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李听平 给各位分享明朝为什么有西藏地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时期的西藏(明朝时期的西藏怎么那么安静)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明朝时期的西藏
管辖问题不仅要考虑到当时****的实力,还要考虑到前代对当朝的影响。唐以前,西藏一直处于自立状态,与****分庭抗礼,但到了元朝,****设置了宣政院,开始将西藏纳入管辖范围,西藏也有了臣服****的习惯,所以到明朝后,****对西藏实行了有效的管辖。
明朝是否实质统治了西藏?
看历史地图,西藏是归于明朝版图的,还有个乌斯藏机构。那么明朝到底是实质上统治了西藏了,还是只是意思意思,类似于羁縻或者藩属之类的?明朝的时候西藏究竟是怎么一种存在呢?
明代在西藏的统治是封建制的,可以被称之为土司制度,明朝并不【完全的干预】西藏地区封建主之间的战争,例如帕木竹巴同萨迦派的长期斗争,因为这种斗争明朝甚至是乐于见到的。
明朝以元朝的继承者自居,对西藏的统治基本上继承元朝,但是比元朝要弱很多,《明史》对于西藏事迹的记载主要是在倒数第二卷的《西域传三》,可想而知。
所以说明朝没有实质统治西藏。
明史本纪每年的末尾都会记载朝贡的情况,乌斯藏一直是朝贡的国家,和日本朝鲜并列,并不是明朝的领土,只能算藩属国。
而安多地区明朝应该是算不上统治的,明朝中后期蒙古诸部开始出入西藏路过安多地区基本是如入无人之境(当然很多情况下可能是字面意义上的无人之境)。
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是怎么回事?明朝统治过西藏吗?
西藏在元朝时期与中原地区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元朝统治者任命西藏萨迦派的**担任萨迦本钦,管理西藏世俗事务。后来元朝出现内乱,其与西藏的关系就逐渐疏远了。明朝建立初期,西藏与中原王朝几乎没有接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后来在**元朝统治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宗教(摩尼教,也称明教)的影响力,所以他对藏传佛教非常感兴趣,并深刻意识到可以通过佛教交流建立明朝与西藏之间的联系。朱元璋派一个叫宗泐的高僧出使西藏,并希望宗泐能尽可能搜集藏传佛教的典籍珍本。
不过,尽管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与西藏建立了一定联系,但这种联系与许多人想象中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当时的西藏已**为许多寺院派别,没有哪个派别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明朝史料上声称洪武皇帝在西藏设立了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等军政机构,但实际上这种关系连羁縻都算不上,更像是明朝的单方面声明,因为承认这种关系的藏族首领在西藏并不具备统治权,甚至连主流势力都算不上。
所以在领土问题上不能你说统治就是统治,起码也得看看人家的感受和态度。真正具备话语权的人都不知道,也不承认的统治,你在地图上规划几个行政区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谋求扩大与西藏关系的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即明成祖朱棣。朱棣是通过篡权夺取的皇位,所以终其一生他都在寻求正统性。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邀请藏传佛教中的噶玛噶举派高僧哈立麻来南京主持宗教仪式。永乐四年(1407年),西藏高僧哈立麻到达南京。朱棣下令为他举办了非常盛大的欢迎宴会,并赐给大量精美礼品,还专门修建了一座寺庙供哈立麻主持普渡大斋。
此外,朱棣还赐给哈立麻**法王封号,这是当年忽必烈赐给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的封号,朱棣希望借此暗示西藏应该处于明朝的附属国地位。不过哈立麻并没有承认这种依附关系。
在此后几年时间中,西藏僧人前往明朝的次数大大增加,不过这些交往都没什么**色彩。西藏僧人来明朝的目的主要是开展宗教仪式活动,同时也为了促进明朝与西藏的茶马贸易。而朱棣也借着这些宗教活动强化自己的正统地位。
虽然在朱棣执政时期,明朝与西藏关系变得密切了许多,明朝也多次有意无意地暗示大明王朝的**王国地位,但西藏人们并不知道也不觉得自己是明朝的臣民。他们无需明朝介入维持自己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没有正式向明朝表示依附,无论在**上,还是经济上都完全处于**地位。虽然不少西藏高僧接受了明朝的各种封号,但这些封号有点像我们今天给国际友人颁发的荣誉勋章,接受这种勋章就代表臣服?这是什么逻辑?至于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开始采取了全面收缩战略,明朝对西藏的影响力就进一步降低了,所以明朝统治西藏的说法其实是有点牵强了。
明朝统治过西藏吗?
