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蓝语夜 给各位分享妈祖是什么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妈祖是哪里人姓什么(妈祖是什么地方人)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妈祖是哪里人姓什么
妈祖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切称呼。 她姓林名默,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和被神化了的人。 据史料记载,妈祖诞生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 因为她从出生到弥月期间都不曾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默”。
年幼的她聪颖过人,八岁入学读书,便能理解文句很深的篇章。 她心地善良,性情温顺,热心助人, 十岁信佛,长大后,矢志不嫁。 决心终生行善济人。 专心致志做慈善公益事业。 她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林默生长在大海之滨的福建莆田湄洲岛,熟习水性。当年,往来湄洲岛与**之间的渔舟商船,经常在海上触礁遇难,林默总是及时赶到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 她还通晓天文气象,会预测天气变化,事先告知船户可否出航,因此人们称她为“神女”,“龙女”。
林默十六岁那年,有一天,她的父兄出海去,天气突变,风浪大作, 她预感父兄将遭遇不测,急得痛哭流涕。不久,风浪稍平,她驾舟出海寻找父兄,父亲被她寻获,救回一命。 她也捞起哥哥的尸体,给予安葬。乡亲们深受林默救父寻兄的英勇行为所感动, “孝女”的美名也因此传开了。
公元987年9月9日,年仅二十七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了。 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传说纷纷,有的说看见湄峰上有朵彩云冉冉升起,有的说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彩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的人。 渐渐地,航海的人普遍供奉妈祖神像,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常舍身救人的林默,深得人民敬爱,她死后,后代帝王(宋,元,明,清)加以诏封共有二十八次之多,在清朝年间就有“天妃”,“天后”及“天上圣母”等尊称。 “天福宫”这座供奉妈祖的庙, 座落在直落亚逸街(TELOK AYER STREET),建于1842年,即新加坡开埠后23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古庙之一。 它也是华人最常去进香的庙。 从中国南来谋生的华人平安抵达新加坡之后,必到庙里答谢,并祈求下一趟的航程顺风平安。
早在公元1115年,南宋高宗皇帝就诏封林默为“崇福夫人”。 新加坡福建会馆于1915年在“天福宫” 隔邻创办“崇福女校”, 以这诏封为校名, 便是为了纪念勇敢无畏的林默。
妈祖她是历史上的人物吗?
妈祖她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物
相传妈祖姓林,名默,又称默娘,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或曰五代末年)福建省泉州府莆田县湄洲岛(宋太宗年间改为兴化军),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
妈祖的生卒年与家世,史料中有多种记载:
现存关於妈祖最早的文献,是南宋廖鹏飞於绍兴廿年(1150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福……」据此,妈祖生前是一个女巫。文中并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道东海。值风浪震汤,舳舻相冲者八,而覆溺者七。独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船员说这是湄州女神显灵,於是路允迪返国後上奏朝廷请封,诏赐顺济庙额。
南宋李丑父《灵惠妃庙记》:“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
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灵异”。
(明)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林愿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变紫,有祥光,异香。幼时有异能、通悟秘法,预谈休咎无不奇中。雍熙四年二十九日升化。”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幼契玄机,预知祸福。宋元祐间遂有显应,立祠于州里”。
(清)杨俊《湄州屿志略》:“湄州在大海中。林氏林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
(清)《长乐县志》:“相传天后姓林,为莆田都巡简孚之女,生于五代之末,少而能知**福。室处三十载而卒。航海遇风祷之,累著灵验”。
《莆田九牧林氏族谱》则记载妈祖是晋安郡王林禄的第二十二世孙女。
从南宋到清代,绝大多数史料公认天妃姓林,生于湄州屿,自幼有异能。具体生日,虽只见于《东西洋考》,但早被全世界妈祖信徒奉为妈祖生辰,举行庆典。
妈祖是什么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等地区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又称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逝世。因林默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便尊其为海神,立庙祭祀。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终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扩展资料妈祖信俗对当代两岸信众关系的和解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岸宗教直航的实现即为一例。
从1895年至1987年近百年间,海峡两岸的妈祖信众几乎没有以“妈祖”为名义的交流。1979年元旦全国****会发表《告**同胞书》开始首倡实现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1982年,**北港朝天宫董事蔡辅雄来到湄洲岛,并了解湄洲妈祖祖庙的复建情况,**妈祖信众与湄洲妈祖祖庙的第一次较为正式的交流。
1988年7月5日,搭乘两岸周末包机航班的**澎湖天后宫180名妈祖信众抵达湄洲妈祖祖庙朝圣。
从1989年开始,以朝拜妈祖为由的海上宗教直航终于开始成为现实,是妈祖信俗的一大功绩。“宗教直航”是在两岸未能实现直航的情况下,****特许的一种比照“小三通”方式航行的**宗教界人士经金门到福建湄州进香的“特殊直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
妈祖是哪里人
妈祖是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人。
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是历、现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民间在出海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
扩展资料
妈祖有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平安和谐的文化特征。全国**代表曾云英建议申请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2016年**上她提议将“妈祖文化”写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积极回应,增加了相关表述。
2016年11月,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福建湄洲岛举行,这次论坛向世界传达了湄洲妈祖信俗。今年**上,她建议参照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做法申请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更好地传承这种文化信俗。
不管是妈祖生态、妈祖文化,还是妈祖服饰文化,都应该传承和保护下来。在今年**上,曾云英梳着妈祖头,穿着妈祖服,让妈祖的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中外记者的视野里。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诠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妈祖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传承和保护妈祖文化
妈祖出生在哪里详细地名
传说妈祖诞生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原名林默娘。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这一信仰的主体据说是由真人真事演变而来的。考察妈祖的生平得知,这一信仰来自民间传说。首先是传说,然后是传说的历史化和神化,最后形成普遍的妈祖信仰。
妈祖作为一个民间的神祗,她身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妈祖她作为一个汉族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种种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才会深受百姓的崇敬。妈祖做了很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义举,因此受到了海内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汉族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田到泉州,再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妈祖的资讯者,请查阅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d3pP4AvY4I-Q9DaUsPHIIZll_lwRghxmn7EHm5B-dEUd7esxV_DwI004uvWo7pc3_38BxITlRH02-dyjCUXFF3kPHRHtvX3FQ5dpGg9Uh3
妈祖主要在什么地方?
