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孟英旋 给各位分享为什么闽南地区少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闽江口到厦门多少海里?(闽江口到厦门多少海里路程)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闽江口到厦门多少海里?

闽江口到厦门大概3000-4000海里这样的距离。

为什么厦门经常下雨?几乎是天天下雨,没有几天晴天

闽江口到厦门多少海里?

下雨好啊,厦门本来雨水就很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属于**带气候,潮湿,暴雨台风多发季节

下图是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 A.位于沿海

小题1:C小题2:C小题3:C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①为横断山区。①地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为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小题2:②地是有高原盆地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钾盐资源盆地,被称为聚宝盆。西气东输的起点是塔里木盆地,有紫色土壤的是四川盆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小题3:相邻两条等值线相等或相差一个等值距。A附近为200mm和400mm的等值线,A地为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脉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应为400mm。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什么是梅雨,广州的天气是梅雨吗?

日本的梅雨最早的一般四月后半段就开始了,最晚的在八月前后。持续的范围和时间都不算小的了。

东京地区在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中下旬,有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到了梅雨季节,几乎是天天下雨,而且是从早到晚下起没完。有时雨并不大,虽然细细密密,可是没有雨具依旧是无从应付。衣服三天也不干,怎麽也倒替不过来,着实恼火。生活在日本久了才知道,梅雨季节,衣服半干就算干了。一般都是把衣服收起来、叠好、放柜子里,再买来干燥剂一块放进去。否则,毁了东西不说,更深的折磨,莫过于精神上的了,灰暗的天色、潮潮的空气和衣物、狭窄的房间、一种缠**绵、腻腻歪歪的感觉,精神脆弱点的恐怕要生病。

日本这么潮,日本人就不用墙纸(经济发达国家称之为壁纸)了吗?!

全世界而言,壁纸使用率最高的是日本,95%以上的室内墙体都被壁纸所覆盖。但在中国,壁纸作为内墙装饰材料的使用率很低,仅为2%-3%。大多数广州老百姓对于墙纸的认识都是停留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


观念一:壁纸不够环保,对人体有害

观念二:壁纸不防潮,功能性差

观念三:壁纸使用时间短,脏了不容易打理,时间久了颜色容易变化

观念四:壁纸易脱落,更新麻烦

观念五:壁纸的成本高

观念六:什么材质的壁纸都一样


壁纸专家为您支招:走出壁纸传统观念的五个误区


误区一:壁纸不够环保,对人体有害


更正:这是一个片面的说法,从壁纸目前的生产和工艺上看,国产低端壁纸可能含少量有害物质成分;但大部分进口壁纸不含铅、苯等有害物质成分,而且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就越高,而发达国家壁纸的需求和使用量远远高于我们国家(比如日本、俄罗斯壁纸的使用率超过95%)。


误区二:壁纸不防潮,功能性差

来源:(http://blog.sina***m***/s/blog_598e750f0100lxh8.html) - 因为梅雨,我们就拒绝壁纸吗?!_本美_新浪博客


更正: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那个阶段的壁纸产品在环保性能、耐用程度、色泽保持等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而如今的壁纸早已更新换代,高科技、新材料的使用,使壁纸的性能不断完善。比如日本的本美壁纸,其壁纸表面通过树脂加工进行了防水处理,具有不存水、避免水分渗透至壁纸内部的效果。简单的擦拭便可去除轻微的水性污垢,从根本上解决因多雨潮湿而引致的霉变及脱落等现象。具有超强防潮防水性能,且其表面强度高于普通壁纸加之覆盖有抗菌薄膜,可控制附着于壁纸表面的细菌的繁殖。用水擦拭及中性洗剂便可擦掉普通壁纸无法去除的污垢。是真正便于清洁的壁纸。

本美壁纸更具有,去除甲醛释放负离子、防静电、高耐久性防火等多种功能。


误区三:壁纸使用时间短,脏了不容易打理,时间久了颜色容易变化


更正:*胶漆使用几年后,易发生剥落、变色、脏了难清洗,颜色也单一。而新材质的运用使得壁纸的使用寿命长达5至8年,而如本美等品牌壁纸的产品使用寿命甚至在10年以上。


