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慕容凡梦 给各位分享什么地区有植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哪些?它们分布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是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哪些?它们分布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常绿针叶林,主要在东北的山区。落叶针叶林,主要早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广泛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也就是中国北方地区;**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大部;热带季雨林,分布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以南、西双版纳、海南省以及**南部;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东半部分;温带荒漠,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的西半部份;高寒草甸,在青藏高原非河谷地带。

植物在地球上是怎么分布的?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哪些?它们分布在祖国的什么位置

中国植物版图分布

珍稀的植物有哪些?主要生活在哪个地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区域分布有哪些?各区的种类又是什么?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地区。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带常绿季雨林。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目前仅在梵净山林区有100到500只,对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很高价值。天然珙桐仅存于我国,在梵净山的面积最大,因开花时犹如白鸽展翅而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19世纪晚期,它漂洋过海流传国外,如今成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 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建阳、崇安、光泽县境内。198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5.7万公顷,主要保护**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贵动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种,鸟类有400多种,蛇类有56种,昆虫20000多种,被称为“物种基因库”、“鸟类天堂”、“蛇类王国”、“昆虫世界”。主要珍稀动植物有:银杏、石松、草鹗、厚唇鱼、角蛙、丽棘蜥、大平头胸龟等。 6.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位于***自治区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纳人世界自然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草类资源丰富,牧草优良,是我国和世界的第一个草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代表性植物有:沙地云杉、药用植物大针茅、狐芽、冰草、艾蒿、黄芪、甘草等。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房县、兴山、巴东三县境内。1989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7.4万公顷,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物。神农架以峰、垭、云、洞、树,号称“神农五奇”,其中的树就是指当地有2200多种高等植物,有的是濒于灭绝的古老物种,如珙桐、铁坚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动物有570多种,有的动物有奇特的白化现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丝猴、白鏖等20多种,目前这些动物的白化原因还是未解之迷。 8.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东段。199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由天池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两部分组成,主要保护濒危动物(如天鹅、雪鸡、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风景区及荒漠绿洲。 9.盐城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禽。这里由盐蒿滩、草滩、芦苇沼泽7万公顷,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珍稀动物除丹顶鹤外,还有白鹳、白鹤、白肩雕、白头鹤、白枕鹤、黑鹤、灰鹤、天鹅等。 10.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和多种动植物的综合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的植物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孕育成为有别于赤道热带雨林的季风雨林。这里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植物几乎有一半分布在这里,如1975年发现的高达70多米的望天树,曾轰动植物学界。动物以鸟类最丰富,有400多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3。兽类62种,如亚洲象、印度虎、云豹、小灵猫、懒猴都是稀有动物,特别是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类比较进化的物种之一,且数量稀少,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11.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临安县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区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保护**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闻名,如树龄在1500年以上的银杏,树高50多米;胸径1米多的金钱松及稀有的铁树、马挂木等,都有“大树王国”之称。珍惜动物有云豹、穿山甲、虎纹蛙、树蛙、蝾螈等。 12.茂兰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我国**带乃至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强又比较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1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南坪县。1997年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6万公顷,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是一条纵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传以前有九个藏族**的村寨,故名九寨沟。这里最独特的是湖光山色,108个湖泊被当地人称为108海,连接湖泊的是几十个瀑布,碧湖、红柳、飞瀑、翠柏,色彩和谐,动静相宜,浑然天成。 14.丰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1.84万公顷,主要保护原始红松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东部,离海洋较近,易获得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故气候温湿。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种,如红松、沙冷杉、臭冷杉、红皮云杉等。利用价值最大的是红松,而其自然生长需100~200年时间才能达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为丰林的主要保护对象。 15.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面。199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南麂列岛距鳌江镇30海里,距温州市50海里,距**基隆140海里,陆域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本岛7.64平方公里,由大小52个岛屿组成。列岛风光秀丽,有各类景观180多处,宽广的大沙岙沙滩,三盘尾的天然草坪,巧夺天工的天然壁画,风浪雕蚀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驰的鸟岛、蛇岛、蜈蚣岛、水仙花岛各具特色;郑成功操练水师遗址、摩崖石刻、***“栖凤居”等处的人文景观更丰富了南麂岛的历史内涵。 16.山口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境内,面积8000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沙田半岛的沿海滩涂地带,属南**带湿润气候。保护区海岸线总和长50公里,区内分布着发育良好、结构典型、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12种红树林等12种红树林植物,其中连片的红海榄纯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榄在我国已为罕见。该区具典型的**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特征,红树林中还栖息着多种海洋生物和鸟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7.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武都县和文县境内。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的最南端,地处岷山东端北坡,整个保护区地域呈带状,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20公里。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13750公顷,其中核心区97329公顷,实验区116420公顷, 保护区内森林茂密,物种丰富,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缘,被誉为岷山东端的物种宝库。 18.黄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黄龙自然保护区与九寨沟毗邻,是一座绚丽多姿的彩池画廊。