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冷知识百科网小编 武不天 给各位分享水资源路径选择标准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的种类)相关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水资源的分类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饮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约有9000立方千米。
  水资源的性质与特点

  水和水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纯净的水是由H2O分子组成,而水体则含有多种物质,其中包括悬浮物、水生生物以及基底等。水体实际上是指地表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冰川、**水和海洋等。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把水作为维持生活的源泉,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总是向有水的地方集聚,并开展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水资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得最多的资源。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水资源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全世界用水量达3万亿吨。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各地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差异很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而水资源不到5.7%。

我国的水源质量标准从高到低分为哪五类?

水资源的分类

Ⅰ类水质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Ⅱ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以及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通常以Ⅲ类水质标准评价地面水环境质量。

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定义

地表水河流水检测项目及标准有哪些?

地表水检测项目 项目依据标准

水温 GB 13195-1991

pH值 GB 6920-1986

溶解氧 GB/T 7489-1987

化学需氧量COD GB 11914-1989

生化需氧量BOD5 HJ 505-2009

氨氮 HJ 537-2009

总氮 HJ 636-2012

总qing化物 HJ 484-2009

硫化物 GB/T 16489-1996

硫suan盐 HJ/T 84-2001

Cl化物 HJ/T 84-2001

硝suan盐 HJ/T 84-2001

F化物 HJ/T 84-2001

铜 GB/T 7475-1987

锌 GB/T 7475-1987

硒 GB/T 15505-1995

砷 GB/T 7485-1987

Hg HJ 597-2011

镉 GB/T 7475-1987

铬(六价) GB/T 7467-1987

铅 GB/T 7475-1987

挥发酚 HJ 503-2009

*离子表面活性剂 GB/T 7494-1987

扩展资料:

地表水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

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标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望采纳。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

(一)评价指标选取

本次工作主要根据《全国**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二)》和《**水功能评价与方法推广应用教材》,并结合疏勒河流域平原区盆地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选取和建立了疏勒河流域平原区盆地**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

根据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的补给、恢复、利用等特点,本次评价未考虑与**水资源功能有关的**水储存资源方面的指标“储存资源占有率”、“补储更新率”和“可用储量模数”。其余与**水资源功能有关指标全部选取。

疏勒河流域平原区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都存在,如泉水衰减、湖沼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等,因此生态功能评价方面,选取了**水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全部指标。

疏勒河流域**水开采历史较短、规模较小,由此造成的地面沉降很小,开采承压水也没有引起咸水下移问题,**水的地质环境功能不明显,本次评价中没有考虑此类问题。在**水系统衰变中,由于疏勒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地表水资源调配而引起了**水系统的强烈时空变化,因此,全部选用了**水系统衰变方面的指标。

(二)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上述分析,首先确定本次功能评价要素指标,然后根据层次关系和群组关系,组成评价属性指标和功能准则层,在此基础上构成**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表7-1),该体系是一个由驱动因子群、状态因子群和响应因子群组成的“驱动力-状态-响应”(DSR)体系。评价体系由1个系统目标层、3个功能准则层,9个属性指标层和25项要素指标层4级层次结构组成。

表7-1 疏勒河流域盆地**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等级划分

续表

体系第一层为系统目标层,只有1个要素——系统综合功能。第二层为功能准则层,包括3个要素: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第三层为属性指标层,包括9个要素。其中资源占有性、资源再生性、资源调节性和资源可用性为资源功能的支撑要素;景观环境维持性、水环境关联性、植被环境维持性和土地环境关联性为生态功能的支撑要素;**水系统衰变性为地质环境功能的支撑要素。第四层为要素指标层,主要用来描述第三层各属性指标,共选取了25个要素指标,其中,以区外补给占有率、区内补给资源占有率和可利用资源占有率描述资源占有性;以补给可用率、补采平衡率和降水补给率描述资源再生性;以水位变差补给比、水位变差开采比和水位变差降水比描述资源调节性;以可采资源模数、资源质量指数和资源开采程度描述资源可用性;以湖沼环境与**水关联度和景变指数与**水关联度描述景观环境维持性;以水环境矿化与**水关联度和氮磷指变与**水关联度描述水环境维持性;以草场变化与**水关联度、天然植被变化与**水关联度和绿洲变化与**水关联度描述植被环境维持性;以土地沙化与**水关联度、土地盐渍化与**水关联度和土地质量与**水关联度描述土地环境关联性;以**水质量与水位关联度、泉变化与**水关联度和**水补给变率与水位变差比描述**水系统衰变性。

