衔,至元丰改制时废。南宋初年再次恢复官衔,乾道时再次废除。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唐朝宰相称号。唐初在名义上虽然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实际上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因官阶品较低,故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实也是宰相。平章原意为商量处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即为同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共同商处国家机要大事。

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唐初,除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

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怎样的职位?

1、宰相。唐宋皆置,唐代中书令和侍中是宰相,别的官员参掌,全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意思是与中书门下一样,同平章奏,共议国政,实为宰相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始。

2、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自高宗永淳元年始设置的官职,其实际担任宰相的职务。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其实际权力已被剥夺。宋初,其沿用为宰相官衔,至元丰改制时废。南宋初年再次恢复官衔,乾道时再次废除。

3、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唐朝宰相称号。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宋初,犹沿用为宰相官衔,至元丰改制时废。

4、平章原意为商量处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意即为同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共同商处国家机要大事。五代时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是宰相,但是,由于当时枢密使权重,同平章事的实权被侵夺。北宋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枢密院事(或枢密使)主兵,称为二府或两地。

同平章事什么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同平章事什么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