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秦之德 给各位分享猪场生产工艺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确定养猪生产工艺?(养猪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确定养猪生产工艺?
确定生产工艺是设计猪场时考虑的内容,生产工艺合理与否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确定生产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确定饲养模式确定养猪的生产模式主要考虑的因素有猪场的性质、规模、养猪技术水平等。例如,养殖规模小,采用定位饲养投资高,栏位利用率低,加大了生产成本。同样是集约化饲养,可以采用公猪与待配母猪同舍饲养,也可以采用分舍饲养;母猪可以定位饲养,也可以小群饲养。
各类猪群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等,都需要根据饲养模式来确定。(2)确定生产节拍生产节拍是指相临两群泌*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组织自然交配,使其受胎后及时组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群,以保证分娩后形成确定规模的泌*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
生产节拍一般采用1、2、3、4、7天或10天制,要根据猪场规模而定。例如,年产5万~10万头商品肉猪的大型企业,可实行1天或2天制,即每天有一批母猪配种、产仔、断奶、仔猪保育和肉猪出栏;年产1万~3万头商品肉猪的企业多实行7天制;规模较小的养猪场一般采用10天或12天制。(3)确定工艺参数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数,猪舍及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用量和产品数量,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表32列出了一个万头猪场的工艺参数。
表32 某万头商品猪场工艺参数250229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妊娠期(天) 114 出生时 19.8 哺*期(天) 35 35日龄 17.8 保育期(天) 28~35 36~70日龄 16.9 断奶至受胎(天) 7~14 71~170日龄 16.5 繁殖周期(天) 159~163 每头母猪年产肉量(活重千克) 1575.0 母猪年产胎次 2.24 出生至35日龄 194 母猪窝产仔数(头) 10 36~70日龄 486 窝产活仔数(头) 9 71~160日龄 722 成活率(%) 平均日增重(克) 哺*仔猪 90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 断奶仔猪 95 母猪情期受胎率(%) 85 生长育肥猪 98 公母比例 1:25 出生至目标体重(千克) 圈舍冲洗消毒时间(天) 7 初生重 1.2~1.4 生产节律(天) 7 35日龄 8~8.5 周配种次数 1.2~1.4 70日龄 25~30 母猪临产前进产房时间(天) 7 160~170日龄 90~100 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时间(天) 21 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头)(4)计算猪群结构根据猪场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不同阶段组成不同类型的猪群,计算出每一类群猪的存栏量就形成了猪群结构。
以年产万头商品肉猪的猪场为例:年产总窝数为1193窝(窝产仔10头,从出生至出栏的成活率=0.9×0.95×0.98),生产节拍为7天,每周泌*母猪数为23头;分娩率95%,情期受胎率80%,哺*仔猪成活率90%,保育仔猪成活率95%,生长育肥猪成活率98%,其猪群结构如表33。
表33 万头猪场猪群结构251230猪群种类 饲养期 (周) 组数(组) 每组头数(头) 存栏数(头) 备注 空怀配种母猪群 5 5 30 150 配种后观察21天 妊娠母猪群 12 12 24 288 泌*母猪群 6 6 23 138 哺*仔猪群 5 5 230 1150 按出生头数计算 保育仔猪群 5 5 207 1035 按转入的头数计算 生长育肥群 13 13 196 2548 按转入的头数计算 后备母猪群 8 8 8 64 8个月配种 公猪群 52 23 不转群 后备公猪群 12 8 9个月使用 总存栏数 5404 最大存栏头数(5)猪栏配备现代化养猪生产能否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关键是猪舍和栏位配置是否合理。猪舍的类型一般是根据猪场规模按猪群种类划分,而栏位数量需要准确计算,计算栏位需要量方法如下:
各饲养群猪栏分组数=猪群组数+消毒空舍时间(天)/生产节拍(7天)
每组栏位数=每组猪群头数/每栏饲养量+机动栏位数各饲养群猪栏总数=每组栏位数×猪栏组数如果采用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小群饲养、泌*母猪网上饲养,消毒空舍时间为7天,则万头猪场的栏位数如表34。
表34 万头猪场各饲养群猪栏配置数量(参考)
252231猪群种类 猪群组数(组) 每组头数(头) 每栏饲养量(头/栏) 猪栏组数(组) 每组栏位数 总栏位数 空怀配种母猪群 5 30 4~5 6 7 42 妊娠母猪群 12 24 2~5 13 6 78 泌*母猪群 6 23 1 7 24 168 保育仔猪群 5 207 8~12 6 20 120 生长育肥群 13 196 8~12 14 20 280 公猪群(含后备) — — 1 — — 28 后备母猪群 8 8 4~6 9 2 18(6)一周内工作安排根据工艺流程安排一周的工作内容,对每一项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监督执行。一般每周的工作内容如下:
星期一:对待配的后备母猪、断奶的成年空怀母猪和妊娠前期返情的母猪,进行**鉴定和人工授精,从妊娠舍内将临产母猪群转至分娩泌*母猪舍。对转出的空舍或栏位进行清洗消毒和维修工作。
星期二:对待配空怀母猪进行**鉴定和人工授精配种,哺*小公猪去势,肉猪出栏,清洁通风,机电等设备维修。
星期三:母猪**鉴定和配种、仔猪断奶、断奶母猪转至空怀母猪舍待配、肉猪出栏、肥猪舍清洗消毒和维修、机电设备检查与维修。
星期四:母猪**鉴定,分娩舍的清洗消毒和维修,小公猪去势,兽医防疫注射,给排水和清洗设备的检查。
星期五:母猪**鉴定和人工授精配种,对断奶1周后未**的母猪采取促**措施,断奶仔猪的转群,兽医防疫注射。
星期六:检查饲料储备数量,检查排污和粪尿处理设备,病猪隔离和死猪处理,更换消毒液,填写本周各项生产记录和报表,总结分析一周生产情况,制定下一周的饲料、药品等物资采购与供应计划。
常见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有哪几种?
