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武新琴 给各位分享纺织品抗菌标准是什么颜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纺织抗菌面料性能测试及标准(纺织抗菌面料性能测试及标准要求)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纺织抗菌面料性能测试及标准
涤纶抗菌面料和尼龙抗菌面料有一个特殊的质量检测指标,即抗菌效力。有关抗菌效力的测定,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评价实验法,但均存在一些**,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抗菌剂可大致分为溶出型(织物上的抗菌剂在水中能缓慢溶出)和非溶出型(抗菌剂和纤维结合,不能溶出)两种,相应的具有代表性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有: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也称“振荡烧瓶法”,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剂生产的纺织品。 本试验将分别测试抗菌涤纶织物的抗菌率。
面料抗菌性有5A标准吗
亲?~您好,
有的哦(´-ω-`)
从持久耐用性的角度来说,5a级抗菌比3a级的好。3a级抗菌均为天然植物抗菌材料, 具有抑菌能力的布料制成的,抗菌衣物所具有抗菌的功效,它代表的是当一块面料水洗50次之后,仍能对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接近或达到99%的抑菌率。5a级抗菌在此基础上级别更高。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摘要】
面料抗菌性有5A标准吗【提问】
亲?~您好,很荣幸为您回答问题,正在为您组织语言,请耐心等待哦(´-ω-`)【回答】
亲?~您好,
有的哦(´-ω-`)
从持久耐用性的角度来说,5a级抗菌比3a级的好。3a级抗菌均为天然植物抗菌材料, 具有抑菌能力的布料制成的,抗菌衣物所具有抗菌的功效,它代表的是当一块面料水洗50次之后,仍能对金**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接近或达到99%的抑菌率。5a级抗菌在此基础上级别更高。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抗菌测试怎么做?
随着人们安全卫生意识的增强,抗菌防霉加工制品运势产生,抗菌防霉制品可使得我们的周围环境变得舒适、卫生,中科检测开展抗菌防霉产业研究,为企业提供抗菌制品的质量监控。
抗菌剂检测项目: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稳定性试验
pH值测定
砷、铅、汞的测定
微生物污染指标测定
大肠杆菌杀灭试验
(含中和剂鉴定试验)
金**葡萄球菌杀灭试验
(含中和剂鉴定试验)
白色念珠菌杀灭试验
(含中和剂鉴定试验)
多次完整皮肤**试验
*道粘膜**试验
眼**试验
纺织品检测有哪些标准
■ 检测项目
物理性能(Physical Property):密度、纱支、克重、纱线捻度、纱线强力、织物结构、织物厚度、线圈长度、织物覆盖系数、织物皱缩或织缩率、曲斜变形、拉伸强力、撕裂强力、接缝滑移、接缝强力、粘合强力、单纱强力、纱线的单位线密度强力、防钩丝、折痕回复角测试、硬挺度测试、拒水性测试、防漏性、弹性及回复力、透气性、透水汽性能、一般成衣燃烧性、儿童晚服燃烧性、胀破强力、耐磨性测试、抗起毛起球性等
色牢度(Colorfastness):耐皂洗色牢度(小样)、耐摩擦色牢度、耐氯水色牢度、非氯漂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实际洗涤色牢度(成衣、面料)、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光照色牢度、耐海水色牢度、唾液色牢度
尺寸稳定性(Dimensional Stability):水洗机洗尺寸稳定性、手洗尺寸稳定性、干洗尺寸稳定性、蒸气尺寸稳定性
外观持久性(Apperance After Wesh):水洗机洗外观稳定性、手洗外观稳定性、干洗外观稳定性
化学成分分析(Chemical Analysis):PH含量、甲醛含量、含铅量、偶氮染料测试、重金属含量测试、吸水性、水份含量、异味、棉的丝光效果、热压、干热、储藏升华、酸斑、碱斑、水斑、酚醛泛黄等
成分分析(Fiber Content Analysis):棉、麻、毛(羊、兔)、丝、涤纶、粘胶、氨纶、锦纶、含绒量等
相关的依据检测标准
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DIN 德国标准学会
AATCC 美国纺织品染化师协会 AS 澳大利亚标准协会
ASTM 美国测试材料协会 JIS 日本工业协会
US CPSC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 FZ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IWS 国际羊毛局
BS 英国标准协会 IDFB 国际羽绒羽毛局
CAN 加拿大标准委员会 以及更多……
检验方法
一、甲醛含量的测定(GB/T 2912.1——1998)
二、pH值的测定(GB/T 7573——2002)
三、耐水色牢度的测定(GB/T 5713——1997)
四、耐汗渍色牢度的测定(GB/T 3922——1995)
五、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GB/T 3920——1997)
六、耐唾液色牢度的测定(GB/T 18886——2002)
七、异味的测定
八、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 17592)
抗**纺织品测试标准?
抗**纺织品包括:纤维、毛巾、针织品、地毯、床上用品、皮革等;
检测项目:抗**检测
流感**(H1N1)、手足口病(EV71)、柯萨奇**(CA16)、单纯疱疹**(HSV)、冠状**(299e)、脊髓灰质炎**(PV-I型**株)等;
检测标准:
GB/T 24346-2009 纺织品 防霉性能的评价
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
QB/T4199-2011 皮革 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
FZ/T 60030-2009 家用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方法
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
QB/T 4341-2012 抗菌聚氨酯合成革 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
GB/T 23164-2008 地毯抗微生物活性测定
需要出具CMA资质报告可以看下中科检测,希望能够帮到你!
抗菌面料的原理是什么呢?