境内花木竞秀,藤萝漫生,碧水清泉,叠瀑滚泻。海拔2123-3576米处的**长坡上,排列着4300余个迂回曲折,层层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弯月,如菱角宝莲,池水深浅各异,深者丈余,浅者数寸,澄净无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时而荡红漾绿,泼墨濡黄,时而泻翠流金,泛青描黛,时而似蓝假白,浓淡相宜,虽然活水同源,却是水色各异,变幻无穷。既是风景名胜区,又是以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19.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怒江州的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总面积405549公顷,为云南省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4°40′-28°30′之间,由北、中、南互不相连的三段组成,南北长约400多公里。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83789.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3%;缓冲区面积142611.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2%;实验区面积7914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5%。生物走廊带,怒江范围内的两段116480公顷,保山范围内4916公顷。 20.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01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国暖温带与**带过渡带典型的森林生态区。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汇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区内共有植物2900余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29种,省级重点保护26种。由于植物资源丰富,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已发现的动物种类260余种,金雕、金钱豹、大鲵、红腹锦鸡。香獐等30余种动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此处还有昆虫3000余种,仅蝶类就达170余种,由野生果树110余种、野生花卉436种、野菜类植物173种、药用植物1055种,是我省乃至我国动植物基因库。宝天曼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域,主峰地区基本保持着原始森林状态。 21.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位于***自治区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距旗**所在地大板镇115公里,地跨索日嘎苏木、岗根苏木、朝阳乡、罕山林场。东与巴林左期相连,西与林西县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北与锡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纬43度59分~44度27分,总面积为10.04万公顷。保护区是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部景观的缩影,还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度地带,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对研究各大植物区系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重大意义。这里又是东北、华北、蒙新三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同时,这里又是生态交错带,可以通过该区生物多样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区已成为中——加两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示范区。 22.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自治区满洲里市呼伦贝尔草原西部。200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达赉湖也称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第一大湖。总面积为325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草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境内水域辽阔,湿地连绵,食饵丰富,是众多侯鸟栖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驿站,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448种,鱼类30种,兽类35种,鸟类297种(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白琵鹭、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8种)。 23.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五大连池市。2003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五大连池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互相连通的熔岩堰塞湖。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风光、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疗效显著的矿泉“圣水”,是一个集游览观光、疗养休息、科学考察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每年6一9月为旅游最佳季节。五大连地除五个堰塞湖外,还有许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年龄最小,但体态庞大,景色尤佳,是五大连池中最佳景区。据介绍,五大连池火山喷发从史前203万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独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铸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植物143科、428属、1044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47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石竹、钝叶瓦松岳桦等。此外,区内的野生动物也十分丰富,有61科、144种,如一级保护动物秋沙鸭、丹顶鹤等。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态系统物种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24.亚丁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地处著名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邻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面积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为3750米,境内最高海拔达6032米;属高原季风气候,绝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自然风光优美,尤以古冰体遗迹“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一条悠长奇绝的山路,穿越尘嚣,向天空延伸;一队队无比虔诚的朝拜者,不辞辛劳,艰难跋涉,只为双脚踏上这块圣洁之地,奉献身心地为之叩首。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西康图经》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试行种稻,故改名稻成县,预祝其成功之意。”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 在稻城亚丁极目远跳,天地浩瀚无垠,乱石铺天盖地,憾人心魄,1145个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乱石间,碧蓝如玉,景色极为壮观,因而被誉为“最后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个天然的石雕公园,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给人类的古冰体遗迹。海拔3600~5020米,方圆3287平方公里。 站在海子山,极目远眺,天地无止无境,景象壮观,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隅。2004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覆盖了西藏定日、定结、聂拉木和吉隆4个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万人。珠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尾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野驴、雪豹、红胸角雉、黑颈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藏雪鸡、岩羊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长蕊木兰、西藏延龄草、天麻、锡金海棠、参三七、长叶云杉、长叶松等。其**有种雪豹已被列为珠峰自然保护区标志性动物。 26.佛坪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市佛坪县境内。2004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佛坪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区面积29240公顷,植被覆盖率90%以上。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独叶草等22种国家重点保护珍惜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国家保护动物。保护区内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佛坪保护区物种资源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区,核心区内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1只大熊猫,野生大熊猫密度居全国之首,在保护区内还曾发现棕白色的大熊猫,被称为“野生大熊猫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中国药用植物分布与世界各植物区系的联系有哪些?