西藏是处于明朝统治下的。自元朝始,**政权始终对西藏行使着有效管辖。藏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西藏唐宋时期称为“吐蕃”,元明时期称为“乌斯藏”,清代称为“唐古特”、“图伯特”等。清朝康熙年间起称“西藏”至今。
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
历史上哪个朝代对中国领土的贡献最大?
一、从“自古以来”说起——清朝
在很多外交辞令或是历史教科书中经常会看到“自古以来”这四个字:哪里哪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固有领土。那么自古以来到底有多久远呢?其实还真不算远,主要是指1840年之前的清朝时期,所以就近来说,清朝基本上划定了现代中国领土范围。清朝给我们的印象大多数时候是闭关锁国、积贫积弱、好大喜功,但是在清前中期,至少就领土方面来说,其贡献还是很大的。清朝国土面积在鼎盛时期为1316万平方公里。在清朝之前的明朝,甚至是秦汉唐,西藏同中原王朝的关系最多是宗藩关系,清朝则直接将西藏纳入到了行政管辖范围内,使得西藏成为了中国得领土。包括***、东北等地,这在明朝时期都是“外国”。同时,清朝平复郑氏反清后,也使得对**的主权得到了空前加强。
二、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
若以面积论英雄,秦朝34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着实排不上个。但是,秦朝因为其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则是不得不提的。在秦之前的商、周时期,皆是分封制,天子之下是诸侯,各个诸侯是相对**的王国,自有其一套行政机构。分封诸侯主要是以血缘、功勋为依据的,随着代际传承,诸侯对**的认同纽带逐渐淡化,相互之间杀伐不断。秦朝一举废除分封制改设郡县制,使天下之政权总体上攥在**手中。秦朝可以说真正形成了中国领土形状的基础和雏形,才基本上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三、汉唐之盛
言中国必谈汉唐。“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汉朝,疆域面积约740万平方公里,其主要贡献在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将今天大约新疆范围的土地归于**,虽然在后来的许多朝代这一地区不在版图之内,但却已经逐步产生了该地区是属于也是应当属于中原王朝的认知,所以,只要后来有开拓精神的帝王,都在努力的使这片土地归顺。唐高宗龙朔年间是唐朝疆域最大的时期,南至今越南、北部包括今俄罗斯部分地区、西至今乌兹别克斯坦部分、东至吉林通化,国土面积达到了1237万平方公里,几乎比肩元朝。
四、宋元时期
两宋时期,经过五代的分崩离析,唐朝时期的疆域到了宋朝已经所剩无几,不过元朝又将跌入谷底的国土面积拉到了空前绝后的新高,达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若不是蒙古帝国**为几个汗国,数据将会彻底刷爆历史记录。中国的国土面积从上古时期分封制的松散统一到封建制度下的**集权,经历了起起落落,有时只能是拥有半壁江山或甚至是偏居一隅。
明朝对西藏拥有主权吗
明朝对西藏有主权,1368年明王朝接替元王朝,继承了治理西藏的权力。十三世纪中叶,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自此之后,尽管中国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过**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政权的管辖之下。
明朝**对元代的官职名称、品秩,大都保留原状。在今西藏中部和东部分别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与“朵甘行都指挥使司”,隶属于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相当于行省级**机构,兼理民政。
西藏西部阿里另设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这些机构的负责官员均由**任命。
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1403—1424年在位),以西藏佛教和**合为一体,大小派别各踞一方,为有利于治理,给西藏各地宗教领袖封以“法王”、“王”、“灌顶国师”等名号。
