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雷采梦 给各位分享桂系军阀统治地区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国民党桂军?去哪里了?(国民党桂军一共有几个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国民*桂军?去哪里了

解放战争期间,桂系**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大部被人民***歼灭。

国民*桂军?去哪里了?

  桂军是指**时期广西实力派所辖**的习称。其前身为旧巡防队和广西新军(辖1混成协另2标)。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广州****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消灭。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

  历史沿革

  武昌起义爆发不久,新军大部分赴武昌、南京支援**军作战。广西副都督陆荣廷被推举为都督后,大肆扩充**。至1913年,将广西陆军扩编为第1、第2师和混成旅及国民军,开始形成桂系军阀集团。

  1919年,陆先后以广东督军、两广巡阅使等名义,将桂军扩编为7个军,其中在广西的第1军至第3军,由陆裕光、林俊廷、韦荣昌分任军长;在广东的第1军至第4军,改称粤军(后一部投陈炯明,大部仍称桂军),分由马济、林虎、沈鸿英、刘志陆任军长。其间,桂军曾在桂、湘、粤等地同北洋军及依附北洋集团的龙济光等部作战。1920~1923年的两次粤桂战争中,桂军被支持***的粤军、滇军等击败,内部分化,各自为政。1924~1925年,李宗仁的定桂军和黄绍竑的广西讨贼军联合组成定桂讨贼联军,先后击败陆荣廷和沈鸿英部,结束了旧桂系军阀的统治。桂军整编为广西陆军第1、第2军。李任广西绥靖公署督办兼第1军军长,黄任会办兼第2军军长,白崇禧任公署参谋长。共辖12个纵队、1个**旅和1个支队,约3万人。1926年3月绥靖公署与广州国民**商定,第1、第 2军合编为国民**军第7军。李、黄、白分任军长、*代表、参谋长,辖第1步兵旅至第9步兵旅和部分特种兵。北伐战争期间,第7军主力转战湘、鄂等地,战绩显著,自身实力亦得到扩充。至1928年第二期北伐前,陆续发展成为第7、第13、第15、第18,第19军,夏威、白崇禧(兼)、黄绍竑、陶钧、胡宗铎依次任各军长,加上收编唐生智的湘军,被扩编为国民**军第4集团军。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6月桂军战败,第4集团军瓦解,李宗仁逃往香港。 11月,李等回南宁正式组成护*救**。李、黄分任总司令、副总司令,白任前敌总指挥。桂军共6个师和1个**旅。12月,救**向拥蒋(介石)的粤**,被击败。1930年蒋冯阎战争爆发,李与阎锡山、冯玉祥组织讨蒋联军。桂军与张发奎部合编为第1方面军(桂张联军),李、黄、白分任总司令、副总司令、参谋长,辖第1路军至第3路军。桂军战败,后经充实调整恢复第7、第15军建制。"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除原有**外,新建第31、第48、第 84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编为第11、第16、第21集团军。李品仙、夏威、廖磊依次任各集团军总司令。大部曾分别参加淞沪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和随枣会战等。解放战争期间,桂系**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大部被人民***歼灭。

