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方寻瑶 给各位分享太平洋地区恐龙领地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恐龙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恐龙分布于世界上哪个国家)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恐龙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

现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大概有1100个属,这1100多个属分布在我们已知的所有**上,所以从现在看来,就是说恐龙它这个分布范围和分布时间都是非常广泛的。
我国辽西地区,是著名的恐龙化石发现地。

世界上有哪些恐龙遗址

恐龙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方

1.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位于中国旅游百强县、全国旅游示范县,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是南阳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2.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郊约11公里的大山铺镇旁,是一个盛产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
3.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门性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5-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被美国《全球地理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是?

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的东北部,距市中心9公里。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专门性恐龙博物馆。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5-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被美国《全球地理杂志》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国外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有哪些?

世界上除了中国恐龙化石埋藏特别丰富以外,其他地方也有特别丰富的。如美国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一带、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非洲的坦桑尼亚、蒙古人民共和国等地。

美国西部的犹他州和科罗拉多一带,盛产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尤其在两州之间的“恐龙三角区”,化石特别集中。非常有名的恐龙大汉雷龙、梁龙和身披骨板的剑龙,还有大型食肉龙——跃龙,都是在这儿发现的,科学家从1977年就开始在这里发掘、研究恐龙化石,至今在这儿已有4个陈列恐龙的博物馆,堪称世界一最。

加拿大西部的阿尔伯达省产有大量白垩纪晚期的恐龙化石。这里发现的**龙、鸭嘴龙、甲龙、角龙化石非常有名,发掘历史已有80多年。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公园,园内的梯雷尔恐龙博物馆负有盛名。

蒙古人民共和国,是白垩纪早期到晚期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有学者认为,白垩纪时这儿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恐龙活动场所。

非洲东部坦桑尼亚的坦达古鲁,是侏罗纪晚期恐龙的著名产地,发掘历史已经80多年了。曾经发掘大量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世界上已知最重的恐龙——腕龙,就是在这儿出土的。

我国恐龙化石最多的地区在哪个省

中国恐龙之乡中国的恐龙之乡——四川自贡

四川盆地

四川,主要由长江水系四个支流汇集涵养的盆地,主要是中生代与新生代陆相沉积**涵盖的广大区域。位居北面屏障的秦岭,南面高耸的云贵高原之间,形似东北延伸的椭圆形,面积达二十万平方公里。中生代的**从三迭纪晚期一直延续到白垩纪早期,厚达三千到五千公尺,主要是由河流或湖泊相的紫红色砂岩构成的。恐龙化石主要保存在侏罗纪中期到晚期**之中。根据推断,伴随在中国西南方(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地区)古杨子江水系的是一群大湖泊罗列,包括有蜀湖、云南湖,而西羌湖(?)位居其间,相互连通。这个古杨子江水系延伸至云南西南隅,可能流到古地中海中。各式各样的恐龙家族就在这些大湖边缘及邻近地区逐水而居。其中蜥脚类恐龙最为繁盛,而且在侏罗纪晚期时候演化成为庞然大物,几乎同时遍存全球各处。

有些蜥脚类体长近乎30公尺,推估体重可达50到80吨重。在1952年,于四川境内宜宾市,靠近金沙江的马门溪渡口,在筑路工程进行时挖掘出了一具大型蜥脚类恐龙的骨架。宜宾文物中心立即运送到北京,经杨锺健教授研究而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在1957年,四川石油开发队又在四川合川县西北35公里的太和镇涪江之畔古楼山山腰上发掘出合川马门溪龙骨架。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它所挖掘出土的是上沙仙庙组地层,原来堆积在河流的紫红色砂岩、泥岩。这条巨龙出土时除了脑袋和前肢外,完整保存硕长的颈子有17到19节的颈椎,它利用长颈采食树稍顶端的枝叶,就像长颈鹿一般。在颈椎下方具有显着的柱状突出,彼此交缠迭置增加颈子的稳固,免于折损。颈椎与背脊椎都具有后凹型椎体。而 骨是由四到六块椎体构成,神经棘愈合在一起。尾椎的前16节椎体是前凹型,神经棘低平,并且尾椎前后分叉。马门溪龙自己建构成一个马门溪科,杨锺健指出它与梁龙科有亲缘关系。但是,最近由重庆博物馆在Raxian发掘一具合川马门溪龙部份骨架与一个极为完整的头骨。与庞大身躯相比,这个头骨极小;有趣的是它的齿列不像梁龙类铅笔状的牙齿而是呈勺状的。

