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赵香兰 给各位分享世界非遗标准有哪些国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几项(中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3个)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几项
《中国29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29项,它们分别是
1. 昆曲;
2. 古琴艺术;
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4. 蒙古族长调民歌;
5.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
6. 南音;
7.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8.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9. 侗族大歌;
10. 粤剧;
11. 格萨(斯)尔;
12.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13. 热贡艺术;
14. 藏戏;
15. 玛纳斯;
16. 花儿;
17. 西安鼓乐;
18.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
19. 中国书法;
20. 中国篆刻;
21. 中国剪纸;
22.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23. 端午节;
24. 妈祖信俗;
25.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
26. 呼麦;
27. 羌年;
28.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29.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
古琴艺术,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同时它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汉族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广府戏”,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等广府民系聚居地。
格萨(斯)尔,是相关族群社区宗教信仰、本土知识、民间智慧、族群记忆、母语表达的主要载体,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与技能性主要表现在原料配制、成型装饰、高温烧成等方面。
热贡艺术,这门独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性。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
藏戏,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前仆后继、率领柯尔克孜人民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省区的民歌,被誉为大西北之魂。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汉族民间大型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
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汉族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中国篆刻,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中国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汉族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框架为主的建筑体系,以土、木、砖、瓦、石为主要建筑材料。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指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呼麦的雏形。
羌年,为羌族传统节日又称小年,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序。纺纱,即把棉花脱子、抽纱,把纱绕成锭。
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主要包括选桥址、建桥台、测水平、搭拱架、上剪刀苗、立马腿、架桥屋等重要步骤,其核心技术是搭建拱架。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介绍)全球范围19个首批获受保护对象目录如下:
亚洲
中国:2001 昆曲
印度:2001卡提亚达姆梵剧
乌兹别克斯坦:2001博恩逊区的文化空间
日本:2001 能剧和狂言
韩国:2001 宗庙皇家祭祖仪式及神殿音乐
菲律宾:2001伊夫高人的哈德哈德圣歌
欧洲
格鲁吉亚:2001 格鲁吉亚复调唱法
立陶宛:2001 十字架工艺及其在立陶宛的象征
西班牙:2001 埃尔切的神秘剧
意大利:2001 西西里傀儡戏
俄罗斯:2001 塞梅斯基口头文化
南美洲
伯利兹城:2001加利弗那语言、舞蹈和音乐
厄瓜多尔和秘鲁:2001 萨培拉人的口头遗产与文化现象
玻利维亚:2001奥鲁罗狂欢节
非洲
贝宁:2001杰莱德口头传统
多米尼加:2001 维拉•麦拉康果斯圣灵手足之情的文化空间
象牙海岸:2001 塔巴纳人的喇叭音乐
摩洛哥:2001 djamaa el-fna广场的文化空间
几内亚:2001 尼亚加索“苏苏-巴拉”的文化空间
昆曲——中国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剧种。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昆曲的演出。一部戏曲通常包括至少24折,包括独唱、复杂的故事主线和次要情节,题材涉及人或神。昆曲以12个演员通过手势、身段、打斗招式、杂技和一些程式化的舞蹈和歌唱来表现,并由管弦乐和打击乐器伴着吟唱和表演。 昆曲来源于明清时代(1644—1911)的戏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办了传统戏剧和音乐的培训学院和研究机构。文化大**期间(1966—1976)这些措施被压制,80年代初,文化部调动所有幸存的昆曲演员和其他剧种的演员投入演出、创作,重新开始他们的演艺生涯。一代代新人也就得到培养。 威胁:缺少统一固定的表演形式,且自从1990年以来,登台表演只零星地有过 。 保护计划:戏曲研究院开始正视收集昆曲剧本的各种版本、照片、录音和录像片。**计划支持六个现有的昆曲剧院、新学员的培训、稀有剧种的复兴,并组织各种节目。