现代化养猪生产一般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饲养工艺(图19),猪场的饲养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不一样,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同,为了使生产和管理方便、系统化,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饲养阶段,实施全进全出工艺。现在介绍几种常见的工艺流程:
图19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247226(1)三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泌*期→育肥期。
三段饲养两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例如分娩哺*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提高生产水平。(2)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泌*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
在三段饲养工艺中,将仔猪保育阶段**出来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保育期一般5周,猪的体重达20千克,转入生长育肥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育肥猪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育肥舍饲养15~16周,体重达90~110千克出栏。(3)五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
五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段饲养工艺相比,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天,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哺*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复膘快,**集中,便于**鉴定,容易把握适时配种。(4)六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期→保育期→育成期→育肥期。
六段饲养五次转群与五段饲养工艺相比,是将育肥期分成育成期和育肥期,各饲养7~8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保育、育成、育肥四段。此工艺流程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营养,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率。
以上几种工艺流程的全进全出方式,可以采用以猪舍局部若干栏位为单位转群,转群后进行清洗消毒,这种方式因其舍内空气和排水共用,难以切断传染源,严格防疫比较困难;所以,有的猪场将猪舍按照转群的数量分隔成单元(图20),以单元全进全出,虽然有利于防疫,但是使夏季通风防暑困难,需要经过进一步完善;如果猪场规模在3万~5万头,可以按每个生产节律的猪群设计猪舍,全场以舍为单位全进全出;或者部分以舍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是比较理想的。
图20 单元式饲养泌*母猪舍平面布置图248227(5)以场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大型规模化猪场要实行多点式养猪生产工艺及猪场布局,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其工艺流程如图21。
图21 以场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249228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有利于防疫,有利于管理,可以避免猪场过于集中给环境控制和废弃物处理带来负担。
常见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有哪几种?
现代化养猪生产一般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饲养工艺(图19),猪场的饲养规模不同、技术水平不一样,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也不同,为了使生产和管理方便、系统化,提高生产效率,可以采用不同的饲养阶段,实施全进全出工艺。现在介绍几种常见的工艺流程:
图19 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247226(1)三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泌*期→育肥期。
三段饲养两次转群是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流程,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猪企业,其特点是简单,转群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约维修费用,还可以重点采取措施,例如分娩哺*期,可以采用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生长的条件,提高成活率,提高生产水平。(2)四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及妊娠期→泌*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
在三段饲养工艺中,将仔猪保育阶段**出来就是四段饲养三次转群工艺流程,保育期一般5周,猪的体重达20千克,转入生长育肥舍。断奶仔猪比生长育肥猪对环境条件要求高,这样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育肥舍饲养15~16周,体重达90~110千克出栏。(3)五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
五段饲养四次转群与四段饲养工艺相比,是把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分开,单独组群,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天,确定妊娠后转入妊娠舍饲养至产前7天转入分娩哺*舍。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复膘快,**集中,便于**鉴定,容易把握适时配种。(4)六段饲养工艺流程空怀配种期→妊娠期→泌*期→保育期→育成期→育肥期。
六段饲养五次转群与五段饲养工艺相比,是将育肥期分成育成期和育肥期,各饲养7~8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经过哺*、保育、育成、育肥四段。此工艺流程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营养,环境管理的不同需求,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养猪效率。
以上几种工艺流程的全进全出方式,可以采用以猪舍局部若干栏位为单位转群,转群后进行清洗消毒,这种方式因其舍内空气和排水共用,难以切断传染源,严格防疫比较困难;所以,有的猪场将猪舍按照转群的数量分隔成单元(图20),以单元全进全出,虽然有利于防疫,但是使夏季通风防暑困难,需要经过进一步完善;如果猪场规模在3万~5万头,可以按每个生产节律的猪群设计猪舍,全场以舍为单位全进全出;或者部分以舍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是比较理想的。
图20 单元式饲养泌*母猪舍平面布置图248227(5)以场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大型规模化猪场要实行多点式养猪生产工艺及猪场布局,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其工艺流程如图21。
图21 以场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流程249228以场为单位实行全进全出,有利于防疫,有利于管理,可以避免猪场过于集中给环境控制和废弃物处理带来负担。
申报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需要什么条件
集中饲养、封闭管理的基本条件;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内;按要求向所在地县级人民**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等。2.
