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司马寒荣 给各位分享语言学著作国内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哪些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值得推荐(语言学相关书籍)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有哪些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值得推荐
《普通语言学教程》结构语言学奠基作
《历史语言中的比较方法》梅耶
《语音学教程》赖福吉
《语言论》萨丕尔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
《语法讲义》**熙
好玩一些的
《教我如何不想她》朱晓农
《方言与文化》周振鹤,游汝杰
有哪些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值得推荐
1、普通语言学教程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著,高名凯根据法文原本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 1980年11月初版本,1985年2月第3次印本。
2、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美]爱德华·萨丕尔(1884—1939)著,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商务印书馆1964年2月初版,1985年 2月重排本。
3、语言论 [美]布龙菲尔德(1887—1949)著,出版于1933年。袁家骅、赵世开、甘世福译,钱晋华校。商务印书馆1980年4月初版, 1985年第2次印本。
4、语言分析纲要 [美]B.布洛赫、G.L.特雷杰著。出版于1942年。赵世开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6月初版。
5、现代语言学教程 [美]霍凯特(1916— )著。出版于1958年,是美国结构语言学的集大成的理论著作,总结了美国结构语言学三十多年的发展成果。索振羽、叶蜚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0月初版。
6、语言学概论 [英]L.R.帕默尔著,出版于1936年。李荣、王菊泉、周焕常、陈平译,吕叔湘校。商务印书馆1983年4月初版。
7、结构语言学通论 [意]乔利奥·C·莱普斯基著,朱一桂、周嘉桂译,赵世开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
8、语言 [法]约瑟夫·房德里耶斯(1875---1960)著,岑麒祥、叶蜚声译。商务印书馆1992年4月初版。
9、语言——语言的结构和发展 [法]马赛尔·柯恩(1884—— )著,双明译,科学出版社1959年11月初版。
10、马克思**和语言学问题 [苏]斯大林(1879—1953)著,人民出版社1950年10月初版。本书包括三篇文章:(1)《论马克**在语言学中的问题》,李立三译。(2)《论语言学底几个问题》,齐望曙译。(3)《给同志们的回答》,曹葆华、毛岸青译。1971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译本,由****马思列斯著作编译司译,对旧译本有重大的修改。
11、语言学概论 [苏]A.C.契科巴娃著。原书共三编。第一编上册,周嘉桂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年10月初版。下册,高名凯译,1955年2月初版。
12、语言学概论 [苏]布达哥夫著,吕同仑、高晶斋、周黎扬译,时代出版社1956年8月初版。
13、普通语言学纲要 [苏]兹维金采夫著,出版于1962年。伍铁平、马福聚、汤庭国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5月初版。
以上是国外语言学著作,下面是中国人(或外籍华人)的语言学著作。
1、语言问题 赵元任著,系著者1959年在**大学的演讲记录,台北版,1968年再版。商务印书馆1980年6月初版。
2、语文常谈 吕叔湘著。三联书店1980年9月初版。
3、现代语言学研究 王德春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初版。
4、现代语言学 赵世开著,知识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
下面是国内高等院校文科的语言学教材
1、普通语言学 高名凯著。东方书店1954年6月初版,下册1955年 1月初版。
2、语言论 高名凯著。科学出版社1963年10月初版。本书试图以能体会到的马克思**精神,批判继承以往和现代语言学家的成就,进而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
3、语言学概论 高名凯、石安石主编。中华书局1963年6月初版。本书根据1961年4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的决定编写。
4、语言学导论 李兆同、徐思益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81处6月初版。
5、语言学纲要 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10月初版。以后多次重印。
6、语言学概论 马学良主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11月初版。本书大量运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资料对普通语言学有关理论和范畴的论述作出了可喜的成绩。
7、语言学引论 戚雨村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5月初版。本书系为外语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
中国语言学史的相关著作有哪些
《尔雅》、《方言》、《释名》、《小尔雅》、《说文解字》、《广雅》、《玉篇》、《五经正义》、《字林》、《韵镜》、马氏文通》、《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字学》、《语言与文化》、《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语言学包括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狭义的语言学指的是同语文学相对的现代语言学。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的学科。
语言学是什么?有哪些经典书籍是博士必读的?
