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曾志萍 给各位分享休谟研究方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休谟主义如何解释?(休谟的主要观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休谟**如何解释?
休谟(David Hume 、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他被视为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虽然现代对于休谟的著作研究聚焦于其哲学思想上,他最先是以历史学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兰史》一书在当时成为英格兰历史学界的基础著作长达60至70年。历史学家们一般将休谟的哲学归类为彻底的怀疑**,但一些人主张自然**也是休谟的中心思想之一。研究休谟的学者经常分为那些强调怀疑成分的(例如逻辑实证**)、以及那些强调自然**成分的人。
休谟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
休谟提出两大类三个问题。一、认知论维度1,因果问题休谟指出,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反驳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2,归纳问题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休谟指出所有人类的思考活动都可以分为两种:追求“观念的连结”与“实际的**”。前者牵涉到的是抽象的逻辑概念与数学,并且以直觉和逻辑演绎为主;后者则是以研究现实世界的情况为主。而为了避免被任何我们所不知道的实际**或在我们过去经验中不曾察觉的事实的影响,我们必须使用归纳思考。二、伦理学维度18世纪英国经验**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指出,在以往的伦理学体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的跃迁,即从"是"或"不是"为连系词的事实命题,向以"应该"或"不应该"为连系词的伦理命题(价值命题)的跃迁,而这种思想跃迁是不知不觉发生的,既缺乏相应的说明,也缺乏逻辑上的根据和论证。这个有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以及价值判断不可能从事实判断中推导出来的主张,就构成了后世、特别是20世纪道德分析哲学讨论的一个主题
休谟对洛克认识论思想的继承和扬弃?
从休谟对洛克观念论的批判人手,分析休谟的认识论研究如何逻辑性地预示了他的**立场,又如何表现出他与洛克等人在伦理**问题上的分歧.休谟从经验**原则出发,不承认经验之外的任何对象的可知性,是唯心**的不可 知论。而康德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哲学则主要倾向主观唯心**。
近代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大卫-休谟、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约翰·洛克(John Locke)及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并称三大英国经验**者。1、大卫·休谟苏格兰哲学家,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贵族家庭,曾经学过法律,并从事过商业活动。1734年,休谟第一次到法国,在法国他开始研究哲学,并从事著述活动。1763年,休谟又去法国,担任英国驻法国使馆的秘书,代理过公使。1752年至1761年,休谟曾进行过英国史的编撰工作。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1739—1740)、《人类理解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等。2、约翰·洛克
西欧各国哲学家的心理学思想?
17至19世纪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⑴心理学仍旧属于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⑵心理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⑶心理学思想以经验**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和感觉**为两种表现形式;⑷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休谟(1711——1776)欧洲近代史上心理现象论的祖师爷,是近代英国经验**和联想**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他对于空间知觉的看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联想**心理学的发展,1776年逝世于爱丁堡.著有《人性论》(1739——1740)、《人类理解研究》(1748)、及死后出版的《灵魂不死》(1783).哈特莱(1705——1757)世界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生理心理学和联想**心理学的创建者,医生和唯物论者.其心理学思想对19世纪英国联想**和德国冯特的心理学思想产生很大影响.哈特莱认为:大脑的波动引起心理上相应的观念出现.¤哈特莱心理学著作《对人的观察》(1749),此书是哈特莱极为重要,也是他唯一的著作,起初未引起英国的重视,后来却被译为德文,流行于欧亚**,常被后人看作是联想**第一部系统的论著.康德(1724——1804)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也是“批判地”认识心理学的创建者.在对经验**和联想**进行批判时,他强调心理主动性,肯定无意识的价值,这一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发展.康德的一生可以1770年为界,此前的康德主要研究自然学,提出了天体形成的星云说和潮汐成因的理论.1770年以后,受休谟怀疑论的影响,提出了批判哲学,先后出版《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为批判》(1790).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近代哲学家、心理学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1816看他著有《心理学教科书》、1824——1825年又著《作为根据经验、形而上学和数学的科学之心理学》¤心理学家小传:赫尔巴特,德国近代哲学家、心理学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⑴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⑵把观念及相互联合与斗争视为心理学的基本内容;⑶提出意识阈的概念;⑷提出统觉团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