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沈修芙 给各位分享飞机座舱建设标准要求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民航局对飞机配载平衡有哪些要求(民航飞机配载平衡的事故)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民航局对飞机配载平衡有哪些要求

飞机的平衡是一架飞机的重心位置,它对飞机的稳定性、可控性以及安全是极其重要的。保持飞机在空中的平衡就是由平衡人员来操作,每一个航班在起飞前,地面平衡配载部门都会根据旅客的人数,和所装货物的重量,以及旅客值机时所选择的航班座位,计算出飞机的平衡参数,而飞行人员则根据相关平衡参数来飞行。——基本常识篇。

请问客机客舱布局中是两舱布局好还是**客舱布局好?各有什么优势?

中国民航局对飞机配载平衡有哪些要求

可长布局,两舱三舱市场这个是按照杭路上乘客,对头等舱,商务舱,公务舱或者是经济舱的需求来订的,没有什么好坏。

民航机的舒适要求是怎么样的?

最早期的许多飞机乘客都是坐在敞开的座舱内飞行的,由航空公司借给他们飞行服。因此,确实可以说,航空公司历来都在关心乘客的舒适问题。


如何保暖和减小噪音是早期飞行的主要问题。不久,人们开始利用发动机排气为座舱提供暖气,但研制低噪音座舱却用了许多年的时间。早期的飞机用蒙布作为舱壁,飞机内部的噪音几乎同外部一样大。在三发飞机中,造成噪音大、振动大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随着飞机效能的提高,可以为隔音增加一些重量了;同时,隔音材料本身也在不断改进。


在最初的飞行中,通风并不成为问题,因为大部分飞机的机窗都可以拉开,一些容克斯公司的单翼机竟像火车一样,舷窗可用拉带拉开。速度提高后,不可能再用敞开式舷窗,飞机上出现了通风孔,这又提高了安全性;因为在一种英国飞机上,人们竟可以拉开舷窗,将手伸出撞上螺旋桨;至少有一种法国飞机在座舱内贴有注意事项:“严禁向窗外扔东西”,以防给地面人员带来危险。由此看来,使用通风孔确实有不少好处。


在20~30年代,大多数飞机的座舱实际上是长方形的,舷窗在机身两侧,两排座位,有一个装小件行李的行李架,舱壁上一般有一幅地图,备有一两样器具,座舱下有呕吐盆。在座舱后部通常设有一个卫生间。


座椅的设计水平不高,当时主要考虑如何减轻重量。几乎所有的飞机上都没有地毯。多年来,容克斯公司的飞机是备有座椅安全带的唯一客机。


1931年,帝国航空公司开始使用汉德利·佩奇公司的四发“大力神”和“汉尼拔”双翼机。飞机的舒适程度有很大改善。这两种飞机的座舱都装饰得很好,座椅柔软舒适,两对面对面的座椅中间有固定的桌子(它们可能是第一批通道两旁有并排座位的飞机)。前后座舱之间有两个卫生间和一个配餐室。欧洲航线的班机还有两位服务员,途中为乘客供餐。其四台发动机都装在机翼上,从而减少了噪音和震动。当然,用现在的际准来衡量,这种噪音和震动还是很大的。另外,座舱内还供有充足的暖气。


这些汉德利·佩奇飞机的标准,大大高于以前的飞机,但飞机配备服务员并非他们首创。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些德国的齐柏林飞艇就供应膳食;1922年,戴姆勒航空公司的飞机就配有座舱服务员(不供膳食);1927年5月以后,帝国航空公司为飞伦敦至巴黎航线的“商船银翼”配了服务员;1928年或1929年,航空联合公司在飞机上开设了餐厅。


在空运中最先雇用女服务员的国家是美国。1930年5月15日,一些女服务员开始随波音航空运输公司的飞机飞行。她们都是护士出身,首先在三发的波音80双翼机上服务,飞旧金山至盐湖城至芝加哥航线。在欧洲,瑞士航空公司至少雇佣了一名女服务员;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也雇佣了一些;有事实证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某些航线上也雇佣了一些姑娘,她们的任条之一是为乘客作秘书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机内一般不允许吸烟。但1936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亨克尔HeⅢ飞机上设有一个四座位的吸烟舱;1938年福克——沃尔夫公司的“**”飞机设有9座位的吸烟舱;帝国航空公司的“军旗”,陆基飞机(阿姆斯特朗一惠特沃斯公司制造)和肖特“C”级水上飞机的前舱内允许吸烟。