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的书目有哪些?
教育部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必读书100本
一、语言学类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0.《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11.《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三、中国古典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6.《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7.《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8.《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9.《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10.《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1.《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2.《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4.《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5.《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8.《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9.《辛弃疾词选》**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2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2.《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3.《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24.《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6.《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7.《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28.《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9.《长生殿》洪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0.《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1.《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三、中国古典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6.《乐府诗选》余冠英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7.《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8.《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9.《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10.《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11.《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2.《唐宋八家文选》牛宝彤选,甘肃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3.《唐人小说》汪辟疆校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14.《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5.《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8.《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9.《辛弃疾词选》**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20.《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21.《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2.《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3.《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24.《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5.《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6.《聊斋志异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7.《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28.《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9.《长生殿》洪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0.《桃花扇》孔尚任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1.《老残游记》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有哪些有趣的研究和结论
首先,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心理学这门实证科学是如何和语言学扯上关系的。在很多人看来,语言学的学生就是学各种语言的。但是实际上,既然都已经自成一门学问了,那么必然就是要做研究了,简单点来说,语言学狭义上就是研究人类语言的一个学科。但是接下来,又会有人跳出来说,语言学和语言有关,那就是纯文科的东西啦。这就又是一个典型的刻板印象了。在语言学这门学科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的是诸如话语分析、画句法树分析成分这种定性研究;但是前面也有说到,狭义上,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但是广义上呢?语言学还要去研究人类是怎么学会语言的,也要研究人类在说出某些特定语言的时候大脑里是怎么想的,甚至还有研究某些人是怎么失去了语言这个能力的......以上列举的这些研究分别对应到目前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便包括了语言(二语)习得研究、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等。心理、认知、神经?是不是听起来画风突变了?没错,属于我们语言学狗的bigger时间到了。跨学科研究的趋势,让心理学、神经认知科学得以将实证科学的实验和定量分析方法引入到了语言学的研究中来。从目前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语言认知、双语机制、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等方面。