当然住户也可以选择随时更换壁纸,营造不同的家居风格和氛围。新型壁纸也十分容易打理,脏了用湿布一擦即可,颜色也不会变化。


误区四:壁纸易脱落,更新麻烦


更正:这不是壁纸本身的问题,而是粘贴工艺没有达到要求,而现在本美等品牌壁纸厂家往往有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化施工队伍,施工使用日本原装进口胶粉,且为壁纸铺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误区五:壁纸的成本高


更正:在壁纸中,进口壁纸价格高于国产壁纸,天然材质的壁纸价格高于普通壁纸,大品牌的壁纸价格高于杂牌壁纸。但是无论哪一种品牌厂家,都会考虑到其产品针对的消费者群体的购买能力。而且,壁纸所能体现和创造的效果是其他装饰材料(比如:涂料)远远不能比拟的,属于超值之选。


误区六:什么材质的壁纸都一样


更正:壁纸可以分为纸面壁纸、自然素材壁纸、塑料壁纸(PVC壁纸)、胶面壁纸、布面壁纸、木面壁纸、金属壁纸、硅藻土壁纸等很多类型。不同材质的环保和性能有很大差异,适合的空间和风格也各自不同。


壁纸在家装中的优势显而易见,令人怦然心动。但是为了不给日后的家居生活留下些许遗憾,在选购时还是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本美壁纸设计师TONY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壁纸时,不能仅仅被美丽的花色和图案吸引,还真的需要货比三家,多下点“功夫”。

每年高考总下雨,据说是人工降雨是吗?

高考总下雨,只是巧合,毕竟每年高考在6月份,本来就是雨季,不存在人工降雨。高考本来交通压力就比较大,晴朗的天气有利于交通,一般不会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人工降雨作业只有在一定的自然云的条件下才能获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结果,技术条件还无法做到人工造雨。

2、对于不同条件的云进行同样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得出正、反两种不相同的结果。所以为了获得增雨效果,必须对自然云条件和降水过程进行更深入的探测研究。

3、自然降水量的变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较小,在一次降水过程中,很难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区分开来。因此,评价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检验方法仍然是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主攻目标。

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孕灾环境分析

施文耀

(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福州350002)

摘要:本文通过对福建南部沿海地区的地质灾害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阐述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成灾因素,并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三方面对区域孕灾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地貌单元、地质单元的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区域气候环境的特征,对区域地质灾害的形成产生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灾害;特点;成灾因素;孕灾环境

地质灾害是**圈表部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相互影响下,或地壳内部动力地质作用下,使地质环境产生变化,出现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精神遭受损害的地质现象和事件,地质灾害的孕育与发展受区域自然条件、区域地质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等的支配。

1 地质灾害的现状与区域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程度的特征,使得测区局部地区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目前已有资料表明测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有4类,共206处,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其中崩塌95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46.12%;滑坡76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36.89%;泥石流2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0.97%;地面沉降3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6.02%。测区地质灾害详见附表,从地质灾害的统计资料看,测区地质灾害具有福建省地质灾害的普遍特征,即点多、面广、规模小、频率高、危害较大,受人类活动和降雨影响大[1]。

2 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特征与成灾因素

区内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崩塌、滑坡、泥石流分布于测区中西、西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崩塌、滑坡多沿公路、房前屋后的人工开挖形成的高陡斜坡分布;地面沉降分布于沿海的冲海积平原中,也有少量分布于未压实的松散素填土区;泥石流分布于丘陵沟尾斜坡地带,各类地质灾害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成灾因素。

2.1 滑坡与崩塌

2.1.1 滑坡[2]

滑坡为斜坡变形破坏的一种形式,是指斜坡上岩土体在河流冲刷、降雨等因素影响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移的自然地质现象,滑坡体通常被分割成块体,滑坡经滑移后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后,在降雨等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再次激活而滑动[3]。

根据滑坡物质组成、滑体厚度,形成原因,规模对测区滑坡进行划分统计,并对滑坡前斜坡坡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分别见图1和表1。

图1 形成滑坡坡度百分比图

表1 滑坡类型划分统计表

发生于**内部的滑坡没有发现,这表明测区滑坡是由残积土和强风化岩控制,岩体内部的结构面并非控制测区滑坡的主要因素。

2.1.2 崩塌

崩塌是斜坡变形破坏的一种形式,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斜坡,由于受到人工切坡、震动等因素的影响,使斜坡部分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松动、脱离,突然从陡峻的斜坡上崩落下来,崩落于坡脚,形成具有一定天然休止角的岩土堆。测区目前发现有崩塌95处,根据崩塌物质组成、形成原因、规模对测区崩塌进行划分统计。表2为测区类型统计及特点表。