卡提亚达姆梵剧—印度 卡提亚达姆梵剧是一种神圣的戏剧,来源于12至17世纪期间的寺庙戏剧。梵剧由繁复的仪式、布景、管弦乐队和舞台道具组成。象征神圣的火把、圣洁的舞台、心灵纯净的演员,以及庄严神圣的演出,都显示出梵剧的宗教本源。 卡提亚达姆梵剧表演在喀拉拉邦的chakyar,nambiar 和 nangiar部落代代相传。保护梵剧是如此重要:对于喀拉拉邦,马拉雅拉姆方言亟需保护;对于整个印度南部,德拉威语的梵剧文化万古流芳;对于印度,它是一个国家的财富。 威胁:卡提亚达姆梵剧正面临着因缺少资金支持而逐渐消失的危险。另外,chakyar家族以表演梵剧为生的人越来越少,18个家族中只有5户还在继续这个职业。 保护计划:提议建立卡提亚达姆梵剧档案和资料馆。计划包括组织培训工场、制作道具服装等相关用品、培养表演大使,号召多建两家传统的剧院以供梵剧表演。
博恩逊区的文化空间—乌兹别克斯坦 位于小亚细亚平原到印度的博恩逊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居住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文化和宗教,如索罗亚斯德教、佛教和***教。很多与季节和家庭有关的传统仪式仍存在着,人们以歌曲、舞蹈和音乐庆祝节日。他们求雨的方式是将一个布偶放入河中吸满水,这种仪式就来自于索罗亚斯德教。留存下来的习俗还有婚礼、葬礼及治病的驱邪仪式。 威胁:苏联时期的文化政策忽视博恩逊的传统艺术。 保护计划:地方组织正在收集、整理民俗传统。民俗学者、音乐学者和民族学者将致力于研究这些受到威胁的传统文化。音乐和歌曲会以出版物、音乐会和节日的形式再现。
能剧和狂言—日本 能剧和狂言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今天,它已经成为了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该剧由传统文学作品、**、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 有两种类型:能剧和狂言。“能剧”中超自然的英雄化**类讲述故事。**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滑稽的对白来表演,剧本采用的语言为中世纪时的口语。 威胁:青年人对古老戏剧没有兴趣。 保护计划:自1957年被列为无形遗产后,能剧和狂言及其艺术家们得到了应有的保护。日本**提供财政支持培训戏剧演员。一整套记录该古老剧种的计划正在筹备。
JONGMYO宗庙皇家祭祖仪式及神殿音乐—韩国 皇家儒教神殿由于供奉朝鲜王朝的祖先,主持独特的歌舞音乐等表演。每逢五月的第一个周日,皇室后裔就会组织祭祖活动。这种典型的宗庙祭祀以传统的中国经典为基础,通过祭祀祖先和孝行希望祖先的灵魂得到永久的安息。 盛装的宗教祭司头戴王冠代表王族,在圣器里摆放祭祀用的食物和美酒。锣、钟、琵笆、锡塔尔琴、长笛和64种舞蹈分别代表着“*”和“阳”,其中一种舞蹈,mumnu代表国王间的战斗,也显示了*阳的力量。 威胁:现代化使得民众对神殿仪式和传统音乐失去兴趣。 保护计划:该仪式和音乐已经被列入了国家无形遗产保护名录,并于1982年立法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家。为增加祭祀仪式表演艺术家的培训课程即将**。复兴传统仪式委员会的史料调查工作得到支持,而且,韩国国家传统戏剧中心和国家音乐学院也开始联合研究恢复传统服饰、相关用品、曲谱和乐器。
...........
还有很多自己看拉。。 我可偷懒下,!-_-
中国在世界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有哪些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的项目已达39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1年通过的:昆曲;
2003年通过的:古琴艺术;
2005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
2009年通过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2010年通过的:京剧、中医针灸。
2011年通过的:皮影戏。
2013年通过的:珠算。
2016年通过的:二十四节气。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列入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2010年列入的:新疆的麦西热甫、福建的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以及中国活字印刷术。
2011年列入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2012年列入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
扩展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17年12月23日,文化部部长***在十二届全国****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了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披露,目前,大运河、丝绸之路等项目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项,居世界第二。
而珠算、二十四节气、中医针灸都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的总数达到39项,居世界第一。而五年来,累计完成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1000余项,修复文物4万余件。2013年以来海关共查获非法进出境文物1.2万余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的什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史诗流传千年,主要流传于中国西部高原地带的广大牧区和农村。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