**时期军阀割据,各个省份分别被哪些军阀占领

最强桂系狼兵:广西,楚湘文化湘军:湖南,国之劲旅滇军:云南,铁军川军四川,西北军:甘肃。

桂系军阀三巨头都有谁

桂系的三巨头是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简称李白黄。早期这个排序是李黄白,当时黄绍竑是桂系二号人物。黄绍竑投蒋后,白崇禧升为二号,把黄旭初补上去,还叫李白黄。但因为黄旭初级别稍低,有时也称李白,作为桂系的同义词。
下面分头说说李白黄三人。
李宗仁是桂系的老大,他的长处是忠厚,有胸怀,善于团结人,有大哥的风范,而且性格比较坚韧。但他才气有限,桂系发展,前期主要靠黄绍竑,后期主要靠白崇禧。黄、白二人特点比较突出,白崇禧多谋,黄绍竑善断,这方面李宗仁不如他俩。李的性格比较谨慎稳健,很少冒险,有时偏于保守。论带兵能力他不如冯玉祥,论治政能力他不如阎锡山。如果没有白黄的协助,李宗仁顶多也就是广西境内一路诸侯,不可能产生桂系并发展到后来那种规模。
李宗仁曾两次接近最高位,一次是南京特委会时期,一次是当代总统。这两次都是靠白崇禧在幕后出谋划策抬上去的。但李都不争气,最后又掉下来。特委会时期,他对*内元老很尊重,得到元老们的赞许和支持,但这种支持意义不大,因为他的实力派后盾只有白崇禧何应钦两人,何应钦患有先天性软骨症,白崇禧又只是军事上有小聪明,**上相对短视。当时是军政时期,非宪政时期,*杆子里面出政权,李宗仁不懂这些,不懂得团结军内各山头大佬,不懂得通过何应钦抓住**军,又缺乏**经验和**敏感性,自然在一代枭雄***面前要败下阵来。如果说桂系第一次控制**时蒋的羽翼未丰,李还有机会的话,第二次当代总统时就根本没有机会了,完全是被蒋当猴耍。可怜他还感觉不到这一点,贪恋权力名位,幻想依靠美国人支持来成就大事,最后只能是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白崇禧绰号小诸葛,那么李宗仁就是刘备了。但李除了宽厚一面类似刘备外,在识人用人方面都不如刘备。桂系又称李白,人们觉得应该是李宗仁领导,白崇禧协助,李宗仁能镇住白崇禧,其实不然。李宗仁很多时候都是白崇禧的傀儡,被白牵着鼻子走。比如排挤俞作柏、压制李明瑞及钟祖培,破格提拔陶钧,都是白崇禧的主意,李顺从而已。白的短视和派性歧视导致了桂系第一次惨败。后期,白崇禧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桂系实际的老大。
白崇禧是一优秀军事家,民间传说他是中国三个半军事家之一,他既擅长指挥也擅长参谋,还擅长军训,属于全能型军事人才。但他**水平相对弱智。黄绍竑脱离桂系后,白崇禧成为桂系真正的核心。李宗仁不够聪明,但宽厚大气,白崇禧聪明但心胸狭窄,后来更是变得狂妄自大,盲目自信。
如果白崇禧是诸葛亮的话,他也只能是小诸葛,比三国时期的大诸葛还是差一些。大诸葛也只有割据一方的水平,不足以统领全国,小诸葛就更逊一筹了。但他缺乏自知之明,总想向最高权威挑战,又力所不逮,最后总是失败。可以说桂系发展到后来的规模,他应居首功,而桂系后来屡遭败绩也大都拜他所赐,真可谓成也健生而败也健生也。
我觉得白崇禧与北洋军阀吴佩孚颇有类似之处。
黄绍竑在统一广西的过程中,功劳居第一位。他有冲劲,但起伏波动较大。他有**头脑,是个军政双优的人才。如果没有战争,他一直当广西省**,可能会使广西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模范省。我觉得他治省能力高于黄旭初。他似乎也能算常胜将军吧,一辈子似乎只打过一次大的败仗,就是北流之战。
北伐开始后,李白上了前线,黄绍竑留守广西。如果上前线是他而不是李宗仁,桂系会会如何发展还很难讲,他对白崇禧的威慑力似乎比李宗仁大一些,白崇禧犯的错误能不能被他控制呢?历史无法假设。
黄绍竑脱离桂系投奔**是正确的选择。当时粤桂之间打来打去,全是不义之战,徒伤国家元气,黄绍竑厌倦这种战争值得赞许。黄绍竑属于识时务者,他一生都追求国家统一,不像白崇禧,纯军阀一个。但黄绍竑到**混了几年后,混成了个政客,圆滑得很,当年的锐气消失殆尽,变得平庸。后来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了。
黄绍竑在桂系最困难的时候脱离桂系他去,而李白坚持下来,保住了桂系。从桂系角度看,李白比黄有韧性,有人可能会对此惋惜,如果黄不投蒋,与李白一起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等待时机到来,会对桂系大有裨益。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李白保住桂系对国家并不能提供多少正能量。李白擅长打仗,桂系**也能征惯战,但他们治理广西并不出色,不搞建设,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广西直到解放后依然属于国家贫困地区,说明李白包括黄旭初缺乏治政能力。当然,他们的坚持也与***排斥异己有关,如果***出于公心对待桂系,扬长避短,让李白率领桂军保家卫国,那才会使桂军对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彼此杀来杀去,造成**,浪费国家财力物力人力,影响国力的凝聚。
总结桂系对国家的贡献,有三条:第一是统一广西,免除了广西的战乱和**,为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后方基地。第二是参加北伐,第七军号称钢军,可见其战斗力和贡献。第三是参加抗战。小诸葛在总部,李宗仁在前方,台儿庄大捷名闻天下。
对***而言,桂系是罪大恶极,参与四一二**,**南昌起义,它都是主力。抗战时期在安徽,解放战争在中原,都给**造成很**烦。