(三)评价标准

**水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系统(层)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功能(层)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和属性(层)状况评价分级。

系统(总目标层)与功能(层)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均划分为5级,属性(层)状况评价分级标准亦划分为5级,其评价级别指数值阈及状况分级情况如表7-2。

表7-2 **水功能评价分级标准

续表

二、评价方法

(一)**水功能评价分区及单元划分

根据**水系统划分基础及项目工作区范围,确定本次功能评价范围为疏勒河流域玉门-踏实盆地、安西-敦煌盆地和花海盆地。根据流域中游和下游各盆地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以及**水埋深状况等,各盆地又划分为入渗补给带、径流储存带和蒸发排泄带。共划分了9个**水功能评价分区(图7-1)。

图7-1 疏勒河流域平原区**水功能评价分区图

1区为安西-敦煌盆地**水主要排泄区,为冲湖积平原区与北山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该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较差,**水补给量小,水位埋深1~5m,北山山前局部大于5m;2区处于安西-敦煌盆地中部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前部与湖积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含水介质颗粒较粗,富水性较好,水位埋深1~30m;3区为安西-敦煌盆地的疏勒河干三角洲、*河洪积扇中上部和卡拉塔什塔格山前冲洪积坡,干三角洲区局部为多层结构,其他为单一结构潜水区,含水介质颗粒粗大,补给条件良好,富水性好,**水位埋深5~50m,局部大于50m;4区为玉门-踏实盆**游**水浅埋区,属多层结构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较差,**水补给量小,水位埋深1~5m;5区处于玉门-踏实盆地榆林、昌马洪积扇前缘细土平原区,为主要泉水溢出带及工农业生产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粗,富水性较好,水位埋深1~30m;6区为玉门-踏实盆地南部的榆林、昌马洪积扇中上部,为单一结构潜水区,含水介质颗粒粗大,补给条件良好,富水性好,**水位埋深30~150m,昌马洪积扇中上部大于150m。7区属花海盆地北部**水浅埋区,为多层结构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细,富水性较差,**水补给量小,水位埋深1~5m;8区处于花海盆地中部细土平原区,为主要工农业生产区,含水介质颗粒较粗,富水性较好,水位埋深1~20m;9区为花海盆地南部的石油河洪积扇和宽滩山前冲洪积坡,为单一结构潜水区,含水介质颗粒粗大,补给条件良好,富水性好,**水位埋深20~50m,局部大于50m。

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评价单元的剖分。在MapGIS中按1.5×1.5km2进行了单元剖分,共得到有效计算单元10621个。

根据以上分区和单元剖分结果,通过Map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中心点的坐标及所在分区的区号,并按GFS软件要求建立分区及剖分信息输入数据文件。

(二)指标数据

指标数据是指**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中第四层各指标在剖分单元中的数据信息。

1.资源功能类指标数据

资源功能类指标主要涉及数据包括:补给资源模数、可采资源模数、降水量、开采量、水位变差和资源质量。各类资源模数直接采用本次**水资源评价的最新成果,在MapGIS中形成面属性文件。对于降水量和水位变差,根据降水量等直线图和**水位埋深小于5m的区域及水位变差等值线图,形成相应的面属性文件。开采量数据是以各灌区内村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根据各灌区的开采量及其面积计算出开采模数,然后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对于资源质量指数,直接采用本次评价的五级分类成果,由好到差分别赋予1~0之间的数值,其中,Ⅰ级水赋值0.80,Ⅱ级水赋值0.60,Ⅲ级水赋值0.50,Ⅳ级水赋值0.30,并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利用以上各类面属性文件,通过Map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分别提取各剖分单元相应指标数据。

