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赫连九波 给各位分享食品玉米的标准有哪些区别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玉米等级的划分标准玉米分级还有水分要求吗(玉米级别划分)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玉米等级的划分标准玉米分级还有水分要求吗
新的玉米标准依然按照容重定等,但等级由原标准3个调整为5个,并增加了等外级。
1~5等容重分别为:≥720g/L、≥685g/L、≥650 g/L、≥620 g/L、≥590 g/L,等外为<590 g/L。
考虑到粮食生产的特殊性和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标准中增加了等外级,规定容重指标不
符合第5等要求,但其他指标符合标准规定的玉米为等外级,仍然可以进行贸易,从而保
证了粮食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将不完善粒最大限量指标由原来不分等级一律为5.0%,调整为1~5等分别为≤4%、≤6%、≤8%、≤10%、≤15%,使标准能更客观地反映不同等级商品玉米的实际质量情况。
(以上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对水分有要求,但是分等级的时候并不按照水分去分级,通常晾晒或者烘干之后的玉米水分要求在14%左右。
望采纳,谢谢
玉米有那些种类
1.按子粒形态与结构分类
根据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性质,可将玉米分成9个类型。
(1)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
(2)马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
(3)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全由粉质淀粉组成,子粒*白色,无光泽。
(4)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胚*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坚硬呈半透明状。
(5)甜粉型:子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下部为粉质胚*,较为罕见。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子粒都小,子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较小,子粒中胚*几乎全由支链淀粉构成,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
(8)有稃型:子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名。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发达,子粒坚硬,脱粒困难。
(9)半马齿型: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顶端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角质胚*较多。种皮较厚,产量较高。
2.按生育期分类
主要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不同的玉米类型从播种到成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样,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划分早、中、晚熟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
(1)早熟品种: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天,积温为1800~2100℃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片。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2)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
(3) 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积温2300℃以上。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片。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由于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
3.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 根据子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
(1)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加工食品和冷冻食品。甜玉米所以甜,是因为玉米食糖量高。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
(2)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区别是前者分子量比后者小得多,食用消化率又高20%以上。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由于糯玉米食用消化率高,故用于饲料可以提高饲养效率。
(3)高油玉米:是指子粒含油量超过8%的玉米类型,由于玉米油主要存在于胚内,直观上看高油玉米都有较大的胚。
(4)高赖氨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即玉米子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普通玉米的赖氨酸含量一般在0.2%左右。高赖氨酸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很高,相当于脱脂奶。随着高产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涌现,高赖氨酸玉米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5)爆裂玉米:即前述的爆裂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角质胚*含量高,淀粉粒内的水分遇高温而爆裂。一般作为风味食品在大中城市流行。
拓展资料: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百度百科_玉米
玉米二等三等有什么区别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
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
(1)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此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杂质
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过筛整理。
(4)不完善粒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达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5)生霉粒
