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万傲海 给各位分享纺织车间警示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织布车间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织布车间安全生产技术要求标准)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织布车间安全生产技术要求

给你一个供参考:
纺织企业生产作业场所以及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通道、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安全出口,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方式封闭生产场所的疏散通道或者堵塞员工宿舍的安全出口。
第二十三条 【危险化学品使用与管理】纺织企业涉及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行政规章要求,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特性,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采取相应的安全监测监控和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 【从业人员安全操作要求】纺织企业严禁从业人员佩戴手套操作纺织专用设备旋转部位,严禁不佩戴专用防护用品接触腐蚀性、危险性的部位进行操作,严禁在设备运转未停妥时处理机械故障。
第二十五条 【危险作业审批】纺织企业应当对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大型吊装作业、带电作业、禁火区内进行明火作业、具有**危险的作业、中毒或有窒息危险的作业实行作业审批制度,要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并严格进行监控。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安监部门及人员职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加强对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和本规定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 【执法检查工作要求】地方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将纺织企业纳入年度执法工作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企业、关键事项、时间和标准,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实施挂牌督办。
第二十八条 【专项执法检查】纺织企业集中的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纺织企业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并结合实际经常开展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暗查抽查工作。
第二十九条 【安监人员能力培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监督检查人员加强纺织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应按规定配戴必需的防护装备,避免不安全行为,并做好检查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记录,进入危险作业地点、环节检查时,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有关法律、制度和规定要求。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企业违规处罚】纺织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整改,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未如实记录在案,并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未有日常安全检查记录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作业审批擅自进行作业的,或未按规定采取监护措施的。
第三十一条 【执法人员违规处罚】监督检查人员在对纺织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相关方责任】纺织企业发包、出租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设施,或者承包、承租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纺织企业与承包承租方对发包、出租导致的后果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三条 【关闭取缔】纺织企业对有关部门提出的改正要求拒不执行,且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有关部门应当提请当地人民**对违法企业予以停产整顿,直至依法关闭取缔。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实施时间】本规定自2013年 月 日起施行。
《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要求,规范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纺织企业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保障纺织企业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根据总局工作部署,组织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起草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起草《规定》的必要性
(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也快速发展,纺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现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国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户数3.7万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7809.98亿元。2012我国纺织行业化纤、纱、布、服装等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为3800万吨,2984万吨,841亿米,267.28亿件,均位居世界第一。纺织工业的重要地位及其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也给**安全监管方面带来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对纺织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监管,保证纺织企业安全生产,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二)纺织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纺织企业分工复杂,从业人员多而杂,作业环境普遍有待改善,安全生产管理任务繁重。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纺织企业的管理模式同其它行业一样,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已成为企业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特别是,我国以前曾发生的几起纺织工业事故,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惨重。比如,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的亚麻粉尘**特别重大事故,死亡58人,受伤177人,当时直接经济损失就达880多万元。1991年5月30日,广东省东莞市兴业制衣厂发生特大火灾,全厂付之一炬,造成72人死亡,4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也达300多万元。2009年5月21日,广东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一个家庭纺织作坊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13人死亡、4人重伤。此外,2012年9月11日,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市一家服装厂发生火灾事故,造成至少289人死亡。2012年11月25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北部郊区的塔兹琳(Tazreen)服装公司发生特大火灾,造成120多人死亡,多人受伤,另有数十人失踪。这些事故对我国纺织工业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我国纺织工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三)纺织企业仍存在众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对我国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调查和研究,纺织企业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安全方面的问题:
1.纺织行业自身特点使其一直是工贸行业事故防范的重点。首先,由于纺织行业生产工艺要求必须有相应的开松、梳理、卷绕、牵伸、平整等手段才能达到基本的产品生产目的,由此决定了设备轧辊多、轧点多、齿轮多,用电设备多的工艺特点,这也是造成容易发生各种机械伤害的客观因素。其次,纺织生产常用的原料是棉、麻、毛、丝和化学纤维,它们都具有易燃特性。同时纺织原料的储备具有集中、量大等特点,加上机械、电气引火的几率高,极易发生火灾。特别是纺织企业仓库,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极大。
2.纺织企业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依然普遍存在,亟待改善。首先,噪声仍然是当前纺织企业突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纺织企业的织布车间的生产噪声普遍较大,有的甚至超过100分贝以上,工人长期暴露大强度的噪声场所,极易对听力造成伤害。其次,由于纺织行业中的印染企业工艺要求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印染企业普遍存在高温高湿场所,特别是夏季如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容易造成高温高湿环境。其次,粉尘防治也是纺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重点,由于棉、麻、毛的开、清、梳、整工序容易产生粉尘,工人在粉尘环境下长期工作易患职业病。随着纺织企业生产工艺提高,粉尘治理措施的完善,当前纺织企业的粉尘作业环境已得到大大改善。
3.大部分纺织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也亟待提高。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纺织企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劳动强度较大,工资收入不高,以致人员流失较多。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部分企业往往招进大量新员工,新员工入厂时间不一,且在年龄、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难度大、任务重,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很难做到保质、保量。若新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得不到很好提高,一旦到工作岗位就容易出现安全漏洞,加之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深,安全意识差,违章作业时有发生,成为纺织企业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
4.纺织企业的生产设备本质安全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纺织工业本身就使用大量的纺织机械,这些机械部件除了有挤压、剪切、缠绕、卷入、高压流体喷射等常见的机械不安全因素外,还存在诸如静电、高温、着火、**、噪声等危险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还常常掺杂在一起,难以控制。加之国内部分纺织企业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被损坏或作用**,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欠缺,部分老设备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自身的**,从而导致机械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5.纺织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及管理水平也亟需提高。从管理的方式来看,目前国内的纺织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大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并且多是在发生事故后才着手进行分析,即多为“事后型”管理,很难适应现代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大部分纺织企业为了减少开支,增加利润,往往也在安全管理上精简机构和人员,有的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单独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也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变动大且配备的数量不足,基层安全员往往是身兼数职,部分安全管理人员不具备从事安全管理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对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管,加之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仍有部分企业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当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安全与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
6.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仍不健全,部分技术标准及安全管理规章陈旧落后,不适应新时期纺织企业的安全管理。原纺织工业部的《纺织系统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暂行条例(试行)》、《关于加强纺织企业电气安全管理的规定》、《关于纺织原料成品仓库防火安全管理的暂行规定》等规章亟待进行修订。纺织企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主要问题的说明
(二)关于《规定》的适用范围
本《规定》所称的纺织企业的范围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中规定范围,主要包括:棉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毛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业、麻纺织及染整精加工业、丝绢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业、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业、针织或钩针编织物及其制品制造业、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业、非家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和服饰制造业等企业。
(二)关于《规定》主要架构
本《规定》主要由总则、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生产设备、设施及场所安全要求、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六个部分构成。其中,“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生产设备设施及场所安全要求”两个部分是本《规定》的重点章节内容,重点明确纺织企业应对遵循的安全生产基本法规要求及应符合的安全基本条件。
(三)关于《规定》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规定》,除了要进一步明确**对纺织企业安全监管责任,并强化纺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也拟通过**《规定》进一步明确纺织企业在生产设备设施及工艺安全、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等方面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并明确违反相关条款的处罚措施。