对有坡度记录的崩塌的统计表明,坡度大于40°形成的崩塌占64.55%;30°~40°形成的崩塌占15.19%;20°~30°形成的崩塌占16.46%;<20°形成的崩塌占3.80%。坡度<20°形成的崩塌其规模仅为<200m3,表明坡度越大越易形成崩塌地质灾害。

表2 崩塌类型统计及特点表

2.1.3 滑坡、崩塌成因分析

滑坡、崩塌产生是受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综合影响的,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地质构造等是内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外因,而其中降雨是最关键的主导因素。**震动也是崩塌产生的另一外因。

2.1.3.1 地形地貌

测区所有滑坡均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带。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滑坡所处的微地貌单元为凸形坡。且随着坡度的增大,诱发滑坡几率也增大,当坡度超过一定角度时,斜坡变形破坏的形式产生变化,由滑坡演变成斜坡变形破坏另一种模式——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主要是斜坡的坡型、坡度和坡高,其中又以坡度和坡高为主。坡度越高、坡度越大越易产生崩塌。坡度越大,坡面附近张应力范围也随之增大和增强,坡脚应力集中带最大剪应力也随之增大;而随着坡高增大,斜坡内各处的应力值也随之呈线性增大,这也就应证了公路开挖边坡和房屋后边坡形成高陡的斜坡易产生崩塌。

2.1.3.2 岩土体的性质

岩土体的性质是控制斜坡产生变形破坏的重要内在因素,测区滑坡主要受残坡积层及强风化岩厚度决定。残坡积层虽然薄不一,但普遍较厚。残积层与风化基岩,风化基岩与新鲜基岩之间是相对软弱带,**水等活动比较活跃,滑坡主要受该带所控制,而残积层本身较为松散,在降雨驱使下,具有良好临空面的斜坡易产生滑移。从表中可看出,侵入岩残积层较易产生滑坡,而强风化岩中,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均会产生较多滑坡。见表3。

表3 滑坡与岩土体类型关系统计表

松动、粘性差、易崩解的土体易产生崩塌,节理裂隙发育的斜坡也易产生崩塌。测区土质崩塌中,全为残积土型崩塌,且多为侵入岩类地区,主要由于侵入岩风化的残积土粘土粒含量低,粘聚力差,含砾高,土质结构松散,易湿化崩解,在遭雨降水作用下,也就易产生崩塌。而节理裂隙发育给**水的入渗,径流提供了良好通道,加之破碎岩体块体间的结合力差,降雨入渗作用下也就易诱发崩塌。

2.1.3.3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斜坡产生滑坡的影响表现为强烈的改变岩土体的结构构造,使岩土体变形破碎,岩土体风化程度加大,在岩土体中形成良好的构造软弱面,岩土体力学强度下降。构造运动也使斜坡坡度、坡形了产生变化,对斜坡变形破坏起间接作用。地质构造在斜坡岩土体中形成的软弱结构面为滑坡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一旦的外界因素触发,斜坡极易沿构造的软弱面产生滑移、崩落,形成滑坡、崩塌。测区76处滑坡中有8处与断裂构造密切相关,占滑坡数的10.53%。

2.1.3.4 降雨

降雨是滑坡、崩塌的成灾因素中最为敏感、最为积极的因素,几乎所有的崩塌均与降雨密切相关。降雨通过改变斜坡岩土体的力学性质,降低抗变能力,改变斜坡岩土体的应力状况的途经来诱发斜坡产生灾害。在高强度降雨作用下,部分汇水条件较好的滑坡还有可能进一步转化为滑坡—泥石流型的地质灾害。

另外,滑坡的产生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几乎所有滑坡其产生均与降雨有关。大部分滑坡分布于多年均降雨量>1200mm的地区。资料显示,过程降雨时大于100mm的地区可能诱发产生滑坡,但经过长期*雨,土体基本饱和后,又经过程降雨量大于50mm,也可能产生滑坡,当过程降雨量超过200mm时,则会普遍产生滑坡灾害现象。

