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南宫天山 给各位分享地区居住人口导入靠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历中进人口是什么意思(黄道吉日的进人口是什么意思)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黄历中进人口是什么意思
黄历中进人口:指收纳养子女而言。
择选吉日是古老的中国习俗之一,根据古代黄历或者邀请风水先生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事情选定吉日,比如婚嫁、盖房、乔迁新居等等,虽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的性质,但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遗留。
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黄历是古时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的书籍,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因此也称皇历。
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二十四节气与礼拜天(星期)、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等等。
扩展资料:
黄历中的术语解释:
1、祭祀:指祠堂之祭祀、即拜祭祖先或庙寺的祭拜、拜神明等事。
2、祈福: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
3、求嗣:指向神明祈求后嗣(子孙)之意。
4、开光:**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
5、塑绘:寺庙之绘尽或雕刻神像、画雕人像等。
6、出行:指外出旅行、观光游览。
7、齐醮:设醮建立道场祈拜、求平安等事。
8、出火:谓移动神位,“火”指“香火”而言。
9、纳采:缔结婚姻的仪式、受授聘金。
10、裁衣:裁制新娘衣服或制作寿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黄道吉日
一个城市要怎么样才能发展起来?
这个问题么 ··有点深奥 !几句概括 下 吧 首先 他自身 有产业 (比方说旅游业·· 就像杭州一样 西湖 在市区 附近 ) 或者是 义务 小商品 ··· 如果不具备 自身产业 那么 交通方面一定要发达 交通枢纽 城市 通过人流量 带动消费 水平! 先天性的 具备了 然后就是 后天性问题 !! 发展 新型项目 (别的城市没有的)或者 项目集中制 (把各地有名的啥玩意 集中在一起) 后者 现象比较普遍 ! 重点还是看 富人 和穷人比重吧 (人均收入都是靠有钱人拉上去的,人均不太靠谱) 发展要有针对性 ~~~
这玩意 不是几句话能搞定的 以上 鄙人拙见~~~~~
为什么上海的静安区被人称为富人区?
中国最适合人口居住地城市有哪些?
成都、杭州、青岛、四川绝大部分城市,岳阳
从地 形角度分析,为什么中国东部地区人口居住比较密集i
中国东部地区从地形上看是平原丘陵山区为主,降雨量比较大,河流比较多,和适合人类生存,有粮食,动植物资源丰富,所以人口比较密集,另外地势比较低靠海,交通很便利。
什么导致了世界人口问题
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看一看世界面临的、日趋突出的人口问题。由于这一问题对全球发展造成了日益严重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企盼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为下一世纪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前世界人口面临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人口增长过快;二是社会发展不平衡。多年来,世界人口年均以 7800 万人的速度递增。1999年 10 月,全球人口超过了 60 亿。预计到 2050 年,全球人口将增至 89 亿。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由于穷国与富国发展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生活水平、包括健康和教育等在内的人口素质的差距不断扩大,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极为不利。
人口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994 年,第三次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共有 179 个国家参与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为期 20 年的《行动纲领》。会议期间,与会各国达成了以下共识:人口过速增长和生育率过高必然阻碍经济发展,故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以利于人口计划的实施。会议要求世界各国在 2000 年前每年共筹集 170 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人口和生殖健康计划,并希望在 2015 年前将筹资数额增加到每年 210 亿美元。
6年过去了,亚、非、拉地区不少发展中回家根据会议精神重新立法,采取了计划生育措施,加强了生殖健康教育。但现实距会议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些项目每年得到的资金尚不到 100 亿美元,其中 80% 来自发展中国家。会议要求的每年 57 亿美元的国际**更没有得到落实,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远远没有完成其承诺的**份额。
目前,全球约有 10 亿个 20 岁以下的少女正在进入育龄期,这个数字是前所未有的。此外,全球约有 3.5 亿对夫妇得不到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还有 7500 万例非自愿怀孕,青春期产儿占全球新生儿总数的 11%。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计划生育和进一步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必要性。
影响人口的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一)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同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如藏族等世代生息的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贫瘠的土壤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迟缓,人口增殖也就缓慢,从而形成我国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区.面积广大、尚未开发的藏北高原,更是地旷人稀甚至荒无人烟.西北地处干旱内陆,草原面积广大,农业以灌溉为主,水文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因而其人口的分布明显与水资源分布相关.广大荒漠地带,人迹罕至,而河水流经地区及**水丰富的地带,则往往形**口稠密区,如宁夏银川平原及***河套平原,均得益于黄河水灌溉之利而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成为塞上明珠;又如新疆阿克苏地区93%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占总面积6% 的绿洲地带,人口密度为175人/平方公里;吐鲁番盆吐地中的绿洲上,人口密度高达376人/平方公里,而绿洲以外不足一人或为无人区.西南地区虽然大部分地方地形崎岖,石山*露,但由于气候条件有利,在一些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农业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的影响
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归根到底还要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而起作用.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造成经济 结构的地域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口分布的地域差异.
