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南宫立山 给各位分享太原的地区气候特点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山西省的气候特征?(山西省的气候特征有哪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山西省的气候特征?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山西省的气候特征?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内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

扩展资料: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貌从总体来看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整个轮廓略呈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

山西省是黄河与海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省内黄河流域面积97138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62.2%,海河流域面积为59133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37.8%。除了流经省界西、南两面长达965千米的黄河干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较大河流有5条,分别是黄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干河、漳河、滹沱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山西省

太原属于哪种气候?

太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性气候过渡型的气候,其降雨量比西北内陆地区多些,而且又处于季风区,因此具有季风性。但由于太原远离海洋,又位于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蒸发较强烈,寒暑变化剧烈,因此又兼具**性特征。

晋中盆地的地理介绍

在百度百科里有啊: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偏东,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市相连;东北、西北分别与阳泉市和太原市交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和临汾市接壤。
晋中是山西省的交通枢纽和太原市的南门户。南同蒲铁路、太(原)焦(作)铁路、阳(泉)涉(县)铁路南北纵穿,石(家庄)太(原)铁路东西横贯。太原——旧关、大同——运城、太原——长治3条高速公路和108国道、208国道、207国道、307国道以及12条省级公路南北交织,东西穿梭,构成网状。市城区距太原市武宿空港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晋中城区北距首都北京市487公里,距省城太原市27公里、大同市382公里、天津市607公里、呼和浩特市667公里;东至阳泉市92公里、石家庄市204公里;东北至秦皇岛市869公里、哈尔滨市1775公里;南至郑州市550公里(太焦线)、广州市2250公里;东南至上海市1468公里、福州市2073公里;西南至西安市624公里、成都市1466公里、昆明市2686公里;西北至兰州市1300公里、乌鲁木齐市3192公里。

太原晋中该地气候特点

太原属北温带**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晋中气候的基本特征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短促,冬、夏较长。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上热量从东向西递增,即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雨热同季的气候。按照气候的6个类型,作物品种的6个熟期以及生产特点,全市可分为6个气候区。

太原四季气候特点

太原属北温带**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性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扩展资料:

工业、农业是太原市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1949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为10718万元。1950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工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1952年,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上升到24362万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了解放前太原市历史最高水平。

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逐年快速增长,1957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497万元。1958年~1960年,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太原市工农业总产值急速增长,1959年上升为146127万元,1960年达到203304万元。

但是,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太原市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财政开支过大,粮食及其他农副产品匮乏,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造成1961年~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的大滑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