次国家 桂系军阀 有什么出路

西南地区军阀派系之一,以陆荣廷为首的桂军集团。控制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主要人物有陈炳■、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等。

辛亥**后,陆荣廷先后任广西副都督、都督。1913年又兼任民政长,将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打着“桂人治桂”旗号,独揽广西军政大权。 1916年3月乘护国战争之机,宣告广西**,并向湖南进军。7月派兵入广东,继而任广东督军。次年陆被北洋**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其部属谭浩明、陈炳■分别任广西和广东督军。从此操纵两广军政大权,把桂军扩充到五万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派军事势力。
旧桂军将领刘震寰曾率部参加驱逐陈炯明,留驻广东境内,并把持了一部分军政和税收大权。1925年同滇军首领杨希闵发动**广州****的叛乱,6月中旬被广东****消灭。此后,以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等为首的桂军长期统治广西,并以这里为据点与***等争夺统治权,被称为“新桂系”,属于国民*统治时期的派系之一

**除了北洋军阀还有其他军阀势力吗

**时期大大小小的军阀数量众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军阀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桂系军阀(包括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和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阀以及以刘湘为首的川系军阀等。

其中,直系、皖系、奉系军阀均脱胎于清末北洋系军事集团,桂系、川系(或滇系)、晋系则是由地方实力派组合而成。1皖系军阀的头领是段祺瑞、孙传芳。袁世凯死后段任国务总理和陆军总长,掌握了北洋**大权,皖系军阀占据了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实力雄厚。直皖战争爆发后,皖系军阀被直、奉联军击败,段遂匆匆下野。皖系最强大时有6个整编师,20个加强旅,拥兵30余万。2直系军阀的首领依次是冯国璋、曹锟、吴佩孚,该军主要盘踞在京汉铁路沿线的河北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最强盛时有18个师,辖18个**旅,总兵力达60万人。到北伐战争爆发时,直系军阀总兵力已锐减至20万左右。3奉系军阀的头脑是张作霖,他控制着东三省以及津浦铁路之北段和津、京、翼之广大地区,奉军编有4师16旅,总兵力约40万 ,该军器械精良,训练有素,是**五大军阀中唯一一个拥有自己的兵工厂,并有200余架飞机的地方武装割据势力。至北伐时,奉系拥兵约30万。

4桂系军阀(旧桂系),西南地方军事实力派,其前身为清末广西边境巡防队和广西新军,首领陆荣廷,拥众10余万。新桂系,首领李宗仁,总兵力约14个团,抗战时扩编至4个军48个团20余万人。新桂系**参加过北伐、抗战,该军纪律严明,战力强悍,屡立战功。

