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孟才枫 给各位分享诗经为什么起源于河洛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经发源地是哪(诗经发源地是哪个朝代)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诗经发源地是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传唱历久的《诗经》中的爱情诗句,其发源 地就在合阳的洽川。在3月22日下午召开的《诗经》发祥地国际考察团 洽川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历史论证后提出:八百里秦川 是《诗经》的发祥地,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情诗发 源地。 此次国际研讨会为期四天,由中华诗经学会和合阳县主办。有80多 名来自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6个国家 和我国**、香港地区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著名 的诗经研究专家和文化名人参加了这次考察研讨会。 合阳因夏启封支子于此,史称“古有莘国”。境内有万顷芦荡,千 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同时又是“三皇五帝”之一 帝喾葬身之地,孔子弟子子夏传经终老之地,汉隶精品《曹全碑》出土 之地。此次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在深入关雎洲、帝喾陵、**泉等地 实地考察,并观看了上锣鼓、跳戏等诗经歌舞表演后,围绕中华诗经学 会会长夏传才教授的《诗经发祥地初步考察报告》进行了研讨。专家们 认为,以丰、镐为中心的八百里秦川是《诗经》的发祥地,《诗经》的 大部分诗歌在这里产生和最初编集,而且使用这里通行的雅言和正乐; 其东部的洽川即《周南》早先采诗之地。《诗经》首篇《关雎》所描写 的是发生在洽川的周文王和太姒之间的爱情故事;《大明》篇详细记载 了周文王“在洽之阳(即合阳)”迎娶太姒的盛大场面。据专家研究, 《诗经》305篇,至少有20多篇与洽川有很深的渊源。此外,现存于合 阳的民间社火上锣鼓是黄河岸边乡人傩舞之遗存,民间戏曲跳戏则源于 商代舞蹈。因此,专家认为,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 情诗发源地。
诗经的起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ZdDRuLZOrwmEo-r-K5rtw
提取码: cjys
《诗经》按地域分为哪三部分?
是三种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诗歌:
风、雅、颂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汉朝时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沿用至今。《诗经》收入了305篇诗;另有6篇只存题目而无内容,叫作“笙诗”。这样实际存在着311个题目,305篇诗。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它们代表了2500年前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其中最早的诗产生时间约在西周初期,最晚则在春秋中叶。就其产生地域而言,涉及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作者中有农夫、牧人、士兵,也有贵族和士大夫。《诗经》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文学传统的源头。
参考资料:http://ftp.haie.edu***/Resource/Book/Edu/JXCKS/TS088048/0042_ts088048.htm
《诗经》为什么说是北方文学,请结合诗经内容加以解释?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 、 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 ; 《 国风 》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思想内容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隶制崩溃时期*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隶们的牧羊生活。
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 》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
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乱**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 》、《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 , 这显然又是“ 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中国现实**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除《诗经·郑风·子衿》、《诗经·秦风·蒹葭》、《诗经·周南·关雎》、《诗经·周颂·噫嘻》、《诗经·小雅·采薇》、《诗经·卫风·硕人》等名篇外,还有以下名篇名句:
1.《诗经卫风淇奥》
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诗经卫风木瓜》
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3.《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4.《诗经小雅鹿呜》
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诗经小雅棠棣》
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诗经小雅车舝(辖)》
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诗经小雅鹤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8.《诗经小雅小旻》
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9.《诗经.小雅伐木》
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①[幽谷]深谷。
10.《诗经大雅荡》
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关于诗经来源的说法指哪三种?六艺指的是什么
《诗经》来源的三种说法:
1、采诗说;采诗就是古代负责掌管音乐的机构奉命去民间收集民歌,后编订成册,其中《国风》大部分是这样来的。
2、献诗说;献诗说是各地的小诸侯献诗歌颂天子的功德,写诗进献于天子。
3、删诗说。删诗说是孔子后对《诗经》进行修订终成现在的《诗经》。
《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扩展资料:
《诗经》内容: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请问:诗**化的发源地在哪里
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
情诗发源地。
关于<<诗经>>
305篇。内容风、雅、颂。技法赋、比、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