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公孙怀仞 给各位分享氯化烷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烷烃的氯化作用为什么是爆炸式进行的(烷烃的氯化是什么反应)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烷烃的氯化作用为什么是**式进行的
在化学镀镍前,金属制品表面前处理包括:研磨抛光、除油、除锈、活化等过程,化学镀镍中经常使用的金属前处理方法与电镀工艺中的类似。研磨、抛光等物理方法,我们不做讨论。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化学处理方法。 除油
除油方法可分为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
有机溶剂除油的特点是除油速度快,不腐蚀金属,但除油不彻底,需用化学法或电化学方法进行补充除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苯类、酮类、某些氯化烷烃及烯烃。有机溶剂除油还有一个优点即经除油后的溶剂还可回收再利用。有机溶剂一般属易燃品,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溶液的皂化作用和表面活性物质对非皂化性油脂的*化作用,除去工件表面上的各种油污的。化学除油的温度通常取在60-80度之间,工件除油效果一般为目测,即工件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就是油污完全除尽的标志。一般的除油液由氢**钠、碳酸钠、磷酸三钠、水玻璃、*化剂等组成。 电化学除油分*极除油和阳极除油,在相同的电流下,*极除油产生的氢气比阳极除油产生的氧气多一倍,气泡小而密,*化能力大,除油效果更好。但容易造成工件氢脆和杂质在*极析出的现象。阳极除油虽没有这些缺点但可能造成工件表面**和溶解。目前常用正负极交换的化学除油法。电化学除油液配方与化学除油的配方相似。 除锈
除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
机械法除锈是对工件表面进行喷砂、研磨、滚光或擦光等机械处理,在工件表面得到整
平的同时除去表面锈层。
化学法除锈是用酸或碱溶液对金属制品进行强浸蚀处理使制品表面的锈层通过化学作用和浸蚀过程所产生氢气泡的机械剥离作用而除去。
电化学除锈是在酸或碱溶液中对金属制品进行*极或阳极处理除去锈层。阳极除锈是化学溶解、电化学溶解和电极反应析出的氧气泡的机械剥离作用而去除。*极除锈是化学溶解和*极析出氢气的机械剥离作用而去除。
用于化学镀镍前处理除锈工艺基本与电镀的除锈工艺相同。
-
氯化烷**的作用是**剂吗?
不,他很容易汽化,喷在局部皮肤上,会快速汽化而吸热使受伤的部位**至麻木
PS:是氯乙烷
三氯化甲烷(氯仿)是怎么**的 作用是什么
氯仿,又称三氯甲烷,化学式:CHCl3
主要用途:用作酒精、蜡、树脂、橡胶、磷和碘的溶剂,青霉素、精油、生物碱的萃取剂等
**作用:因为它有中等的毒性,所以有很强的**作用,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注意事项:有可能会造成肝、肾损害。氯仿慢性中毒的症状有呕吐、消化**、食欲减退、虚弱、失眠、神经错乱等。
手术后**作用多长时间**过
局**的时间最多也难超4小时,正常人24小时内是可以代谢光的
你这个可能是皮神经损伤,要好些日子才能恢复。
一般几个星期是要的
CCl4是什么状态,气体还是液体
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微溶于水,可与乙醇、**、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碳、氯化氢、**和氯气等。 熔点(℃):-22.6
相对密度(水=1):1.60
沸点(℃):7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3
分子式:CCl4
分子量:153.84
饱和蒸气压(kPa):13.33(23℃)
燃烧热(kJ/mol):364.9
折射率 1.459-1.46
临界温度(℃):283.2
临界压力(MPa):4.558
水 溶 性: 0.8 g/L (20℃)[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6
20℃时与水的界面张力(mN/m):45.0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氯化烃的详细介绍!它的危害、作用、含有的成分等都要!
