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景邪歌 给各位分享云南地区有什么毒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云南有那几种蛇(云南有那几种蛇品种)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云南有那几种蛇
1、云南两头蛇
云南两头蛇(学名:Calamaria yunnanensis)为游蛇科两头蛇属的爬行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云南等地,多生活于丘陵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景东。
2、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寿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我国西南与华南地区常有出没,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
3、金环蛇
金环蛇是一种具前沟牙的剧毒蛇,与眼镜蛇、灰鼠蛇合称“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种。金环蛇分布于北纬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云南南部,在东部向北可达江西南昌,国外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
4、雪山蝮
全长500mm左右。头较大,呈三角形,颈明显,有颊窝。背部暗褐色,有黑色斑,头顶有一对黑斑,唇部色淡。生活于海拔3000-4000m的高山上。分布于云南。
5、云南颈斑蛇
云南颈斑蛇是一种游蛇科动物,分布于中国云南。全长300毫米左右。头较小,与颈不易区分。上唇鳞5(2—1—2)枚,眶后鳞1枚,颞鳞1枚,第四枚上唇鳞与顶鳞相切。背面棕色,具黑色网纹,头背色暗,颈部黑箭状斑边缘不太明晰;腹面肉**,满布棕点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两头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十大毒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腹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颈斑蛇
一剧毒新蛇被中科院命名为素贞,你知道什么地方蛇比较多吗?
在我们生活中遇见蛇最多的地方都是些*暗潮湿的地方,其实根据蛇的生活习性我们就知道,它们经常出没在背对阳光石缝当中,或者是自己打造的泥土洞中,更多的是在河沟或者是小河两边的坝墙石缝中,也经常游走在水温比较低的水域当中,尤其是经过山洞的水域,还有人们不经常活动的湿地草丛中。其实大部分的蛇类是非常害怕人的,有人的地方蛇就不经常出没。新闻当中云南盈江发现的剧毒蛇新种也是一样,这个地区也是因为地广人稀,山川河流巨多所以才会隐居着很多不同品种的蛇类。
据说在巴西有一座小岛,被人们称为蛇岛,因为这座小岛的蛇类非常的多。在这座岛上,除了蛇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什么动物,**甚至下令禁止任何人进入这个小岛,因为进来的人是几乎没有活着出来的希望。即使是得到**批准的,科研人员也只能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才可以登上小岛,进行考察,根据科研人员的统计,这座岛上的蛇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万条。可以说是世界上蛇类最为密集的地区,因此在这个岛上,人们看到的景象是蛇密密麻麻的铺在地上,几乎看不到地面的样子。中国也有一个专门养蛇的村子,称为中国第一蛇村,村里最多时也栖息着300多万条蛇,不过这300多万条蛇基本上都是农户养殖的,并不是野生的,这些蛇是用来作为药药用的,蛇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蛇蜕,经常用于治疗风湿,惊厥,癫痫等。根据蛇的习性来讲,它们见缝就钻,不知道这里的村民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不会十分的害怕呢。
那么如果我们平时被毒蛇咬到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尽力的消除紧张情绪,然后停止一切活动,因为紧张的情绪和过量运动会加速血液循环使毒液更快的传播到全身。尽量不要尝试用嘴巴将毒液吸出,因为万一嘴巴里有伤口,就算非常细微毒液也有可能通过伤口再次的进入血液,那将更加危险。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立刻拨打救助电话,及时就医,并且将蛇的大小形态,颜色告知医生,在等待的时候,最好用手将毒液挤出用清水清洗。不过大家还是最好不要到蛇类经常出没的地方去。
云南省 昆明市 东川区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玉美新城在什么街道
玉美新城属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白云社区管辖
玉美新城
地址:昆明市东川区新玉路中段
我们这里有一种蛇,俗名野鸡项,请问有毒吗?
有毒。
野鸡项:
中文学名红脖颈槽蛇,俗名野鸡项、虎斑颈槽蛇、扁脖子等,为游蛇科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属后毒牙类毒蛇。在齿槽后方具有较大的牙齿,形态上非常接近后沟毒牙的毒蛇。其毒腺与毒牙没有导管联通,其毒液不通过毒牙导管,是通过其他的物理方式进入被咬者的伤口。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垂直分布范围,沿海低地(中国海南与香港)至850-2250米(滇西高原)。主要生活大1600米以下的中低山,常在河谷坝区的水稻田、缓流及池塘中活动捕食。树栖,*居,白天活动,多发现于农耕区的水沟附近,主要以蛙、蟾蜍、蝌蚪为食,也吃小鱼、昆虫、鸟类、鼠类。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老挝人民**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海南,四川,贵 州,云南等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脖颈槽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斑颈槽蛇
中国四**地毒蛇有哪些?
中国四大最毒的蛇分别是竹叶青、白眉蝮 、金环蛇、尖吻蝮。
1.竹叶青蛇(学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是爬行纲、有鳞目、蝮亚科、竹叶青蛇属动物,是一类具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于 1804 年学者 Lacepede在印度首先发现并命名,现有20余种。头较大、三角形,颈细,头颈区分明显。头顶具细鳞;左右鼻间鳞不相切,由细鳞分开;背鳞除最外一行外均起鳞。除少数为卵生外,绝大部分品种为卵胎生。
竹叶青蛇常吊挂或缠在树枝上,以蛙、晰蝎、小鸟和鼠类等小型动物为食,具攻击性,有毒,广泛分布于亚洲各地。竹叶青蛇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或者红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尾巴焦红色,观赏价值极高。
2.白眉腹链蛇为游蛇科腹链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白眉游蛇。小型蛇种,全长约50cm左右,体尾细长;头背棕褐,密布黑色虫纹,镶黑边的浅色顶斑,背面灰黑色,有一对浅色侧纵纹。在中国**,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属无毒蛇。其标本采集自山谷稻田、溪边路上或*湿的乱石树丛中。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600至124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东部揭西。
3.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
4.金环蛇(学名:Bungarus fasciatus),俗称金甲带、金包铁、金脚带或佛蛇等,是环蛇属的一种,是毒性很强的蛇。一般来说,金环蛇和其他环蛇属的蛇一样,动作缓慢,不爱攻击人类,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金环蛇的毒性较其近亲银环蛇弱,但仍然属剧毒蛇,而数量也较银环蛇多。金环蛇全长1200-1800mm,是具有前沟牙的毒蛇。通身黑色,有较宽的金**环纹,体尾共有19-27环,黑黄二色宽度约相等。头背黑褐色,枕部有浅色倒"V"形斑。背脊隆起呈脊,所以躯干横切面略呈三角形,尾末端圆钝。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头背具有典型的9枚大鳞片,背鳞平滑,全身15行,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