1974年,重庆博物馆主持一项计画,进行四川境内,自贡附近五家埧的系统挖掘工作,经过三个月的挖掘,从上部沙溪庙组的侏罗纪晚期岩层中,清理出106柳条箱,重达10吨的骨骼化石。这些标本经过笔者研究,复原了两具峨眉龙的骨架,一具四川龙的骨架,以及一具沱江龙的骨架。其中沱江龙是亚洲有史以来所发掘到的第一只完整的剑龙类骨骼。

上游永川龙是一种异特龙类。几近完整的骨骼,仅缺失前肢及部份尾椎,被挖掘出土。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这具骨架是在1976年,在建构上游水库时,一位建设工人在永川县上部沙溪庙组地层的砂岩中发掘的。永川龙体长大约7公尺,头骨长82公分,高50公分。复原的骨架放置在重庆博物馆的展示厅中。

这个属总计有两个种,包括上游永川龙与巨型永川龙。后者超过9公尺长,是在同一个地层发掘的,包括了不完整的头骨,脊椎,腰带以及一些肢体,也是在重庆博物馆中展示。至今为止总计从四川盆地这一个地层中发掘出三具几近完整的永川龙骨骼。

甘氏四川龙是中型体材的异特龙类。它与北美洲发掘的异特龙极为神似。它是侏罗纪晚期游荡在四川盆地中装备齐全极凶猛的掠食者。 经过一位天主教士R. Mertens的协助,在蒙*县宁家沟北方1.2公里处找到了化石地点。他们在隔年请Zdansky来此进行采掘工作。在宁家沟,他们采集到一件剑龙的骨棘,是为亚洲第一个有关剑龙存在的证据。

Zdansky在宁家沟挖掘到二具不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骼。运送到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由Wiman做研究。Romer将原来Wiman所命名的Helopus重新在1956年命名为盘足龙,同时提出一个盘族类的新亚科。到1934年,杨锺健协同卞美年考察这个化石点,又采集一些破碎不全的骨骼,大多属于盘足龙的一部份,而少部份则经过监定属于兽脚类恐龙以及剑龙类的背部突棘。

盘足龙的头骨一般与圆顶龙相比较,但较为低平。它具有极为硕长的脖子。总共有17个颈椎。颈椎体的神经棘很低,在肩部附近开叉很宽广。据推估这具师氏盘足龙体长达到10到11公尺,是中国所正式命名的第一只蜥脚类恐龙。

四川自贡大山铺

自贡,位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南大约二百四十公里处。它以中国”盐都〃而闻名。远从汉朝(纪元前202年到公元后220年)开始,自贡的居民就一直利用汲取自井中的卤水来制造精盐。而生产恐龙残骸的侏罗纪陆相沉积地层,广泛分布在自贡地区。

大山铺,则是寂静的悬挂在自贡市东北隅11公里的一角。恐龙坟场就埋葬在这个小镇的东缘一亿多年的光景。最早的恐龙骨是1972年被当地的一位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时采集到的。龙骨被送到了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以及自贡的井盐博物馆。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期间,没有人有闲暇进行挖掘工作。到了1976年,在笔者主持下,一支古生物(化石)保存研习队,进行了挖掘工作,发掘在大山铺的侏罗纪中期,下部沙溪庙组岩层中一具大型不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经命名,就成为李氏蜀龙的原型标本。今天,这里成为举世闻名,侏罗纪中期的大山铺恐龙公园(坟场)。

