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蔡寒曼 给各位分享为什么大连地区历年雨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南方的内陆地区反而比北方沿海要湿冷。比如长沙比北方沿海的大连湿冷很多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南方的内陆地区反而比北方沿海要湿冷。比如长**北方沿海的大连湿冷很多
因为北方的冬季属于气温低空气干燥的类型,所以外面的空气也是干燥的 。而南方属于水源多 ,冬季即使冷也比较潮湿,在室皮肤外接触湿润皮肤,自然会因蒸发把自己的体温降低了一些,自然显得要比实际冷些。
北方空气干燥,空气不会有那么多水分的。再者南方河流也很少的,南方大大小小的河流因为蒸发作用也会对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
南方冬季经常下雨,增加了潮湿的程度,加之本身的水多,而且长年累月积累的湿气重,又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取暖设施,(自认为空调不如暖气和地热),所以就会很冷了。
从科学的角度讲,应该是比热的原因吧。
水的比热容较大,意思是,相同时间内,水升高温度的速度不如砂石块(可以想象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所以冬天可能温度看上去比北方热,但是由于水升温慢,就感觉不那么热。所以北方晚上是非常冷的,而南方就相对柔和一点。
扩展资料:
南北方天气的差异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是很明显的,南北方气候条件不同气温也自然不同,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的原因有: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降雨多少差异
南涝北旱。中国隶属东亚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不仅雨季历时长,而且由于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现洪涝灾害。而华北、西北降水较少,再加上垦殖、放牧过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临严重的“水荒”,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原因:南方低纬度北方高纬度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距离远,地理角度来说是南方低纬度北方高纬度,相差30多度。太阳在北半球冬季时直射南半球,导致南方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都强于或者长于于北方,温度较高。这个是纬度位置的原因,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太阳辐射不同。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原因:北方地区靠近冷空气高压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使气温大大降低。南方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大多是温和的。这个是气候的原因。
北方离冬季风的源地近,受冬季风的影响大,气温急剧下降,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南方离冬季风的源地远,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特别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的阻挡,到达南方时势力很弱或已不能影响南方,南方气温较高。
中国南北方气温差异原因:地形因素
东西走向的山脉比如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这个是地形的原因。
都说沿海地区经常下雨,可是大连为什么就不经常下雨?
下不下雨与气候还有地形地貌有关
大连气候状况
气温
全区年平均气温10摄氏度左右,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24摄氏度。日最高气温大于30摄氏度的最长连续日数为10至12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5摄氏度左右。1月最冷,平均气温南部-4.5到-6.0摄氏度,北部-0.7到-9.5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南部-21摄氏度左右,北部-24摄氏度左右。无霜期180--200天。
降水
全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之间,由西南向东北递增。年降水量60-70% 集中于夏季,多以暴雨形式降水;春季占12-15%;秋季占15-20% 冬季仅占5%左右,最长连雨日数出现在7月,达12天。观测到的最大日降水量为569毫米(1981年7月27日新金县同益乡西韭水文站)因受海洋调节,夜雨多于日雨,尤以夏季为甚。春季多旱,旱年多于涝年,连续干旱或洪涝一般
不超过3年。
季风
全区地处东亚季风区,6级或6级以上大风日数,沿海每年90-140天,内陆35-50天。风速、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明 显变化。大风日数东春季最多,夏季最少,最长连续日数出现在东季,一般为4-6天。冬季盛行偏北季风,夏季盛行偏南季风,春、秋季是南、北风转换季节。
地形地貌
漫长的地壳构造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大连地形、地貌。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半岛中部轴线向东南侧黄海及西北侧渤海倾斜,黄海一侧长而缓。整个地势平均海拔约50m左右。山地与平地之比为4:1。土地构成“六山一水三分田”。主要山脉为千山山脉之延伸。境内山峰主要有:庄河步云山,是辽东半岛内最高峰,海拔1132m;华尖子山818m,瓦房店万家岭788m,金州大和尚山664m,大连歪头山405m,旅顺老铁山465m。
地质特征
大连市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与天山——*山东西向巨型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大连市**水基本属于熔岩水、基岩裂隙水或第四纪孔隙水。就全市而言,基岩出露较高,岩层富水性差,降水时间集中。地表植被不好,河流短小,径流快等不利的水文地质因素,加重了大连淡水资源缺乏的严重程度。
我国干旱比较严重的地区是
家里生粉用完了,鸡蛋也没有了,现在外面下很大雨,又不能出去买,怎么才可以让这个肉做出来不老呢?
