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花真白 给各位分享国内合资车被投诉排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019年度国内中型车投诉排行榜(2020中型汽车投诉排行榜官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2019年度国内中型车投诉排行榜

据国内领先的**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中型车总投诉量为9,808宗,与2018年相比增加2,620宗,上涨36.4%。其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车主投诉的中型车有100款,较2018年增加10款车型。榜单前十名中均为合资品牌车型。去除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19年度国内中型车投诉排名如下:

2019年度国内中型车投诉排行榜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069.7万辆,同比下跌7.4%,仍处于持续下行通道中。随着SUV车型的“热度”不断下降,部分自主以及合资车企已经将重心重新放回轿车领域。同时,2019年中型车市场许多重磅车型的上市对提振销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随着销量的提升,中型车整体投诉量也出现了明显增加的情况。

与2018年的投诉榜单相比,2019年的榜单新增10款车型。榜单前十名车型与2018年大致相同,均为2019年热销中型车,其中一汽-大众奥迪A4L仍位列中级车投诉榜首位,其所涉及到的“车内异味”、“变速箱异响”等方面的投诉,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数据看点:

1、2018款车型成中型车投诉主体 新车质量不容乐观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在2019年国内中型车投诉中,2017款和2018款车型成为投诉量最高的两类年款车型。同时,随着2019年新款车型的上市,2019款车型的投诉量逐步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车型年款投诉中已经出现2020款车型的身影,主要集中在一汽***阿特兹等合资品牌车型中。

从2019年中型车出现问题时间段统计中可以发现,国内中型车购车1-3年内发生故障的车型投诉量最高,相关投诉为2,587宗,较2018年增涨了580宗。而购车3年以上发生故障的车型投诉量和增长幅度同样明显,相关投诉为2,470宗,较2018年增长49.2%。从整体来看,2019年中型车各个问题时间段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此外,在2019年中型车首次故障里程数统计中,首次出现故障在60000公里以上的车型投诉量较2018年有明显提升,达到2,158宗。同时,首次故障里程在0-3000公里、3000-10000以及10000-20000公里的新车投诉量也均有不同幅度增长。所以从中型车出现问题时间段和首次故障里程统计中可以发现,国内中型车的新车质量依旧存在较大问题,呈现出逐年上涨态势。

2、服务和综合类问题占比增长明显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单纯质量类问题依然是2019年投诉的重点,虽但占比较2018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但投诉量却上涨了31.8%。此外,服务和综合类问题占比增长明显,可见当前国内消费者在进行汽车**时,目的和诉求变得更为明确,同时也反映出国内汽车企业和经销商售后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

从2019年中型车八大系统投诉占比情况来看,发动机和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的投诉故障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的具体投诉故障数较2018年增加1,919宗,占比相应提高了4.7个百分点,投诉集中在“车内异味”、“影音系统故障”上,特别是“影音系统故障”问题,在近两年出现大幅增长,已逐步成为国内中型车普遍存在的问题。

服务问题方面,服务态度和服务收费问题的投诉量涨幅明显,投诉占比较2018年也略有提高。其中,服务态度的投诉增长主要来源于部分自主和合资品牌热销车型,投诉集中表现为”不解决问题“。而服务收费问题投诉量较2018年出现翻倍增长,”变相收费“问题较为集中,同样来自于部分合资品牌热销车型中。侧面也表明,国内车企和经销商在面对消费者合理诉求时,应对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存不足,同时原本存在的一些服务乱象情况有所升级。

3、合资品牌仍为中型车投诉主体 日系品牌涨幅最大

据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2019年合资品牌依旧是中型车的投诉主体,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19年合资品牌中型车投诉总量为8,659宗,较2018年上涨了35.9%。不少合资品牌热销的中型车在近几年陆续完成了改款或换代,销量也随之走高,这也难免成为投诉量增长的一大诱因。

从各国别投诉情况来看,美系品牌高居榜首,3,036宗的投诉量也再次刷新近五年来的最高点,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漏油”和“车内异味”等问题上。同时,德系品牌的投诉量也在2019年持续走高,这主要与一汽大众奥迪A4L投诉持续保持在高位有关。此外,日系品牌的投诉量也首次突破两千宗,较2018年增加了907宗,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广汽丰田凯美瑞“仪表台开裂”以及一汽***阿特兹“转向系统异响”等问题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分为哪几个部分?