如何做好车间安全生产?

织布车间安全生产技术要求

提高工人的归属感,真正做到每个工人爱岗敬业,与公司荣辱与共,提升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让每位员工从内心里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让员工熟练自己岗位的操作,车间原材物料的性质,提升员工综合技能和根本素质

要明确车间安全生产中的领导责任。

要在车间设立专人负责全车间的安全管理。

要明确班组长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车间安全管理是车间各项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主要目的是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和消除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保证生产正常有序进行。

安全生产管理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实现四个转变:即变危险为安全,变笨重为轻便,变污染为清洁,变有害为无害。

生产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速度,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线速度越来越快,对操作员工的潜在危险也就越大;

温度,塑料加工过程中,加工温度都比较高,一般在100℃~200℃以上,良好的防烫伤保护措施是必需的;

压力,包括塑料熔体的压力和热媒(导热油)的压力,在正常生产或设备维修时都不可麻痹大意;

旋转,多数塑料加工企业的设备是由若干连续转动的辊筒组成,辊筒运转过程中要严防挤伤、压伤,要慎防手和衣物的卷入而造成重大事故。

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对新员工和调动岗位员工进行**教育,即“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岗位教育”。

对特殊工种员工的教育更应重视。

纺织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纺织工业的原料有天然纤维(棉、毛、丝、麻)、人造纤维(化学纤维,包括粘胶纤维、醋酸纤维)、合成纤维。车间**气象条件、粉尘、噪声、**照明等是纺织工业中职业卫生的共性问题,但因加工纤维的不同也有些特殊性问题。
一、纺织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
1、粉尘:
棉纺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有产生粉尘的可能,开棉、混棉、清棉过程中产生粉尘最多,长期吸入棉、麻等粉尘可引发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有**紧缩感、胸闷、气短,并有急性肺功能障碍。预防时,对混棉机、清棉机的粉尘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措施,治理效果很好;梳棉、并条设吸尘装置,可使粉尘强度大大降低;此外,工作场所要注意采用湿式清扫。
2、高温高湿:
纺织车间生产上要求一定的温湿度。温度要求在18.3℃以上,夏季太阳辐射作用加上机器运转产生的热和人体的散热,可使车间温度升高到40℃以上。此时,降温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空气调节,屋顶喷水可作为辅助降温措施。纺织车间相对湿度要维持在45%~80%之间,车间中的风速不宜太高,一般小于0.5 m/s。在浆纱车间,高温、高湿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体力劳动较强(搬运浆粉,将浆粉投入煮槽内,搬运、装置及卸下沉重的织轴)。
3、噪声与振动:
产生噪声最大的车间为织布车间,可以达97~105 dB,其次为细纱车间,达到90~97dB。在预防上可使用吸音材料等。
4、照明问题:
纺织厂需要视力紧张的工种很多,因此,照明不足或不合理,将成为职业卫生问题。造成纺织厂工人视力紧张。一般对工作面照度的要求:纺纱为60 Lux(1975年建议,单独使用一般照明为不低于75Lux)。
5、纺织工业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个别**紧张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其根本解决办法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纺织作业设备、劳动过程与人的适配性。
二、印染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印染工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高湿及有毒的染料蒸气。煮炼、漂白、干燥、染印等过程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夏季室温可达40℃。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都有氯气产生。染色中使用强酸、强碱可引起酸碱灼伤和酸雾**,在调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时,可接触苯胺液体或蒸汽,可能引起中毒、皮炎等。此外苯胺类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可能有致癌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是染料配制的密闭化及自动化;安装隔热排气罩,把大量热气、有害物质经过处理后排至车间外,此外,还应加强个人防护。

织布厂里的噪音是多少分贝?

这个跟织布厂车间内建筑环境、运行设备数量有关系。一台织布机的噪声值我不清楚是多少,估摸着75dB吧。如果有N台同样的设备,那么这些设备同时运行时的噪声值可以按Lp=75+10logN计算。不过这是理论计算,实际情况由于每台设备噪声对室内某个空间点的影响不同会存在实际差异,且由于设备本身原因产生的噪声值大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而织布厂内建筑环境空旷周围密封情况下存在室内混响,混响会造成噪声叠加作用。另外内部人员活动也会对噪声值产生影响。不够按国家规定而言有人员活动的工业场所内,根据工人工作时长确定了几个环境噪声限值,这个可以参考《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纺织工作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l该如何解决

一、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多。
1、未经消防行政许可。大型劳动密集型纺织企业有些由于建成年代久远,《消防法》还未颁布实施,有些则因为**干预的关系,因此很多没有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手续;小型家庭作坊式加工厂由于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或为了节省费用等原因,绝大多数都没有办理消防行政许可。
2、“三合一”现象严重。“三合一”现象一般以小型家庭作坊式加工厂为多。这些家庭作坊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吃饭、住宿、生产都在一个车间内。车间内到处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然后在门外或墙角放个液化气灶或电磁炉做饭,晚上或者在车间打个地铺,或者在楼上睡觉。
3、易燃可燃材料众多。纺织类企业的原料是棉花,成品是棉布或棉纱,废品是棉絮,这些都是易燃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迅速蔓延。场所的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消防安全培训,不懂消防安全常识,消防安全意识薄弱,场所也很少配备或不配置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二、纺织类劳动密集型企业隐患的整改对策
一是**牵头,强化治理。消防部门应将当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隐患情况调研整理后,形成书面报告报当地**,由**根据隐患情况对存在隐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该补手续的补手续,该整改的整改,该搬迁的搬迁,该关停的关停。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隐患可由**或当地安委会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对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企业落实整改,并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按期整改到位。家庭作坊式加工厂的隐患则可由**落实给**部门,**部门再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具体落实到辖区派出所,由辖区派出所对存在隐患的场所落实整改,拒绝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采取强制措施关停或处罚。
二是部门联动,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利用部门联动机制,对存在隐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联合执法,要利用一切手段对拒不整改的企业进行制裁和曝光,形成震慑,让存在隐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充分认识到隐患必须整改,蒙混不能过关。
三是加大宣传,**引导。一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媒介强化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这类场所的关注,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隐患的社会危害性;另一方面,当地消防部门要联合辖区派出所强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消防安全系数。

怎样减少纺织厂的安全隐患?

第一注意防火,可以每两条生产线旁边放置一个灭火器。定期检查电路。易燃易爆物禁止带入车间和仓库。禁止任何东西阻挡过道。禁止车间有明火出现。存放货物的仓库不要被阳光直射进去。第二是要员工注意遵守生产操作规程,长头发的头发要盘起,戴上帽子,以免被绞进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