王位的继承必须经皇帝批准,遣使册封,新王才能即位。按照朝廷的规定,每年元旦,王须遣使或亲自来京参加朝贺典礼,呈递贺表贡物。
****和班禅**两大**系统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在明代兴起,三世****本是格鲁派的一个寺院的住持。明朝**特别开例,准予他入贡,1587年封赐他以“朵儿只唱”名号。西藏地方官员犯法,亦由**惩处。
对于入贡期限、来京人数、所取路途、沿途各地供应,都有具体规定。至今西藏有的**寺内还保存着当年必须朝拜的皇帝万岁牌。
在1465年以前,西藏僧俗首领来京朝贡没有严格的限定,大致是一岁一贡,或两岁一贡。由于明朝对来贡的藏族首领不仅在**上给予优遇,经济上也回赐丰厚的赏物,由藏地进京朝贡的使臣越来越多,沿途地方不堪重负。
同时有假冒滥充的朝贡者。1440年八月,明廷下了第一道免番僧进京朝贡的赦谕。于1442年第一次发现有假冒贡使的现象。
1466年,明朝对朵甘亦规定“如乌思藏例,三年一贡”。1470年四月,明朝再对朝贡人数进行规定,“(乌思藏)每王遣使百人,多不过百五十人,有四川路入,国师以下不许贡”。
西藏进京朝贡人数越来越多,“宣德、正统间,番僧入贡,不过三四十人。天顺间遂至二三千人。到成化年间,仅阐化王所遣的贡使一次就多达四百六十多人。1499年,“长河西及乌思藏一时并贡,使者至二千八百人”。
扩展资料:
对于藏区的军事机构设置,明朝先后在西北藏区设立洮、河、岷、西宁四卫,在今甘、青、川部分藏区以及卫、藏地区设置“朵甘卫”和“乌思藏卫”。
1374年,复于河州设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同时升“朵甘卫”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 升“乌思藏卫”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
同时分别任命管招兀即儿和锁南兀即儿为乌思藏、朵甘都指挥使司同知,并赐银印。后又升“行都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下设若干行都指挥使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等。1375年于阿里地区再置“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各级官吏的官阶品第由明**统一规定,颁给印信、号纸,令其“绥镇一方,安辑众庶”,并直接向明**负责,事无大小,均可启奏“大明文殊皇帝”。
明朝在确定藏族地区的都指挥使司、卫、所的体制后,陆续委任藏族首领担任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的官职。
最初,明朝是封蔡巴、羊卓、止贡、嘉玛等故元万户府首领为乌思藏的行都指挥使或都指挥佥事等职,对帕木竹巴家臣中的内邬宗、桑珠孜宗的宗本则称为寨官。
后来在了解帕竹政权的情况后,明朝就开始任命帕竹政权的主要宗本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并且进一步在内邬宗和仁蚌宗这两个最大的宗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
明朝在藏族地区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但是重要官职的袭职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
明朝在安多藏区的建制主要是军事性质的卫所,一方面承认世居其地的土官酋豪的世系特权,一方面派遣汉族流官,以流管土,以土治番,土、流官员皆为武职,听命于兵部调遣。
总的来说,整个安多藏区都在陕西布政司辖区之内。明朝在安多藏区设置的卫所在明朝一代前后期变更较大。
除了设置卫所,明朝还封派皇族子弟到安多藏区就藩,如1391年明太祖封十八子庄王朱楩于岷州(今甘肃省境),1392年封十四子肃王朱楧于甘州(今甘肃省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治藏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西藏的主权归属与**状况》***
请问一下,明朝西藏新疆东北是怎么丢的?就是清军攻进来的时候
明朝在西藏的存在主要是册封,到1630年之后,和硕特蒙古就逐渐控制了青海和西藏。大明已无力干预。新疆大部基本未受明朝控制,大明曾控制过哈密卫、吐鲁番。但也册封为主,对哈密曾反复争夺,到1520年左右基本放弃。明控制东北早期远到外兴安岭。但明宣宗以后节约开支,退到辽东,远的羁糜。到1621年,明退到辽河以西。到1643年,宁远孤悬关外,1644年彻底失去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