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苗邪仁 给各位分享黑热病都有哪些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黑热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黑热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症状)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黑热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黑热病中医治疗方法1.早期(卫气同病):治法:解表芳化,清热解毒。方药:黄芩、三仁汤加连翘。

黑热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进展期:(1)瘀血阻滞、肠胃瘀积证:治法:活血消积,清热凉血。方药:大黄元明粉各等分。用法:两药混匀,一日3次,一次2~6g。外用二龙膏一张(活甲鱼、鲜苋菜、莪术、三棱、*香、肉桂、没药、沉香、射香)。服药时以大便微溏,一日2~3次为佳。内服外用药同时应用共起活血消积,清热凉血作用。

(2)并发症走马牙疳(口腔重度细菌感染):治法

①白信石少许。用法:研极细,放入冷水中,棉球浸入至湿,再用该棉球涂擦局部至出血,然后用浓茶水反复漱口。

②雄黄:用法:研末。干棉球沾少许粉末,涂擦局部出血,再用茶水漱口。3)少阳阳明合病证:治法:和解攻里方药:柴平汤加减。(柴胡9g、黄芩9g、*参9g、莱菔子9g、半夏9g、、陈皮9g、大黄3~6g、干姜1.5g、甘草6g)。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半表半里;半夏、*参、莱菔子、陈皮、干姜起健脾和胃降逆作用、大黄驱逐污浊之邪;甘草调和诸药。

3.晚期(正虚邪恋)治法:益气养血,祛除余邪。方药:加减复脉汤加地骨皮、青蒿、柴胡鳖甲等;若兼胁下痞块者,可化痰祛瘀,合用鳖甲煎丸。黑热病西医治疗方法

(一)一般对症治疗休息与营养,以及针对并发症给予输血或输注粒细胞、抗感染等。

(二)病原治疗首选葡萄糖酸锑钠,总剂量**<90~130mg/kg,儿童150~200mg/kg,分6次,每日1次,静脉或肌肉注射。疗效迅速而显著,副作用少。病情重危或有心肝疾患者慎用或改用3周疗法。对锑剂无效或禁忌者可选下列非锑剂药物:

1.戊烷脒(pentamidine):剂量为4mg/kg/次,新鲜配制成10%溶液肌肉注射,每日或间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治愈率70%左右。

2.二性霉素B:锑剂和戊烷脒疗效不佳时可加用,每日剂量自0.1mg/kg开始,逐渐递增至1.0mg/kg,或间日静脉缓滴,总剂量**为2.0。本品对肾脏等脏器毒性大,宜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出现蛋白尿即应停药。

(三)脾切除巨脾或伴脾功亢进,或多种治疗无效时应考虑脾切除。术后再给予病原治疗,治疗1年后无复发者视为治愈。

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锑纳0.1g×40支,计量:20mg/kg静脉或肌肉注射,20天一疗程。疗效可达97.4%。抗锑病人采用戊脘脒(pentamidine)、二脒替(stilbamidine)、羟眯替(hydroxystilbamidineisothionate)。经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而脾高度肿大且有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利什曼原虫病是经什么传播的

利什曼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节肢动物及哺*动物之间传播。该病发生于80多个国家,估计患者数超过1500万,每年新发病例为40多万。对于HIV感染者来说,利什曼原虫可能是一种条件致病的寄生虫。犬利什曼病对人类和犬都有潜在的致命威胁。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犬也可能具有传染的能力,有时仅仅依靠血清检测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敏感性较高的PCR检测,用BIOG试剂盒检测效果更好。
利什曼原虫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寄生于内脏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病变的称为内脏利什曼原虫病,或称黑热病。寄生于皮肤的巨噬细胞内引起皮肤病变的称为皮肤利什曼原虫病或称东方疖。

狗狗黑热病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是患者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咬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临床表现

潜伏期—般为3~6个月,最短仅10天左右,最长的达9年之久。

1.典型临床表现

(1)发病多缓慢,不规则发热,呈双峰热,中毒症状轻,初起可有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等。可有类似感冒样症状。病程较长,可达数月,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有些患者发热数月仍能劳动。

(2)脾、肝及淋巴结肿大脾明显肿大,起病后半个月即可触及、质软,以后逐渐增大,半年后可达脐部甚至盆腔,质地硬。肝为轻至中度肿大,质地软;偶有黄疸、腹水。淋巴结为轻至中度肿大。