(三)历史、社会和**因素
人口的地域分布都不同程度地显示着历史的继承性,是历史的产物.它随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布局的改变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其变化又表现出较大的惰性.
越是历史悠久的地区,这种烙印就越深刻,在中原汉族地区,人口增殖的时间长,密度也较高;而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多数地区,因开发历史较短,人口增殖时间短,迁移人口数量有限,人口分布一般较稀疏.
导致我国当前人口与人手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
人口,是社会构成的主体和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第一前提。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变动与科技进步有很大关联,人口发展依赖经济技术进步,而科技进步又促进人口的转变。所在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口每年都是负增长,而在很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却在巨增,我国很早就意示到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很多年前就提出了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政策,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商业和经济的区别?
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
在1999年出版的《中国发展报告:社会与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地区差距研究》第4章中,胡鞍钢博士(1999a)使用回归分析技术,根据我国30个省区市1979-1994年的有关数据(共16×30=480个样本点),测算了发展的初始条件(即1978年的人均GDP)、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资本投入、人口增长、人口质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用人均GDP增长率表示)的影响。在4个多元回归方程中,人口增长率作为自变量之一,其回归系数均为负值,在-0.59至-0.36之间,于是得出结论: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增长率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并进而推论:“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降低几个千分点就会明显促进人均GDP增长”(胡鞍钢,1999b)。这个结论随即被大量引用(如田雪原,国家计生委《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与发展问题研究报告》等)。
我们试用1998年的数据来检验上述结论。1998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1997年下降0.53个千分点(注:从1997年的10.06‰下降到1998年的9.53‰。),那么,根据上述推论,1998年的人均GDP增长率应比1997年有所提高(1998年固定资产投资比1997年增长13.9%)。但实际情况是,按可比价格计算,1998年人均GDP增长率为6.7%,反而比1997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注:1997年人均GDP增长率为7.7%。)!由此看来,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绝非如此简捷明了,更不会“立竿见影”。胡鞍钢博士的上述结论值得商榷。
2 经济学理论的“矛盾”
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定量分析手段,回归分析应该以定性分析为先导,回归分析的结果也应该用正确的理论来解释。在发现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负数后,由于胡鞍钢博士没有分析二者之间内在作用的因果关系,因而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所得出的结论缺乏说服力。
迄今为止,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对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及作用幅度与方向)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马尔萨斯派和反马尔萨斯派。
马尔萨斯派的主要观点是,人口增长会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生态环境退化,社会总储蓄减少(投资率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尽管技术进步可以加速经济增长,但是,如果人口无限制地增长下去,那么,技术进步的步伐将最终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从长期的观点看,人口增长阻碍经济的增长。
反马尔萨斯派则认为,人口增长可能在短期内会不利于经济增长,但从较长的时期看,人口增长将最终促进经济增长。首先,人口增加将增加劳动力供应,增加人口密度,人口压力的存在将激发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第二,“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较多的人口可能产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科技进步正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第三,人口多也是资源优势,较大的市场规模必将产生“规模效应”(注:前些时候,有的学者曾在某大报上著文,强调人口多对我国当前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
3 统计方法应用的“陷阱”
统计分析,尤其是基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数据(所谓时间序列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充满了“陷阱”。
