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万宛佑 给各位分享新疆地区常见的野草有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适合新疆种植耐旱的牧草有哪些(适合新疆种植耐旱的牧草有哪些种类)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适合新疆种植耐旱的牧草有哪些
适合新疆种植耐旱的牧草有哪些
巨菌草、绿洲一号等都是可以种植的
此类牧草适应性强,根系发达,主根系最长可达9米,能汲取到更深的水源,所以耐旱也是很强的
后期的管理也是粗放型管理,不用过多的精力投入
去新疆拍的野花,不知道叫什么?跪求指教!
第一个是新疆鼠尾草
第二个是青兰属植物,可以看看羽叶枝子花或者香青兰
第三个是中败酱,学名Patrinia intermedia
做扫把的植物叫什么
学名叫地肤。
地肤:
地肤,又名地麦、落帚、扫帚苗、扫帚菜、孔雀松、绿帚、观音菜等。属**种子目、藜科、地肤属、地肤种植物。嫩茎叶可以吃,老株可用来作扫帚。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株丛紧密,株形呈卵圆至圆球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分枝多而细,具短柔毛,茎基部半木质化。茎分支很多,叶子线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线性,线形或条形。穗状花序,开红褐色小花,花极小,胞果扁球形。植株为嫩绿,秋季叶色变红。果实扁球形。
扩展资料
产地生境:
原产于欧洲及亚洲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生于山沟湿地、河滩、路边、海滨等处。适应性较强,喜温、喜光、耐干旱,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较耐碱性土壤。肥沃、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壤土利于地肤旺盛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肤
新疆药材有多少种?
主要有6种:贝母、黄芪、大芸、甘草、板蓝根、金银花。
新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种药处负责人介绍:新疆中药材品种主要包括贝母、黄芪、大芸、甘草、板蓝根、金银花等。其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产的伊贝母是一种与川贝、浙贝齐名的贵重中药材;黄芪的品质和有效成分含量为内地主产区同类品种的2—4倍以上。
扩展资料:
2019年,全疆中草药种植面积49.06万亩,产量35.5万吨。《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疆中草药人工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55万亩。到2025年,全疆中草药人工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60万亩。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2025年)》,中草药重点布局在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8个地州市30个县市区。主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扩大订单式人工种植规模,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加工转化能力。
参考资料:人民网-新疆中草药开启深加工模式
这是新疆的什么草
这是穗序大黄。穗序大黄(拉丁学名:Rheum spiciforme Royle):为蓼科大黄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内部**,粗壮,基生叶大型,叶片近圆形,稀极宽卵圆形,叶腋具花序分枝;大型圆锥花序,分枝开展,花成簇互生,绿色到黄白色;花梗细长,果实长圆状椭圆形,5-6月开花,8-9月结果。
产于中国陕西、四川、湖北、贵州、云南、河南等地。生于海拔1200-4000米山沟或林下。
穗序大黄是矮壮草本,无茎。叶基生,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8-15厘米,顶端圆钝,稀较窄,基部圆或浅心形全缘,边缘略呈波状,基出脉多为5条,叶上面暗绿色或黄绿色,下面紫红色,两面被*突状毛或上面**;叶柄粗壮,长3-10厘米,半圆柱状,紫红色,**或具小*突。花葶2-4枝,有时可达7-8枝,自根状茎顶端抽出,高于叶或稍矮,长10-30厘米,具细棱线,被*突,基部直径4-7毫米;穗状的总状花序,花淡绿色,花梗细,长约3毫米,关节近基部;花被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外轮较窄小长1.8-2毫米,宽约1毫米,内轮较大,长2.2-2.5毫米,宽约1.2毫米;雄蕊9,与花被近等长,花药**;子房略倒卵球形,花柱短,横展,柱头大,表面有凸起,果实矩圆状宽椭圆形,长8-10毫米,宽7-9毫米,稀稍大,顶端阔圆或微凹,翅宽2.5-3.5毫米,纵脉在翅的中间。花期6月,果期8月。
穗序大黄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性强。高温多湿条件下易烂根。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中栽植。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宜。大黄的生命力较强,种子发芽力可维持3-4年。播后当年或第二年只形成叶簇。每年4月上旬返青,第三年5-6月开花,6-10月果实成熟。
【药用部位】穗序大黄的根。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脾、胃、大肠、肝、心五经。
【功效主治】燥湿解毒,健胃化积。可治湿热滞于肌表,湿疮瘙痒,流汁绵绵,久治不愈,亦可治疗火热毒盛,疮疖肿毒。用于饮食过量,腹部胀满,呕吐酸腐,大便臭秽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一15克。
请看图。
提醒网友,详细介绍请参考百度。如你认为此回答答案正确,你也满意,请按下采纳,谢谢!