1、发动机

发动机(Engine)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往**塞式发动机)、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喷气发动机、电动机等。

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2、底盘

底盘是指汽车上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的组合,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承受发动机动力,保证正常行驶。

3、车身

车身指的是车辆用来载人装货的部分,也指车辆整体。有的车辆的车身既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又是容纳乘客和货物的场所。车身包括车窗、车门、驾驶舱、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等。

车身的造型有厢型、鱼型、船型、流线型及楔型等几种,结构形式分单厢、两厢和三厢等类型。车身造型结构是车辆的形体语言,其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性能。

4、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Electrical Equipment)是在电力系统中对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等设备的统称。

5、轮胎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

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

扩展资料

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

1769年,法国人N·J·居纽制造了用煤气燃烧产生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

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 Benz),首次试验成功一台二冲程试验性发动机。1883年10月,他创立了“本茨公司和莱茵煤气发动机厂”,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辆本茨专利机动车,该车为三轮汽车,采用一台二冲程单缸0.9马力的汽油机,此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

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机动车申请了专利。同年11月,卡尔·本茨的三轮机动车获得了德意志专利权(专利号:37435a)。这就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车

2019年度国内中型车投诉排行榜

据国内领先的**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中型车总投诉量为9,808宗,与2018年相比增加2,620宗,上涨36.4%。其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车主投诉的中型车有100款,较2018年增加10款车型。榜单前十名中均为合资品牌车型。去除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19年度国内中型车投诉排名如下: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069.7万辆,同比下跌7.4%,仍处于持续下行通道中。随着SUV车型的“热度”不断下降,部分自主以及合资车企已经将重心重新放回轿车领域。同时,2019年中型车市场许多重磅车型的上市对提振销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随着销量的提升,中型车整体投诉量也出现了明显增加的情况。

与2018年的投诉榜单相比,2019年的榜单新增10款车型。榜单前十名车型与2018年大致相同,均为2019年热销中型车,其中一汽-大众奥迪A4L仍位列中级车投诉榜首位,其所涉及到的“车内异味”、“变速箱异响”等方面的投诉,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数据看点:

1、2018款车型成中型车投诉主体 新车质量不容乐观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在2019年国内中型车投诉中,2017款和2018款车型成为投诉量最高的两类年款车型。同时,随着2019年新款车型的上市,2019款车型的投诉量逐步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车型年款投诉中已经出现2020款车型的身影,主要集中在一汽***阿特兹等合资品牌车型中。

从2019年中型车出现问题时间段统计中可以发现,国内中型车购车1-3年内发生故障的车型投诉量最高,相关投诉为2,587宗,较2018年增涨了580宗。而购车3年以上发生故障的车型投诉量和增长幅度同样明显,相关投诉为2,470宗,较2018年增长49.2%。从整体来看,2019年中型车各个问题时间段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此外,在2019年中型车首次故障里程数统计中,首次出现故障在60000公里以上的车型投诉量较2018年有明显提升,达到2,158宗。同时,首次故障里程在0-3000公里、3000-10000以及10000-20000公里的新车投诉量也均有不同幅度增长。所以从中型车出现问题时间段和首次故障里程统计中可以发现,国内中型车的新车质量依旧存在较大问题,呈现出逐年上涨态势。

2、服务和综合类问题占比增长明显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单纯质量类问题依然是2019年投诉的重点,虽但占比较2018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但投诉量却上涨了31.8%。此外,服务和综合类问题占比增长明显,可见当前国内消费者在进行汽车**时,目的和诉求变得更为明确,同时也反映出国内汽车企业和经销商售后服务水平仍有待提升。

从2019年中型车八大系统投诉占比情况来看,发动机和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的投诉故障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其中,车身附件及电器问题的具体投诉故障数较2018年增加1,919宗,占比相应提高了4.7个百分点,投诉集中在“车内异味”、“影音系统故障”上,特别是“影音系统故障”问题,在近两年出现大幅增长,已逐步成为国内中型车普遍存在的问题。

服务问题方面,服务态度和服务收费问题的投诉量涨幅明显,投诉占比较2018年也略有提高。其中,服务态度的投诉增长主要来源于部分自主和合资品牌热销车型,投诉集中表现为”不解决问题“。而服务收费问题投诉量较2018年出现翻倍增长,”变相收费“问题较为集中,同样来自于部分合资品牌热销车型中。侧面也表明,国内车企和经销商在面对消费者合理诉求时,应对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存不足,同时原本存在的一些服务乱象情况有所升级。