在胡鞍钢博士的回归分析中,有一个潜在的基本假设条件: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单向的,人口增长本身不受经济增长的影响(注:用计量经济学的术语讲,人口增长应该是一个外生变量.在以经济增长为因变量,以人口增长(及其他变量)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由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相互的,得到的人口变量的回归系数必然是有偏估计,不能反映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真实影响。)。很显然,这个假定靠不住。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双向的,人口增长必然要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最终取决于经济增长(注:例如,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经济发展严重受损,人口增长率因此急剧下降,甚至负增长。),人口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因此,把人口增长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作为因变量,进而计算得到的回归系数是不正确的,不能正确反映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方向与强度。因此,胡鞍钢博士的4个回归方程并不必然支持“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增长率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这个结论。
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讲,任何两个变量在数量上的变化都可能呈现某种“相关”的关系,但如果不对这种“关系”的内在作用做认真科学的分析,很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规律性的现象”并不就是规律本身!“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收入增长很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教师收入与环境污染这两个变量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是,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进行回归分析,那么就会得到教师收入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荒唐结论。
4 统计水分的“迷雾”
统计数据存在系统误差,使分析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困难。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的人口统计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均存在较大误差。据估计,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的水分约为30~40%。有人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出生和人口增长数据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漏统。
与人口统计数据相比,经济统计数据的水分更大。据2000年2月3日的《中国经济时报》,连续两年获湖北省“十强县市”的丹江口市的经济统计数据水分极大(见下表),GDP和乡镇企业产值高报幅度分别在100%和160%以上。毋庸讳言,这种虚报经济增长指标的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
表1 湖北省丹江口市经济数据统计水分
附图{图}
说明:“1998年统计水分”的计算中有一个假定,即:1999年有关经济指标的实际值与1998年相同。如果1999年经济有所增长,那么,实际的统计水分将比以上计算值更大。
经济统计数据高报、人口统计数据低报,势必人为造成(或加剧)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目前,我们还很难计算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数量关系。换句话说,即使我们能够确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性关系,在计算定量关系时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5 实证分析的“反例”
1992年11月,为迎接开罗“人发”大会的召开,联合国秘书处经济和社会事务司(注: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cratariat.)在巴黎召开了专家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法国学者Blanchet运用世界各国的历史数据做过类似的分析。
其回归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率与人均GDP增长率出现强烈的负相关,而在60年代到70年代,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显著联系。虽然这项研究结果得到许多其他研究的验证,但是,Blanchet认为,这些分析并不必然表明8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负作用。相反,他认为,回归系数为负,意味着增加经济活动人口(注:总人口与经济活动人口高度相关。)将使社会总产出下降,这很难从理论上得到解释。因为在较短时间内,大致可以认为资本总量、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其他因素基本不变,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不可能为负值。Blanchet还用实例说明,即使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不变,人口增长率的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数值也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定时期为正,在另一时期为负,在某一时期甚至接近于零。
6 结论
在我国(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一点毋庸质疑。但是,现有的研究还不能完全揭示人口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尚不能准确反映人口变动与经济增长有关指标的数量关系。正如一些学者(注:如Srinvasan;Johnson and Lee。)所指出的,目前所完成的研究经常出现样本有限、数据质量不佳、定性分析失当、定量分析欠妥等问题,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人口增长率下降的后果(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从提高人均GDP的愿望出发,提出人口增长的控制目标,是不合适的。
胡鞍钢博士的这项研究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我们愿意与胡鞍钢博士一道,继续探讨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后记:在本文刚刚完成后,我们看到了西部某地计生委的一个立项报告。该报告说明项目实施后,每年可使当地的人口增长率降低2个千分点。因为“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千分点,人均GDP增长率可提高0.36~0.59个百分点”,所以,控制人口增长可以使当地每年的GDP至少增加xx亿元(这个GDP的增加值=人口增长率下降幅度×0.36×总人口)。未来几年,这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仍有下降的空间,但GDP是否能增加xx亿元,我们期待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