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秦沛山 给各位分享加强对什么地区民族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党和政府为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采取了那些措施?(党和政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行了国家战略有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和**为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采取了那些措施?
(1)从法律上强化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和上级人民**应当从财政、金融、物资、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状况,实现小康。国务院批准颁布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也对贫困民族乡的扶贫工作做了专门规定。
(2)提高标准,扩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范围。1986年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标准为1985年农民人均收入低于150元,而民族自治地方县(旗)的标准则放宽到低于200元,对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的标准分别为1984-1986年三年平均农牧民人均收入低于300元和200元。1994年确定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和2000年调整部分贫困县名单时,也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特殊照顾,在全国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贫困县(旗)有257个,占43.4%。
(3)加大投入,**资金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不仅扶贫资金的分配重点向西藏等五个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省份倾斜,而且专门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困难和问题。1994年至2000年,国家向民族8省区投入资金432.53亿元(含以工代赈资金、信贷资金等),占全国总投资的38.4%。
此外,国家还组织实施了东部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在安排重大建设项目时也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给予了特殊的照顾。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使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请问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都有哪些?比如说西部大开发战略。谢谢。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近年来又优先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中西部地区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和资源开发项目,并实行投资倾斜,引导国内外资金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
2、加强民族地区农田基本建设和草原基本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并通过无偿发放农具、发放生产资金、减免农业税、发放无息或低息贷款等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的发展。
3、国家鼓励少数民族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外引内联,发展边境贸易,支持少数民族地区通过积极稳妥的改革,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国家先后设立了“民族地区补助费”、“民族地区机动金”,实行定额补助制度,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扶贫贴息贷款和以工代赈资金,支援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5、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自八十年代中期大规模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扶贫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始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在十多年的扶贫开发过程中,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除享受其他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国家制定的许多特殊政策。
6、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科技教育。
我国**现在是怎样管理和建设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投资,如西藏建国以来400亿
3综合合作开发
4保护古迹,吸引游客
明朝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推行了什么政策?
楼上的都把清雍正时期的改土归流给弄去了明朝,
明朝的话,应该是设置卫所,任命土司,宣慰使吧。。
明朝建立后,总结了历代羁縻统治的经验和元代土官制度的情况,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和健全的“土司制度”,这是明朝对于处于农*制、*隶制的少数民族地区所采取的一种统治形式。具体方式是在府、县流官管辖下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抚司和长官司等地方行政机构,委派当地民族头人担任这些机构的长官,称土司。
明朝设置土司是从湖广开始的,然后逐渐向西南地区推进,到明朝中期,在整个西部和南部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了土司。明代全国分为13个行省,设置土司的有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广和陕西等7个行省。
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土司对朝廷承担一定的赋役、并按照朝廷的征发令提供**;对内维持其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利。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比如汉族,藏族,回族,壮族,蒙古族,等56个
我国的56个民族分别是:汉族、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
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有何重大意义
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的重大意义 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使其共享社会**建设成果。
(2)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3)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社会稳定,保证国家安全。
(5)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等。
怎样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好支持政策措施。
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
三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
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区贫困问题。
五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元朝采取哪些措施对边疆地区有效管理,有何作用?
元朝采纳汉法,创设行省及发达的驿站等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元朝统治者既联合各民族上层,又,以确保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
**: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
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
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
他们将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包括我国西北地区各族及中亚、东欧来到中国的人),第三等汉人(包括原来金统治下的汉族及女真、契丹、渤海、高丽等族以至宋金对峙时四川地区的汉族人),第四等南人(即南宋灭亡后南方的汉族和其它民族),并对这四等人在法律上的地位、**上的待遇和经济上的负担都作了不同的规定。
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清**为加强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分别建立了什么机构
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