“C”级水上飞机体现了另外一大飞跃。它有4个隔舱,其中一个舱设有散步地板,乘客可在该舱逗留,观赏风景。诙帆很注意隔音,地毯的铺设和灯光照明也很讲究,座椅可分几个角度后仰。虽然这些水上飞机并非卧铺水上飞机,但它们通常都备有两个卧铺。


美国使用了一些卧铺飞机。在横越美国**的航线上使用了柯蒂斯公司的“**”双翼卧铺机;根据美国航空公司的要求,道格拉斯公司生产了著名的DC-3,第一架DC-3命名为DST,即“道格拉斯卧铺客机”。


英国、法国、德国,可能还有意大利都曾在飞机上安装卧铺,计划开展卧铺客运业务。但据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没有进行过为时较长的卧铺客运。


如何在航空干线上保证乘客的舒适,大概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干线飞行一般长达一个星期或十天,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励口上当时的飞机巡航速度低,航程和续航力极为有限,又缺乏夜航设备,困难就更大了。


我们从帝国航空公司在非洲和印度航线上遇到的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情况。当时用的飞机,如德哈维兰公司的“大力士”陆基双翼机和肖特公司的“加尔各答”双翼飞船,每飞行320-480千米就需着陆加油一次。巡航速度只有145~160千米/时。在20~30年代初,乘客每天只能飞1125~1600千米,即使这样短的距离,也意味着每天要在空中飞7~10,小时,途中降落加油3到4次,又增加了三四个小时。因此,飞机很早便启程,往往要到日落才能结束一天的飞行。


由于航程有限,在很多情况下只得在偏远的地方停宿。这就需要建造客栈,内设卧室、浴室和餐厅。鉴于当时的世界局势,在有些地方只得将客栈设在有卫兵把守的堡垒内,例如在鲁特巴威尔、大***与巴格达之间的沙漠,以及阿曼半岛的沙迦便是这样的情况。


在沙漠上空,由于飞机不能达到空气凉爽、气流平稳的高度,因此,飞行格外艰难。遇到气候恶劣的地区自然也只得穿过,无法回避,因为飞机的续航力和巡航高度有限。


在这种航路上,旅途所带来的不便只能随着飞机速度、航程、升限和载荷的提高而逐步得以克服。


密封座舱是改善飞机舒适条件的最主要的手段。运输机采用密封座舱,可以提高飞行高度,避开沙漠湍流和许多气候恶劣的空域。当然,人们长期幻想的云上飞行,并没有像早期航空公司广告所说的那样完全得以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许多密封运输机已处于设计和研制阶段,但唯一的一种“战前”密封客机是波音307“同温层客机”。环球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订购了这种飞机,并于40年代中期投入航线使用。


战争使空运又恢复了简朴的面貌。虽然装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也有尸些改进,如普遍采用密封舱,提高巡航速度和航程等,但重大的飞跃,还是要待到50年代涡轮螺桨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出现。

民用航空的名词解释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和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飞机上的增压舱有哪些?

非增压舱的机型只能在10000英尺以下飞行,增压舱机型可以高空飞行
增压座舱的功用是:
1.通过舱压调节,乘员可以减轻或避免高空低气压引起的缺氧症、高空减压病、胃肠气体膨胀和航空中耳气压症;
2.为舱内乘客提供良好的空气调节,使舱内空气温度、湿度、压力、气流速度和空气清洁度等符合生理标准;
3.舱壁上的隔热材料既可减小座舱热载荷,又可降低噪声。增压座舱内的空气压力与舱外大气压力之差称为座舱压差,是座舱设计的一项参数。座舱压力随高度变化的规律称为座舱压力制度。不同用途的飞机对座舱压力的要求不同。旅客机采用高压差座舱。歼击机采用低压差座舱,目的是减轻飞机结构重量,以适应战斗要求。

当座舱高度达到多少时,将会触发座舱高度过高警告

一般的涡轮飞机是通过发动机引气对座舱进行加压的,并在飞机上安装一个流量控制活门来对飞机座舱的压力进行控制。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有问题可以继续向我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