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柯幼柏 给各位分享古代江浙地区状元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江浙一带出过多少名人、都是谁?(江浙一带历史名人)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江浙一带出过多少名人、都是谁?
就江苏文学起步而言,江苏要早于浙江。这或许是与江苏兼有南北的缘故,秦汉文学中(尤其是西汉时期)就有不少江苏籍文人。比如:刘向,枚乘,枚皋等人,地理主要分布
以徐州为圆心,涉及到了连云港,淮安等地一部分地区。还有一点有趣现象,同属汉代,东汉江苏籍文人比重远没有西汉来得高。(丁文江对汉代历史人物籍贯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而浙江文学在那个时代文人可谓少也,为数不多的大多也在会稽(今绍兴)一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充。至于其他南方地区,如江西,福建等地文人学士几乎可以说为零。
在魏晋时代,特别是晋代,江南文化已经形成气候。苏州的陆氏家族可谓学者辈出,
陆机,陆云等都是一等一好手。
南北朝时代,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特别陈郡谢氏迁浙后,带来浙江带来不少中原文化,著名作家谢灵运、谢惠连、沈约、孔稚圭、丘迟、吴钧等人。值得一提,湖州沈氏家族同样也是望族,他们一个家族往往就占去了好多文人。类似的还有常州的萧氏家族。还有徐州等地也散布了不少文人。
隋唐五代作家,前唐应该以河南为核心,前唐的文人基本以河南,陕西等地为主。唐代
末期由于北方战争频频发生,其中比较大的如:永嘉之乱和安史之乱。大量北人逃避到了江南。给江南带来了中原文化。因此在后唐江南文人比重开始增大了,《全唐诗》中籍贯可考的文**约1900多人。而江南东西两道占据比重最大,据上海史地所一分统计,江南各州中又以苏州(包含了嘉兴),杭州,常州,扬州,润州(包含了镇江,南京),越州,湖州最多。各难能可贵的是,江南当中同样出了不少著名的文人,比如:扬州的张若虚,其一篇〈〈春江花月夜〉〉可谓上上之作,义乌的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金华的张志和〈〈渔父〉〉是流传至今的文人最早传声填词作品之一。萧山的贺知章等等。
南宋由于战乱,建都杭州,给浙江文化带来全面的兴盛。至此以后江南文化就远远地超过北方。浙江无疑是其间受宜最多的省份。南宋提倡以文治国,是治学路数最宽松的一个朝代。南宋虽来时间不长,但是文化却极为兴盛。宋代以词见长,宋代有籍贯可考的词人共867人,浙籍216人,占四分之一,其次是江西。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南宋时候浙江还包括了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与杭州,嘉兴,湖州共同属于浙西)。南宋随着建都,一些本是南蛮之地的温州,台州,明州等地文化上开始逐步兴起,〈〈宋元学案〉〉所载两浙学者中浙东七州共534人,浙西八地共146人;再除去浙西的杭州,嘉兴,湖州后,江苏那一部分可谓
少也(那时苏北又受战争影响)。宋代文人陆游可谓比较突出一位,他那首〈〈钗头凤〉〉可谓此情感人。另外,周邦颜,苏州的范成大都是一流的文人。
元代,盛行南戏。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也是南戏的创作中心之一。杭州施惠《拜月亭》、淳安徐田臣《杀狗记》名列“四大南戏”。高明《琵琶记》更标志着南戏创作的高峰,后人誉为“曲祖”。当来元代文学最大特色是包括杂剧在内的曲,杂剧创作中心以来有
两个,首先是北京,后来演变到了杭州。一些原在北京呆过的关汉卿、汤显祖、马致远、李好古都曾宦游杭州,浙籍剧作家有范康、金仁杰。就元代而言,学术远没有南宋和以后的明清兴盛。记录下来的文人不是太多,很多籍贯不可考证。
明清江浙齐为才子辈出之地,〈〈明史〉〉中记录的人物占据前两位。科举更不用说,
状元,进士,举人几乎扛去了很大一部分。清代也是江苏省人文最顶峰的一个朝代。苏州的吴派与皖派是清代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派。以及以后崛起的常州学派与扬州学派(影响没前两者大)。另外,清代,江浙一代知识分子一直抗清,浙东黄宗羲以及张苍水等,苏州的顾炎武。江南同时受***最重的地区,而前尤其以浙江为最,也曾经被停办科举7年,故近代早有光复会之设。
历史记载,浙江的吕留良家族曾经因此流放到了东北。原本可以流芳百事的文人(可以被后人所景仰或者被史**载的人物)就这样无辜的被**了。不过我始终觉得,作为一个文人,具备高风亮节是最重要的。如果作一个**文人,他的存在意义真的不大。
结合整个历史看:从数量分布上看江苏相对均衡,浙江相对曲折;从发展高峰上看,清代是江苏人文的最顶峰,而南宋是浙江的最高峰;从治学风格上看,江苏人更喜欢具体的问题,比如做考据,写小说,而浙江人更注重思想性,比如鲁迅;从治学路线上看,江苏文人
尤其是苏南文人有着才子佳人吟风弄月之**(比如唐伯虎之流),而浙江文人有着经世致用之学说(比如万斯同等不少浙东文人学者)。我想造成彼此的种种不同,主要还是源于吴越文化的不同,吴越人应该取长补短,携手共进。吴人应取越人的一份激越以自进,越人也应取吴人的一份从容以自厚。如此才能趋于完美。
江苏在历史上出过多少状元?具体是谁?
江苏在历史上历朝历代中状元总共有六十人。
张损之,江苏人,隋朝状元。
归仁泽,江苏吴县人,874年(唐懿宗咸通十五年)状元。
陆 扆,江苏苏州人,886年(唐僖宗光启二年)状元。进士9人。拜相,封吴郡公。后被朱全忠贬为濮州。
归 黯,江苏吴县人,892年(唐昭宗景福元年)状元。
苏 检,江苏武功人,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状元。进士韦庄等28人。拜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后为崔允、朱全忠所害,遭流放环州,随之被赐死。
归 佾,江苏苏州人,901年(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复元年)状元。进士26人。