蓬蓬草(蓬灰的成分) 长得什么样子 要有图片说明
蓬蓬草:一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
茎直立,自基部分枝;枝互生,灰白色,幼时生蛛丝状毛,以后毛脱落。
叶片圆柱形,长3-10毫米,宽1.5-2毫米,顶端钝,有时有小短尖;花通常2-3朵,簇生叶腋;小苞片卵形,边缘膜质;花被片宽披针形,膜质,背面有1条粗壮的脉,果时自背面的近顶部生翅;翅5,半圆形,大小近相等,膜质透明,有多数明显的脉;雄蕊5;花丝狭条形;花药矩圆形,顶端无附属物;子房卵形;柱头2,丝状;果实为胞果,果皮膜质;种子横生,圆形,直径1-1.5毫米。花果期7-8月。植株用火烧成灰后,可以取碱。
蓬灰:成分是碳酸钾,分子式K2CO3,分子量是138。蓬灰是用蓬柴草烧制而成的草灰,经过上百年的使用。另外,蓬灰只在兰州牛肉面中使用,没有国家标准可执行。在拉面里加了后,可以增加拉面的口感,会比较“劲”一些。
扩展资料:
蓬蓬草:白茎盐生草(学名:Halogeton arachnoideus)是苋科盐生草属的植物。分布在蒙古、中亚地区以及中国**的甘肃、陕西、***、新疆、青海、宁夏、山西等地,多生长在砂地、干旱山坡及河滩,植株用火烧成灰后,可以取碱。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灰蓬:有些地方又叫水蓬、飞蓬、蓬柴。生于丘陵,山地,荒滩,是一种含碱较高的草木植物,籽生。发芽时是极小,极嫩,极翠绿的两片嫩叶,长大后成蓬状,茎银白色,叶细小如针,酷似鹿头上的茸角,又好似嫩绿晶亮的翠果,秋季开**小花,花落结籽,结籽后叶变枯黄而落,只剩枝干和籽,风吹籽落,来年再生长。
蓬灰的用途:
蓬蓬草和西北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西北人的生命之草。用蓬蓬草烧制的蓬灰,是各种西北风味面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材料。风靡世界的兰州牛肉拉面,除了面粉和制作工艺本身的独到之处外,其中一个最大的秘密,就在于和面的时候必须要使用蓬灰。
天然蓬灰的制做:
秋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烧蓬灰。事先在地上挖个坑,把晒干的蓬蓬草不断地在坑里燃烧,蓬蓬草燃烧后剩下的草木灰,**后硬如石头,这就是蓬灰。使用前先用锤子砸碎,放在小坛子里用水泡上,取上面的清水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蓬蓬草
百度百科-蓬灰
一种像胡萝卜叶子的野草
图片中的这
种野菜,名
字叫做:麦蒿。
西南稻区稻田杂草区系可分为哪几个亚区?主要杂草是哪些?组成哪些杂草群落?