项目责任主体明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资金自筹能力。3.
优先支持已通过验收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创建场和推广使用自然养猪法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优先支持地方优良生猪品种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优先支持获得省级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且商品猪生产能力符合项目要求的一级以上**场。
年已安排过**补助投资的规模养殖场
现代猪场管理指标有哪些?
(1)存栏指标 ①成年母猪存栏数:从配种开始及以后胎次的母猪。②后备母猪存栏数:已选定进入种母猪群(自繁或外购)、未配种的母猪。③产房仔猪存栏数:出生后未转出到保育舍前的仔猪。④保育舍仔猪存栏数:保育舍饲养的未转出到生长育肥舍前的仔猪。⑤生长育肥期存栏数:保育舍转出到生长育肥舍后选留后备前的猪。⑥怀孕母猪头数:配种后未复情、流产、空胎、分娩的母猪。⑦哺*母猪头数:分娩后未断奶的母猪头数。
(2)配种指标 ①母猪淘汰数:包括淘汰的后备母猪和成年母猪数。②母猪死亡数:包括死亡的后备母猪和成年母猪数。③后备母猪配种数:指后备母猪开始配种到第一胎分娩前各情期的配种头数。④成年母猪配种数:指第一胎分娩后的所有成年母猪配种头数。⑤复配数:指复情、流产、空怀后母猪配种数。
(3)分娩指标 ①经产母猪分娩窝数:指2胎(含)以上胎次的成年母猪分娩窝数。②初产母猪分娩窝数:指后备母猪的分娩窝数。③总活仔数:指出生后用于饲养的仔猪总头数。④总死仔数:指分娩时产的死胎总头数。⑤总木乃伊数:指分娩产的木乃伊总头数。⑥总淘汰仔猪数:指分娩后未饲养的畸形和弱仔总头数。
(4)断奶指标 ①断奶窝数:指母猪断奶头数。②断奶仔猪数:指母猪断奶后同期离*的仔猪数。③断奶仔猪平均个体重:指仔猪离*时的平均个体重。
(5)生长育肥指标 ①生长期死亡数:指从保育转入生长期阶段至约60千克或大猪分栏时中小猪的死亡头数。②育肥期死亡数:指约60千克以上大猪育肥期阶段中大猪的死亡头数。③猪苗销售数:指25千克(含)以下的小猪销售头数。④中猪(**)销售数:指25~70千克(含)间的生长育肥期猪销售头数。⑤大猪销售数:指70千克以上的生长育肥期猪销售头数。
建养猪场的环保污染问题国家有什么规定?
工艺规程定义是什么?
答:工艺规程,是规定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规定的形式制成工艺文本,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并严格贯彻执行的指导性文件。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工艺路线及所经过的车间和工段;各个工序的内容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工时定额及工人的技术等级等。
工艺规程的主要内容
1.产品特征,质量标准。
2.原材料、辅助原料特征及用于生产应符合的质量标准。
3.生产工艺流程。
4.主要工艺技术条件、半成品质量标准。
5.生产工艺主要工作要点。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成品质量指标的检查项目及次数。
7.工艺技术指标的检查项目及次数。
8.专用器材特征及质量标准。
养猪场怎么建设合理?
养猪场建设
养猪场怎么建设比较合理,养猪场怎么计算成本
一.场址的选择
1.地形地势
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
2.交通便利
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
3.水源水质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水源水量必须能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如清洗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具、用具等)的要求。
4.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
二.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区。**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母猪**。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且离出猪台较近。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车间、饲料仓库、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三. 猪舍的建筑设计
1.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利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2.猪舍的基本结构
~列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
要求坚固、耐用,保温性好。比较理想的墙壁为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顶 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坚固、耐用,渗水良好。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
4)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5)门窗
开放式猪舍运动场前墙应设有门,高0.8~1.0米,宽0.6米,要求特别结实,尤其是**舍;半封闭猪舍则与运动场的隔墙上开门,高0.8米,宽0.6米;全封闭猪舍仅在饲喂通道侧设门,门高0.8~1.0米,宽0.6米。通道的门高1.8米,宽1.0米。无论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
6)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3.猪舍的类型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
(1)公猪舍
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而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2.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头式等。由于*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3.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
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图中A与B的饲槽一致,都在隔墙或隔栏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内侧,便于猪采食。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
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
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