你说你家里的生粉用完了,鸡蛋也没有了,现在外面下很大的雨,又不能够出去买东西,怎么样?开彩可以样,这个又做出来不老呢,这个样子,你可是把这个就是做的不是非常熟,就是坐到八九成熟吧,以后多加一些一些葱和蒜,也加一些姜,调料,其他的调料可以少放一点,应该就能够做的比较新鲜了,比较嫩。 主要是葱花放多一些。
大连的自然环境
大连地区气候温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资源较为丰富。陆生野生维管素植物共152科、666属、1747种,其中油脂植物110种,药用植物120多种,土农药类植物50多种,可提取淀粉或做酿酒原料的植物50多种。全地区盛产苹果,山楂、葡萄和黄桃的产量也较大,开展了草莓种植。沿海藻类共150多种,分属绿藻、褐藻和红藻门,其中5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海带、裙带菜人工养殖大面积开展。沿海有机碳的年生产能力平均每公顷1.4吨。全地区有无脊椎动物约4850种,野生脊椎动物约765种。其中,具有经 济价值或常见的无脊椎动物有132种,野生脊椎动物有442种。大连地区的水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盛产多种鱼,虾,蟹,贝,藻,是全国重点水产基地之一。大连沿海约有鱼类280种,主要有小黄鱼,带鱼,墨鱼,皮匠鱼,六线鱼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约有4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对虾,毛虾,海蜇,海螺,海红,牡蛎等。 大连的沿海海城产150多种藻类,其中海带,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经济价值最高。 大连地区沿海海水氯化钠含量较高,有丰富的盐资源,加上适宜晒盐的滩涂较多,是大连成为全国主要的海盐产区之一。沿海盛产鱼虾,**、刺参、扇贝、紫海胆、螺类等,海珍品资源丰富,海湾大面积放养贻贝、扇贝等。 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7650.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6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892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3281.2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4∶51.9∶41.7调整为6.2∶50.9∶4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5.4%和41.4%。人均生产总值110600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8140美元。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市本级283.3亿元,增长13.7%;县区级566.7亿元,增长13.1%。公共财政支出10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中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43.8%、42.2%、17.7%和13.4%。地税局组织各项税收6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国税局组织各项税收529亿元,下降4.9%;海关代征税收465.8亿元,下降4.6%。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20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收入850亿元,增长13.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17元,分别增长9.8%和10.8%;实际使用外资136亿美元,连续5年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大连地区多山地丘陵,沿海和河谷有部分平原。大连地区的农业资源比较丰富,著名的农作物有水稻,水果,花生等8大类别,其中水果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部山区柞林较多,为放蚕提供了有利条件,柞蚕产量居辽宁省第二位。 大连地区的畜牧业良种较多,其中驰名中外的有金州马,复州牛,新金猪,庄河鸡以及庄河绒山羊,大连奶山羊和大连标准水貂等。农业生产2013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477.6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增加值142.1亿元,林业增加值3.9亿元,牧业增加值89.3亿元,渔业增加值204.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7.4亿元,分别增长4.9%、4.4%、4.3%、4.7%和6.4%。农牧渔产品产量:2013年粮食总产量160.4万吨,平均每亩单产386.6公斤 ,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2.3%;水果总产量202.3万吨,增长6.3%;蔬菜总产量255.1万吨,下降0.8%;肉产量81.6万吨,增长2.3%;蛋产量28.2万吨,下降1.5%;奶产量7.8万吨,下降6.3%;地方水产品总产量230.5万吨,增长6.3%,其中海参和杂色蛤产量分别为5.1万吨和50.6万吨,分别增长5.9%和8.8%。林业2013年全社会投入103.9亿元,植树2.05亿株,造林90.8万亩。绿化各类道路2000余公里,绿化各类园区100个,绿化企事业单位1000个;绿化乡镇(街道)、村(社区)218个。新建150亩以上林业苗圃12个,育苗面积6.1万亩,生产苗木2.6亿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1.5%,林木绿化率达到44.48%。(数据截至2013年) 工业201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32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2382.1亿元,增长9.9%;轻工业861.4亿元,增长1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工业672亿元,下降1.3%;民营控股工业2023.6亿元,增长18.8%;外商控股工业548亿元,下降0.9%。销售产值11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工业产品销售率95.9%,比上年下降0.8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0819.1亿元,比上年增长9.7%;利税总额920.4亿元,增长6.6%;利润总额446.5亿元,增长26.1%。(数据截至2013年)建筑业建筑业:2013年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23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公有制企业412.8亿元,增长10.4%,拉动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1905.8亿元,增长15%,拉动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2.2个百分点。2013年房屋施工面积11611.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2%。房地产开发:2013年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6396.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竣工面积1046.6万平方米,增长39.5%。商品房销售额1009.9亿元,增长17.2%,其中住宅销售额867.7亿元, 增长18.3%。商品房销售面积1222.1万平方米,增长1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04万平方米, 增长14.2%。商品房待售面积765.9万平方米,增长59.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557.3万平方米,增长57.5%。(数据截至2013年) 金融截至2013年末,全市金融业拥有各类金融机构639家,其中银行机构61家、保险机构47家、证券机构64家、期货机构76家。