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沈震和 给各位分享滇藏公路的设计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滇藏线全长多少公里(滇藏线是多少号公路)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滇藏线全长多少公里
滇藏线指的是一条连通了云南和西藏的公路,也就是214国道。虽然说这条公路的称号是“国道”,但是其路况曾经非常的糟糕,换句话说也就是很危险。其危险的原因是,这条国道的绝大部分路程都是“翻山路”,一路从云南翻进西藏,并且一直翻到拉萨为止。
昆明到拉萨,国道214,全长2,300公里。昆明39→下关14→大理166→丽江145→中甸152→德钦103→盐井111→芒康359→八宿450→林芝406→拉萨。
为什么说滇藏线是所有车的噩梦?
还需要办理边防证,手续也比较多一点点;
滇藏线:此路线风景比青藏线和川藏线都要好,饮食和住宿也比较便宜,但是路况很差,泥石流也比较频发,曾经有不少勇敢的骑友,还有车队,在这条线遇到突发泥石流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滇藏线挑战性较高,沿途补给较少,风景优美,环境污染很少。
滇藏线也是世界级的越野路线,尤其以春秋两季为绝。由于滇藏公路的位置比较偏僻和难行,对于这条公路的修建与维护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尤其是6月-8月雨季,塌方、泥石流、断路频发,滇藏公路也被骑友们戏称为“颠公路,难度和危险程度都排在第二位。第一:为什么不走新藏线进藏,这个说多了也没有意义,只有新疆人才会走新藏线进藏;因为走219国道,必须从新疆进藏,新疆的叶城和乌鲁木齐之间,又有几千公里的路程,而且要经过几个盆地,还有沙漠路况等等,还是比较艰辛的的一个过程。
而且从叶城到西藏的阿里,还需要走1500多公里才能到达西藏,中间有1200公里的无人区,有九坐达坂,冰雪达坂3坐,常年冰雪不融化,而且最高海拔6400米,谁还走呢,风险太大了;
公路设计需要哪些要素?
1、直线。它是最常用的线形,有方向明确、距离短捷的优点。但研究表明,无论是一般公路还是高速公路,过长的直线段易使驾驶员因景观单调而产生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一旦遇见紧急情况,常因措不及而肇事;另外,驾驶员在长直线路段容易开快车,致使车辆在进入直线路段末段后的曲线部的速度仍然比较高,若遇到平面线形组合不好、弯道超高不足或其偶然干扰,往往导致车辆倾覆或其它类型的交事故。所以在运用直线线形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国外有资料指出:一次直线的最大长度小于3min 行程对交通安全比较有利。对于高速公路,若以最大允许时速120km/h 计,3min 的行程为6km。据调查,我国平原地区高速公路许多路段的一次直线长度都超过6km,有的长达10km 以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对长直线没有量化,从理论上讲,合理的直线长度应根据驾驶员的心理和视觉效果等方面来确定,各国对长直线的限制都是从经验出发,通过调查来确定的。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定线时要避免追求长直线,又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2、曲线。它也是道路路线最常用的一种线形,一定的曲率半径可以使驾驶员产生适当的紧张感,从而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平曲线线型应适合地形的变化,曲线半径不可过大或过小。据相关统计表明,10%~12%的交通事故发生在平曲线处,并且半径愈小的路段上,发生交通事故也愈多。英国学者格兰维尔通过实验调查研究了道路平曲线的曲率和道路交通事故率的关系,并制作出一张矩形关系图,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曲率半径在10-100 米范围时,事故率随曲率的增大而急剧增高。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B05-2004)对平曲线半径对事故的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综合分析几条高速公路事故率与平曲线半径的关系可以看出,当平曲线半径低于1500m 时,曲线半径越小事故率越高。特别是当半径<600m 时,事故率几乎是同类几何线形元素和全路事故率的1.5 倍,<400m 时,事故率大约是其事故率的2 倍。半径<1500m 的平曲线主要用在山岭重丘区和微丘区的公路上,因此对于高速公路建议应尽量少采用600m 半径以下的平曲线,只有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才采用半径<400m 的平曲线。但在任何条件下均建议,对于半径<1500m 的平曲线路段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提高其安全性,措施包括:(1)平纵曲线组合良好;(2)视距满足要求;(3)设置急弯警告标志;(4)验核进出该路段的车速变化等。 对于平曲线的最大半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某些情况下曲线太长,会导致曲线内超车,也会带来因超车的事故率明显增加。 3、曲线转角。