中国植物区系成分与世界各地区的植物区系成分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远在中生代前期的古南**(冈瓦纳古陆)时期,与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以及澳大利亚、非洲、美洲等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后来从古南**先后分离出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之后才逐渐疏远;但是,南与热带东南亚,北与西伯利亚、西与中亚细亚以及欧洲均有联系。现简要地加以分析,以期探明我国药用植物分布的特点。

(一)与热带东南亚印度—马来西亚(含菲律宾、新几内亚至斐济)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柑桔属(Citrus),金柑属(Forfunella),草珊瑚属(Sarcandra),南五味子属(Kadsura),清风藤属(Sabia),以及构树(楮)(Broussonetia papyrifera)(桑科),落葵(Basella rubra)(落葵科),山鸡椒(Litsea cubeba)(樟科),Clematis gouriana(毛茛科),莲(Nelumbo nucifera)(睡莲科),刺桐(海桐皮)(Erythrina uariegata var.orientalis)(豆科),姜黄(Curcuma longa),郁金(C.aromatica),莪术(C.zedonria),草蔻(Alpinia speoiosa),襄荷(Zingiber mioga),山姜(Langvas galonga)(姜科),罗勒(Ocimum basalicum),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薄荷(Mentha haplocalyx)(唇形科),鸦胆子(Brucea javanica)(苦木科),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使君子科),黄荆(Vitex negundo),单叶蔓荆(Vitex rotundifolia)(马鞭草科),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桔梗科),白马骨(Serissa faetida),白花蛇舌草(Hedgotis diffusa)(茜草科),列当(Orobanche caervlescens)(列当科),金不换(Polygola chinensis)(远志科),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菊科)等。

此外,还有一些药用植物相应种分布,如:印度萝芙木(Ranwolfia sarpentina),密花萝芙木(R.densiflora),小花萝芙木(R.miorantha),四叶萝芙木(R.fentraphylla)(夹竹桃科),白薯莨(Dioscora hispida)(薯蓣科),印度缬草(Valeriana wallichi)(败酱科),薏苡(Coix lachyma-jobi,var.ma-yuen),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禾本科)等。

(二)与大洋洲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香椿属(Toona),臭椿属(Ailanthus),荛花属(Wickstroemia),睡莲(Nelumbo nucifera)(睡莲科),鸦胆子(苦木科),使君子(使君子科)等。

(三)与加拿大、北美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如木兰科、五味子科、五加科、茜草科、夹竹桃科、伞形科等一些药用植物。

此外,还有相应的种,如广玉兰、美国鹅掌楸、北美紫树、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加拿大薄荷(subsp.canadensis)、美洲远志(Polygala senega),宽叶美远志(P.senega var.latifolia),勃氏远志(P.boykini))(远志科)等。