获得各单元各类指标的数据后,按《技术要求》给出的公式计算各单元的相应指标,然后采用极值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类数据文件共有12个。

2.生态功能类指标数据

疏勒河流域平原生态环境状况依赖于浅层**水埋藏状况。**水水位埋深过大,易引起湖泊湿地萎缩、泉水衰减、植被退化和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水水位过浅,易造成土地盐渍化。生态功能类指标,均采用专家打分法直接给出不同区带的指标数值。具体做法是,根据不同时期的遥感解译资料和相应时期的**水位变差,通过各生态类指标与**水位的关系,由不同专家根据不同区带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分值(0~1之间),其中,分值愈靠近1表示植被与**水的关系愈密切,分值愈靠近0,表示植被与**水的关系愈不明显。最后综合不同专家意见,取相应区带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带相应指标的数值。

疏勒河流域平原区湖沼环境主要指各盆**游**水位浅埋区的湖泊、水塘和湿地分布较集中区等;景变指数是指各盆地洪积扇前缘泉水溢出带或独特景观泉域分布区(如月牙泉)。

评价区湖泊和湿地均与**水关系密切,专家打分结果为:在湖泊和湿地分布区指标值为0.6~0.9,其他地区依据**水径流与湖沼、景观变化的联系强弱打分为0.1~0.3。在MapGIS中将专家打分结果形成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

平原区水环境矿化主要指水位浅埋区的湖泊、水塘和湿地分布区内由于**径流强弱及**水位引起的含盐量变化;氮磷指变主要是指湖泊、湿地区与相邻农业耕种区化肥农药应用及**水位变化而起的作用。

评价区湖泊、湿地区**水矿化与水位变化密切,专家打分结果为:在湖泊和湿地分布区指标值为0.6~0.75,其他地区为0.2。在MapGIS中将专家打分结果形成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

疏勒河流域平原区植被包括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大类。其中,自然植被有小片树林、灌丛、草地、耐旱草丛等;人工植被主要分布于灌区内的种植树林及草地等。西北干旱区降水补给极少,地表植被受**水水位的制约而呈现随水位埋深的增大而植被也有规律地变化。水位小于3m,以草地、灌丛为主,长势良好,覆盖率高;水位3~5m,以灌丛、小树林,如红柳、梭梭、胡杨为主,长势较好,覆盖率较高;水位5~8m,以梭梭、骆驼刺等耐旱植物为主,长势一般,甚至很差,覆盖率低;水位大于8m,基本无自然植被。

在昌马、榆林洪积扇带、*河洪积扇、卡拉塔什塔格山前洪积坡、石油河洪积扇、宽滩山山前洪积坡及戈壁区,**水位埋深大(大于10m),零星的旱生地表植被靠降水与洪水维持,与**水位没有关系,因此,在该带赋值为0;平原区其他地带的天然植被与草场的生存状态均与**水位关系密切,根据不同**水位埋深及植被生长情况赋值,由差到好赋值结果为0.4~0.9,人工绿洲主要为农业灌溉区,人工植被与**水的关系相对较弱,按植被对**水的依靠程度和水位埋深来赋值,赋值结果为0.1~0.8。根据以上规律进行赋值,在MapGIS中形成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文本文件。

土地环境与**水关联性中,土地沙化与**水关联度按**水对防止沙化的作用大小及各区带沙化情况来赋值;土地盐渍化主要分布在**水位埋深浅,排水不畅地区,按水位埋深及盐渍化程度分别以轻度盐渍区、中度盐渍区和重度盐渍区来赋值;土地质量与**水关联度主要以沙漠、戈壁、土漠、荒滩、盐碱地、沼泽、湿地、草地、耕地等类别及**水水位状况来赋值。

