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石飞天 给各位分享清朝泸州地区叫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在清朝道光年间四川下南道泸州直隷中信乡现在叫什么地名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在清朝道光年间四川下南道泸州直隷中信乡现在叫什么地名
老泸州(泸县)历史上曾经有十个名号古典雅致的古乡,留名300多年,今多已改名换姓,但在众口相传中,“十大乡”的名字还是响当当的。
老一辈的人说到籍贯,或者你查阅家谱,都是这些古老的地名。
据记载,“十大乡”源于明代的八乡,雍正七年(1729年),泸州编为十乡,名字分别为宜民、伏龙、会文、麟现、衣锦、里仁、安贤、凤仪、崇义、忠信。这“十大乡”地跨今天的江阳、龙马潭、泸县全域和纳溪大部、合江小部,再加上被称为中城镇或者城厢的泸州城区(中心半岛和小市),就是当时泸州全境。“十大乡”的区划在清朝宣统之前变化不大,令看泸君赞叹的是,雍正时期的区划调整,要求每一个乡都通水路,也形成多数乡版图呈长条状向长沱两江集中。这一区划框架维持到**时期,也基本形成今天泸县、龙马潭、江阳区等地的场镇体系。
查阅古书与地图,比照今日,查出十大乡所辖场镇如下——
安贤乡
包括特兴、兆雅、杨九坎、云锦、石马、青狮、新溪子等场镇。其中,特兴曾经叫特凌场,兆雅在明代叫赵市,清代叫赵雅,光绪改为兆雅,**时期特兴和兆雅并称特兆镇。
凤仪乡
包括立石、涂场、太平、伏龙、白云、新路、五里、五通、万定等东部场镇。其中太平、伏龙两场镇合称,就是今天的太伏。
崇义乡
包括永兴(蓝田、古名玉川)、太安(**)、弥陀岩、黄舣、分水岭、沙坎、中兴、刘石(流石)等江南场镇。其中,弥陀曾被叫做宋家嘴,沙坎和刘石在今合江县。
忠信乡
包括白节滩、大旺、乐道、登山、丰乐(牛背石)、利合、龙车山等场镇。均为今天纳溪区的场镇,其中,乐道和登山后合称乐登,今天叫天仙镇。
宜民乡
包括通滩、中心(宜定)、九桥、石峰、况家场(况场)、大悲、石棚、马岭、和丰(连云洞)等场镇。均为今日江阳区辖区,其中和叙永马岭同名的场镇今天叫丹林。
伏龙乡
包括瓦子、朱家坪、大垇(大坳)、中兴、天洋、海潮、高店铺、兴隆等场镇。
会文乡
包括清平、龙洞、牛滩、金龙、来龙、官渡、胡市、奇丫(齐家)等场镇。大部分为今日龙马潭区辖地。看泸君考证,胡市明代为胡市渡,属衣锦白荔里,牛滩在**以前属伏龙乡。
衣锦乡
包括观音、兴隆、雨坛寺、喻家市(喻市)、福集、石冈山、云雾、太和、嘉明等场镇。其中今日泸县县城福集在明代叫七里场,当时为驿站。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赫赫有名的泸县二中,曾经就叫衣锦中学。
麟现乡
包括石洞、嘉祥、双碑、云龙、永寿、宋观、得胜、石龙、顺江、奇峰、曹市、观音等场镇。跨今日泸县和龙马潭区辖地,据看泸君了解,嘉祥和双碑今天并称双加,奇峰历史上曾被称作永安寨和七峰场。
里仁乡
包括玄滩、中兴、石桥、复兴、万寿、喻坪、仙佛观、毗卢寺、宝峰寺、宝藏寺、罗汉寺(罗汉场)等场镇,后几个寺庙今天都简称前两个字。其中,玄滩有一个流传至今的古称叫悬滩子,清朝也被叫做元滩、元市。
四川省古蔺县属于哪个市
古蔺县,隶属四川省泸州市,古为“蔺州”,别称“郎酒之乡”,古蔺还因盛产兰花,特别是春兰而被称为“春兰之都”。古蔺县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古蔺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7°41′~28°20′,东经105°34′~106°20′之间。2015年,全县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截至2016年12月,古蔺县城建城区面积达8.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1.6万人。
什么叫历史?
宜宾为什么叫叙府?
