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郑之儿 给各位分享为什么盆地地区人口稠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是什么?(四川盆地为啥多雨)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云层遮挡了部分太阳辐射,白天云下气温不易升高,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能够吸收来自地面辐射的热量,再以回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输送给地面,因此云层对地面有保暖作用,使夜间云下气温不致过低。可是云层本身善于辐射散热,其上层由于辐射散热,温度降低很快,这就形成云层上冷下暖的显著温差。于是上下空气就发生对流、翻腾,使云层发展,出现降雨现象。
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分界线是什么
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平原和盆地的人口较多,高原地区人口较少,温湿地区人口多,干寒地区人口少。
分界线是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英文:Hu Line)。
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该线从中国东北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原名“瑷珲”)一直延伸到中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腾冲市(县级市),大致地划分出了中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中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区域之悬殊差异。
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一条奇特的线,也是中国历史与地理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老龄化问题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
2015年末,中国**总人口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0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8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6.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
刚果盆地人口稀少而东非高原人口稠密的原因
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的纬度相当,两地气候前者为热带草原后者为热带雨林,不同是因为两地的海拔的差异
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 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 C.农
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故选:D.
我国东部人口稠密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我国东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耕地多,气候适宜。
西部受地形影响,交通条件较东部差。且东部临海,交通便利,对外交往方便。历史上东部也一直是相对西部发达,人口相当集中。
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是:
东多西少,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是: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耕地多,气候适宜,生产粮食多;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东部处于我国第三节阶梯,以平原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西部处于第2,3级阶梯,以丘陵,山地等为主,海拔多在500以上。气候:东部处于季风区,雨水充沛,西部为非季风区,且处于内陆,较为干旱,水资源较短缺。
资源:从自然资源上讲,西部占优,煤炭,石油,天然气多集中于此,许多矿产也集中于西部。
说说为什么亚洲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
这不仅仅是在亚洲,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是一样的。
出现地区性人口稠密,区域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从高山发源的河流就会一直流向海洋,这样就势必会周围地势低的地方冲刷出一片平原,而平原地势平坦,十分适宜人类居住。就会导致大量人口往平原地区迁徙。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就会比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原因,我们知道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就说明人口流量大,经济势必会发展,就越会吸引人们前往,就比如我国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净人口流入地。除此之外,政策原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不过政策带来的影响远远没有前两者的影响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