拥有各类融资服务类机构391家。金融资产超2万亿元,金融营业网点3000余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银行:全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年末余额11953.6亿元,比年初增加1255.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481.7亿元,比年初增加1229.5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4569.2亿元,比年初增加345.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85亿元,比年初增加1055.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9108.6亿元,比年初增加963.4亿元。**贷款率1.07%。2013年全市银行间外汇市场共开放252场,办理外汇交易138笔,成交金额折合17.47亿美元。2013年跨境人民币结算275.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2%。保险:2013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财产险63.6亿元,增长10.3%;人身险112.4亿元,增长9.2%。支付各类保险赔款及给付60.1亿元,增长31.1%。其中,财产险32.1亿元,增长22.9%;人身险28亿元,增长41.9%。全市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2.3%;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2535元。证券:2013年证券交易所各类有价证券成交金额13915.6亿元,比上年增长99.0%。其中,A股成交金额5992.5亿元,增长34.1%;债券现货及回购成交额7698.1亿元,增长223.3%;基金成交金额153.7亿元,增长46.4%。截至年末,共有证券资金账户数107.2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5万户。全市共有上市企业46家,其中境内27家,境外19家;股票48只。境内上市企业中,有A股公司23家,B股公司2家,发行A+H股两种股票公司1家,发行A+B股两种股票公司1家。期货:2013年期货成交量7亿手(单边),成交额47.2万亿元(单边),分别比上年增长10.7%和41.5%,占全国期货市场的34%和17.6%。拥有会员单位175家,其中经纪公司会员160家,自营会员15家;投资者开户数177.6万户,比上年增长13.3%。年内成功上市5个期货新品种。其中,铁矿石期货是全球第一个采取实物交割的同类合约,鸡蛋期货是全国第一个畜牧类鲜活品种,木材纤维板和胶合板期货填补了全国林业品种的空白。大连商品交易所被英国《期货期权世界》杂志授予2012年度“中国最佳期货交易所”称号。其他金融业:全市71家小额贷款公司年内累计发放小额贷款9699笔、131.5亿元,年末贷款余额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新设典当机构8家,总数达到73家,新增典当余额1.01亿元,增长24.9%。新设第三方支付机构5家,总数达到12家。新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基金、中房基金管理公司等12家股权投资机构,总数达到63家,总规模113.4亿元。新设大连股权交易中心、东北亚煤炭交易中心等7家交易场所,总数达到22家,交易场所交易额2285亿元,比上年增长88%。在沪市成功发行首支中小企业私募债。2013年39家次企业实现债券融资54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数据截至2013年)投资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4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4767.7亿元,增长12.8%;房地产开发投资1710.4亿元,增长22.5%。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217.2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投资2091.8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投资2008.3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投资4169.1亿元,增长16.6%。(数据截至2013年) 贸易国内消费品市场: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批发业零售额289.3亿元,增长17.7%;零售业零售额1988.7亿元,增长13.6%;住宿业零售额31.9亿元,增长2%;餐饮业零售额216.6亿元,增长10.6%。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增长1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8%,通讯器材类增长25.3%,家具类增长9.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3%。销售汽车18万辆,销售额30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5.1%。其中新车12.6万辆,销售额248.1亿元,分别增长4%和2.8%。(数据截至2013年) 对外利用外资:2013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0家,注册外资金额111.14亿美元。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51个,其中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12个。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1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2%。对外贸易:2013年大连地区(含**、省公司)进出口总额688.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进口313.85亿美元,增长6.6%;出口374.37亿美元,增长7.9%。大连市自营进出口总额(下同)676.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进口309.03亿美元,增长7.0%;出口367.51亿美元,增长9.1%。机电产品出口173.71亿美元,下降3.6%,占47.3%。一般贸易出口164.71亿美元,增长21.9%,占44.8%。民营企业出口148.07亿美元,增长40.6%,占40.3%。日本、东盟、欧盟、美国、韩国、香港是六大主要出口市场。对外合作:2013年核准境外投资项目98个,中方总投资额24.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9.78亿美元,增长11.0%;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1.91亿美元,增长2.0%。服务外包:2013年在线登记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0.31亿美元;执行金额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截至年末,全市拥有服务外包企业1035家,从业人员12.8万人。(数据截至2013年)
关于地理的论文
一篇关于非洲的,非洲的图网上很好找的,你自己找找吧。
---------------------------------------------------------------------
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东接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以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与亚洲相邻。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是一个高原**,全洲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整个**的地形从东南 向西北稍有倾斜。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分布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就在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上。东非大裂谷全长6000多公里,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伤疤”。