它也是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根据统计研究表明,曲线的偏角不能太小,曲线偏角过小时,曲线长度将会看起来比实际的要短,使驾驶员对公路产生急转弯的错觉,这种错觉偏角越小越显著,因此,当偏角小时应设置较长的曲线,使之形成公路是在顺适转变的感觉,以避免驾驶员枉作减速的准备。同时曲线转角也应该小于30°,大于30°的曲线转角会造成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应该尽量避免较大曲线转角的出现。 4、坡度与坡长。德国学者比兹鲁调查了德国高速公路的坡度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关系,得出了一个结论,同样也制作成矩形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坡度越陡,事故率越大。当坡度大于4%时,事故率便急剧上升。 5、竖曲线。道路纵断面曲线包括凸曲线和凹曲线两种。凸曲线的交通事故率要比水平路段大。虽然根据目前的资料还不能建立二者之间确切的统计关系,但有一种趋势是肯定的,即小半径凸曲线的事故率要比经过改善设计后的竖曲线路段事故率高很多。竖曲线半径过小或长度不足会产生离心力过大和行车时间过短等不利因素。因此,在竖曲线设计中就尽量避免连续的短竖曲线(特别是在直线路段)和长而浅的凹型竖曲线上应确保道路的横向排水系统。此外,竖曲线的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这将严重降低道路安全性能,尤其在凸曲线路段,视距受限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率,例如在凸曲线后面如果存在一个急弯,由于凸曲线遮挡视线,驾驶员来不及反应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相对来说,凹曲线对于行车比较安全,并不是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具有较少的事故率。在白天或夜晚照明充足的情况下,凹曲线的视距较好,但是在夜晚没有照明的道路上,凹曲线必须考虑视距问题。
4.5米乡村路规格标准
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一般采用二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即县通乡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乡际公路采用**或**以上公路;乡通行政村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同时对路基、路面宽度作出要求:乡道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5米、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硬(土)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对于特殊地区,如三州及盆周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及交通流量小的路段,乡道和村道可按单车道设计,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错车道数量每公里不少于3处。此外,标准还规定,通乡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应采用沥青砼或水泥砼路面。
乡村公路的标准:(一)路基路面宽度:1、县乡公路:二级公路,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12米,路面宽度不低于9米;受地形、资金条件限制时:路基宽度应不低于8.5米,路面宽度应不低于7.5米。**公路,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8.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7米;受地形、资金条件限制时:路基宽度应不低于7.5米,路面宽度应不低于6.5米。四级公路,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2、村道:一般情况下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二)路面结构。1、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二、三、四级公路水泥混凝土面板厚度分别不少于24cm、22cm、20cm,村道不小于18cm。设计抗折强度二、**公路不小于4.5MPa,四级公路不小于4MPa。基层:县乡公路二、**路应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四级路也可采用石灰水泥二灰稳定碎石、砂砾等粗骨料类基层,厚度不小于18cm;村道除上述结构外,也可采用不小于18cm的石灰稳定土基层。底基层:除可采用上述基层结构外,也可采用石灰稳定土或原骨料类路面冷再生结构,厚度由计算确定,村道水泥砼路面可以不设底基层。2、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二、**为3.5cm+4cm沥青混凝土,四级为4cm沥青混凝土;基层:县乡公路只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厚度不小于18cm;底基层:采用水泥或二灰稳定碎石或石灰稳定土或原骨料类路面冷再生结构,厚度由计算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