1979年,在中国恐龙挖掘研究史上,迈向另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重庆博物馆组成了考察队伍,针对四川盆地的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进行挖掘工作。当1979年12月17日,这批科学家进驻之前,现址已经被西南油气公司开挖,要建立一个停车场,使得大量的化石仍在原址*露出来。从1979年持续到1981年,笔者领导挖掘大山铺恐龙埋藏现址的工作。而到1981年至1982年的5月,挖掘工作继之由四川省文物局组成的队伍执行。到那时为止,超过四十吨的恐龙化石由北京古脊椎动物所,重庆市博物馆,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发掘出土。总计超过8000件骨骼残骸被挖掘。其中许多是庞然大物,有些呈单一的骨骼,有些则仍连接构成骨架的一部份。

这些壮观的化石包含了完整骨架的蜥脚类,食肉类,剑龙类,鸟脚类等恐龙,以及翼龙类,两栖类与鱼类化石。它们总计代表了超过一百具动物的个体,涵盖至少12个爬行类动物,包括有六种不同的恐龙家族。其中食植物性的,硕长颈项的蜥脚类恐龙体长超过了20公尺;而凶暴的食肉性兽脚类恐龙体长仅有1.4公尺;一只鸟脚类恐龙,以及一具保存极为完美的早期原始型剑龙类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伴随发掘的还有中国首次在侏罗纪中期地层中出现的翼龙类,以及一具鱼龙类,原来生活在河川湖泊中长颈的水生爬行动物。

大山铺恐龙坟场现已经被证实公认是中国及全世界恐龙埋藏遗址中最丰富,也最重要的地点之一。挖掘地点涵盖2800平方公尺,挖掘工作至今仍然持续进行中。据估算,含有化石的面积超过二万平方公尺之广。这个遗址重要性不仅仅在其恐龙化石含量之丰富,尤其是极其珍稀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族群;同时也以其生物种的多样性而叹为观止。这个恐龙族群因而被名之为”蜀龙动物群〃。这个侏罗纪中期的恐龙动物群,对我们认识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的知识而言是划时代的突破,因为它正好填补了这一段恐龙演化史环节中的段简残片。

一座崭新的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在现址上于1987年春季拔地而起,巍然耸立。这是亚洲有史以来第一座的恐龙专业(门)博物馆。这座宏伟的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现址博物馆,架构在含化石的地基岩层之上,而且保存现址未经破坏。举世威名远播的三个恐龙现址博物馆,除了自贡恐龙博物馆之外,就是美国犹它州的国立恐龙遗址纪念馆与加拿大的阿尔伯托省的恐龙公园。博物馆门厅石壁上铭刻”恐龙群窟,世界奇观〃,诚非虚言!

在大山铺恐龙埋藏地至少已经发掘了一百具以上的个体,代表着至少八个以上不同的恐龙生物种。而恐龙族群种类的比例完全和其食性的自然规律性一致。掠食者,像是汽龙,要比其猎物——被掠食者——较不普遍。而食植物性恐龙占了约94%,远比兽足类恐龙多的多,像是蜀龙,峨眉龙与酋龙。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特别的恐龙类在下沙溪庙组地层中被发掘到:包括了体型较小的食植物性鸟脚类,如:敏龙,晓龙和剑龙类的华阳龙。而采掘自大山铺地点的长头狭鼻翼龙为飞翔的爬行动物门,是中国唯一侏罗纪中期的飞翔的爬行类化石标本。

在大山铺遗址侏罗纪中期的蜀龙动物群里,也挖掘到一个崭新的迷齿两栖类,命名为中国短头鲵,它因为是亚洲在迷齿两栖类的化石纪录中,全新的成员而特别显得珍贵而重要。

大山铺的恐龙家族——

在自贡大山铺恐龙群窟里,生活有四个属的蜥脚类恐龙—原颚龙,蜀龙,酋龙与峨眉龙。它们可以分成为两个族群,即短颈的原颚龙与蜀龙;与长颈的峨眉龙与酋龙。这个发掘随即对蜥脚类恐龙系统分类上,建构了一个亲缘系谱上可能的分类特征。

短颈的蜀龙最为知名,总共12具以上的完整骨架和三个保存极佳的头骨先后出土。许多骨架以原始死亡埋藏的姿态展示出来。

李氏蜀龙为兽脚类,中型而且尚未特化的种属。牙齿具高而细的形状,像铲子似的,总计有四颗前颔齿,17到19颗颔齿以及21颗臼齿(?)。颈椎很短,后凹椎具有低平的神经弓与神经棘。后段的颈椎约为背脊椎的1.2倍长。背部的神经棘很高耸;而 骨有四块固结合的椎骨,与在印度中部发掘到的巨脚龙很相似。根据趾的数目尚未减少推断为非常原始的型态,而在前三趾端都具有爪子构造。