非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势较低,分布有刚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达80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中广布着沙丘、砾**壁,只有少数地方由于**水流出地表而形成绿洲,是沙漠中人烟比较稠密的地方。
非洲的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是非洲的四条主要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多公里,是世界流程最长的河流。在干燥的沙漠里,由于尼罗河的泛滥而形成了一条带状的“绿色走廊”。这里是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 。
非洲地跨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通常气温高,降水少,干旱地区广,有热带**之称。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在茂密的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地区,生长着许多珍稀动物,如猩猩、狮子、羚羊、长颈鹿、斑马和大象等等。咖啡、枣椰、剑麻和**是非洲著名的经济作物。
非洲的**资源也非常丰富,素有“世界原料宝库”之称。黄金和金刚石的产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气及铜、锰、铀、铝土、钨、铬等矿产储量也很大,常被称为“富饶的大 陆”。
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非洲发现的大约200万年以前的人类化石。是迄今所见的人类最早的化石,非洲现有55个国家和地区,全洲人口5.53亿(1985年),人种以黑种人为最多。
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势头
近年来,非洲经济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增长的速度也高于全球经济平均水平。今年以来,许多国际机构对非洲整体经济的预测依然乐观,认为非洲经济的整体表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出色。非洲经济正以30年来最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自2003年以来,非洲经济摆脱了长期低迷的状态,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03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4.3%。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6年非洲经济增长率为5.4%,与去年的增速相同,但明年的增长速度可望提高到5.9%。
非洲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非洲国家近年来**稳定,并实施了宏观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措施。这些改革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财政平衡得到改善,非洲平均财政情况已从赤字变为盈余。同时,通货膨胀也得到较好控制。
第二,非洲人口中劳动力数量在未来十几年里将会有较快增长,将促使国民收入增加和内需扩大。国际组织普遍认为,非洲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加上经济的持续增长,必将加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第三,全球经济强劲增长,为非洲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非洲经济增长产生了拉动效应,带动了非洲国家加工业和出口的增长。同时,初级产品商品价格的上涨,**了非洲国家的出口,改善了非洲国家的贸易状况。仅2005年一年,非洲的贸易顺差就翻了一番以上。
第四,**和外国投资增加。仅2003年和2004年,**就增加了1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外国直接投资也在逐年增长。近年来,流入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在上述两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东非地区外国直接投资增加最快。
当然,非洲经济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还有一些困难有待克服。首先,面临全球高油价的挑战。如高油价持续下去,大多数非洲国家的通货膨胀将会上升,经济增长将会受到抑制。对石油靠进口的多数非洲国家来说,经济增长会受到影响。其次,面临美元贬值的威胁。如果美元进一步走低,致使美国进口减少,那么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非洲国家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美元贬值对非洲的石油出口国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减少,因为大部分石油交易是以美元来结算的。另外,非洲农业始终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非洲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基本上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随时可能给脆弱的非洲农业造成巨大损害,进而导致经济下滑。
世界经济已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对非洲国家的经济振兴是一个良好的机会。人们有理由相信,非洲经济是大有希望的。
大连的气候怎样
大连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大连:由于一面依山、三面靠海的地理环境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降水集中、季风明显、风力较大。
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也是气候最宜人的地方。全年最低温度零下八度左右,最高温度零上三十度左右。年降水量550~950毫米,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夜雨多于日雨。冬季盛行偏北季风,夏季则为偏南季风,春秋则为过度转换季。
扩展资料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性季风气候,是东北地区最温暖的地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极端气温最高37.8℃,最低-19.13℃。年降水量550-950毫米,2013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800小时。
其中8月最热,平均气温24℃,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数只有10至12天。1月最冷,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21℃左右。60%-70%的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且夜雨多于日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连
今天大连天气晴朗吗?还是下雨?
雨,天还挺冷
大连一年的天气状况怎么样,下雨天多吗?
大连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海洋性气候,昼夜温差不大,每年夏季有一段时间比较潮湿,雨水量中等,雨天不是特别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