5川系军阀是由7、8个小军阀整合而成,早期他们在四川境内混战不休,弄得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后来,刘湘部川军崛起,并逐一击败各路小军阀,成为独霸四川的大军阀 。川军总兵力大约40万。抗战爆发后,川军誓师出川**,立功无数,牺牲甚大。(滇系军阀首领是龙云,有3个军约10万人马)6晋系军阀,主要占据山西地盘,代表人物阎锡山、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阎锡山是晋系军阀的领袖。北伐战争时期,阎锡山把晋军编为三个军团,共辖12个军,17个师,12个骑兵师,7个**旅,共拥众20余万人。晋军的编制微近奉军,其**组织和调动都非常秘密,阎锡山的统御术自有一套,保密防谍工作都做得很好,所以他能保持山西一省的完整。晋绥军的战斗力就是以傅作义的三十五师及其后来发展为三十五军为典型代表。

**时期的桂系经济和**如何?能打得过奉系吗?

**时期是军阀最**的时期,也是军阀数量最多的时期。当时经济和**实力比较强的也就只有六个,它们分别为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桂系军阀,川系军阀,晋系军阀。其中军阀统治时间最长,**实力最厉害的要数桂系军阀了。桂系军阀的首领有两位,一位是旧首领陆荣廷,一位是新首领李宗仁。桂系**在**时期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国民**中流传着桂军是虎又是狼的谚语,桂系**也是除了***的**军之外,存活最久的军阀力量。

虽然**时期桂系的**力量非常强大,但是它的经济水平与其他军阀相比,稍微落后一些。桂系经济只能属于收支平衡的状态,没有多少盈利。当时他们的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在《李宗仁回忆录》中,曾经记载1926年广西的收入大约在1800-2000万小洋左右,谈不是过高,但是还是不错的。

桂系和奉系都是**时期力量非常强大的军法,两者之间没有过争斗,所以很难比较。但我觉得鼎盛时期的桂系是无法和鼎盛时期的奉系抗衡的。也就是说鼎盛时期的桂系是打不过张作霖时期的奉系的。

因为奉系最鼎盛的时期是张作霖当东北王的时期,他控制着整个东三省以及津、京、翼之广大地区,统治区域要比桂系要大很多。而且奉系鼎盛时期的**人数有40多万,而桂系最厉害的是新桂系,在李宗仁的带领下新桂系鼎盛时期的总兵力也就20多万,力量悬殊如此之大,桂系是绝对打不过鼎盛时期的奉系的。但张作霖死后,张学良做了奉军的少帅,他的军事才能是不如他老爸的,他当时的总兵力在30万左右,如果真的与桂系打起来的话,或许还不是桂系的对手。

**时期有哪些厉害的割据一方的军阀?像东北王张作霖、西北王冯玉祥、东南王孙传芳都很厉害啊

在**前期割剧军阀主要分为三方势力,即雄居北方的北洋(以袁世凯为首)和名义上可以号令南方大部省分的同盟会(以***为首),最后是少部分由清朝旧官僚体系转变来的君宪派(以梁启超为首)。

北洋派系:
北洋军阀,是**最大的军阀势力没有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及政权,各***以省割据导致**,以**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的支配。但****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又有北洋军阀**(简称北洋**)的称呼。历史上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也称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嫡系有两派,分别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还有名义上受其指挥的奉系军阀。
直系军阀:前期以冯国璋为首,后期以曹锟、吴佩孚为首,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主要地盘有直隶、江苏、江西、湖北四省。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占据有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浙江(包括上海)、福建;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简称皖)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等。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以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掌握北京**大权。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骨干有孙烈臣、吴俊升、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杨宇霆等,占据东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察哈尔、绥远,1925年年初,又占领了直隶大部、山东、江苏(囊括上海)、安徽,东南震动,奉系盛极一时。国民*“二次北伐”后,仅保有东北四省(含有热河)。

同盟会派系:以占据江西的李烈钧,广东的粤系陈炯明为骨干的南方同盟会势力。

君宪派势力主要以西南的蔡锷的滇系为主要力量。滇系算得上是一股重要的势力。曾经以一隅之地对抗势如日中天的北洋军阀,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赢得了护国战争的胜利。战后护国三杰之首的唐继尧称滇黔川鄂豫陕湘闽八省联帅,自制印章“东亚**主人”。其时滇军善战名动天下。

