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滕文真 给各位分享鞭炮在古代有什么用途和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除夕的时候为什么要放鞭炮?(为什么在除夕夜要放鞭炮?)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除夕的时候为什么要放鞭*?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就是年兽,经常趁人不备袭击人畜。
人们为了年兽,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声来吓跑它。有了**后,人们就用**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仗。
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声总是连绵不断。
烟花爆竹起源哪个朝代?
烟花爆竹起源于唐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其发明及发展与**技术的使用息息相关。烟花爆竹相传是由唐朝一个叫李畋的人发明的,他利用**、纸筒等材料制作爆竹,目的是产生巨大声响以驱鬼辟邪。发展到宋朝,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一项广泛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拓展资料
李畋,唐初生于江西上栗与湖南浏阳相邻的麻石街上,被后人尊称为花*的始祖。唐《异闻录》记载,“李畋居中,邻人仲叟家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竹著火中,鬼乃惊循,至晓,寂然安贴。” 据传,李畋是个猎人,他曾向当时的炼丹家、药王孙思邈学习过**的使用技术。
“药王孙思邈曾经在浏阳隐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和遗迹,像孙隐山、洗药井、洗药桥等。”浏阳花*燃放专家李心谷介绍了一些民间传说,据称,当时孙思邈隐居在浏阳孙隐山,在洗药井洗药炼丹。李畋前去寻求帮助,孙思邈给了他一包**,并告诉他,把**装在一节一节的小竹筒里,点燃后即可爆裂,发出巨响。李畋回家后,按照孙思邈的方法实验果真如是。历史上最早的爆竹就此诞生。
可是,竹筒制作的爆竹虽然响亮,但危险性大,极容易伤人。李畋希望加以改进,他苦思冥想,通过不断地实验,终于成功地采用纸筒来包裹**——两头用泥巴封好,一头插上点火线。这样,真正实用的爆竹就产生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