酋龙是一种大型而原始的蜥脚类,具有一个硕大厚重的脑袋,牙齿很大呈铲状,颈椎硕长具有分叉的神经棘分布在其后段一直延续到背脊椎的前段。腰带是典型的侏罗纪晚期蜥脚类的构造,具有四块接合的脊椎。背脊椎平凹型,而尾椎则呈双平型。酋龙和发掘自澳洲**昆士兰地区侏罗纪中期的瑞特龙神似,而和峨眉龙,马门溪龙相比较则较为原始型。

峨眉龙是一种中型长颈的蜥脚类恐龙,总计发掘有四个不同的种,分别被命名为:荣县峨眉龙,釜溪峨眉龙,天府峨眉龙与罗泉峨眉龙。其中较天府峨眉龙稍为小型的荣县峨眉龙发掘自荣县Raxian,是四川盆地中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由杨锺健与Camp于1936年共同描述命名的。

天府峨眉龙则是巨大型的蜥脚类,估计长度超过20公尺。它硕长的脖子具有17块颈椎。最长的颈椎骨较背脊椎长3.5倍。而颈椎的神经棘比蜀龙要低平,侧腔则较宽广。天府峨眉龙在尾端有一个骨质的尾锤,用来抵御攻击用,其功能就如同甲龙类膨大的尾锤一样。

汽龙在侏罗纪中期的蜀龙动物群里是一种活跃敏捷的掠食者,它属于中等体型的肉食性恐龙,大约3.5公尺长,高可达2公尺。根据发掘的头骨以及部份躯体保存的骨架复元组装显示了它的牙齿尖锐边缘呈锯齿状,能撕裂生肉。强而有力的前肢装备有强劲的爪子用来抓持小型猎物或者大型动物坚韧的外皮。这种恐龙的特征和侏罗纪其它地区发现的巨龙类非常相近。

在大山铺遗址中两种小型的鸟脚类恐龙也值得提出:大山铺晓龙与洛氏敏龙。其中洛氏敏龙是一种小型的法布龙类,它的种名是根据美国地质学家Louderback而命名的,以纪念他是第一位在四川盆地发掘到恐龙化石的功迹。敏龙化石是根据几近完整的骨架包括完美头颅而复元的,而更多的残骸从幼体到成年的个体不一而足。它是二足行走,食植物性,头骨很小具有小型叶状齿列。而He与Cai在1983年命名的多齿盐都龙,事实上应归到这一种里。

太白华阳龙属于极为原始型的剑龙类,大约4.5公尺长,头骨非常厚重而狭长,像楔子状。在头骨上,存在有二到三个眶上骨;同时在颚上有一个小型的眶前开孔;在大颚上又发育良好的尺骨冠状突起,以及在上隅骨一个小型后方孔。颚前排列有六到七颗叶片状小齿。最引人入胜的背脊骨板,从颈项到尾端对称排列,形状稍异。而在肩部则有一对特大型的骨板。总计大山铺挖掘出12具华阳龙的个体;完整的两具骨架经过复元装架,分别陈列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重庆市立博物馆中。

华阳龙显然是剑龙类中最早期的代表族群,也是侏罗纪中期剑龙家族中最完整保存的一群。骨架明显的呈现了剑龙的典型特征,包括短小的前肢,低垂的颈项以及头颅几乎触地以觅食植物;两排窄而高耸,又极尖锐的骨板排列在背脊上
”——黑龙江省嘉荫县