(四)与南美洲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如:木姜子属,山香圆属,落葵(落葵科),彩花马兜铃(Aristolochia elegans)(马兜铃科);从南美引来的如金鸡纳树,龙舌兰,紫茉莉(各地已归化)。此外还有相应种,如:异叶萝芙木(Ranwolfia heterophylla),多毛萝芙木(R.hirsuta)(夹竹桃科),巴西远志(Polygala angulata)(远志科)等。

(五)与日本列岛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如:火炭母(Polygonium chinensis)(蓼科),构树(楮),(桑科),硫球马兜铃(Aristolochia liukinensis)(马兜铃科),九节茶(Chloranthus glabra)(金粟兰科),山鸡椒(樟科),白芷(Angelica dahurica),珊瑚菜(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鸭儿芹(Gryptolaenia canadensis)(伞形科),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豆科),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蓼科),草蔻(Alpinia speciosa)(姜科),夏枯草、藿香(Agastache rugosa),白花益母草(Leonurus sibiricus,var.albiflora)(唇形科),白英(Solanum lyratum)(茄科),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紫草科),单叶蔓荆(马鞭草科),桔梗(Platycodon glandiflorum),轮叶沙参(Adenophora triphylla),半边莲(桔梗科),白马骨、山栀子(Gardenia jasminoids)(茜草科),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远志科),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泽泻科),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var.subglosa)(棕榈科),淡竹叶(禾本科),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沿阶草(麦冬)(Ophiopogon japonica)(百合科)等。

此外,还有相应的种,如:日本黄连(Coptis japonica)(毛茛科),草芍药(Paeonia obovata),日本芍药(P.japonica)(芍药科),三岛柴胡(Bupleurum falcatum),日本川芎(Chidium officinale),日本当归(Angelica acutiloba)(伞形科),日本龙胆(Gentiana scabra var.buergeri)(龙胆科),日本薄荷(subsp.piperascens)(唇形科),日本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var.lutea)(玄参科),日本牛膝(Achyranthes japonica)(苋科),北海道缬草(Valeriana fanriei)(败酱科),日本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菊科)等。

(六)与欧洲及地中海沿岸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南柴胡(Bupleurm scorzoneraefolium)(伞形科),光果甘草(Glycyrhiza glabra),刚毛甘草(G.echinata)(豆科),夏枯草、罗勒(Ocimum basilicum)(唇形科),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败酱科),苍耳〔Xanthium sibiricum(X.strumarium)〕(菊科)等。

此外,还有一些相应种,如:药用芍药(Paeonia officinalis)(芍药科),黄龙胆(Gentiana lutea)(龙胆科),奥地利薄荷(Mentha arvenis subsp.austriata),拉普兰薄荷(subsp.lapponica),欧薄荷(M.piperita)(唇形科),药用紫草(Lithospermum officinale)(紫草科),苦远志(Polygala amara)(远志科),双穗麻黄(Ephedra distachya)(麻黄科),西洋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菊科)等。

(七)与西伯利亚、蒙古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如:人参(Panax ginseng)(五加科),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芍药科),白芷(伞形科),苦参(Sophera flavescens),甘草(Glycy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豆科),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夏枯草、白花益母草(唇形科),桔梗(桔梗科),泽泻(泽泻科),黄柏(Phellodendron armurense)(芸香科)等。

此外,还有一些相应种,如:日本薄荷(唇形科),蒙古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菊科)等。

(八)与朝鲜的联系

主要有如下一些药用植物,如:人参、商陆、芍药、白芷、珊瑚菜(北沙参)、苦参、虎杖、黄芩、夏枯草、藿香、日本薄荷、白英、紫草、单叶蔓荆、桔梗、苍耳、泽泻、淡竹叶、沿阶草、白花益母草等。

此外,尚有一些相应种,如,朝鲜大黄(Rheum coreanum)(蓼科),朝鲜苍术(Atractylodes coreanum)(菊科),宽叶缬草(Valeriana fanirei)(败酱科)等。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编著,中国植被,科学出版社,1980。

〔2〕邱年永等,原色**药用植物图鉴,台北南天书局,1983。

西藏植物都有哪些特点?

