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敖留彤 给各位分享清朝选妃子什么标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们经常看清朝后宫剧,那么清朝是如何选妃子的呢?(清朝后宫嫔妃品阶)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们经常看清朝后宫剧,那么清朝是如何选妃子的呢?

清朝选妃子,是先从秀女开始,一层层筛选,到最后剩下的就可以入宫了。

清朝皇帝选妃怎么检查身体

我们经常看清朝后宫剧,那么清朝是如何选妃子的呢?

1、太监从她们面前走过,高一点的,矮一点的,胖一点的,瘦一点的,全都不要。

2、第二天,进行五官检查,仍由太监负责。与头一天那样,百名一组站好,细看每一女孩的耳、眼、嘴、鼻、头发、皮肤、腰围、肩宽等,有一地方不合格者,哪怕身上长颗黑痣,都要淘汰。又让女孩报家门,听其声音如何,是不是结巴子。

3、借用工具测量身体是否符合比例,看其气质如何。凡是手腕粗短的,脚趾肥大的,举止轻浮的,都不能过关。

4、"*检"。余下的女孩全部召入宫中,以备后宫之选。由年老的女宦官带到密室,摁摁*房,查看长得挺不挺;闻闻腋下,有没有狐臭。又检视了她的肚脐眼、*部、*门,证实是**,未生痔疮。最后摸遍全身,试试长得是否发达。

5、长期观察,重在性情。精选下来的女孩留在宫中生活一个月,以观察其生活习性、说话态度、智力高低、人品如何。前面的四道程序重在观察"体",这一关重在"德"和"智"。

清代的嫔妃等级是什么?

清朝选妃制度严格,为什么汉女不能进宫?

清朝的后妃不是必须为满族人,也可以是蒙古族人。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

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扩展资料:

清代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旗人,是清朝独有的。因此,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粉黛的制度,也是清代独有的。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还创立了八旗制度,这套制度是在女真人原来的**组织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兼有行政、军事、生产等多方面职能。

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为标志,组成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八 旗。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又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

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赖以统治的主要支柱;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隶,二者的**地位不同。

八旗秀女,每三年挑选一次,由户部主持,可备皇后妃嫔之选,或者赐婚近支宗室。包衣三旗秀女,每年挑选一次,由内务府主持。

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人最终被逐渐升为妃嫔,但承担后宫杂役的,都是内务府包衣之女。到了清代后期,包衣三旗的应选女子就不再称为秀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宫妃嫔等级....

清朝后宫妃嫔等级划分:

1、正超品:皇后

2、正一品:皇贵妃

3、从一品:贵妃、德妃、贤妃、丽妃

4、庶一品:夫人

5、正二品:妃 

6、从二品:贵嫔

7、庶二品:嫔

8、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

9、从三品:修仪、修容、修媛

10、庶三品:充仪、充容、充媛

11、正四品:淑仪、淑容、淑媛

12、从四品:贵仪、贵容、贵媛

13、庶四品:月仪、月媛、月容、月华

14、正五品:婉仪、婉媛、婉容、婉华

15、从五品:德仪、德媛、德容、德华

16、庶五品:丽仪、顺仪、佩仪、芳仪

17、正六品:贵姬

18、从六品:姬

19、庶六品:容华

20、正七品:婕妤

21、从七品:贵人

22、庶七品:常在

23、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

24、从八品:顺人、才人、淑人

25、庶八品:小仪、小媛、小娣

26、正九品:承徽、承荣

27、从九品:宝林

28、庶九品:采女

29、正十品:选侍

30、从十品:答应

31、庶十品:秀女

扩展资料在紫禁城内的隆宗门外,坐落一组以慈宁宫为主体的建筑群。有人把它称做紫禁城中的**院。因为这里原主人便是先皇的后、嫔、妃们。她们当中主要是通过选秀女而入宫的。明清两代皇帝虽不象唐代"后宫佳丽三千",但人数并不算少。

皇后、皇贵妃、嫔、妃、贵人、常在、答应等,她们都住在乾清宫两侧的东西六宫。一旦皇帝驾崩,按祖制她们都要搬到慈宁宫、寿康宫、宁寿宫、寿安宫居住。这里的生活可以说是与欢笑无缘,只有在"红颜暗老白发新"的清寡单调的生活中了此一生。

慈宁宫偶尔也有欢乐,如给皇太后上徽号,册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万寿节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只有这时清王朝的遗孀们济济一堂,饮酒作乐。但这样的活动毕竟一年只有几天。慈宁宫建筑群中的佛堂很多,这些太后、太嫔、太妃们在百无聊赖的守寡期间,焚香礼佛,试图从那虚无缥缈的佛界中寻求精神安慰和寄托。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清朝妃嫔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清代后宫妃嫔称号按地位高低依次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

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十二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

扩展资料: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还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皇帝过夜的宫女)。

清代嫔妃,是清圣祖康熙制定的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以下皇贵妃一名,再次贵妃二名,再次妃四名,再嫔六名,然后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 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 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

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 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名。 贵妃,二名。 妃,四名。 嫔,六名。 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 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后妃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