宜宾历史上从北宋起曾用过徐州府的名称至隋,外江县复名僰道县,直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 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县、屏山县曾分属泸州及越郡、马湖路、马湖府外,大部属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 **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四川省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宾,辖有除屏山县(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外的今市属各区县地。 1949年12月11日长期**国民*内的***人郭汝瑰中将(担任国民*国防部作战部长)率领国民*72军在四川宜宾起义,宜宾解放。1950年1月设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为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1954年称宜宾专员公署。1957年3月,屏山县由乐山专区划入宜宾专区,至此,今市属10区县地域已归属宜宾版图。1960年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1978年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同时,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1983年3月,富顺县由宜宾地区划归自贡市。同年6月,宜宾地区、泸州市分设,原泸州专区所辖市、县陆续划出,至1985年5月,宜宾地区行署辖有1市9县。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成立
泸州的演变史(带地名和由来)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
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夏、商时属梁州之域。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巴郡辖有江阳地,其后在沱江、长江交会处置江阳县。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迁治泸州。泸州升本路安抚使。
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改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
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日常工作。13日,**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人民**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
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2年,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等3县划归泸州市管辖。同年5月,四川省**批准设立泸州市市中区。6月1日,市委、市**办事机构正式成立。
1985年1月17日,市中区**成立。1985年6月4日,宜宾地区的古蔺、叙永2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5年12月24日,泸州市市中区更名为江阳区;撤销纳溪县,设立泸州市纳溪区;新设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县人民**驻地由原市中区新街子街迁至泸县福集镇;对江阳区、纳溪区、泸县的行政区域作相应调整。
扩展资料:
泸州市属**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雨天气,多轻雾天气, 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2016年,泸州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温、水充足,属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偏好年。
年内高温、干旱、连*雨、风雹、雷暴等气象灾害较常年偏轻;强降温过程次数和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涝发生次数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泸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0-2030)》正式实施
泸州在古代被称为江阳,为啥后来要改成泸州呢?
早在汉代,两汉地志(即《汉书》、《后汉书》的《地理志》),分别都记载有江阳县。《说文》里的解释也是:“水北为阳。”江阳城在长江北岸,当长、沱两江汇合之口,所以古时候的泸州就叫“江阳”。
江阳城的概念,在曾少岷的文章里面,应该只是限于长沱两江交汇处的城池。如今的泸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其概念是远在江阳城之上的,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实力的增强,如今的泸州,已是名副其实。
在西汉时,泸州还叫江阳县,到了东汉的时候,江阳县还叫江阳县,只是到了汉献帝上位的时候也就是213年,江阳县被从犍为郡里面分出来了,改名为江阳郡。到了后来也就是诸葛亮入蜀时,诸葛亮就派过赵云去平定江阳、犍为这两个郡。在这个时间点的江阳郡还没有得到开发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到这里当官。
到了两晋,江阳郡还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到了梁朝,江阳郡终于升级了,也改了名,改为泸州。至于为什么叫做泸州,因为东江阳郡就在泸水边上,就是诸葛亮征南中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这个泸说的就是泸水。事实上,泸水就是金沙江,泸水是金沙江以前的名字。金沙江的旧名,就叫泸水。泸州被改名了,但是又改回来了。在535年到546年这段时间里,江阳郡被改名为了泸州。后来到了隋朝的时候,泸州被废掉,改名叫为泸川郡,还设置了总管府。到唐朝时也就是618年,泸川郡被改了回来,又重新叫做泸州,总管府也给废掉了。
又过了两年,泸州的总管府重新设立起来,只是没改掉泸州的名字,后来还把总管府升级为泸州都督府。后来,泸州这个名字再也没有变过了,但是地位却一变再变,特别在南宋时期泸州的地位最高。
