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裴凡薇 给各位分享客家地区有哪些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客家民俗具体有哪些(客家民俗具体有哪些内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客家民俗具体有哪些
打吊聚
客家轿下酒风俗
客家的拜祖神活动
客家人是以北方中原汉人为主体,混合了南方土著居民的族群。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各地土著少数民族,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
客家农村的“打吊聚”:
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
客家有传统的拜祖神活动:
拜祖神,指对已逝去的父母,乃至上祖英灵,都当作神明崇拜,而对直系上几代祖神,则是最经常叩拜的。“生为人,死为神。”父或母死了,就要请和尚为之立神牌。神牌上写着死者姓名、世辈和死后褒封的谥号,立于尸前,开始让其子孙叩拜。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怎么样祭拜门神
门是家的保护神,大门首当其冲,门神是司门之神灵,是古代的五祀之首,贴好了门神后在门外烧三柱香,把门神的名字念出来,意思已经请来了,有条件可以烧九张金箔纸给门神,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有谁知道流传客家的神话故事?
兄妹成亲
(汉族,流行平远县)
上古时候,发生过一次大火灾,把大地烧得一片精光,只留下躲在岩洞里的一对少年兄妹。大火过后,他们爬出岩洞,看到大地一片乌赤,家里也烧得精光,只剩下一座烧不掉的磨石。于是,哥哥对妹妹说: “现在人都死光了,仅剩下我们俩人,怎么办?”妹妹说: “我俩把磨石搬到山上去,然后往山下滚,如磨石不会分开,我俩就结为夫妻,传宗接代;如果磨石分开,我俩就各自求生。”结果,磨石从山上滚到山下,仍然紧紧地合在一起,于是他俩便结为夫妻,一代一代繁衍子孙,直到现在。
石古大王的传说
(汉族,流行兴宁县)
远古时候,兴宁县神光山周围十余里的地方,全是荒山野岭。山里野兽经常到山脚下的村里觅食,弄得村民不得安宁。村里有个姓石的少年,从小练出一手掷石子的武艺,石子掷出去百发百中。他决心要为群众除害。
一天,忽闻有**喊“狼来了”。他抬头一望,只见远处一个人牵着下条牛边跑边叫。这少年邀了几位同伴追了上去,一个石子就把狼砸得脑袋开花。
又有一天,距神光山只有三里远的黄矶塘来了一头老虎,附近的人吓得不敢出门。石少年邀了十多个同伴,带上石头,分乘三条竹排从水路出发。当竹排经过一处芦苇丛边时,突然, “呜”的一声,从芦苇丛中跃出一头黄斑老虎,扑上一条竹排。那竹排连人带虎跌落水里。老虎泅水上了岸,人也跟着上了岸。这时,另二条竹排上的人已赶了上来。他们拿起石头一齐向老虎掷去,不费很大功夫就把老虎打死了。
以后,那位姓石的少年掷石子的武艺越学越精,各处来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野兽渐渐少了,人民生活也就**了。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姓石的少年,在神光山上设坛奉祀,称他为石古大王。南越王越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封他为护国石古大王。
墨斗的传说
(汉族,流行五华县)
据说墨斗是鲁班先师设计制造的,在鲁班手里,只要用墨斗线一弹,树木即按直线自动裂开,省力又省工。
有一次,鲁班带着徒弟在高山上劳作。晌午时分,墨斗糟里的水用干了,鲁班叫徒弟下山取水。徒弟带着墨斗下山,由于炎夏酷热,走到半山腰,他便不想再走了。这时他恰逢尿出,便在拉尿时顺便把尿装入墨斗槽中,休息片刻后即回到鲁班身边。鲁班接过墨斗,拉出墨线一弹,奇怪,木头上只留下一条黑线,并不裂开。鲁班生疑,责问徒弟取的什么水,徒弟不敢实说,鲁班便误以为是此地山神水娘作祟,不是自己寻钱的地方,随即收拾工具离开了那座高山。自此以后,墨斗就只能弹出线条,而不会自动解板了。
李铁拐的来历
(汉族,流行兴宁县)
八仙里面原先没有李铁拐,是他们一次过海时,临时找来顶替王仙人的。
那年,八仙约好共赴瑶池蟠桃会,谁知七个仙人都到了,单单不见王仙人,,等得太家十分焦急,怕因此错过良机。
眼看时辰已到,王仙人仍不见来。这时,曹国舅忽然发现一座新建坟堂,即建议众仙,不如超度死尸,点化成仙一同过海,以免错过蟠桃盛会,众仙同意了他的建议。谁知,这死尸一条腿已腐没,点化后成个独脚仙人。独脚仙人怎么走路?众仙又发起愁来。正巧这时来了一头很大的狗牯,众仙人即把狗牯的后腿斩来一条,配给独脚仙入,但是,两条腿长短不一,成了个跛子。因此,众仙人便叫他李拐子。那条狗牯被斩了一条腿后,痛得“汪汪”直叫,不能走路。众仙人怜悯它,拿来一张纸,做了一条腿给它配上。所以,狗拉尿时,这条腿总要提起来,害怕被尿淋烂。
至于王仙人,因错过良机,被众仙除名,流落凡间,成为野仙。