按气候差异可分为贵州高原及云南两个亚区。
1)贵州高原亚区稻田杂草区系贵州高原平均海拔约1000米左右,由西北向东倾斜。高原上地形复杂,山岭、丘陵、河谷、平坝相交错,而多山间盆地。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约270天,积温较同纬度四川、江西、湖南均低,对双季稻生长不利。双季稻主要种植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平坝稻田内。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雨日多,日照少,湿度大。
贵州高原按地形可分为三部分,即,黔南及赤水河谷地带,海拔320~600米,年平均气温18~19.5℃,属南**带气候带,一年两熟或三熟、有双季稻种植;黔东、黔北及黔西大部地区海拔600~1500米,年平均气温16~17℃,属北**气候带,一年两熟;黔西地区及部分高寒山地。海拔1500~2400米,年平均气温10~15℃,属暖温气候带,一年一熟。由于海拔高低的差异、气候的垂直变化,再加上耕作措施亦不尽相同,稻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组成在不同地区以至同一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都有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是:杂草种类低海拔地区较高海拔地区复杂、发生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步减少。
稻田中为害最重的杂草主要为:稗、牛毛毡、鸭舌草、矮慈姑、眼子菜、苹、其次为黑藻、小茨藻、长瓣慈姑、野荸荠、水绵、透明鳞荸荠、浮萍、紫萍、局部地区为害较重有:空心莲子草、水鳖、槐叶苹、泽泻、萤蔺、千金子,常见杂草还有:异型莎草、节节菜、**蓼、水莎草、红鳞扁莎、水龙、虻眼、水筛、野慈姑等。
坝田(包括塝田)主要杂草有:牛毛毡、稗、水绵、鸭舌草、水莎草、红鳞扁莎、异型莎草、泽泻、矮慈姑、野慈姑、节节菜、**蓼、浮萍、紫萍等。杂草群落以禾本科及莎草科湿生杂草为优势种,伴生部分沼生、水生杂草。主要有:
稗+牛毛毡+异型莎草+鸭舌草+节节菜(低海拔稻区);稗+异型莎草+鸭舌草+矮慈姑+**蓼(低海拔稻区);牛毛毡+鸭舌草+眼子菜+小茨藻+稗(中海拔地区);鸭舌草+野慈姑+牛毛毡+稗(高海拔稻区)。
冷烂田(泡冬田、烂泥田)主要杂草有:眼子菜、长瓣慈姑、黑藻、槐叶苹、苹、牛毛毡、野荸荠、满江红、萤蔺、稗等。杂草群落以沼生、水生杂草为优势种,伴生部分湿生杂草。主要有:
眼子菜+长瓣慈姑+萤蔺+苹(低海拔稻区);鸭舌草+长瓣慈姑+眼子菜+萤蔺(低海拔稻区);小茨藻+眼子菜+牛毛毡+稗(中海拔稻区);野荸荠+鸭舌草+矮慈姑+苹(中海拔透露区)。2)云南亚区稻田杂草区系云南亚区包括云南省及四川东南部一角,属西部型热带季风气候,夏半年受西南季风控制,冬季不受寒潮影响,称为热带山原。气温四季如春,降雨干湿季分明。夏半年水稻生长季节降雨量占全年降雨的80%~90%。按地形及气候可分为三部分。①云南高原,包括云南北部、中部及四川西南部,大部海拔在1400~2000米之间,北部较高,向南渐低,热量丰富,活动积温在4000~6500℃之间,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②横断山脉区,大致包括哀牢山—点苍山以西地区,南北走向的高山与深谷平行排列,相对高差大,谷地狭窄,水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可达1400毫米左右,部分地区有双季稻种植。③滇南山间盆地,东起富宁、西至芒市、盈江,包括西双版纳及河口等地,山岭海拔较低,有宽广的河谷及盆地,活动积温>6500℃,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一年三熟。
稻田主要杂草有:稗、泽泻、鸭舌草、萤蔺、异型莎草、牛毛毡、陌上菜、小茨藻、轮藻、三蕊沟繁缕、黑藻、野慈姑。
主要杂草群落有:
稗+萤蔺+异型莎草+鸭舌草;异型莎草+鸭舌草+泽泻+三蕊沟繁缕+陌上菜;稗+牛毛毡+鸭舌草+陌上菜;稗+萤蔺+泽泻;鸭舌草+野慈姑+稗+小茨藻;稗+泽泻+异型莎草+三蕊沟繁缕+萤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