虽然在形式语言学、生成语法学派眼里,与心理语言学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以UCB的George Lakoff为代表,对这位乔老爷的死对头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和《别想那只大象》)基本就是跳大神搞忽悠的;也虽然现在心理语言学的很多研究其实是心理系的人做出来的,但是!按照我院院宝老刘的说法,心理语言学虽然还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但是严谨的实验方法和定量分析还是给语言学增添了科学性的色彩滴~好了,背景知识介绍到这里,往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可能会觉得有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吧。The Foreign-Language Effect: Thinking in a Foreign Tongue Reduces Decision Biases (2012) 这篇研究是芝加哥大学心理系的几个学者做的关于双语、语码转换和外语学习对于人们作出决定时的思维方式的影响。那么,大家觉得在用一门我们没有那么熟悉的外语进行思考和作出决定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吗?是更容易冲动,还是更加深思熟虑?在这篇文章里,作者B. Keysar等人通过三大组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他们提出了两种情况的假设:1. 使用外语做决定时,由于对这门语言的不熟练,可能会增加认知上的负担,从而让我们更依赖于直觉上和情感上的加工,因此外语的使用便会使我们的决策偏差加重;2.使用外语做决定时,由于外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距离机制”,使我们不会轻易地启动直觉系统,而是倾向于更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让人们更依赖于一种系统的加工方法,也就降低了决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然后,就是针对假设进行的实验了。实验的被试人员方面,挑选的都是在课堂上进行了某门外语学习的人(为了控制条件,这些人的母语相同,所学习的外语也都相同,且被试的父母都不是这门外语的本族语者);被试还进行了前测,用来确保他们对实验中涉及的外语掌握达到实验所需要的程度;实验材料方面,使用的文本原始材料都是英语,然后被翻译成目标外语,之后再翻译回英语,以便确保可比性。此外,作者还请了双语本族语者对文本材料进行了鉴定,确保翻译的材料意义得到了准确的表达。第一组实验(测试的是frame-risk的决策偏差效应):作者先找来一群英语为母语,学习日语的美国大学生,然后让他们回答一道关于“亚洲疾病”的决策题。(注意!!!这里题目的第一种表述用的是Gain-frame,也就是说会让人们觉得作出的决策是让人们可以“获救”;第二种表述方式则是用的Loss-frame)接着,作者又分别找来一群以英语为外语,韩语为母语的大学生,以及一群在法国巴黎学习的英语母语者,让他们回答类似的题目,只不过这一次题目的主题从挽救生命变成了扭转失业局面。在这组实验中,被试人员被随机安排使用母语或者外语进行回答Gain-frame或Loss-frame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Medicine A,还是Medicine B,最终的收效实际上是一样的,只不过A给出了一种确定数字的结果,B则用了概率的表述 :)三小组实验结果都表明,被试在使用母语作答Gain-frame时,会倾向于选择有确定结论的Medicine A,而作答Loss-frame时,由于表述词从“saved”换成了 “die”,被试因此受到“框架”思维的影响,选择Medicine A的**大减少。相反,当被试使用外语做出选择时,这种gain-loss的不平衡现象,即决策偏差情况得到了大大改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马上得出结论说,使用外语做决定确实就能降低我们的决策偏差了呢?作者告诉我们:不是!作者提出了另一个假设:有没有可能被试根本就没管材料是母语还是外语,只是随意地在确定事件和概率事件里做了个决定呢?基于这个假设,作者又做了一组控制实验:这次的被试是一群以西班牙语为外语,母语为英语的美国大学生。题目材料依旧是以改善失业问题为背景,其他条件不变,只是在Gain-frame的情况下时,确定选项A的数字比之前变少了。(也就是A和B两个选项的最终收效不一样了)最终得出的结果,还是与前面的实验一致:在使用外语作答时,被试的决策偏误被大大减轻了;同时也表明,这一结果是不受被试所使用的母语或外语种类的影响的~第二组实验,作者们又针对“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在这里,作者假设人们使用不同语言(母语或外语)进行赌注时,“损失规避”的现象会不会发生改变?在这组实验里,被试(母语为韩语,英语为外语)被给出的都是概率相等的bets,只不过有一半拥有更高的赌注(输掉119,000或者赢得170,000);另一半则赌注低得多(输掉200或者赢得500),这里的金额都是虚拟的假设。一般情况下,人们在金额涉及较大时,会选择损失规避,而在涉及金额较少时,则不会有这种表现。而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外语做选择时,被试的这种“损失规避”行为被减少了。第三组实验中,作者将赌注由虚拟的金额换成了被试自己的钱,使用的语言也进行了改变。最终得出的结果,同样地,在使用外语进行选择时,被试进行“损失规避”的行为减少了。好了,通过上面这三大组一共六个实验,作者最终得出了结论:使用外语会增加人们的情感距离和认知加工过程中的负担,因而才会使得第一组实验中的framing效应被减轻,而使得后两组实验中的loss-aversion现象也被减弱了。那么,作者做了这一堆实验又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是有的~比如说,经常使用外语进行日常决策的人(例如进行储蓄、投资理财等等决定时),他们可能会比用母语进行选择的人更少出现偏差,因为他们那种相对短视的损失规避行为被减轻了(所以啊!论学习一门外语的重要性!论每天开口说外语的重要性啊!)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需联系作者以获得授权,引用需注明出处。作者ID:徐老鬼链接:https://****applysquare***m/topic-cn/JdBntjGVW/
中国现代著名语言学家和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有哪些人
很多呀,比如说邵敬敏,王力,程裕祯,黄伯荣,廖旭东,张斌,**熙等等
学习语言学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不管是现代的语言还是古代的语言,都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尽管不同话语表达的意义是带有主观性的和千差万别的,但是传递出来的语言信息却是能被别人共同理解的,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 ,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语言,它的任务是研究、描写语言的结构、功能及其历史发展,揭示语言的本质,探索语言的共同规律。
扩展资料
语言学的研究方向有很多,例如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情况,叫做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叫做历时语言学;对多种语言作综合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叫做普通语言学;把语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叫应用语言学。
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追溯某些语言的亲属关系,叫历史比较语言学;用比较方法发现人类各种语言的某些共同现象,叫类型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叫对比语言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