东北玉米收获时期水分很高,如果在收获期雨水多,收割后玉米保管储存不善,极容易出现玉米生霉现象。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有的甚至高达5%以上。小农户受储存环境和储藏技术的限制,无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储存和通风,因此东北玉米在4月份以前生霉粒很少,4月份以后生霉粒比例会大幅提高。内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较低甚至几乎没有,最多也不超过2%;辽宁的略高些;黑龙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上海证券报
到底什么是优质玉米
新的玉米标准依然按照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比例、色泽与气味等来定级,但等级由原标准3个调整为5个,并增加了等外级(考虑到粮食生产的特殊性和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标准中增加了等外级,规定容重指标不符合第5等要求,但其他指标符合标准规定的玉米为等外级,仍然可以进行贸易,从而保证了粮食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标准如下:
等级 容重(g/L ) 杂质(%) 水分(%) 不完善粒(%) 色泽、气味 总量
1 ≥720 ≤1.0 ≤14.0 ≤4.0 正常 ≤2.0
2 ≥685 ≤1.0 ≤14.0 ≤6.0 正常 ≤2.0
3 ≥650 ≤1.0 ≤14.0 ≤8.0 正常 ≤2.0
4 ≥620 ≤1.0 ≤14.0 ≤10% 正常
5. ≥590 ≤1.0 ≤14.0 ≤15% 正常
等外 <590
注:水分含量大于表中规定的玉米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级玉米标准是什么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
总体看,容重、杂质、水分、不完善粒以及生霉粒指标是衡量玉米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指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
我国不同产地玉米在质量上存在以下差异:
(1)容重
在正常年景,东北内蒙玉米的容重最高,通辽和赤峰玉米的质量基本在二等以上,一等占到90%;吉林玉米70%以上为二等;黑龙江玉米质量一般,60%-70%能达到三等;辽宁玉米50%能达到二等,80%能够达到三等。但玉米容重受年景影响较大,比如2003年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玉米水分较大,容重减少,吉林省的二等玉米只占总产量的50%左右,黑龙江玉米大部分都为等外。
在正常年景,华北山东和河北的玉米基本都在二等以上,尤以山西北部、河北邢台以北地区的玉米质量为好。
(2)水分
在正常年景,东北地区玉米收获时水分在28%-30%,年景不好时最高达到35%-40%。内蒙玉米的水分稍低,一般在24%左右,有时会达到27%-28%。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自然晾干玉米的比例较小,除内蒙通辽和辽宁西南以外,大部分是烘干玉米。烘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烘干至14.5%左右,在存放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至14%以下;二是先晾干至水分20%左右,然后再烘干。东北地区春节前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一种方式,由于一次降水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玉米籽粒发瘪和容重偏低。而春节后上市的玉米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事先自然晾干时间较长,因此籽粒饱满,容重普遍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粮库将水分只降到14.5%,因此在10、11、12三个月,东北玉米很难达到14%的水分,到第二年4、5月份经过几个月的自然失水后,才能达到14%的标准。从产区到销区的运输过程中,水分有时还可能进一步下降。但作为国储粮收购的玉米,烘干后水分基本上在14%以下,最多不超过14.5%。也有的粮库根据买方的要求来确定烘干效果,水分指标由购买者自定,一般自13%-15%不等。
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收获时水分较低,大多在18%至20%左右,而且气温高于东北地区,一般晾晒5-6天就可以达到15%以下,因此几乎全部采用自然晾干方式进行降水。正常年景时,河北玉米水分在16%-18%左右,山东玉米的水分在14%-16%左右。
(3)杂质
东北玉米由于采用机器烘干,杂质较少,一般不超过1%,有的地区杂质甚至小于0.5%。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干,晾晒过程会掺入大量杂质,因此华北地区的玉米杂质偏多,有时超出1%,需要额外过筛整理。
(4)不完善粒
东北玉米在烘干过程中,降水过快极易造成破碎,机械操作也造成破碎粒比例增加,同时烘干造成了热损伤粒增多,因此破碎粒普遍高于5%。烘干玉米经过储存、出库、再到港口转运、装卸、搬倒、再入库、再出库等一系列环节后,破碎粒还会有所增加,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达到8%。
华北玉米采用自然晾晒,破碎粒较少,基本都控制在5%以内,质量稍好一些的只有2%。在现货收购中,一般规定不完善粒总量不得超过5%。
(5)生霉粒
东北玉米收获时期水分很高,如果在收获期雨水多,收割后玉米保管储存不善,极容易出现玉米生霉现象。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有的甚至高达5%以上。小农户受储存环境和储藏技术的限制,无法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储存和通风,因此东北玉米在4月份以前生霉粒很少,4月份以后生霉粒比例会大幅提高。内蒙玉米的生霉粒含量较低甚至几乎没有,最多也不超过2%;辽宁的略高些;黑龙江玉米水分不均,生霉粒最高。上海证券报
国家三等玉米什么标准?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
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
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
扩展资料:玉米的营养价值;
1、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 一般含蛋白质8.5%、脂肪4.3%、糖类73.2%、钙0.022% 、磷.21%、 铁0.0016% , 还含有胡萝卜素、 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以及谷固醇 、卵磷脂 、维生素E、赖氨酸等。
2、最新研究指出,玉米中含有一种抗癌因子—谷胱甘肽。国内外营养学家给予玉米很高的评价,认为:玉米中所含谷胱甘肽有抗癌作用,它可与人体内多种致癌物质结合,能使这些物质失去致癌性。
3、玉米中所含纤维素是一种不为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可降低人的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并减少分泌毒素的腐质在肠道内的积累,从而减少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玉米中所含木质素,可使人体内的 “ 巨噬细胞 ” 的活力提高2~3 倍,从而抑制癌瘤的发生。
4、玉米中还含大量的矿物质,食物中的镁具有明显的防癌效果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米
玉米里面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呢?