什么是天体生物学

  据了解,天体生物学,指研究天体上存在生物的条件及探测天体上是否有生物存在的学科。地外生物学,又称外空生物学,在天文学中,是研究太阳系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其卫星上和其他恒星的行星系上可能存在生命现象的理论,以及探讨探测方法和手段的交叉学科。
  研究地球以外的天体上生物存在的学科。研究其他天体上是否存在生物的问题,首先要明确那里是否具备存在类似地球上生命的必要条件。①必要的组成物质:即能够合成有机物的碳、氢、氧、氮等元素。现在已知这些元素在宇宙中是相当普遍存在的。②适宜的温度:生命需要光和热,但又必须适中。在高温下碳**的化学键会破坏,而过低的温度又会使生命所必需的生物过程停顿。③液态的水:这是生物体必要的组成成分,也是生物体内进行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必要介质。④大气:许多作为生命起源的天然有机物,必须在大气中通过紫外线照射和电火花才能合成。大气还起保护作用,使生命免受陨石和宇宙线的伤害,使水不致大量汽化而逸失。⑤必要的时间:上述条件必须存在很长时间,然后才会有生命的产生和发展。
  恒星温度太高,任何生命形态都不可能存在;小行星、彗星等体积太小,不能保持厚层大气,无法维持生命的发生和发展。只有一部分行星和某些卫星才有可能具备上述条件。太阳系内,水星表面温度约为400℃,日夜温差很大;金星表面温度约480℃,木星约-140℃,土星约-180℃,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表面温度更低,都不适于生命存在。对于火星,宇宙飞船着陆探测结果表明,在火星着陆点附近土壤中尚未发现任何生命形态。月球上白昼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又低至-183℃,而且月球上既无大气,又无液态水,不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登月探测并未发现月球上有生命存在。有些科学家认为土星的一颗卫星──土卫六,可能存在生命,但尚待证实。即使太阳系内其他行星、卫星都不存在生命,也不能说宇宙间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见其他行星系)。银河系估计有几百亿颗行星,其中约有100万颗可能具有类似地球这样能够孕育生命的行星。在星际空间中已经发现五十种以上的星际分子。在落到澳大利亚默奇森和美国肯塔基地区的陨石中,已发现氨基酸这种有机物。这些都表明宇宙中其他天体可能存在生命。
  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础是碳和水。但在其他天体上产生生命的基础不一定是碳分子,可能是其他分子,例如硅。其他天体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和进化的道路有可能与地球上的生物很不相同。另外,如果构成生命的基本粒子并不结成通常所称的**和分子,那就会形成完全不同的生物。即使由分子组成的生物也不一定会和地球上相似。那种生物可能由超导物质组成,其形状和性质就会完全不同。

生活在陆地,海洋,天空有哪些恐龙

水中:蛇颈龙,海龙,薄板龙
陆地:**龙,三角龙,腕龙,马门溪龙,窃蛋龙,剑龙,翼手龙
天空;翼龙,

恐龙时代在海里生活的最大动物是什么?

平滑侧齿龙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水生猛兽,侏罗纪晚期,它们庞大的身影在四片巨型桨鳍的驱动下,威严地划破浅海水域,宣泄着无形的霸主气势!滑齿龙的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在这样一台吞噬机器前,鳄鱼、利兹鱼、鱼龙甚至其他上龙都要退避三舍,否则必难逃厄运。滑齿龙的鼻腔结构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气味,这样滑齿龙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发现猎物行踪。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齿龙一生都在水中度过,因此它们也是卵胎生动物,喜欢在浅海域产仔。直到最近科学家能确定的最大成年滑齿龙不过是18米,

异特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异特龙是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异特龙可能是一种比较凶猛的大型掠食动物。根据化石上的异特龙齿痕推测,它可能以草食性恐龙为食。当没有捕捉到猎物时,就有可能以恐龙的尸体为食。

异特龙的分类

异特龙属于异特龙科,是一个大型兽脚亚目的演化支。异特龙科是肉食龙下目的三个科之一,其他两个分别为鲨齿龙科与中华盗龙科。

早在1988年,古生物学家葛瑞格利·保罗就提出异特龙科在后期演化为暴龙科,因此成为并系群;但这个看法已遭到否定,暴龙科已经被归类为另一群兽脚类支系,即虚骨龙类。

异特龙科是肉食龙下目中成员最少的一科,在大多数的近期研究中,除了异特龙属以外,只有食蜥王龙以及一个发现于法国的未命名异特龙超科恐龙被认为是有效属。

异特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