嫦娥与牧童
(汉族,流行兴宁县)
八仙过海以后,备奔东西。张果老和他的牧驴童子,带着从龙宫取来的月桂宝树,到了月宫居住。
不久,嫦娥偷吃了灵药也来到月宫,做了张果老的女徒弟,日夜帮助师傅酿酒、炼丹。
一个**,一个牧童,两人渐渐地爱上了。
有一次,嫦娥与牧童在幽会,被张果老捉住了。张果老装出十分慈祥的样子,笑嘻嘻道:“年轻人相好,何必瞒着老夫呢?”嫦娥与牧童“扑通”跪下,哀求师傅饶恕。张果老假意地说: “老夫成全你们,但有个条件,你们必须为师傅办妥一件事。”嫦娥与牧童异口同声地说:“多谢师傅关心,我俩一定办妥。”张果老哈哈大笑:“好、好、好!你俩起来,现在就去办吧!”说完从身上解下一个酒葫芦说:“
嫦娥,你去把酒装满。”张果老又取过一把斧头,对牧童说: “你去把那桂树砍了回来。”张果老又说:“你俩假若事情办不好,就不要怪为师的薄情了,你们一直到办妥了才能回来,到时老夫为你们办喜事。”
谁知,一个是张果老的宝葫芦,一条是龙宫的宝树。痴情的嫦娥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不停地装酒,也装不满;痴心的牧童一斧斧用力地砍,但一歇气,桂树又长回了原样,永远砍它不断。就这样,一个装,一个砍,永远也没有完。
田伯公的来历①
(汉族,流行平远县)
传说很久以前,有九个凡人炼仙。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过后,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彩楼,上面站着太白星君。他是奉玉皇圣旨来考验九位炼仙人的。
太白星君喊道: “你们快上前面这座山,看谁先到山顶。”其中八人听后都争先恐后向山上跑去。眼看就要到山顶了,谁知那山忽然高了一层,他们只得继续往上跑。不知跑了多少时间,那山也不知高了多少层。到后来,他们实在跑不动了,便手足并用爬着前进,这时,山也不再升高了。他们终于爬上了山顶。
留在山下的那个人,看着那八个人又跑又爬,心想会累死的;便蹲在田坎下不敢出来。这时,太白星君对爬上山顶的八个人喊道: “你们都往下跳吧!”蹲在田坎下的那人一听,吓得更加不得了。他想,从万丈山顶上跳下来,不摔成肉酱吗?他正想叫他们不要跳,但是,来不及了,他们已往下跳了。怪!他们竟没有摔下来,被一朵彩云托着,被风送到太白星君身边去了。蹲在田坎下的那个人,感到十分后悔,大声喊道: “等等我!”太白星君把仙扫一挥,答道: “太迟了,你就蹲在那里做田伯公吧!”他果然变成一决石头,做了“田伯公” 。
注:①田伯公:指立在田头的土地神。
鬼谷仙师与狗腿 (汉族,流行平远县)
传说,从前某地有个中年**,无儿无女,却决定不再嫁人。
一年的清明节,她去祭扫丈夫的坟墓,发现基地上有一株结着谷穗的禾苗。她将这株谷穗带回家,又把它混在麦子里磨成粉做饭吃。不久她怀孕了,生下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子。没有丈夫会生孩子,她认定与吃了“鬼谷”有关,就给孩子取了“鬼谷”的名字。
鬼谷长大后从事医业。因他医术高明,大家都称他“鬼谷仙师”。
一次,县令派人叫鬼谷仙师给他治腿病。鬼谷仙师早就对他的贪婪凶恶恨得要死,坚持不去。谁知,却被衙役痛打了一顿,还横蛮地拉着他到了县衙。
到了县衙,鬼谷仙师看过县令的病腿后说: “必须换腿,否则有生命危险。”县令便叫鬼谷仙师到牢房去看看有没有犯人的腿合适换的。鬼谷仙师从牢房回来后说: “犯人的腿都配不止,只有你派来叫我的那个衙役的腿最合适。”那个衙役的腿被锯掉后,苦苦哀求鬼谷仙师治疗,鬼谷仙师就给他接上一条狗腿。
狗腿被锯断后,鬼谷仙师用黄泥捏成腿给狗配上,再用破布包扎起来。这样一来,那条狗每当射尿的时候,就怕腿被尿淋湿,只好将那条腿提起。后来狗还把这个习惯遗传给它的后代。
三奶仙娘学法
(汉族,流行五华县)
传说很久以前,某地有妖精社官爷作祟,村里人每年都要给它做社,不但要备办三牲祭品敬奉,还要给吃一个男孩。
这一年,轮到了陈姓某家供奉男孩。这家只有姐弟俩人。陈大姐想到自己只有一个弟弟,若被社官吃掉,父亲的血脉就断绝了。为了救弟弟,她决心到茅山学法,以便到时和社官一斗。
陈大姐不知走了多少天多少路。一天,她遇到一位姓林的姑娘。相间之下,得知林姑娘家以撑船为业,为保平安,她也到茅山学法,于是,她俩结伴同行。行了很久,遇到一个姓李的姑娘。她为了给百姓治病,也去茅山学法。三人一样心思,便结拜为姐妹。
三人行了一程又一程,在深山密林里迷失了方向。后来,她们来到一个大水潭面前,眼看走投无路,十分悲伤,都说学不到法,救不了人,不如死去,便同时跳进深潭。谁知跳入潭中,却见一座清堂雅舍,进去一看,有一位老大娘坐在那里。老大娘知得三人要到茅山学法,便说: “我识得路,但我背上生了一个大瘤,如你们能用嘴把脓血吸去,治好了我,我便可以带你们去。”陈大姐救弟心切,顾不得腥臭,俯身便吸。她吸了一口,本想吐出来,不料却一骨碌吞进了肚里。她觉得奇怪,那脓血不仅不腥不臭,反而又香又甜,而且越吸越觉得浑身血液流畅。林李俩人看见,觉得怪,也争着吸了一些。结果,老大娘背上的瘤好了,姐妹三人也觉得长了功力。原来这个老大娘便是茅山仙主的化身,用“脓血”传功力,陈大姐吸得最多,法力也就最强。