氯化烃正确的说法是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氢**被卤素**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halohyrocarbon),简称卤烃。卤代烃的通式为:(Ar)R-X,X可看作是卤代烃的**团,包括F、Cl、Br、I。
命名
根据取代卤素的不同,分别称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也可根据分子中卤素**的多少分为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也可根据烃基的不同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等。此外,还可根据与卤**直接相连碳**的不同,分为一级卤代烃RCH2X、二级卤代烃R2CHX和**卤代烃R3CX。
性质
物理性质
基本上与烃相似,低级的是气体或液体,高级的是固体。它们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和卤素**数目的增加(氟代烃除外)和卤素**序数的增大而升高。密度随碳**数增加而降低。一氟代烃和一氯代烃一般比水轻,溴代烃、碘代烃及多卤代烃比水重。绝大多数卤代烃不溶于水或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能溶于很多有机溶剂,有些可以直接作为溶剂使用。卤代烃大都具有一种特殊气味,多卤代烃一般都难燃或不燃。 脂肪族卤代烃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醇,芳香族卤代烃则较为困难。 卤代烷在绝对无水的**中与Mg反应生成格氏试剂(RMgX),该试剂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与CO2、CO等多种物质作用,生成羧酸、醛酮等物质。卤代烷也可与Li发生反应,生成RLi。
化学性质 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是许多有机合成的原料,它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除反应[1]等。卤代烷中的卤素容易被—OH、—OR、—CN、NH3或H2NR取代,生成相应的醇、醚、腈、胺等化合物。 一般反应式可写为: R—X+:Nu—→R—Nu+:X 碘代烷最容易发生取代反应,溴代烷次之,氯代烷又次之,芳基和乙烯基卤代物由于碳-卤键连接较为牢固,很难发生类似反应。卤代烃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在碱的作用下脱去卤化氢生成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比如,溴乙烷与强碱氢**钾在乙醇共热的条件下,生成乙烯、溴化钾和水。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遵循查依采夫规则。邻二卤化合物除可以进行脱卤化氢的反应外,在锌粉(或镍粉)作用下还可发生脱卤反应生成烯烃。
制取
简单的卤代烃,如氯(代)甲烷、二氯甲烷等,多是在高温或光照条件下由烷烃直接卤化制得。结构复杂的卤代烃则多由相应的醇或不饱和烃制得。 对于一卤代烃而言,通常用醇、烃来制取: (1)由醇制取:是普遍采用的经典方法。常用的试剂有氢卤酸、卤化磷及氯化**(SOCl,或称亚硫酰氯)。 A.醇与氢卤酸作用: ROH+HX===RX+H2O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使反应完全,设法从反应中不断地移去水,可以提高产率,例如在制备氯代烃时,采用干燥氯化氢气体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通入醇中;制备溴代烃时,是将溴化钠与***的混合物与醇共热;制备碘代烃时,将醇与氢碘酸一起回流。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一种合成卤烃的好方法。主要是因为有些醇在反尖过程中会发生重排,生成混合产物。 B.醇与卤化磷作用。醇与卤化磷作用,可以制备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制备溴代烃或碘代烃常用三溴化磷或碘化磷。例如: 3C2H5OH+PBr3==3C2H5Br+P(OH)3 3C4H9O+HPI2==3C4H9I+P(OH)3 所用的三卤化磷是用赤磷和溴或碘直接加入醇中反应。 制备氯代烃一般不采用三氯化磷,常因生成亚磷酸酯而使产率只能达到50%左右: 3ROH+PCl3==P(OR)3+3HCl 所以,一般采用五氯化磷与醇反应制取氯代烃。 ROH+PCl5==RCl+POCl3+HCl C.醇与氯化**(SOCl)作用。这是制备氯代烃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ROH+SOCl2=RCl+SO2+HCl 反应生成的副产物都是气体,容易除去,故产品纯度高,产率可达90%左右。工业生产也多采用此法。 (2)用烃制备
应用
许多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如四氯化碳)、冷冻剂(如氟利昂)、**剂(如氯仿,现已不使用)、杀虫剂(如六六六,现已禁用),以及高分子工业的原料(如氯乙烯、四氟乙烯)。 重要的卤代烃—氟利昂