归 系,江苏苏州人,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状元。进士23人。
卢 郢,江苏南京人,966年(十国南唐后主保大元年)状元。充任后主近侍。 入宋后,任全州知州。
吕 溱,江苏杨州人,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状元。进士310人。通判亳州。值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后,病逝于任。追赠礼部侍郎。
李 易,江苏扬州人,1128年(宋高宗建炎二年)状元。进士554人。授左宣义郎。
邵世矩,江苏徐州人,伪齐刘豫(1130-1137)年间状元。
施 盘,江苏吴县人,1439年(明英宗正统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吴 宽,江苏苏州人,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状元。累官至礼部尚书。
毛 澄,江苏昆山人,1493年(明孝宗弘治六年)状元。
朱希周,江苏昆山人,1496年(明孝宗弘治九年)状元。
顾鼎臣,江苏昆山人,1505年(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状元。
李春芳,江苏兴化人,1547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状元。
丁士美,江苏淮*人,1559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状元。
申时行,江苏苏州人,1562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状元。
孙继皋,江苏无锡人,1574年(明神宗万历二年)状元。
焦 竑,江苏江宁人,1589年(明神宗万历十七年)状元。
周延儒,江苏宜兴人,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状元。
文震孟,江苏苏州人,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状元。
陈于泰,江苏宜兴人,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状元。
杨廷鉴,江苏武进人,1643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状元。
吕 宫,江苏武进人,1647年(清顺治四年)状元,授秘书院修撰。后为弘文院大学士,官至一品。加授太子太保。不久,归家养病。
邹忠倚,江苏无锡人,1652年(清顺治九年)汉榜状元,授秘书院修撰。清朝第一个"补考状元"。因该科效元朝制,分设汉满两榜,故为汉榜状元。登第两年后病重,不久去世。
孙承恩,江苏常熟人,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徐元文,江苏昆山人,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
马世俊,江苏溧阳人,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因去世早,仅仕至侍读学士。
缪 彤,江苏吴县人,1667年(清康熙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侍讲学士。后以家丧回归故里,以教书为业,创办"三畏书院"。
韩 菼,江苏苏州人,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起居注官。官至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后卒于任上。
彭定求,江苏苏州人,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国子监司业、纂修两朝圣训,晋升翰林院侍讲。不久,便托病辞职,回归故里,潜心学问。
归允肃,江苏常熟人,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历任中允、侍读、侍讲学士,官至少詹事。曾典试顺天乡试。
陆肯堂,江苏苏州人,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侍读学士。
胡任与,江苏南京人,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状元。
李 蟠,江苏徐州人,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状元。
汪 绎,江苏常熟人,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状元。
王式丹,江苏宝应人,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状元。
王云锦,江苏无锡人,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状元。
赵熊诏,江苏武进人,1709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状元。
王世琛,江苏苏州人,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状元。
徐陶璋,江苏苏州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状元。
汪应铨,江苏常熟人,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左春坊赞善。后谢职离京,返归故乡。
于 振,江苏金坛人 ,1723年(清雍正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曾任河南乡试主考官、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彭启丰,江苏苏州人,1727年(清雍正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充南书房行走。累迁至右中允。