玉米身上营养价值最高的是哪部分?别再浪费了
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怎么区分
从外观上看,水果玉米与普通玉米并没有什么区别,翠绿的外皮,金黄的玉须,不过水果玉米比普通玉米颗粒更饱满、鲜嫩,色泽为金**。从口感上看,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
黑玉米跟黄玉米的区别
黑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比黄玉米高23倍,脂肪含量高达3倍; 黑玉米的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50~80%,并且富含谷氨酸; 黑玉米含有18种氨基酸,并含有21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天然色素。扩展信息选地、选茬和翻耕翻耕。选择地势平坦,耕层深,肥力高,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方便。不宜使用前茬残茬或过量残留长残的除草剂。应用氟磺胺草醚的绘图。大豆、小麦、马铃薯等作物均可,避免甜菜茬。实施深松浅翻,准备地面。深度松动的深度约为35厘米。对去年秋季未进行秋季整地的地块,应及时进行春季整地。取斜耙深15-18厘米。松散的山脊。第一个茬是玉米茬地。积雪融化后,用除茬机械清除地上的秸秆,使土壤结冰,达到耙地标准。及时整地,耙地斜深。待幼苗播种后,出苗后深松、起垄;或待土壤解冻后,用留茬旋耕联合整地机一次作业,出苗后深度松土、起垄。二、品种选育及种子处理 1、品种选育、种子质量选育,经国家或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高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审定和推广和昆虫。生长期所需积温高于当地,是优良品种,全年积温低,约150℃。主要产品:精选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利和16号等精品。种子质量:种子纯度不低于98.0%,澄清度不低于98.0%,发芽率不低于90.0%,含水量不超过14.0%。 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晒干,进行发芽试验。播种前半个月左右将种子晒2-3天,每2-3小时翻转一次。播种前25天进行发芽试验。药剂拌种: (1)**病虫害严重的地块,播种前1天,用50%辛硫磷*油50克,加水1.0公斤搅拌均匀,均匀喷洒在20公斤种子上。种子 3- 4 小时后展开,在*凉处晾干后播种。 (2)玉米种子用2%戊唑醇(力克秀)0.6公斤兑水2-3倍,将100公斤种子拌种于*凉通风处播种,防止玉米穗黑穗病。施肥 1、有机肥:每公顷施用有机质8%以上的农肥30-40吨,配合整地或单施混肥。 2、化肥:根据所施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适量施肥。未试*配方施肥的地块,建议每公顷施纯氮135-150公斤、五**二磷75-90公斤、**钾60公斤,即尿素230-250公斤,磷酸二铵160-200公斤,氯120公斤钾。对于缺锌肥的地块,每公顷施约7.5公斤锌肥。三分之一的尿素和全部的磷酸二铵和氯化钾用作种肥,随播施用,其余2/3的尿素用于玉米拔节期追肥。有条件的农户可以施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