(3)贫血及营养**在病程晚期可出现,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及皮肤粗糙,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之为黑热病(kala—azar即印度语发热、皮肤黑之意)。可因血小板减少而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皮肤出血点等。

  在病程中症状缓解与加重可交替出现,一般病后1个月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持续数周,以后又可复发,病程迁延数月。

2.特殊临床类型

(1)皮肤型黑热病多数患者有黑热病史,可发生在黑热病病程中,少数为无黑热病病史的原发患者。皮损主要是结节、丘疹和红斑,偶见褪色斑,表面光滑,不破溃很少自愈,结节可连成片类似瘤型麻风。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但面颊部多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大多数能照常工作及劳动,病程可长达10年之久。

(2)淋巴结型黑热病较少见,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无黑热病病史,可与黑热病同时发生。表现为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部多见,花生米大小,也可融合成大块状,较浅可移动,局部无红肿热痛。全身情况良好,肝脾多不肿大或轻度肿大。

什么是黑热病?

黑热病是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是病人和病犬(癞皮狗),通过白蛉传播。每年5 ̄8月为白蛉活百动季节,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发育繁殖成鞭毛体,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将鞭毛体注入,即可引起感染。原虫主要生活在患者的血液、肝、脾、骨髓和淋巴结中。
本病潜伏期一度般为3 ̄5个月,起病常缓慢。早期症状有发热、畏寒、出汗、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热型不规则、有时24小时内体温可有2次升高。起病半年后,患者日渐消瘦,并出现鼻出血、牙龈版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皮肤变黑(故称为黑热病)。在病程中,病情常有波动,缓解和加重交替出现。由于久病体弱,常易并发细菌**染,如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怀疑黑热时,可作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反应有诊断价值),骨髓及淋巴结穿刺涂片(找到病原体即可确诊)。
本病主要采用葡萄权糖酸锑或戊烷脒治疗。如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作脾切除术,术后再给予药物治疗,常可奏效

被蚊子咬后皮肤大面积红肿是什么原因

手腕上起了个像蚊子咬过一样的包。。。但是不痒痒。。。怎么回事

是不是无意中自己碰到的,我有时候自己抓的也会起来

怎样防治犬黑热病?

本病是由杜氏利什曼的原虫寄生于犬的内脏,引起以发热、贫血、肝脾肿大、消瘦以及皮肤病变为特征的寄生虫病。新中国成立前,在我国流行较广,现仅在华北、西北等地的部分地区流行。

杜氏利什曼有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两种形态。无鞭毛体寄生于犬、人及其他哺*动物体内,虫体很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瑞氏染色后虫体胞浆淡蓝,核呈红色,常偏于虫体一端,虫体**有一紫红色呈杆状的动基体。前鞭毛体仅见于传播媒价白蛉体内,前鞭毛体多呈细长的纺锤形,前端有1根与体长相近的鞭毛,并不断摆动。

白蛉是黑热病唯一的传播者。当白蛉叮咬病犬、人或其他患病动物时,无鞭毛体随之进入白蛉胃内,继而发育繁殖为前鞭毛体。当白蛉再叮咬健康犬时,虫体进入犬体转变为无鞭毛体,并进入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细胞内迅速繁殖,使机体发病。除犬、人外,狼、狐狸及某些鼠类也易感。

多数犬感染后症状不明显,呈隐性带虫状态,部分犬表现为脱毛、皮脂外溢,皮肤形成结和溃疡。皮肤病变多发生于头部,尤以耳、鼻、眼周为明显,后期病犬表现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精神沉郁、叫声嘶哑、关节肿胀等症状。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应进行病原体检查和血清学诊断。取皮肤病变组织、骨髓或体表淋巴结穿刺液制成涂片标本,再经瑞氏液染色镜检,可查见无鞭毛体。

治疗本病多选用葡萄糖酸锑钠按150毫克/千克给药,配成10%注射液,分6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此外,新锑波芬、二脒替等药物也有较好效果。

流行区,用菊酯类杀虫药或5%滴滴涕杀灭犬舍及环境中的白蛉。发现病犬及时隔离治疗,无价值犬应立即捕杀。本病为**共患病,犬主、兽医在接触病犬或剖检时要特别小心,同时要防止白蛉叮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