土地沙化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影响,根据疏勒河流域具体情况,专家给出的沙化与**水关联度为0~0.7。非沙化区赋值为0.1,流域西部的库姆塔格沙漠南部与卡拉塔什塔格山前沙漠**水埋深大(大于10m),该区沙化的发展与**水关系极小,因此,赋值为0.1;库姆塔格沙漠北部,**水位埋深较浅,大部分地带为3~5m,**水对防止沙化具有一定作用,因此,赋值为0.4,各盆地中部沙化区根据沙化程度和**水为埋深情况进行赋值,以沙化程度赋值0.4~0.7。

**水位埋深浅是土地盐渍化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因此,专家给出的盐渍化区与**水关联度值为0.2~0.9。而各盆地南部**水位埋深大的戈壁、中部土漠不存在土地盐渍化问题,赋值为0;各灌区及其周边**水水位埋深较浅区,是轻度盐渍化区,视不同情况分别赋值0.2~0.6;其他盐渍土分布区,则根据盐渍化程度和**水位埋深情况进行赋值,其中,灌区内水位埋深浅区的盐渍化区,如黄花农场、桥子、双塔、西湖灌区的土地盐渍化区赋值为0.6~0.8,其他疏勒河、北石河下尾闾湖区重度盐渍化区赋值为0.80~0.90。

土地质量赋值主要依据土地类别及**水水位状况,专家赋值为0.1~0.9,南部戈壁、沙漠区赋值0.1,中部荒滩、土漠、部分耕地赋值0.4~0.75,北部**水埋深浅区土地质量与**水关联度密切区赋值0.75~0.9。

根据以上专家赋值结果分别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相应的文本文件。

3.地质环境功能类指标数据

据前述原因,地质环境功能评价只考虑**水系统衰变性。**水质量与水位关联度以**水TDS来表示,水位浅埋区**水径流缓慢,蒸发强烈,TDS高,反之水位深埋区TDS低。**水质量需根据TDS大小与**水位埋深综合来赋值。泉水流量大小与泉域**水位高低密切相关,同时,与泉域上游**水位关联性较强,与下游则弱。根据本次资源评价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各区带**水的补给量与**水位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水系统衰变重要表现。

**水质量与水位关联度赋值0.1~0.6,评价区内南部(上游)TDS低,水位深,专家赋值0.1~0.2,中下游赋值0.4~0.6。

泉水流量与泉域区**水位关联度高,专家赋值0.75~0.85,如昌马、*河洪积扇前缘泉水溢出带,月牙泉泉水补给带等;泉水溢出带上游是**水的重要补给区,其水位变化对泉流量大小影响较强,专家赋值为0.6~0.7,如昌马、榆林、*河、石油河等洪积扇区;其余下游区则影响比较弱,专家赋值0~0.3。

补给变率是根据不同时期**水补给量的变化率与**水位变差之比,并形成评价区各区带的MapGIS面属性文件。

根据以上专家赋值与评价结果分别形成MapGIS面属性文件,通过空间分析技术提取各单元相应的指标数据,并将补给变率评价结果采用极值法归一化处理,按GFS软件的输入要求形成相应的文本文件。

(三)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中求解各指标权重的主要方法。它运用两两指标比较准则,采用1~9级评判标度来描述各因子的重要性,如表7-3所示。具体做法为,按照疏勒河流域平原区**水功能评价层次结构和功能评价分区,由项目组专家根据各下层要素对相应上层要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层逐分区打分,然后对各专家打分结果取平均值作为评价最终采用的分值建立判断矩阵,共建立判断矩阵117个,并按GFS软件输入要求形成判断矩阵文件。

表7-3 层次分析定权法的判断矩阵标度分级及其意义

(四)功能评价

运行GFS软件,将各类数据文件输入程序,通过软件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指数,然后按照《技术要求》中各指标的分级原则,在MapGIS中采用Kring插值法绘制了**水功能评价成果图。