2.1.3.5 人类工程活动

在区内滑坡中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滑坡达64处占85.53%。人类工程活动对斜坡的影响表现为切坡、填方等。切坡使斜坡的坡高和坡度产生改变,极大地改变了坡形,使原来处于应力相对平衡的斜坡失去支撑而临空,斜坡应力平衡遭受破坏,坡高增大,斜坡内应力随之呈线性增加,坡度变大,坡面附近张应力随之增强。范围随之扩大,而坡脚应力集中带的最大剪力也随之增强,因此,随着切坡坡度增大,坡高增大,斜坡变形产生滑坡的条件越充分,产生滑坡的机会也随之增大。另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又使斜坡岩土体结构遭受扰动破坏,降低局部岩土体的强度,又为产生滑坡提供了条件。人类工程活动中又有不合理的堆填方,形成高陡斜坡,原本填方岩土体结构已遭受破坏,加之堆填成高陡斜坡,极易诱发产生滑坡。

人类工程活动是崩塌成灾因素中较为积极的因素。人类工程活动表现为改变斜坡的外形,实际上是改变了斜坡的临空状况及应力场,强烈的切坡活动,使处于应力平衡的斜坡失去临空支撑,形成临空面,相应地斜坡应力均随之改变。切坡坡度越陡,坡顶拉张力越强,在重力作用下也越能促进崩塌的产生,统计表明,由孕灾环境为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崩塌达71.58%

测区调查表明,区内由**震动引起的崩塌仅3处,分布于采石场区域,主要由于**使部分岩土体开裂松动,其斜坡已开挖成陡坡悬崖状,**产生的弹性波使松动岩土体产生附加应力,松动斜坡岩土体的结构,造成破裂面,反复作用造成累积,促使岩土体变形破坏而崩落。

2.2 地面沉降

区内地面沉降表现为在软土区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软土区地面沉降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冲海积平原区,共有32处。

由于组成软土的粘土矿物为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其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等。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主要有以下特征,天然含水量大(W>36%),呈软塑-流塑状,仅局部为可塑状;孔隙比大(e>1),高液限(W1>45.9%),低渗透性,高饱和度,高压缩性(a1-2>0.7MPa-1),强度低(fk=100kPa),抗剪强度低(C=2~4kPa,φ=0~14.5°)。大部分呈欠固结状态,具有流变性和触变性的特点。当建筑基坑排水抽取**水后,随着**水位的下降,土层有效应力增加,促使软土固结而产生沉降。而建筑物置于软土区,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大增,引起高压缩性的软土由于压缩固结而产生沉降,测区软土沉降多分布于全新统的海积软土中,建筑物常由于软土不均匀压缩固结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致使建筑物产生倾斜、开裂、破坏。

2.3 泥石流

区内目前仅发现有2处泥石流,其规模均很小,土方量<1.0万m3,均为暴雨型、沟坡型泥石流。其实际模式为滑坡-泥石流。泥石流的物质组成以残坡积粘性土为主,夹含少量的强风化岩体。物源区处于坡度30°~35°的凹形斜坡。泥石流的流通距离比较短促。物源区也没有常年性沟谷水流,均为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泥石流。

区内泥石流物源区处于凹形斜坡,有利于地表水的汇积。地表汇水的冲蚀能力较强。物源区处于残坡地层较厚,残坡积土遇水易饱和,易崩解。而散体状的强风化岩强度较低,这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来源条件,两处均由于长历时高强度的降水引起。斜坡岩土体首先出现崩滑现象,而后崩滑体在地表水流的携带下向坡下方向流动而形成。两处泥石流均处于人类活动微弱区域,对人类的影响不大。

3 区域孕灾环境分析[4]

地质灾害的分布、发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测区地处南**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强烈。由于地貌单元、地质单元的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区域气候环境的特征,导致测区孕灾环境对区域灾害的形成产生明显的影响。

3.1 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区内虽然均处于南**带海洋性季风湿润气候区,但测区地貌形态却多种多样,从滨海的平原、台地到中西北部的丘陵、山地,使得测区的降雨量分布不均。滨海平原、台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mm,而丘陵,山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却可达1500~1700mm,而沿海岛屿、半岛处局部蒸发量与降雨量大致相当,并且测区地处太平洋沿岸,受热带暖湿气流的影响,每年均会遭遇不同次数和强度的台风暴雨的影响,台风过程降雨量在200~350mm之间。充沛而分布不均的降雨量与短时间的台风暴雨的降雨量,强烈地促进测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测区**的风化过程加快,给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孕灾条件。从测区前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中,过程降雨量和暴雨对测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影响异常明显,几乎所有的斜坡变形破坏均与降雨相关。这说明测区区域气候环境条件是地质灾害分布、产生与发展最为直接,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

