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华尔南 给各位分享生药鉴定的国家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药鉴定的一般方法与新方法各有哪些(生药鉴定的一般方法与新方法各有哪些内容)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生药鉴定的一般方法与新方法各有哪些
常规四大方法,基原鉴定(或叫原植物、原动物的分类学方法鉴定),药材性状鉴定(或叫传统经验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新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DNA分子鉴定等。
我国法定药品标准包括哪几个
药品标准包括:《中药饮片*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卫生标准》、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
依据《药品管理法》规定,我国的药品标准分为国家药品标准和*制规范。国家药品标准分为《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国家标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为疗效确切、被广泛应用、能批量生产,质量水平较高并有合理的质量监控手段的药品;
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的药品标准,一些未列入国家药典的品种,将根据其质量情况、使用情况、地区性生产情况的不同,分别收入部颁标准与地方标准,作为各有关部门对这些药物的生产与质量管理的依据。
药品标准系根据药物来源、制药工艺等生产及贮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拓展资料:
药品标准是根据药物自身的性质、来源与制备工艺、储存等各个环节制定的,用以检测其药品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规定 [2] 。
国家药品标准主要由《中国药典》、部(局)颁标准、注册标准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药品质量的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在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过程实施管理中必须以药品标准作为技术标准,以确保各环节的操作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资源来源:百度百科-药品标准
生药学的生药的质量检测标准比较
中国、日本药典植物药收载标准概况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植物药作为临床使用的主要药物,很早就被应用于汤、散剂等成方制剂,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体系。植物药被收载于历代各类药物学(本草)著作中,唐代由**编修、颁布的药典性质著作《新修本草》收载的大部分是植物药,可以说是药典收载植物药的开始。中医学及其应用植物药的技术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也被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目前,这些国家的药典都收载了很多植物药,并针对其安全性和质量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以有代表性的日本为例,《日本药局方》(JP)第14改正版(含追补版和局外生药规格)共收载生药(含粉末)249种,据统计,其中基原和药用部位与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P)一致的有83个品种。植物生药作为中药材收载于CP一部。在鉴别方面,CP过去版本常用显色和试管反应,专属性较差,而现在已全面转向薄层色谱法(TLC)为主的鉴别手段。2005年版CP新增了专属性TLC鉴别662项。在检查项目方面,普遍增加了杂质、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检查,以保证中药材的纯净度,新增杂质检查34个品种,水分检查178个品种,灰分有135个品种,酸不溶性灰分有130个品种。在含量测定方面,CP自1990年版开始,引用现代仪器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薄层扫描(TLCS)等测定含量,2005年版CP在收载的药材及饮片551个品种中,有281个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其中采用HPLC等仪器分析方法的为217个,占总数的77%。日本制定生药的药典标准较早,其明治时期公布的初版药典(1886)中就对生药药材设定了行政性的规格,介绍了药材标准的普遍性。在以后的各版修订中都增加收载新的生药,并根据技术的进步和实际的需要修改已收载品的记载内容。JP在鉴别方面建立TLC等方法较CP为早,根据药材不同也使用紫外光谱法(UV)、镜检等方法。在纯度检查等方面也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标准,但药材的含量测定标准建立不及CP,重金属、有毒元素和农药残留量的限量检查也落后于欧美药典。
中药材分几个等级?
所谓药材等级,就是将同种规格或同一品名的药材,按加工部位、形态、色泽、大小等性质要求,制定出若干标准。每一标准即为一个等级。通常以品质最优者为一等品,较佳者为二等品,然后依次为三等品、四等品,最次者为末等品。
以白芷为例。一等品的白芷规定为每千克36支以内,二等品每千克在60支以内,每千克60支以外则为三等品。
再如三七。规定每500克20头以内者为一等品,每500克30头以内为二等品,30头以外就是末等品了。
动物药材种类与功能介绍,动物中药材有哪些
动物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是动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单由于动物种类繁多,由于某一些类群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因此,直到现在对全世界动物的分类都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分类系统。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有的学者将若干有差异的纲都已提升为门,如原假体腔动物中的轮虫、腹毛、动吻、线形、线虫等纲动物,一些学者均将其提升为门.
另外有一些新的类群被发现,放在原有的各门中均觉不合适,索性新建立为单独的一门,如栉水母动物门,即由于发现了栉水母动物等。对于药用动物的研究来说,早期如《药材学》1960,将其划分为10门,后来《中药鉴定学》1977年等也都采用,仍将动物界划分为10门。
根据的特征仍然是:细胞的分化,胚层的形成,体腔的有无,对称的形式,体节的划分,骨骼的性质,附肢的特点,以及其他**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并参照了地质学上关于地层的划分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