泸州过去的资料
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同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 封苏嘉为江阳候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置犍为郡,领江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肖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省,九年(1376年 ) 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嘉庆七年 (1802年) 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泸县解放,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 (相当于省级) 、泸州、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级)、泸州专区专员公署(地级) ,泸州市(川南行署辖、地辖)所在地。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原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划归泸州市。
------------------------------------------------
��7千—1万年前,古人类已用火、制陶,开始早期农耕文明和定居,进入母系民族社会。
��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中原移民进入长江、沱江汇处,把中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来,推动了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派唐蒙从符关(今合江镇)到夜郎,说服其归附汉朝。东汉置江阳郡,江阳郡成为“锁钥沱江门户,屏障西川”的边陲重镇。汉代,盐业和农业发达。唐代农业发达,贡赋有麦、金、葛、酱、麻、布。
��宋代,泸州成为“西南会要”。泸州成为沃野千里、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商贾辐辏、五方杂处的富庶之地,号“汉、夷门户”、蜀南粮仓,酿酒业大发展,盐业发展规模大,有利用天然气煎盐的文献记载。与少数民族贸易互市。地方官府修筑泸城和寨堡。
��元代,准许酿酒、制盐、制茶、分兵屯田,修筑马道、桥梁,开辟驿传,制造木船发展航运事业,沟通物资交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明朝,泸州直隶省,十五世纪初,泸州进入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及手工业城市行列。
��清代,实行移民入川,促进泸州经济、文化发展,泸州成为川滇黔接合部的**、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时期,泸州开始有了现代工业,在**战争的前期和中期,泸州经济繁荣。
��泸州解放以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现代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蓬勃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泸州各行各业实行改革,进入市场经济,泸州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化工、工程机械、酿酒工业基地。
--------------------------------------------------
泸州文化古迹
��
报恩塔 位于市区商场二街。 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明弘治年, 清光绪十四年及1983年1985年均有维修,迄今保存完好。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明代城垣�位于市区沿长江、沱江岸。规模大,保存好,现存城垣总长1177.2米。始建于宋代,明、清及**年间皆有维修。全部城垣皆为长方形石料砌成。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脑桥�位于泸县大田乡九溪河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长54米, 宽1.9米,高5米。是全国罕见的明代大型石雕桥, 14座桥墩中间的8个上,分别雕刻有龙、象狮、麒麟,其艺术精湛,刀法刚毅,形象生动别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子图�位于泸州城西北角。原名真如寺。初建于宋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乾隆五年(1788年)培修。因寺壁塑有“世俗百子图”石刻,被称为“百子图”。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峰寺�位于方山南麓,初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宋、元、明、清各代均有重建。现该寺占地面积近万平米。云峰寺名胜古迹甚多, 为川南旅游胜地。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祠�座落在叙永县西城。亦称陕西会馆。清光绪年间,陕西、山西盐商相约成立“西帮”,就关帝庙原址重修作为会馆,亦名春秋祠。建成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以精湛的艺术见称,刻工精细,形态生动,意境鲜明,构图巧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龙透关�位于市区西郊。始建于蜀汉。全长7华里。北临沱江,南抵长江,尤如巨龙穿透两江而得名。泸州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龙透关为唯一陆路通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26年12月1日,***等领导的泸州起义爆发,10万****围剿**军,龙透关前展开殊死决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渡赤水太平渡口及二郎滩渡口旧址是**一方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河遗址,均在古蔺县境。现有太平渡陈列馆和纪念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山石园�座落在市区主干道中段。占地4100平米,建筑面积3500平米,由外花园和**旧居以及石园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现代、清末和**初年建筑。**驻泸时,组建“东华诗社”,常在此活动。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大曲老窖池�位于市区下营沟街。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现存窖池4口。仍持续用传统工艺生产老窖大曲,其酒质优良,形成了中外驰名的“泸型酒”。1915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泸州大曲明代窖池在中国酿酒学中具有很高的科学和历史研究价值。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解放史