其余地方派系(其主要派系)
晋系,以阎锡山为首,占据山西,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于其他军阀类似,和当时的北洋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代表人物阎锡山就曾拥戴袁世凯称帝。尔后,直到1949年另一位代表人物傅作义投诚*****,晋系消亡。晋系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桂系军阀(旧桂系):以广西为统治基地,以广西籍军政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阀统治集团。按代表人物来分,可以分为以陆荣廷为代表的“旧桂系”,以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新桂系”。占据广东、广西、湖南南部。主要人物有陈炳明、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等。
滇系军阀:以唐继尧、顾品珍为首,占据云南、贵州、四川南部。
西北系:**中后期的重要军事力量,其首领冯玉祥被称为西北王;鼎盛时期他的兵力多达40万人,因为他的驻地在中国西北部的陕、甘、宁、青诸省,所以人们称冯玉祥的**为“西北军”。冯玉祥的**中有所谓“十三太保”这一说法。是指辅佐冯玉祥的13名军官。这13名军官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长期追随冯氏,南征北战,为冯氏所倚重。这13名军官是:孙良诚、孙连仲、韩复榘、韩多峰、佟麟阁、刘汝明、石友三、张维玺、程希贤、过之纲、闻承烈、葛金章、赵席聘。
川系:四川的军阀是**最为混乱的,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一统四川的势力,各方力量经过一番远交近功,合纵连横,逐步形成了刘湘、刘文辉、赖心辉、刘存厚、邓锡候、杨森、田颂尧等几大势力。但是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力量,在**战争的烽火中,用自己对民族的忠诚、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实现了作为军人的价值!
湘系:以湖南谭延闿为主要代表人物。 武昌起义以前,两湖***人已相约:“若湖南首义,湖北立即响应;若湖北率先发动,湖南即日跟上”;可是,武昌*响,湖南巡抚余诚格当天就得到消息。为防止新军起义,余诚格收缴了新军的**,并将其调离长沙,另调受**影响较少的巡防营入防。湖南***人三天后才得知武昌首义的消息,故未能及时发难,后经过多次组织发动,***人焦达峰、陈作新等才于10月22日领导起义成功,光复长沙,成立湖南军**,焦达峰、陈作新出任正副都督。 但是,湖南***人缺乏**经验,没有采取强有力的**反**的措施,反而组织了纯然由旧官僚和立宪派参加的参议院,使之掌握了军**的实权。10月31日,参议院议长、立宪派首领谭延闿策动新军中的**军人梅馨等举行军事**,谋杀了焦达峰和陈作新,谭延闿自任湖南军**都督。
东南孙传芳:1908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3年率部入闽,任福建军务督理。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出兵**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1925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阀。1926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失利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援,任安**副司令。1927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8月率余部渡江**,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后不幸失败。
青海马家军:主要人物马步芳,简称“青马”,指**时间统治当时青海(包括今天的青海和部分甘肃)回族军阀武装,是近代中国一个奇特的封建家族式统制的**军事集团。1949年兰州战役,青马最终被***扫荡。
张勋和辫子军: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1913年**讨袁军。后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1917年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率兵进入北京,于7月1日与康有为拥溥仪复辟,但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后病死于天津。

李秀文的我与李宗仁

李秀文晚年口述,谭明(李秀文侄媳妇)整理的《我与李宗仁》一书披露了**政坛、军界众多重要人物珍贵的历史资料——她和李宗仁的生活细节,李氏家族的兴衰起落,他们与诸多现代名人的交往,以及他们亲历的现代中国许多重大事件。为读者了解那段历史,了解李宗仁和桂系的成败,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角度。谭明早年曾生活在李秀文身边,李秀文归国后又一直陪伴左右,与其朝夕相处数十年,由于时时耳闻李宗仁、李秀文往事,所以对其言行、心态描述极精当。

中国历史上产生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军阀割据应该是东汉末,根本原因是皇室衰弱,直接原因是黄巾起义和羌族乌恒入侵。

第二次是唐末藩镇割据,根本原因是皇室衰弱,直接原因是节度使权力变大。

第三次是**时期,根本原因是利益关系,直接原因是清末地方权力变大。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