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第一本是历史类,第二本是医药类,第三和第四本属于小说类。
《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通史体裁。《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巨著,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属于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所作,应归入四部中的史。因为“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
资治通鉴一共多少卷
1、资治通鉴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截止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按照时间顺序记载了共16朝1362年的历史。《资治通鉴》中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
2、六卷。15.《后汉纪》四卷。16.《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3、六卷。 15.《后汉纪》四卷。 16.《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4、卷。根据查询中国国情显示:《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资治通鉴部巨著。
5、资治通鉴有294卷。《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6、《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历经多少朝代,共多少卷多少字?
1、《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2、《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3、《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资治通鉴多少卷
1、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2、《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3、卷。根据查询中国国情显示:《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资治通鉴部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共有多少卷?
1、资治通鉴有294卷。《资治通鉴》全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资治通鉴》自《周纪》迄《五代纪》,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300余万字,编著历时19年,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2、《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士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1362年的历史。选取的资料除了十七史外,还包括了200多种野史和文集。
3、卷。根据查询中国国情显示:《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中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资治通鉴部巨著。
4、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为什么是294卷?易经乾:九四,或跃在渊,意思是阳光几级可以进步,**就会衰退。用之则进,否之则退。
《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吗?
1、《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所以选 B.编年体通史。
2、《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3、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司马迁的代表作是《史记》,班固的代表作是《汉书》,范晔的代表作是《后汉书》。
4、是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接下来,我将从《资治通鉴》的编纂背景、内容特点、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在编纂背景上,北宋时期,由于**变革和学术繁荣,历史学家们开始追求更为系统、全面的历史叙述方式。
5、司马光主持编了们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关于资治通鉴多少卷和读了资治通鉴人都变*险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