在有机合成上,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许多反应,例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从而转化成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 1、在烃分子中引入羟基。例如由苯制苯酚。先用苯与氯气在有铁屑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氯苯,在用氯苯在氢**钠存在的条件下与高温水蒸气发生水解反应便得到苯酚;再例如由乙烯制乙二醇。先用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制1,2-二氯乙烷,再用1,2-二氯乙烷再氢**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制得乙二醇。 2、在特定碳**上引入卤**。例如,由1-溴丁烷制1,2-二溴丁烷。先由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得1-**,再由1-**与溴加成得1,2-二溴丁烷。 3、改变某些**团的位置。例如,由1-**制2-**。先由1-**与氯化氢加成得2-氯丁烷,再由2-氯丁烷发生消去反应得2-**;如由1-溴丙烷制2-溴丙烷。先由1-溴丙烷通过消去反应制丙烯,再由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得2-溴丙烷;由1-丙醇制2-丙醇。先由1-丙醇消去反应制丙烯,再由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制2-氯丙烷,最后由2-氯丙烷水解得2-丙醇。
毒性
卤素是强毒性基,卤代烃一般比母体烃类的毒性大。卤代烃经皮肤吸收后,侵犯神经中枢或作用于内脏**,引起中毒。一般来说,碘代烃毒性最大,溴代烃、氯代烃、氟代烃毒性依次降低。低级卤代烃比高级卤代烃毒性强;饱和卤代烃比不饱和卤代烃毒性强;多卤代烃比含卤素少的卤代烃毒性强。使用卤代烃的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燃烧是一种说法,氯化烃能够释放游离的氯**,而氯**能够催化臭氧分解为氧气和游离的氧**。
O3=CL=O2+O
四氯化碳的作用
四氯化碳广泛用作溶剂、灭火剂、有机物的氯化剂、香料的浸出剂、纤维的脱脂剂、粮食的蒸煮剂、药物的萃取剂、有机溶剂、织物的干洗剂,但是由于毒性及破坏臭氧层的关系现甚少使用并被限制生产,很多用途也被二氯甲烷等所替代。
还可制三氯甲烷和药物;金属切削中用作润滑剂。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与乙醇、**、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
它不易燃,曾作为灭火剂,但因它在500摄氏度以上时可以与水反应,产生二**碳和有毒的**、氯气和氯化氢气体,加之它会加快臭氧层的分解,所以被停用。
扩展资料
四氯化碳的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戴安全护目境,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氯化碳
氯化烃的详细介绍!它的危害、作用、含有的成分等都要!
氯化烃正确的说法是卤代烃
烃分子中的氢**被卤素**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halohyrocarbon),简称卤烃。卤代烃的通式为:(Ar)R-X,X可看作是卤代烃的**团,包括F、Cl、Br、I。
命名
根据取代卤素的不同,分别称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也可根据分子中卤素**的多少分为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也可根据烃基的不同分为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等。此外,还可根据与卤**直接相连碳**的不同,分为一级卤代烃RCH2X、二级卤代烃R2CHX和**卤代烃R3CX。
性质
物理性质
基本上与烃相似,低级的是气体或液体,高级的是固体。它们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和卤素**数目的增加(氟代烃除外)和卤素**序数的增大而升高。密度随碳**数增加而降低。一氟代烃和一氯代烃一般比水轻,溴代烃、碘代烃及多卤代烃比水重。绝大多数卤代烃不溶于水或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能溶于很多有机溶剂,有些可以直接作为溶剂使用。卤代烃大都具有一种特殊气味,多卤代烃一般都难燃或不燃。 脂肪族卤代烃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醇,芳香族卤代烃则较为困难。 卤代烷在绝对无水的**中与Mg反应生成格氏试剂(RMgX),该试剂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与CO2、CO等多种物质作用,生成羧酸、醛酮等物质。卤代烷也可与Li发生反应,生成RLi。
