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沈凝澜 给各位分享法律上的伤残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伤残鉴定标准是怎样的(伤残鉴定标准是什么)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伤残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2022年伤残鉴定新标准具体如下:1、一级伤残:(1)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2)意识消失;(3)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2、二级伤残:(1)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2)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3)不能工作;(4)社会交往极度困难。3、**伤残:(1)不能完全**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2)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3)明显职业受限;(4)社会交往困难。4、四级伤残:(1)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2)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3)职业种类受限;(4)社会交往严重受限。5、五级伤残:(1)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2)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3)需要明显减轻工作;(4)社会交往贫乏。6、六级伤残:(1)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2)各种活动降低;(3)不能胜任原工作;4、社会交往狭窄。7、七级伤残:(1)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2)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3)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4)社会交往降低。8、八级伤残:(1)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2)远距离流动受限;(3)断续工作;(4)社会交往受约束。9、九级伤残:(1)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2)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3)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10、十级伤残:(1)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2)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3)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是什么

伤残鉴定标准是怎样的

伤残等级鉴定标准具体如下:1、一级伤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二级伤残:社交困难,不能**工作,需要随时有人照看;3、**伤残:社交困难,生活不能完全**,需要有人照看;4、四级伤残:社交受限,活动、工作范围受限制;5、五级伤残:交往、工作、生活能力等部分受限;6、六级伤残:活动能力降低,生活中有些受限制;7、七级伤残:暂时活动不受限制,但长期活动必定受到一定限制,工作时间大量减少;8、八级伤残:工作连续性不强,社交受限制、活动能力部分受限;9、九级伤残:工作能力下降,生活大部分被限制;10、十级伤残:生活部分受限,工作能力有所下降。《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