陈 倓,江苏仪征人,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于敏中,江苏金坛人,1737年(清乾隆二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兵部、刑部侍郎、户部尚书,内阁学士,军机大臣,官至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封为太子太保。
生前把持朝政,交结内侍,广收贿赂,**资财,死后败露,撤祠祀、夺世职。
钱维城,江苏常州人,1745年(清乾隆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右中允,入值南书房,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
秦大士,江苏江宁人,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
庄培因,江苏武进人,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病死于任上。
毕 沅,江苏太仓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累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山东巡抚、湖广总督。
张书勋,江苏吴县人,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状元。任顺天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后官至右中允,入值上书房。
陈初哲,江苏吴县人,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钱 棨,江苏苏州人,1781年(清乾隆四十六年)状元。
胡长龄,江苏南通人,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状元。
石韫玉,江苏吴县人,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状元。
潘世恩,江苏吴县人,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状元。
顾 皋,江苏无锡人,1801年(清嘉庆六年)状元。
吴廷琛,江苏吴县人,1802年(清嘉庆七年)状元。
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吴县, 1808年(清嘉庆十三年)状元。
吴钟骏,江苏吴县人,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恩科状元。
李承霖,江苏丹徒人,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状元。
陆增祥,江苏太仓人,1849年(清道光三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翁同龢,江苏常熟人,1856年(清咸丰六年)状元。历任陕甘学政、内阁学士、工部、刑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老师。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
翁曾源,江苏常熟人,1863年(清同治二年)状元。
洪 钧,江苏吴县人,1868年(清同治七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湖北学政。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
陆润庠,江苏吴县人,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黄思永,江苏江宁人,1880年(清光绪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任会试同考官,后累迁,官至侍读学士。
张 謇,江苏南通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傅善祥,江苏南京人,1853年(太平天国三年)女试状元。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任东王府东殿女簿书,仕至丞相。 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
扩展资料
状元制度的由来。
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以来,从中经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1905年)废除,历经近1300年。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封建社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千古名言不知激励多少学子卧薪尝胆、悬梁刺股、死钻八股、勇跳龙门。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因其为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亦别称殿元。又因居三鼎甲之首,亦别称鼎元。但古时的状元也不是全部是殿试第一名。唐郑谷及第后,作《宿平康里》诗“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但是郑谷当年是第八名,而不是第一。
五代时南汉《十国春秋》云“刘龑(yǎn)定例,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故罗履先《南汉宫词》曰:“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状元
衢州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衢州极具代表性九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吗?