化学性质 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是许多有机合成的原料,它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消除反应[1]等。卤代烷中的卤素容易被—OH、—OR、—CN、NH3或H2NR取代,生成相应的醇、醚、腈、胺等化合物。 一般反应式可写为: R—X+:Nu—→R—Nu+:X 碘代烷最容易发生取代反应,溴代烷次之,氯代烷又次之,芳基和乙烯基卤代物由于碳-卤键连接较为牢固,很难发生类似反应。卤代烃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在碱的作用下脱去卤化氢生成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比如,溴乙烷与强碱氢**钾在乙醇共热的条件下,生成乙烯、溴化钾和水。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遵循查依采夫规则。邻二卤化合物除可以进行脱卤化氢的反应外,在锌粉(或镍粉)作用下还可发生脱卤反应生成烯烃。
制取
简单的卤代烃,如氯(代)甲烷、二氯甲烷等,多是在高温或光照条件下由烷烃直接卤化制得。结构复杂的卤代烃则多由相应的醇或不饱和烃制得。 对于一卤代烃而言,通常用醇、烃来制取: (1)由醇制取:是普遍采用的经典方法。常用的试剂有氢卤酸、卤化磷及氯化**(SOCl,或称亚硫酰氯)。 A.醇与氢卤酸作用: ROH+HX===RX+H2O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使反应完全,设法从反应中不断地移去水,可以提高产率,例如在制备氯代烃时,采用干燥氯化氢气体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通入醇中;制备溴代烃时,是将溴化钠与***的混合物与醇共热;制备碘代烃时,将醇与氢碘酸一起回流。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一种合成卤烃的好方法。主要是因为有些醇在反尖过程中会发生重排,生成混合产物。 B.醇与卤化磷作用。醇与卤化磷作用,可以制备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制备溴代烃或碘代烃常用三溴化磷或碘化磷。例如: 3C2H5OH+PBr3==3C2H5Br+P(OH)3 3C4H9O+HPI2==3C4H9I+P(OH)3 所用的三卤化磷是用赤磷和溴或碘直接加入醇中反应。 制备氯代烃一般不采用三氯化磷,常因生成亚磷酸酯而使产率只能达到50%左右: 3ROH+PCl3==P(OR)3+3HCl 所以,一般采用五氯化磷与醇反应制取氯代烃。 ROH+PCl5==RCl+POCl3+HCl C.醇与氯化**(SOCl)作用。这是制备氯代烃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ROH+SOCl2=RCl+SO2+HCl 反应生成的副产物都是气体,容易除去,故产品纯度高,产率可达90%左右。工业生产也多采用此法。 (2)用烃制备
应用
许多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如四氯化碳)、冷冻剂(如氟利昂)、**剂(如氯仿,现已不使用)、杀虫剂(如六六六,现已禁用),以及高分子工业的原料(如氯乙烯、四氟乙烯)。 重要的卤代烃—氟利昂
在有机合成上,由于卤代烃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许多反应,例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从而转化成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如: 1、在烃分子中引入羟基。例如由苯制苯酚。先用苯与氯气在有铁屑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取氯苯,在用氯苯在氢**钠存在的条件下与高温水蒸气发生水解反应便得到苯酚;再例如由乙烯制乙二醇。先用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制1,2-二氯乙烷,再用1,2-二氯乙烷再氢**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制得乙二醇。 2、在特定碳**上引入卤**。例如,由1-溴丁烷制1,2-二溴丁烷。先由1-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得1-**,再由1-**与溴加成得1,2-二溴丁烷。 3、改变某些**团的位置。例如,由1-**制2-**。先由1-**与氯化氢加成得2-氯丁烷,再由2-氯丁烷发生消去反应得2-**;如由1-溴丙烷制2-溴丙烷。先由1-溴丙烷通过消去反应制丙烯,再由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得2-溴丙烷;由1-丙醇制2-丙醇。先由1-丙醇消去反应制丙烯,再由丙烯与氯化氢加成制2-氯丙烷,最后由2-氯丙烷水解得2-丙醇。
毒性
卤素是强毒性基,卤代烃一般比母体烃类的毒性大。卤代烃经皮肤吸收后,侵犯神经中枢或作用于内脏**,引起中毒。一般来说,碘代烃毒性最大,溴代烃、氯代烃、氟代烃毒性依次降低。低级卤代烃比高级卤代烃毒性强;饱和卤代烃比不饱和卤代烃毒性强;多卤代烃比含卤素少的卤代烃毒性强。使用卤代烃的工作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燃烧是一种说法,氯化烃能够释放游离的氯**,而氯**能够催化臭氧分解为氧气和游离的氧**。
O3=CL=O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