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曾峰斌 给各位分享北京省内有哪些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京是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区?(北京坐落于哪个省)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北京是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区?

北京(Beijing),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北京是什么省什么市什么区?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

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市被世界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2020年,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

北京有多少个区县?

截至2019年,北京市共辖16个市辖区,无下辖县。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北京市共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

扩展资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在北京宣告成立。1952年,北京市由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7月,将河北省宛平县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

1956年~1958年间,将河北省昌平、良乡、房山、大兴、通县、顺义、平谷、密云、怀柔、延庆等县划归北京市,形成今北京市行政区域。

1956年3月9日,撤销昌平县,将昌平县所属行政区域(高丽营镇除外)划归北京市,并命名为昌平区。将河北省通县所属的金盏、长店、北皋、孙河、崔各庄、上新堡、前苇沟等7个乡归北京市。

1958年3月,河北省通县专区所属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等5县及通州市划入北京市。其后撤销西单、西四两区,合并设立西城区;撤销东单、东四二区,合并设立东城区;

撤销前门区,并入崇文、宣武二区;东郊区改名为朝阳区;撤销石景山区,分别划归丰台区、海淀区和门头沟区;京西矿区改名为门头沟区;

撤销通县和通州市,合并设立通州区;撤销良乡、房山二区,合并设立周口店区;撤销大兴县,改为大兴区;撤销南苑区,划归朝阳区、丰台区和大兴区;撤销顺义县,改为顺义区。

1958年10月,河北省所属怀柔、密云、平谷、延庆4县划入北京市。1960年1月7日,撤销昌平区,恢复昌平县;撤销顺义区,恢复顺义县;撤销通州区,恢复通县;撤销大兴区,恢复大兴县;撤销周口店区,恢复房山县。

至1960年底,北京市下辖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等8区和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通县、大兴、房山等9县。

1967年8月7日,撤销石景山办事处,设立石景山区。1980年10月20日,设立燕山区。

1986年11月11日,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以原房山县和燕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

1997年4月29日,经国务院(国函[1997]30号)批准,同意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以原通县的行政区域为通州区的行政区。

1998年3月3日,经国务院(国函[1998]17号)批准撤销顺义县,设立北京市顺义区,以原顺义县的行政区域为顺义区的行政区域。

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撤销昌平县,设立昌平区。2001年3月2日,北京市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2002年2月7日,北京市撤销怀柔、平谷两县,设立北京市怀柔区、平谷区。

2010年7月1日,北京市撤销原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原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

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销密云、延庆两县,设立北京市密云区、延庆区。至此,北京告别县治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

北京地名的来历!能说几个就告诉我几个!

1、天桥
原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意为通天之桥,故称“天桥”。
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皇帝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这就是天桥一名的由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起来,除了皇上老儿其他人等不许通过,一般官民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桥下原有的河道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龙须沟。“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整修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将这条路上原来铺的石条一律拆去,改建成碎石子的马路,天桥也改建成矮矮的石桥。1929年,因有轨电车行驶不便,就将天桥的桥身修平,但两旁仍有石栏杆。1934年展宽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马路,就将天桥两旁的石栏杆全部拆除,天桥的桥址不复存在。”

2、大栅栏
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北京后,为鼓励工商业发展,在正阳门外设市场,修建"廊房",作为商业铺房,招商开市。至明中叶嘉靖时,这一地区已逐渐发展成为有名的繁华闹市。
清乾隆年间,于街道两端入口处安置铁制栅栏,故有大栅栏之称,并沿习下来,成为街名。

3、东四、西四
全称应该是东四牌楼,西四牌楼,四”字即指在其十字街头的四周路口,各建有一座牌楼,合起来是因四座牌楼而故名的。但这些宏大的牌楼群,也因交通问题而拆除了,所以只剩下这些地名的简称。,东单、西单全称是东单牌楼,西单牌楼,“单”是指单独的一个牌楼而言。

4、大北窑
出东便门,东北方向离城3里,地势广阔,土质细腻,向来烧得好砖。多年以来,砖窑密集。其中最大的是在北边的一座大窑,烟囱高耸,远远就能看到。所以远近居民到此都以大窑为标记物。久而久之,此地就叫“大北窑”。

5、亮马河
东直门外有条小河,远来客商的马车队来到这里,经常在河里给风尘仆仆的马匹洗涮,洗完的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体,故名“晾马河”,时间长了,就叫成“亮马河”了。

6、呼家楼
大北窑向北二、三里,有地名“呼家楼”,此处有一呼姓财主,盖了楼(也就2层),高高地俯视低矮的民居,久之成为附近的地标。被过往行人将此地称为“呼家楼”

7、黄庄
位于中关村南一站地。原为“皇庄”,意为皇家的庄田。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皇室的皇庄、官庄、太监庄遍于京郊,尽占丰硕之地。北京的皇庄源于明太祖洪武23年(1390),始于永乐初年,武宗即位仅一月,就增设皇庄7处,就包括此处。嘉靖初年,皇庄废除,但性质相尽的官庄保留到明末。