1、泉州天后宫:是中国首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妈祖庙,始建于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它位于泉州市区天后路,占地面积约13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庙内除了保存较完整的大殿、后殿等古建筑外,近年来又陆续修复了山门、戏台、钟鼓楼、东西长廊、梳妆楼等多处建筑,是现存妈祖庙中规模较大、年代较久远的一座,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泉州天后宫对妈祖信仰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妈祖信仰由于泉州民众的不断向外移民和贸易活动而远播祖国**及台、港、澳各地,因此,泉州天后宫至今在广大海外仍享有较高的声誉,许多海外同胞都称其为“温陵圣庙”,每年大约有3000多个海外团队前来参观朝圣。
2、天津天后宫:俗称“娘娘宫”,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后来又经过数十次重建和重修,是世界三大天后宫(福建湄州祖庙、天津天后宫、**北港朝天宫)之一。它位于天津旧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正中,坐西朝东,占地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从东至西由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正殿、凤尾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张仙阁和4座配殿组成,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一处古建筑群体,也是天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摇篮,因此曾有“先有娘娘宫,后有天津卫”的说法。
天津天后宫曾于1954年、1982年先后两次被天津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又以其天津民俗文化发祥地之地位成为天津民俗博物馆的所在地,除保留天后宫复原陈列外,还陆续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基础内容的陈列展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漕运、婚育、商业、民间生活、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等习俗内容,并兴建了长69米的天后碑廊,描绘出一幅幅极具个性的、地域文化的历史风俗画卷,成为中外人士观光游览的胜地。
3、芷江天后宫:是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妈祖庙,位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境内,建于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属于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妈祖庙融古代建筑、浮雕艺术于一身,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其前坊后宫的石坊上刻有50幅浮雕,栩栩如生,雕刻技艺精湛,有“江南第一坊”之称。
由于130余年未曾大修,历史风雨的剥蚀和人为的因素,使木质结构的天后宫木柱、横坊、板墙等损毁严重,因此,从1999年起,芷江侗族自治县开始对其进行整体维修,经过3年努力,并花费数百万元资金后,2002年,该天后宫已重新对外开放。
4、澎湖天后宫:**最早的妈祖庙,相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庙内雕梁画栋,刻工精细,古香古色,美不胜收。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神诞日,澎湖天后宫都要举办大规模的妈祖海上绕境活动,借以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平安。
澎湖天后宫后殿藏有**最早的一块碑刻,上刻“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几个大字。据说十七世纪初叶,荷兰人利用其经济军事实力,占爪哇,设东印度公司,企图与我国贸易。但当时明朝实行海禁,非朝贡国不得通商。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荷兰提督韦麻郎用大泥(今泰国境内)华侨潘秀之策,致书明朝疆吏,望允荷通商,因无回音,旋率舰于7月12日**澎湖,以便打探。闽中大吏闻此情,急派都司沈有容往见韦麻郎于妈祖宫(即天后宫),铿锵陈辞,晓以利害。韦麻郎知通商无望,求战亦无胜算,乃于10月25日灰溜溜离澎而去,书写了中国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光辉一页。
5、庙岛显应宫:中国北方建造最早、影响最大的妈祖庙,建于北宋徽宗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经元、明、清几朝皇帝册封,一度被称为“天下第一娘娘庙”而名扬于世,庙岛也因此在长山列岛中独领风*,成为南北岛屿之间文化交流的中心,历时800多年之久,故长山列岛现亦称庙岛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