3.2 地质环境条件

从地貌上看,区内沿海海岸附近,遭受海潮、风暴潮的影响,局部土质海岸蚀退明显,如厦门岛东海岸,而区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带,河谷冲沟发育,地形形态不一,地形坡度20°~40°不等,局部更陡,高程100~1000m,变化较大,有利的地形条件给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孕灾环境。

从地质构造上看,区内处于闽东南滨海断隆带和闽东火山断拗带之间,整体处于间歇性上升地区,地质构造活跃,断裂构造发育,深受长乐-南澳等活动断裂构造影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较为破碎;地震设防烈度为Ⅶ、Ⅷ度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为测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又提供了良好的孕灾环境。

从地质条件上看,滨海地区的平原区分布广泛和厚度不同的高压缩性、低强度的软土和饱和液化砂土,从而使这些区域易产生软土沉降、震陷和饱和砂土液化现象。而台地、丘陵、山地却分布有厚薄不一的残坡积土以及各种母岩,地层岩性复杂,强度不一,复杂的岩土体条件又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孕灾环境,特别是测区丘陵台地残坡积土层较为深厚,却又深受降雨影响,使得测区地质灾害较发育。

3.3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测区为厦-漳-泉闽南金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异常活跃,人口密度大,工程活动强烈,各级别的公路星罗密布,在测区范围分布有泉厦高速公路、厦漳高速公路、漳诏高速公路、漳龙高速公路、鹰厦铁路、漳泉铁路、324国道以及九龙江引水、晋江引水工程、后石电厂、集杏海堤、高集海堤等。各重大工程、各种省道、县道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改变程度较大。测区经济活动强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多在10000元以上。而且测区人口密度大,沿海地区人口密度800~1800人/km2,山区也有200~700人/km2。山区可利用土地少,造**多地少的局面,进**屋建设中迫使居民挖山切坡,从而形成大量的房屋高陡后边坡。密集的人口分布,强烈的工程经济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局部的地质环境,森林植被覆盖率下降,局部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测区活跃而强烈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发育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孕灾环境。

4 结束语

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几种,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频率高、危害较大、受人类活动和降雨影响大的普遍特征。由于区内的区域地理位置,也就有测区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充沛的降水、台风影响强烈、不利的地形条件、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复杂的岩土体条件、活跃而强烈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都在加剧着地质灾害的发育。

参考文献

[1]何永金.福建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对策.福建地质,1995(4)

[2]晏同珍,杨顺安,方云.滑坡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3]高天钧,何永金.福建沿海及海域地质灾害与防治.福建地质,2000(2)

[4]陈亚宁.新亚欧**桥新疆段环境地质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Formation Principle of Geologic Hazards in the Coast of Southern Fujian

Shi Wenyao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Faculty of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0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eologic hazards, the paper expatiates the characters of geologic hazards and analyses formation factors of geologic hazards from three aspects, geographic and climatic condition, geologic environment condi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geologic cell, the modal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hysiognomy cell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climate clearly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geologic hazards.

Key words: Geologic hazards; Characteristic formation factors of geologic hazards; Environment of formation geologic hazards

闽南在那一个气候带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闽南在那一个气候带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厦门鼓浪屿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 时有台风;秋季少雨多晴; 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平均只有2~3级。雷暴5~8月份最多,12月至来年2月为无雷期,雷暴的产生常造成暴雨。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浓雾一般产生于午夜及早晨,连续最长3天,最短1小时。厦门年平均温度为21.2℃。年平均最高温度为24.5℃,年平均最低温度为18.7℃,年极端最高温度38.4℃,年极端最低温度2℃。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3℃以上,全年无霜。海水表层年最低温度为10℃,最高为31.5℃,年平均温度为20.7~21.6℃。
厦门的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一般1至2级,最大4级),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一般3~4级,最大6级)。夏季风一般为东南至西南风,从六月份开始,七月份盛行,八月份次之。平均只有2~3级。九月份下旬开始至来年的四月上旬为冬季风。风速以十一月份最大,一般为东北至东北东风。
海雾从十一月份至来年的六月份产生,以三月份最多,月最多次数8次,次之为6次,7~10月份为纯雾期,如有雾,能见度在1公里以内,3~5月能见度较差,7~10月能见度最好,浓雾一般产生于午夜及早晨,连续最长3天,最短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