8、保福寺
位于中关村东一站地。退了休的太监在此集资修建此寺,取福寿之意。

9、五棵松
原为清提督劭英之墓。墓内有五棵古松树,周边荒凉,当地人便以此松树为地标,称该地方为“五棵松”。1966年修建一线地铁,原松树死掉。现在,在五棵松地铁站西北出口处仍种有五棵松树,以符其名。

10、公主坟
主坟位于复兴门外大街街心花园的苍松翠柏之中,据史料记载,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她被称为公主,并予厚葬,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他孔四贞的父亲叫孔有德, 汉族,辽阳人,在明末清初不是一般人物。孔有德原为明朝将领,天启五年,清太宗兴兵伐明,为了招贤纳士,发布了一份带有收买性质的诏文。孔有德看到明朝的没落**,于是投降了清廷。清兵入关后,率兵驰骋疆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取南京、攻江*、征战贵州、广西,抓获明宗室王公等方面,竭力效忠清 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顺治皇帝视他为开国良将,曾多次给予重赏与表彰。顺治九年。孔有德率部南征柳州,与明朝将领李定国交战失败,最后于桂林和他两位夫人一起**身亡。 父母阵亡后,年幼的孔四贞回到北京。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后将此功臣之女认定为自己的义女,把她留在宫中抚养,让她分享荣誉,并封她为和硕公主。 孔四贞自幼生长在军营中,善骑射,通武艺,长大后嫁给内务大臣孙延龄为妻。后来,清王朝特赐孔四贞继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并令孙延龄同其妻往广西节制军务。孙到广西后纵兵骄横,并投靠吴三桂背叛清廷。孔四贞坚决反对孙、吴的叛逆行为,毅然率兵进行讨伐。孔四贞智勇双全,很快就平息了云南的叛乱,为清王朝的**局势立下了一大功劳。平定云南叛乱后,康熙帝召她回京,并为她赐封王 爵,成为清朝的一代女王。孔四贞逝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礼相待,将她埋葬于此,并称之为“公主坟”。

11、六里桥
位于京城西南,是西南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原建有石桥,因距离广安门城门还有六里地,故称”六里桥”

12、八里庄
位于京城西,是西部方向进城的主要通道。因距阜成门城门还有八里地,故称“八里庄”。

13、王府井
隋朝燕王府,北平王罗艺之帅府”就在这里,至今仍有帅府园之称。罗艺是《隋唐演义》小说中罗成的父亲,唐高宗封罗艺为燕王,总管幽州,在此建有燕王府。 至明代,随着紫 禁城的兴建,不少达官贵人在此修建王府,所以据《明成祖实录》载,这里被称十王府、王府街,**时期,帝王时代结束,百姓渐渐淡忘了这些,在当时,百姓最主要的看重是吃喝住行,那时候的北京,老百姓打不起井,一般的井打出的水都是苦涩的,只能用做洗衣服、蒸饭,而饮用水都是去卖,在电视上我们也经常看到推着水车卖水的人,其实卖的水也不过是相比之下苦涩味道淡一些而已,而王府街旁西侧有一口远近闻名的优质甜水井,名为甜水,其实就是无色无味,相对来说,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

14、象来街(长椿街)
象来街位于宣武门西侧一里左右,原来这里是明清时代饲养大象的地方。 明清两朝,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带大象来华,进贡皇帝,以示友好。明弘治八年,在宣武门内西南城根设立象房和演象所,驯养大象。古代将大象视为太平吉祥的象征,寓万象更新之意。每当太和殿举行盛典,象群被牵到皇宫,有驾车的、驮宝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时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于午门前御道左右,蔚为壮观。清朝沿用明朝役使大象的制度与习俗不变,但至清代后期,驯养大象的经费被层层克扣,大象境遇不断恶化,从而被逐渐病饿而死,仅留下象来街这一名称。

15、护国寺
护国寺是北京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元代。原为元丞相托克托官邸,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赐名为**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蒙古王公贝勒修缮此寺,为圣祖祝寿,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寺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三间,单檐歇山,简瓦顶,石门额书“**善护国寺”;第二层殿为金刚殿;第三层殿为天王殿;第四层殿为延寿殿,东配殿曰文殊殿,西配殿曰秘密殿;;第五层殿为崇寿殿,东配殿为曰伽蓝殿,西配殿曰无量殿;第六层殿为千佛殿,东配殿曰大悲殿,西配殿曰地藏殿;垂花门后为第七层殿是**殿;第八层殿为功德殿;第九层楼菩萨面阔三间。垂花门处有横道相隔形成前后两部分。今仅存金刚殿和西北角的廊房(此次部分被焚毁)以及垂花门后一层殿,寺原有石碑多已无存。

北京一共有几个区。几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