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皇甫秋歌 给各位分享农村化肥有什么用途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化肥具体的是指什么?(化肥具体的是指什么肥料)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化肥具体的是指什么?

化肥是化学肥料的简称,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钥、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磷肥、氮肥、钾肥是植物需求量较大的化学肥料。

化肥具体的是指什么?

简单讲的,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使用方法差异较大。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各种化肥的作用

化肥在水稻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化肥又称无机肥或矿质肥,是指直接或间接提供植株营养元素,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化学物质。水稻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硅、硫、钙、镁等。还需要少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如铁、锰、锌、钼、铜等。水稻生长所需要的这些营养元素土壤中不可能全部提供。因此,只能施化肥来补充不足部分营养元素。例如根据15N示踪测定,从移栽到最高分蘖期的氮吸收量31%来自土壤氮,69%来自肥料。如果移栽后不能及时追施返青肥和分蘖肥就不能确保有效分蘖。所以说,化肥在水稻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作用有:合理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积累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大幅度提高产量;不同阶段施用化肥可以增强水稻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稻米质量,提高稻米的商品价值。

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什么,该如何使用?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氮是农作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没有氮,就不能形成氮白质,没有蛋白质也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

尿素的使用方法: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做追肥时应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结合整地底施。

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作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钾3种肥料合理配合、科学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适期追施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每年开春后的小麦返青期,农户借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施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户在雨前将尿素撒入田间;白菜苗期随浇水将尿素冲施;番茄苗期浇水时冲施尿素等。

这样追施尿素,虽说肥料用了,但浪费现象严重(氨气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小麦、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等**现象发生。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一个特定的临界期(即作物对某种元素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

此期缺肥(氮、磷、钾),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巨大,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无法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最高。

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3、适时追肥

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

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和肥料最大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过早或过迟。

4、深施覆土

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尿素随水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现象,浪费肥料,耗费人工,还极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应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15~20厘米深的*,将肥料施入后用土盖严,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7天后浇水。

当土壤干旱严重确需浇水时,应小水轻浇1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随水流失。在水稻上施用时,应采用撒施,施后保持土壤湿润,7天内不能灌水,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可浇1次小水,而后再晾晒5~6天。

5、叶面喷施

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损伤较小,适合做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但做根外追肥时,应选择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伤叶片。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别。喷施时间宜在下午4时后,此时蒸腾量小,叶面气孔逐渐张开,有利于作物对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

扩展资料:

尿素的使用禁忌:

1、忌与碳铵混用

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2、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过程中挥发掉,一般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撒施,氮素的损失会更快更多。

而且尿素浅施,易被杂草消耗。尿素深施,融肥于土,使肥料处于湿润的土层中,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作追肥应*施于苗旁或沟施在苗侧,深度应在10~15cm左右。这样,尿素集中在根系密集层,便于作物吸收利用。试验证明,深施比浅施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10%~30%。

3、忌作种肥

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这样的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故不宜作种肥。若必须作为种肥施用,要避免种、肥接触,并控制用量。

4、忌施后马上灌水

尿素属酰胺态氮肥,它要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转化过程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经过2~10天才能完成。若施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解在水中而流失。一般夏秋季节应在施后2~3天才能灌水,冬春季节应在施后7~8天后浇灌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尿素

肥料的作用

有机肥料的作用:有机肥料按其养分含量与化学肥料相比,前者是养分种类多,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都有,而后者比较单一,氮素化肥只含氮,磷素化肥只含磷,钾素化肥只含钾,即使是复合肥料也只含氮、磷、钾等有限几种养分。但是,有机肥料所含各种养分种类虽然齐全,其浓度却比较低,以鸡粪为例,它的氮含量约为1.6%,磷含量约为1.5%,钾含量约为0.9%,即100千克鸡粪含氮(N)1.6千克,磷(P2O5)1.5千克,钾(K2O)0.9千克。化肥中尿素含氮46%,即100千克尿素含氮(N)46千克,氯化钾含钾60%,100千克氯化钾含K2O60千克,化肥所含养分浓度比有机肥高得多。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是化肥所没有的。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要经微生物分解、腐烂后才能释放出养分供作物吸收,化肥则施入土壤后即能发挥作用。所以,有机肥料含养分种类多,浓度低,释放慢;化肥则与之相反,养分单一,浓度高,释放快。两者各有优缺点,有机肥应与化肥配合施用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效益。有机肥料的作用有以下两方面:(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有机肥料中的主要物质是有机质,施用有机肥料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培肥地力。(2)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农产品品质,氨基酸等物质,不氮、磷、钾等养分外,还含有多种糖类,氨基酸等物质,不仅可为作物提供营养,而且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肥料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畜禽粪便每100千克中含硼2.2~2.4克,锌2.9~29.0克,锰14.3~26.1克,钼0.3~0.4克,有效铁2.9~29.0克。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显著,而且能改善产品的品质,使蔬菜中硝酸盐、**酸盐含量降低,维生素C含量提高,增加瓜果中的含糖量。有的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大一些,如秸秆、草炭、堆肥等等;有的有机肥料则以供应农作物所需养分为主,如人粪尿、鸡粪等等,这种差别主要视不同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和含氮量之间的比例而定。有机质的结构物质主要是碳(C),所以这种比例称为碳氮化(C/N),C/N大于30的有机肥料其作用以改土为主,C/N小于30的有机肥料其作用以供应养分为主。作物秸秆的C/N在100左右,施入土中,改良土壤的作用很大,由于所含氮素数量很少,在分解腐烂过程中不仅不能释放出氮素,还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秸秆还田时有的地方要加施一点化学氮肥才能加速腐解过程。

从化肥和有机肥料的特点方面谈两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

化肥,因为是根据植物生长需要经过化学工艺产生的肥料,其优点是供养迅速,快速的为植物提供所 需营养元素,是一种速效肥,例如N、P、K等,并且肥料中N、P、K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所以在田间施用时施用量相对较小,并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方便根据土壤肥力、作物状况计算施用量。是我国主流的施肥方式。但也存在缺点,例如施用后土壤易板结,从而破坏土壤结构,养分释放快导致后续养分不足仍需施用,生长出的作物水分含量高但风味品质较差。
有机肥,是利用畜禽粪便、植物残体等经过腐熟后施用于农田的一种肥料。其特点是养分丰富,有机质高,可以维持较好的土壤结构,丰富土壤生物群落,促进土壤释放养分,是一种缓效肥,可以持续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生长出的作物普遍含水量较低,易于保存,且风味品质高。但是由于单位重量内,N、P、K等养分比例较化肥少,所以田间施用量较高,又因为其成分丰富且复杂,在施用过程中无法快速精确计算施用量,往往通过经验值计算,而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会可能会含有治病菌等有害生物。目前有机肥在有机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很多地区农民并不喜爱使用有机肥因为劳动力成本高。
作用,简单的说两者都是为植物提供养分,为土壤提供养分,特点在于化肥养分提供快,但对环境不好,流失量也较高;有机肥提供养分缓慢,利用率高,对环境也比较好,但施用过程比较费劳动力。从成本上来讲,有机肥的施用会贵一点,但不会贵太多。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我不太理解你说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