3、合资品牌仍为中型车投诉主体 日系品牌涨幅最大

据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2019年合资品牌依旧是中型车的投诉主体,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19年合资品牌中型车投诉总量为8,659宗,较2018年上涨了35.9%。不少合资品牌热销的中型车在近几年陆续完成了改款或换代,销量也随之走高,这也难免成为投诉量增长的一大诱因。

从各国别投诉情况来看,美系品牌高居榜首,3,036宗的投诉量也再次刷新近五年来的最高点,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发动机漏油”和“车内异味”等问题上。同时,德系品牌的投诉量也在2019年持续走高,这主要与一汽大众奥迪A4L投诉持续保持在高位有关。此外,日系品牌的投诉量也首次突破两千宗,较2018年增加了907宗,相关投诉主要集中在广汽丰田凯美瑞“仪表台开裂”以及一汽***阿特兹“转向系统异响”等问题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月销量榜出炉,多款车型销量下滑,近期买车有折扣?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2020年2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数据,在如今大多数人已经回归正常工作节奏之后,我们自然而然会回首那个不平凡的2月。在疫情的影响之下,2月份的产销量指定是会下滑,但究竟会下滑多少呢,如今答案终于揭晓了。

相比于2019年2月,今年2月的产量下滑了80.6%,只生产21.5万台。而1-2月累计生产160.7万台,也同比下降47.8%。而产量的大幅下滑也不难理解,首先是1月份产量的下滑只是受到春节的影响,工作日缩短所导致的。

而2月份产量下滑的原因也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受到复工推迟的影响,按照规定,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并且根据各地地方政策不同,复工日期很多都会继续往后延期,这也导致了产量的下滑。

除了这部分不可控的客观原因外,还有一部分主观原因。由于车企所能预见地疫情期间销量下滑,因此在库存指数正常的情况下,也有意识地控制产能,避免造成经销商库存压力过大。

此外,作为疫情中心地带的湖北也是汽车生产大省。2019年湖北省汽车产量224.75万辆,约占国内汽车总产量的比重9%。包括东风雷诺、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上汽通用、神龙汽车都在湖北有建厂,这也是产量下滑的一大原因。

当然,产量的下滑还是有一部分正能量的因素在其中,比如为了支援紧缺的防疫物资,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等企业就将一部分生产力转移,继而生产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

相比于造了多少车,我们更关心的是2月份究竟卖了多少车。从数据上看,今年2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25.23万辆,相比去年同期的117.44万辆,同比下滑78.5%。而相比于今年1月份的172.03万辆,更是环比下滑了85.3%。

只下滑了78.5%,在很多人看来好像是比较乐观的数字,但不要忘了,这里同比比较的是去年2月的数据。而去年2月正是春节假期,本来销量就受春节影响偏低,这也显得今年2月销量下滑幅度不算大。

而销量下滑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得益于对新冠肺炎的宣传,很多人除了日常买菜以外,都选择在家老老实实呆着,更不用提到4S店这类公共场所去了。而4S店大多响应了**号召,延长春节假期,并且推迟复工日期。

因此在上半月4S店未开门之际,很多经销商都开展了线上看车服务,或是通过电话、网络笼络客户,因此成交量寥寥无几。此外,车辆上牌手续暂停,也让很多购车者延迟了汽车交付日期。

虽然销量的下滑在所难免,但具体到各车企来看,2月卖得最好的品牌还是引起了很多人好奇。从车企的排名来看,总体排名变化并不大,一汽-大众、上汽大众还是毫无意外地分获前两名。

从排名上看,两家大众车企的排名依旧强势,与第三名的吉利汽车有着不小的差距。但从具体销量上来看,一汽-大众3.01万辆的销量,相较于去年同期11.47万辆的销量而言差距肉眼可见。而上汽大众2月的销量,甚至还不如去年2月朗逸的单车销量。

除了大众以外,自主品牌同样备受期待,前十车型中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相继上榜。只不过从具体销量而言,自主品牌所受到的冲击同样明显,销量数字均不太好看。

从具体车型销量看,此前单月能轻松3万+的轿车如今纷纷折腰,跌幅几乎都在50%以上,销量最好的朗逸销量也不过才8263辆。不过有意思的是,刚刚国产的Model 3由于供不应求的预定,因此销量上甚至排进了前五。