接着老大娘对她们说: “你们可以回去了,我给你们每人一匹马,路上你们会遇到兄弟五人,叫做五伤五郎,大部姓彭,二郎姓陈,三郎姓郭,四郎姓张,五郎姓伍,他们吃了九牛二虎,力大无穷,在路上拦着,要你们做妻子,你们可以和他们打赌,对他们说,若能吃下火米,情愿给你为妻,吃不下就要听我们三人使唤。”老大娘说着?取出一把火米交给陈大姐,并交代了吃火米的解救办法;还说收拾了五伤五郎,即可去对付社官了。
路上,姐妹三人果然碰见五伤五郎。陈太姐拿出火米打赌,五伤五郎啥啥大笑说:“怎么不敢!”说着即把火米吞下。不料,火米一到肚里,着起火来,烧得兄弟五人疼痛难忍,跪在地上求饶: “不知三位奶娘法力高强,多有冒犯,饶了我们,情愿听从使唤。”姐妹三人便弄了鸡血给他们吃。他们吃了,顿时好了过来。
后来,姐妹三人带着五伤五郎,骑上快马,一下子到了村中。这时村里正在做社,陈大姐见弟弟被绑着就要开刀,忙大喝一声,救出弟弟。社宫一见,挺身来斗。五伤五部一齐出动,社官刷地一声变成一条大蛇,张开大口要吃陈大姐等人。陈太姐不慌不忙,拔出宝剑,念念有词,用力砍去,把蛇尾斩去一截。社官忙伏地求饶。陈大姐责其罪恶,令他一不准再吃男孩,二不准进庙堂,就在山前或树下安住,三要保乡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社。社官一一遵命,一直规规矩矩住在大树下,看管村中田禾。
降伏了社官后,林姑娘领着姐妹,正好赶到常常沉船的地方,只见父亲的木船从桥下驶来,接着她又看见船被急浪一抛,撞在桥墩上,被撞了一个洞。林姑娘忙念咒诀,脱下一双绣鞋丢去。鞋正好将漏洞塞住,保住了全船人的性命。从那时起,所有江中来往船只,船篷上都挂着一只鞋,以保佑平安。
后来,姐妹三人,到处消灾除病,赶鬼驱邪。百姓都称她们为三奶仙娘,有些地方还建起宫祠,春秋祭祀,香火不绝。
梅州地区的神话故事有哪些?除了"孟姜女哭长城"不讲,还有什么新鲜的梅
客家梅州民间神话故事:三坎石的传说
客家人石头。
传说韩湘子架设潮州湘子桥,快要合龙时才发现石料不够。当时恰好梅县灵光寺潘了拳到潮州开元寺谈经,他得知韩湘子造桥石料不够,便答应从五指峰削下三块大石,于第一日五更前送到。
当夜,潘了拳作起法来,请了六丁六甲及大力诸神,到五指峰去把石背来。到大坪村口时,他们放下石来暂歇。不料,轰然的放石声惊动了嘉应州的城隍爷。当他听到潘了拳运石给韩湘子造大桥,不禁火冒三丈,拍案大骂潘了拳:“小小和尚,目中无本神,不懂得五指峰的一木一石皆本隍辖下之物?就是玉帝、如来也不得擅自动用,何况嘉应州与潮州二不相及,他韩湘子造桥关我屁事!狗头陀不敬本隍,却巴结韩湘子,真是岂有此理!”
众土神见灵光寺香火鼎盛,而土坛社庙却冷冷落落,早就怀恨在心,今见顶头上司发怒,便在城隍面前扇风点火说:“我们本应保持尊严,岂能让潘秃驴胡作非为!”城隍听了,便吩咐丙村三堡和松口的土神社官,必须如此如此。
当夜,潘了拳与众神赶着大石变成的三只大羊,沿小溪向雁洋进发,算定五更前可到达潮州。行至雁洋水礤下,忽然远处传来喔喔的鸡啼声。了拳跑到麒麟寨探个究竟,天果真快亮了。潘了拳眼见石羊赶不到潮州,只好作罢。于是辞退诸神,丢下石羊。至今雁洋高润下转弯处,还可看见三块石头叠在一块,故名“三坎石”。据说它就是当年潘了拳丢下的三条石羊。
潘了拳懊丧地回到山寺,才知中了*计,想去再运,却时间已过。他深感有负于韩湘子,便自取法号为“惭愧”。后人都叫他“惭愧祖师”。
本故事流行于梅县。
长城民间传除了孟姜女哭长城还有哪些?他说的主要是什么?
四大民间传说有《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
《孟姜女》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
。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两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夫修长城。有一个叫万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万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万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万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万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 万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两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万喜良一提,万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那年月,兵荒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两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万公子给抓走了! 