��**38年(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彻底胜利的前夕,国民****统治集团不甘失败,妄图“固守四川,保住西南”,伺机卷土重来。3月,委国防部第3厅厅长郭汝瑰为陆军第22**司令兼七十二军军长、叙泸警备司令,率部驻泸州,扼守川南长、沱二江及川南通滇、黔各要道。5月,经军统头子毛人凤保举, 西南长官公署少将高参罗国熙出任第七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军统泸县组组长。11月,四川省**将第七区划为川南战区第三分战区,以罗国熙兼司令,同时组建第364 师派驻合江。罗国熙控制第七区军政警特大权后,为阻止中国人民***入川,加紧备战,进行**宣传,在专、县各种机构建立**组织谍报组,于当年11月出动军警特在古蔺、合江、泸州逮捕***员和进步人士赵瑞林、李宗佑、顾雪庄、张忠、庞克、张科素、周去非、曹仲蕴、艾仲伦、金溪生等及其他群众2000余人,其中300 余人遭杀害。罗为扩充武装,将保安司令部直属保警大队扩编为总队,各县民众自卫中队扩编为常备大队,各县**中队编入常备自卫大队。先后领取和购买3000余支(挺)步、机*及大量**,装备各县、乡“模范中队,加紧调训常备大队中、分队长和模范中队队员,累计训练7000余人。
��1949年7月25日,罗国熙召开专署行政会议, 令各县充实地方**,建立游击根据地,进行顽抗,失败后“上山打游击”并亲自选定泸、合交界的大理村、鼓楼山为全区中心游击根据地,颁布《城寨办事处组织规程》,委傅健、肖镇南为城寨办事处主任,构筑工事,修理寨墙,储备粮弹。同月成立“泸(县)、合(江)、叙(永)、古(蔺)、赤(水)5县联防办事处”。9月成立泸县东、西、南、北、中5个作战指挥部,各指挥官分统若干模范中队,分区作战。11月成立“叙、蔺、古联防办事处”、“叙、纳联防办事处”和“泸、富、隆联防办事处”。11月21日,因***挺进贵州和川东南,罗国熙与郭汝瑰在泸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鼓楼山和大理村为第一根据地,古蔺、古宋山区为第二根据地,叙永、纳溪一线由新34师防守,泸城各要地分别由72军直属队及保警总队、**中队、模范2中队分区防守。
��为了迎接解放,牵制和打击国民*残余势力,策应和配合***,泸州地区*****组织在古蔺的彰德、复陶和叙永三门桥及合江等地成立川南武工队,拥有3300人,2500支*。川黔边区游击队亦已发展到千余人、*,控制部分乡保政权和自卫队武装。同时,组织**宣传员,利用散发传单、走亲访友等方式开展秘密宣传,团结争取各界人士,策反国民*军警武装,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护厂、护城斗争,保全了泸州城、23兵工厂、洞窝电厂和79军后方仓库。与**上海局直接联系的***员、国民*第72军军长郭汝瑰,根据****“在有利时机率部起义”的指示,利用自已的特殊权力,于泸州解放前夕将罗国熙及其保警总队调往纳溪、由自已控制泸州全城,同时以“保存实力”为名,令所部“不与***正面作战”节节后退,于12月11日率部在宜宾起义。
��1949年11月底,中国人民***第二**军第10军、16军、18军52师,由黔北分三路进军川南泸州:西路:***16军47师140团2营于11月29日先后占领古蔺县赤水河镇、摩尼镇(今均属叙永县),歼敌1 个营及部分民众自卫队,30日在叙永后山堡围俘国民*两个新兵连。 12月1日凌晨2时,140团向驻叙永城的国民*第6 编练司令部发起进攻,战至拂晓全歼该部2500余人,俘中将副司令肖以宽,叙永解放。12月2日,16军48师副师长张培荣率142团、144团解放打鼓场,3日6时全歼国民*内二警1个连,12时胜利进入纳溪县城。罗国熙部被***16军47师139 团击溃,罗于20日回泸向泸县军管会投城。东路:***10军11月底进抵赤水、习水,合江县县长乐钟镇带民众自卫队避走福宝。30日,国民*364师和699团分别从合江县城和九支逃走。10军30师由习水向合城进发。28师经赤水向合江、泸县进发。12月2日傍晚,30师89 团抵合城东南之马街,见由江津逃来国民*44军渡河入城,因判断失误而未予攻击,至晚发*向合城警告,44军连夜逃走。3日上午,30师师长马金忠、政委鲁大东率部入城,合江解放。12月3日,30师从合江出发,相继在泸县五通场、桐子林、 太和场等地追歼44军军部及所属36师,后继续西进。10军28师84团在泸县丰乐镇 (今属纳溪) 永安桥歼灭国民*新军1个团,继向蓝田坝进发。 请师主力经泸县分水场至**场,渡江进驻罗汉场和23兵工厂。师长陈云中通过电话同泸城郭汝瑰接洽,郭不意***突至,仅答以“按计划行事”,不及详述,立率所部西撤宜宾。16时许,该师赵营进抵小市,沱江浮桥被撤,不得渡。20时许,由起义的**中队驾船渡江,***泸县临工委**王新民等组织各界人士在管驿嘴迎接***入城,泸城宣告解放。中路:11月底,***16军46师进抵赤水河东岸与西路该军主力形成夹击古蔺之势。***组织带领群众赶搭浮桥、筹集粮草,助46师渡赤水河北上。古蔺县县长张树良和民众自卫队头目骆国湘、肖镇南、王逸涛等急忙逃离县城。***古蔺中心县委负责人何显忠、陈昭忠抓住时机开展**工作,争取代理县长王廓尘,省参议员罗辟金、**中队长胡元鑫、民众自卫中队长鲍志君、杨云程等接受和平解放,同时调某***武装驻守要道,派员同境内国民***谈判,收缴一些乡镇民众自卫队**。驻长田、锅厂坝的国民*军何少舟**残部1个团和72军1个营亦缴械投诚。12月5日下午,由***18军派任的县委副**、 县长等一行9人由杨云程中队1个排护送,自摩尼进入古蔺县城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古蔺宣告解放。***进军泸州期间,12月2日,国民*72军新编34师在西撤宜宾途中, 于古宋县(今属兴文县)与新军一部会合,被***47师追击。4日,新编34师师长柏恒率师部及100团、102团4000余人,进入纳溪县文昌岩山区据守。5日,***16军143团和18军某连,相互配合发起三路攻击。激战至6 日下午全歼该部。是役,***伤亡55人。至此,泸州地区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