而SUV方面表现更为惨淡,从总体跌幅上看,同比下降79.3%,比起轿车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销量最高的哈弗H6只售出了4033辆,而想跻身进前10名,销量也仅需达到1998辆。

其实早在2月份,乘联会就公布了二月上旬的销量数据,其中2月1-16日的总销量为3.6万辆,同比大跌92%,跌幅也创历史最高纪录。而截至到2月29日却达到了25.2万台销量,可想而知,在2月下半月汽车销量已经有了明显的复苏。

此外,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所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2日,经销商综合复工效率为36.61%。其中,经销商门店复工率71%,销售效率24.9%,售后效率31.1%。也就是说,作为汽车销售、售后的基础盘,如今4S店已经逐渐恢复正常。

从截止到3月9日的情况来看,如今全国确诊病例已经降到了19例,疫情的影响也开始慢慢消退。因此,此前有购车需求的人也会集中在3、4月份释放消费**,因此相比于2月份的销量而言,环比之下肯定会有不小的增长,只不过依旧无法达到去年同期水准。

真正能把压抑的销量解除封印,还是要等到疫情全面结束。人们不用再担心无法复工承担车贷压力,同时对消费更有信心,放心将手中现金消费出去之时。而根据专家的判断来看,至少得到5月后才能恢复正常。

根据乘联会的预计,目前预计2020年零售预测为同比下滑8%,较19年末预期的“2020年增长1%”,下调了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即使5月后销量能全面恢复,2020年的汽车总销量还是会出现非常大的下滑态势。

光是看数据,更多只是在看热闹,和很多人的自身利益并没太大关联。但要说到购车优惠,可能很多人就来精神了,毕竟在潜意识里销量差=降价=抄底,而今年买车会不会更便宜了呢?

首先我们从供求关系来看,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3月10日公布的数据,2月份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8,同比上升6倍,环比上升8倍,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虽然销量的巨幅下滑,让车企即使有意识地缩减产量,但消费者依旧无法消化完这部分产量。而由于2月下半旬各经销商逐渐复工,而车企也在向经销商逐渐铺货,因此造成了经销商库存暴涨,短期库存压力大。

这种情况其实也是车企对于三月份销售前景的乐观态度,在很多车企看来,2月份的低迷只是暂时的,毕竟被疫情积压的购车**终究会宣泄。因此,2月库存系数的成倍增长,其实也是为3月份的报复性消费做铺垫。

而在囤够了新车的前提下,车企们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哈弗汽车推出6亿补贴;五菱汽车推出了10亿补贴;欧尚汽车推出7亿补贴;奇瑞汽车5亿补贴;传祺汽车8亿补贴等。

除了自主品牌大额补贴之外,合资品牌也推出了补贴计划,比如广汽本田推出购车置换补贴;上汽大众推出三重礼包;福特汽车推出3大礼遇。但与自主品牌现金优惠的大手笔现金补贴相比,合资品牌的补贴大多是置换、保养、金融等补贴方式,对比之下相形见绌。

与各家车企相差甚远的补贴不同,地方补贴也是一大值得关注的地方。比如广州市3月3日也推出提振车辆消费措施,对购买新能源车的个人给予最高1万元的补贴;凡是购买“国六”标准新车的,每辆给予3000元的补助。

而最早**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广东佛山市,也给予每辆2000元新车补助,以及3000元换车补助,也就是说卖了旧车或者报废旧车后买新车,可以拿到新车补贴+置换补贴共5000元。

相比于国五国六时期沸沸腾腾的降价潮,今年汽车降价的幅度更多不是由经销商主导,而是改为车企、地方**所主导。而工商联汽车商会秘书长曹鹤也曾表示,“疫情过后,国内肯定会**一系列的鼓励汽车消费、使用的政策”。

因此我们预测,今年上半年买车的前提下,自主品牌的优惠幅度要大于合资品牌。而根据地方政策的不同,未来消费潜力更大、地方财政更雄厚的一二线城市,补贴力度也会更大。总体而言,上半年买车是会更便宜一些。

作为一个多事之春,2月汽车销量的下滑其实也在很多人预料之内,但这并非常态。无论是销量的复苏,还是经销商的库存系数都能看出,对于2月份过后的时间里,大多数人对于国内车市还是充满信心的。当然,我们更希望在销量复苏的同时,也能买到更便宜的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