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孟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怕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以为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风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万喜良在哪里吗?打听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听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听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万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万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万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孟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万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万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像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白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夫尸骨,哭得死去活来。 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 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孟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殓。”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万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万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秦始皇一见急了:“快,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哗——哗——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浪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 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浪。幸亏秦始皇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梅州人的新年习俗有哪些
春寒料峭,却挡不住“客都”广东梅州的父老乡亲们红红火火地像打扮新嫁娘般打扮新春佳节。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从乡村到城镇,家家户户大门上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与火红的对联相映成辉。大人们开始忙碌地置办丰盛年货、杀鸡宰猪、蒸年糕,而早已放假的孩童们则喜气洋洋地满村敲锣打鼓,给平日安静的村镇染上了热闹喜庆的气氛。
除夕是欢度新年的开始,自此便有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就如客家地区民谣所道:“初五又话神下天,初六又话结团圆,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出,索性半月正来归。”新春期间,舞龙、赏灯、唱家乡大戏等异彩纷呈的乡土节目将梅州的山山水水铺上了层层喜色。
作为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舞狮是客家春节最常见的文娱节目。进入年关,在梅州市的五华、丰顺等地,喧天的锣鼓与鲜艳的舞狮随处可闻可见,由各村农户自愿组织的舞狮队在全村各户的门前挨个翻腾跳跃,为大家驱除灾病瘟疫,并祈求新年给各家各户带来好运。
向往乡下的淳厚“年情”和生态环境,希望趁春节的闲暇到农庄中去散心的梅州市民不在少数。避开城市及旅游景点的喧闹,拖儿带女地回乡过年,享受山区洁净的空气和安谧的环境,吃点新鲜蔬菜,重温纯朴的乡情,体味农家淳厚的“年”情,是平日忙碌无比的白领今年过年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