1、木棉纤维:它有两端封闭的大中空结构,不利于厌氧菌的生存。其外壁含有一种天然的、苦味的物质,磨损过程中会脱落,使抗菌效果减弱。试验表明,木棉纤维对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驱螨效果明显,达到87.54%,但对金葡菌则无明显作用。
2、壳聚糖纤维:这是甲壳素经浓碱处理后制成的纤维,对蛋白质具有很好的亲和性、无毒性,对各种细菌、真菌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3、麻纤维:**纤维含有**酚类物质,具有抗菌性;且**是中空纤维,富含氧气,使得厌氧菌较难生存,类似于木棉。亚麻纤维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率可达65%以上,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的抑菌率超过90%。罗布麻纤维则对金葡菌、白色念珠菌等抑菌率在40%~60%,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扩展资料
抗菌的目的:由纤维组成的纺织品面料,由于其多孔式物体形状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于微生物附着,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寄生体除了对人体的危害之外还会污染纤维,因而抗菌面料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这些不利影响。
用途: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能够消除因细菌而产生的异味,使织物保持整洁,同时避免细菌的繁殖能够起到降低再次传播的风险。主要应用方向有袜子、**、工装面料、户外运动面料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有些布料能抗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菌面料
针织**执行标准国家有什么规定?
针织**的执行标准编号:GB/T 8878-2014。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棉纤维含量不低于50%的针织**的品质。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饰”的规定。
棉,莫代尔,粘胶,色拉姆发热纤维不是同一执行标准,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7年第27号文件进行查询是属于什么标准。
扩展资料:
婴幼儿的相关标准与成年人不同。
1、依据年龄不同,标准将童装分为两类,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穿着的为婴幼儿纺织产品,适用于3岁以上,14岁及以下的儿童穿着的为儿童纺织产品。
2、按安全要求的不同,标准将童装安全技术类别分为A、B、C三类,A类最佳,B类次之,C类是基本要求。且要求婴幼儿纺织产品应符合A类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非直接接触皮肤的儿童纺织产品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
参考资料:工标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17年第27号
抗菌产品杀菌性能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
抗菌(anti-microbial):是一个泛指名词,包括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等. 消毒(disinfection):指破坏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过程,但消毒过程一般对微生物孢子无效,消毒不需要杀灭体系中所有的微生物,只要达到预定的要求,一般需要将体系中的致病和条件致病的微生物除去或使之丧失活性.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抑制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活性,使之繁殖能力将低或体质繁殖的过程. 防腐(antisepsis):指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物品性能因微生物的破坏而下降的过程和技术. 杀菌(sterilization)是指杀灭物体中的致病菌,物体中还含有芽孢、嗜热菌等非致病菌. 杀菌与灭菌的区别在于此.国际上被证明比较有效安全的杀菌方法即是采用臭氧杀菌.目前杀菌的方法很多:紫外照射、核辐射、电磁波、化学熏蒸、臭氧发生器等.
防霉抗菌标准一般需要耐什么菌种
皮革防霉剂的评价方法很多,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中国除外)都建立了国家或行业的皮革防霉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皮革防霉剂防霉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防霉剂效力的检测,其主要目的是确定药物对霉菌有无抑制或杀灭的能力,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抑菌圈法、平板倾注法、点菌法、稀释培养法、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等;另一方面是皮革添加防霉剂后防霉效力的检测,常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有:抑菌圈法、自然暴露法、湿室悬挂法、土壤埋没法、培养基法等。目前,被制革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抑菌圈法用圆纸片或圆皮片(一般直径为2~4cm),在一定浓度的防霉剂溶液中浸渍或转动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其贴附在涂布一定量的霉菌孢子悬浮液的培养基平板**,然后在温度为(281),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圆纸片或圆皮片周围透明的抑菌圈的有无,或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抑菌圈法仅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而抑菌圈的大小受防霉剂在琼脂平板上的扩散能力(与防霉剂的性质、溶解防霉剂的溶剂的种类、培养基的组成、防霉剂在皮中的分布情况、培养条件都有关)的影响很大,因而参考作用有限。不过,这种方法也有操作简便、肉眼可辨认、直观性好等优点,常用于防霉剂防霉效果的初步评价。
(2)最低抑菌浓度(MIC)法
将供试验的防霉剂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然后以无菌操作取出1mL,加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再往各培养皿中注入1mL供试菌种悬浮液(或者是用接种环取供试菌种悬浮液划线接种于加入了防霉剂,且凝固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最后往各培养皿中注入定量的40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凝团后,将其置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一般为3~5d),检查与比较能被药剂全部抑制供试菌种的最低浓度。MIC法是一种定量方法,它能较好地反应出防霉剂毒力的大小,便于不同防霉剂之间防霉效果的比较,是目前最常用的毒力表达方式之一。但是,影响MIC值的因素很多,如供试菌种的来源、接种量、霉菌孢子悬浮液中霉菌孢子的个数、培养基、溶解防霉剂的溶剂种类、培养条件等,因此,比较不同防霉剂的MIC时,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3)湿室悬挂法
将经防霉剂处理后的皮块(一般为2.5cm×5.0cm的长方块),用喷雾器将供试霉菌孢子悬浮液喷洒在皮块的表面,然后将其悬挂在恒温恒湿箱中〔温度为(281),相对湿度95%〕培养28d,并定期观察其霉变情况,由皮块的长霉情况来判断防霉剂的防霉效果,评定标准见表1。
供试的菌种一般为黑曲霉、黄曲霉、桔青霉、顶青霉和木霉。这种测定方法是模拟自然环境的加速试验,试样防霉力达到0级或1级为合格,其它为不合格。以上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对同一种防霉剂,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也许不大一样,即使是使用同一种方法,由于时间、地点和测试者等条件的不同,其结果也会有差异。因此,这些实验室的加速试验方法,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防霉剂真正的应用性能,还必须通过实际的应用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