西藏植物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⒈特有种类多。

西藏植物区系是在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逐渐发展衍生的年青区系。特有属较少,严格局限于西藏的特有属仅4属,但属内的分化却十分强烈,形成许多特有种。据不完全统计,限于西藏境内的特有种和变种约1000个,约占全区植物总种数的20%。特有种比例之高,国内各省区罕见。几乎各个类群均有特有种,如*子植物中的墨脱冷杉、察隅冷杉、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巨柏;被子植物中含特有种最多的科属是菊科、禾本科、豆科、毛莨科、杜鹃花科以及紫堇属、柳属。柳属植物(我们通常所见的柳树即为此属)在其它地区是乔木或小乔木,而在西藏以及青藏高原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适应干旱寒冷的生长环境,特化为高不过20-30厘米,铺地而生的小灌木。

⒉不同地区种类的丰富度差异大。

西藏宏观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部,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的影响,在其控制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温差剧烈;南部和东南部则受印度暖湿气流的控制,造成湿润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此大的背景下,西藏不同地区物种的多样性差异甚大。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有210科、1106属、3768种,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485属,占该地总属数的43.85%,西部阿里地区只有165属种,几占西藏土地面积的一半,辽阔的羌塘高原,维管属植物种类仅300余种。

⒊丰富多彩的垫状植物和高山冰缘植物。

在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带尤其是平缓的山坡和河谷中均发现一些铺地而生、高不过10厘米、外形轮廓**、直径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像一圆形的座垫,这就是垫状植物。它们并不是由许多植物密集生长在一起形成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分枝交织而成的一株植物。这类植物在北极高寒地区也有分布,但在西藏最为丰富,有11科15属40余种。常见的如雪灵芝属、点地梅属、虎耳草属、凤毛菊属等等。这些不同种属的植物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植株低矮,仅高2-3厘米,少有到十几厘米,紧贴地面,冬天不枯死;分枝多而密集,节间缩短,老的茎枝常宿存,叶柄基部扩展,紧裹茎枝;叶簇生于枝顶,在垫状体表面形成一覆盖层;植物体通常被毛。这些特征是对高原多大风、寒冷等恶劣环境的适应。密集的垫状体和具有各种毛被,形成一个**的保暖系统,外界温度已在零度以下,垫状体内仍可保持在2─3度,保护了幼芽的萌发和正常生长。

高山永久积雪带下缘,连续植被带以上,约在4800-5200米左右的地带,气候极端寒冷,七八月的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0oC。生长季节很短,在此环境下,一般说来植物已很难生长。而西藏的这一地带仍有400余种植物,在冰水侵蚀的局部湿润地区和大的**下顽强地生长。这些植物在2─3个月甚至几十天内即完成了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4.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

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反映了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西藏大面积各种类型的森林和草原,是发展林业、畜牧业的基础,在西藏经济建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西藏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波密的云杉林,每公倾蓄积量达2000立方米,生物量达1200吨,西藏草场的牧草虽然产量低,但草质较好,营养成份高,粗蛋白质等的含量均高于***草原的牧区。

西藏另一类重要的植物是药用植物资源。藏族对植物的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1835年,帝玛尔·丹增彭措等人完成的《晶珠本草》一书,已收载了药草1006种。藏药的原植物很多是生于西藏及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特有植物。藏药的有效性和特有性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藏药原植物中的绝大部分种类,尚未经现代科学的深入研究,利用仍处于原始阶段,不能形成工业化产品,经济效益不很高。理论上,由于高原的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成份的积累,因此从众多的藏药中寻找有效成份含量高,有特殊用途的药用植物是非常可能的。近年来对红景天的开发,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即是例证。藏药的这一潜在的效能,决不能低估。当前应加强对藏药系统的深入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物和新的用途,并尽可能形成工业化产品,以提高效益。

植物中除一部分可直接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外,大部分虽不能直接使用,但在维护生态平衡,维护当地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西藏尤为重要。植被的破坏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尽管目前西藏的植被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仍是较好的,然而随着人为活动的加剧,在一些河谷的城镇周围,由于砍伐和过度樵采,植被破坏已十分严重,应引起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