衢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考古资料表明,远在五、六万年前,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丛林密布,是一个鸟语花香、马嘶鹿鸣、猿啼虎啸、野牛成群、野猪结队的原始天地。当然,在这里,也诞生了许多名人。
吾衍
手迹世以为宝
吾衍(1268-1311)字子行,亦名吾丘衍。清初避孔丘讳,改丘为邱,自号竹庐、竹素,别署贞白居士,世称贞白先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据《开阳吾氏宗谱》记载,吾祖渭公,初为曹彬参军,平南唐有功,进衔“都督”,实授三衢太守,次子满居开化石井,族大蕃衍,科第文物,复见辉映,遂称“两浙名家”。
程宿
祖孙四代连中进士
程宿(公元971-1000年),字萃十,开化北源(今长虹乡北源村)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戊子科,年仅18岁的程宿状元及第,成为中国科举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程氏祖祖辈辈凭借原来耕读世家的底子,一边勤于劳作,一边教育子孙,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应验了先祖程青100年前的预言。
余端礼
谋敌决胜之道,有声有实
余端礼(1135年—1201年),字处恭,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历知湖州乌程县,孝宗召为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太常少卿,进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绍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四)。与赵汝愚共赞宁宗即位,进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夏原吉
为资政大夫
夏原吉(1366—1430)字维?矗?婕?憬????筢憬?鞯滦恕O脑???槲洹⒔ㄎ摹⒂览帧⒑槲酢⑿?挛宄???鞔?拔宄??稀薄O脑???位Р可惺椤⑻?由俦!⑻?由俑档戎匾?僦啊C餍?挛迥瓴∈藕螅?餍?诖退??疤?Α保?帧爸揖浮薄:笕嗽尴脑??牵骸耙簧?宀偃绫???蚴览?谒撇运伞!?/p>方豪
有神童之称
方豪,字思道,号棠陵,开化县金村乡金**。自幼豪迈卓异,四岁即能联句,且对答如流。年十六从名儒文山先生吾?垩В?游?觳拧U?如其好友吾谨在《方??山像赞并予》中所写:“思道抱奇气,疏节侃侃多正议,听者辄毛骨悚然。志欲效古丈夫,树声业于宇宙,而才且是为之用。弱冠为文,辞捷若宿构,或仓促索其数千言,咸立应之,不加点缀而华彩烂然。”
吾??/p>双亲已老,需择俸供养
吾?郏?志岸耍?徘罄郑?鸷盼纳剑?*劂肷酱迦恕F涓溉纬ぬ菇腾褪保??垤堆Ч?N?塾子幸熘剩?粑蚬?人,八岁能赋诗,达官学者以**礼之。初学左氏春秋,求学勤奋。稍长,从外舅方泌学易经,并对易经颇为钻研。时兰溪人,南京礼部尚书枫山先生章懋来访,谈论经义,吾?鄱源鹑缌鳌U马?破湓煲杵纳睿?矫诙运??瞧髦兀???门渌??蕖?/p>方元启
顺治年间高中举人
方元启(1615-1678),字运开,号竹友,开化县黄谷乡方田人。自小聪颖过人,且勤奋苦读。其父方一秦,字思大,为明末开化邑庠生。虽家道中落,为培养儿子,不遗余力,不惜重金送元启赴杭州求学。元启深知老父寄希望于己,至杭城后,日夜苦读,竟一年之久,未上枕席。待一秦赴杭探望儿子,方知此情,心疼不已。
刘正夫
平生不求虚名
刘正夫(1062—1117年)字德初,衢州西安人。北宋大臣,书法家。元丰八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宋徽宗政和六年,特进少宰,封康国公,追谥文宪,赠太保,再赠太傅。与时人范致虚、吴材,江屿号称“四俊”。元丰八年(1085)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部尚书。政和六年(1116年),特进少宰,封康国公,追谥文宪。喜书学,多作行法。
吾绅
礼部右侍郎
吾绅(1381-1441),字叔缙,号纳斋。自小聪颖,经书过目不忘。明·建文四年(1402),考中举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及第。是岁,廷策进士四百七十人,被选优秀者二十九人为翰林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唯绅年龄最小,且质伟才硕,博览群书,为文立论鲜明,言辞激励,滔滔然无所凝滞,深博皇帝朱棣的称赞。
作者:水瓶blank998
2018年属什么年?
狗年
狗年~ 狗是中国十二生肖排行第十一的动物,对应地支为“戌”。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逢甲戌年,丙戌年,戊戌年,庚戌年,壬戌年,民间俗称狗年
江西省历朝历代出过几位壮元
江西第一个状元是王季友。王季友是江西省丰城人。卢肇是在公元843年中的状元。而王季友在公元736年)中的状元,比卢肇早100多年呢!王季友何许人也?说起王季友大家都有点陌生,但是提起初唐四杰的王勃,一定是无人不知。。。王勃是王季友的曾祖叔(王勃是王季友曾祖父王勔的亲弟弟,王勃排行老三)
浙江都有哪些名人?
自东汉至现代,浙江籍文学家载入史册者已逾千人,约占中国的1/6,科学界到处是浙江人的身影,“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1/5,其中宁波两院院士中国最多。
古代文学家:沈约、钱起、罗隐、林逋、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王冕、刘基、于谦、张煌言、袁枚、龚自珍、朱彝尊、厉鹗、王守仁、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骆宾王、孟郊、张玉娘、朱淑真、周邦彦、陆游、李渔、洪升、高则诚、宋濂;
近现代文学家:鲁迅、秋瑾、沈尹默、白莽、俞平伯、徐志摩、贯休、戴复古、夏承焘、陈亮、叶适、茅盾、冯骥才、余秋雨、郁达夫、金庸、柔石、殷夫、冯雪峰、夏衍、艾青、穆旦、戴望舒、李叔同、陈忠远;
**:西施、苏小小、郑旦、唐婉、谢道韫、柳如是、祝英台、孙尚香;
国学大师:章太炎、王国维;
史学家:何炳松、范文澜、吴晗;
药学家:桐君、朱丹溪;
军政界:勾践、孙权、钱镠、宗泽、刘基、王充、***、***、**、厉声教、***、陈霸先、于谦、陈诚、陈布雷、厉尔康、汤恩伯、施承志、胡宗南、戴笠、毛人凤;
**家: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沈钧儒、沈尹默;
科教界:沈括、毕升、蔡元培、竺可桢、钱三强、钱学森、厉麟似、严济慈、苏步青、陈省身、屠守锷、吴自良、钱正英、黄昆、张宗燧、赵九章、冯端、赵忠尧、童第周、冯泽芳、汪猷、***、***、屠呦呦;
书画家:沙孟海、沙二海、虞世南、赵孟頫、徐渭、马远、黄公望、陈洪绶、任伯年、厉良玉、吴昌硕、丰子恺、朱宣咸、黄宾虹、潘天寿、刘文西、叶浅予、成忠臣、林之源;
设计师:吴海燕、祁刚、孙钟华;
戏剧家:张石川、邵逸夫、袁牧之;
***:马云、丁磊、沈**、沈南鹏、陈天桥、周成建、孙德良、张静章、王振滔、郭广昌、鲁冠球、李书福、郑秀康、宗庆后、钱金波、邱继宝、王均金;
艺术家:朱炳仁、徐绍兴、王澍;
运动员:罗雪娟、孟关良、孙杨、叶诗文、周苏红、占旭刚、朱启南、吕林、楼云、吴小旋;
娱乐界:周迅、叶璇、俞飞鸿、袁立、江一燕、六小龄童、姜佑泽。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中国历史中,哪些省份出的人才最多
中国历史悠久,所以人才众多,但如果要问从古至今,哪个省份最出人才,这一时半会还回答不上来,得整理整理数据再作答!在很多人印象中,江浙沪地区风光秀丽、经济发达,这样的地方人杰地灵,人才绝对少不了。确实也是,在现代社会,这里还成了“院士摇篮”。
统计资料显示,1469名院士中,江浙沪籍的院士占比接近二分之一,其中江苏籍323人,上海籍234人,浙江籍223人。同样的在古代,江浙地区也人才辈出,唐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一共有416名状元,江浙地区就出现了114位,占了四分之一的比例。明清时期共202名状元,苏州出身的就有35位。
上面罗列的虽然只是一些院士、状元的例子。但是以小见大,从这一小撮数据中,也能看出江浙地区的优势。人才、文化和经济是相互促进关系,人才的产生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早在康熙时期,他就对江浙地区有过褒扬,赞叹这里的文人学士和达官显贵都明显高于其他省份。
纵观整个历史,在治学风格上,江苏更喜欢研究具体问题,比如做考据、写小说;而浙江地区更注重思想性,比如鲁迅的杂文,但仅从数量分布而言,江苏比浙江出人才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